在这个秋冬交替的季节,中国北京成为了候鸟迁徙的聚集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鸟类前来歇脚。根据《候鸟迁飞通道保护修复中国行动计划(2024——2030年)》,北京不仅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节点,更是众多候鸟在旅途中的“五星级驿站”。
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北京在7月26日顺利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审,这无疑为这个候鸟天堂增添了光彩。随着河北沧州南大港湿地等五处提名地拓展入列《世界遗产名录》,北京的生态保护工作也为各种国际地位的鸟类提供了安全栖息之地。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候鸟在此栖息、繁衍。“鸟类天堂”的名声可谓名副其实。
在全球九条候鸟迁徙路线中,东亚——澳大利西亚路线途经中国、韩国、日本,直至南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涵盖了22个国家。这条迁徙路线以其丰富的鸟类多样性和高比例的濒危物种而闻名。而作为这一关键枢纽,北京饱受候鸟青睐。根据相关统计,每年有280余种迁徙水鸟和510余种迁徙陆鸟倚靠北京休息、补给。
北京地理位置优越,与其他地区不仅有丰富的湿地、森林和河流等生态系统,更有助于候鸟在迁徙期间打好基础。很多候鸟在长途飞行中需时常停留。北京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舒适的交换场所,使这里成为小型候鸟和体力透支鸟类的重要恢复地。我们的研究发现,候鸟在北京的食物链和栖息地都是理想的。
随着环境保护理念逐渐加强,北京近些年积极实施《湿地保护发展规划》和《森林城市发展规划》等政策。城市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4.9%,绿化覆盖率也达到了惊人的49.8%。同时,随着生态控制区的建立,城市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地得到了有力保护。这样大胆的政策和行动,无疑为迁徙的候鸟提供了更为丰厚的自然环境。
在监测和保护方面,北京同样不遗余力。市内建立了多个生态监测站和疫源疫病监测站,严格监控候鸟迁徙情况。同时,也设置了红外相机等高科技设备进行野生动物动态监测,确保候鸟在此安全栖息。
真正加入候鸟保护队伍的,北京还在2021年创建了林长制,确立了全面协调的保护机制。通过这项制度,确保了野生动物保护在各个层面的协调,尽力避免因盲目开发而造成的生态破坏。可以说,北京在守护候鸟的同时,也为推动生态构建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不仅是保护,北京还积极参与全国范围的候鸟保护运作。通过与周边省市的紧密合作,北京努力建立起一个跨区域的鸟类保护网络,加强候鸟及栖息地的系统性保护。无论是政策制定还是行动实施,北京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为每一只候鸟提供最佳的迁徙体验。
在未来,北京将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积极探索更多的合作机制,为全球鸟类多样性贡献自己的力量。每年数百万的候鸟在这里驻足,正是对我们保护努力最好的回应。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世界能看到一个更加美丽、和谐的人与自然共生的环境,而北京也将始终矗立在这一使命的最前沿。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北京高质量保护候鸟迁徙通道 助力全球生物多样性
辽宁大连蛇岛—老铁山候鸟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打造鸟类理想家园
深圳人的“动物观”:城市建设为候鸟预留迁徙通道
保护候鸟迁徙通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以法护鸟——候鸟保护的政策法规简述
科普丨保护鸟类,保护生物多样性
守护候鸟迁徙通道 共享和谐美好家园
福建明溪:候鸟迁徙地图保护
潭事丨平潭进入候鸟迁徙逗留高峰期,最佳观鸟地在这里!
加强鸟类保护 守护迁徙通道
网址: 北京高质量保护候鸟迁徙通道 助力全球生物多样性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026499.html
上一篇: 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向世 |
下一篇: 众多“国宝”聚集!浙江新增一处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