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丁奶奶走了,高寿善终,她在北京拯救了无数猫狗的生命

丁奶奶走了,高寿善终,她在北京拯救了无数猫狗的生命

几天之前,2018年6月4日,丁奶奶走了。

丁奶奶何许人也?平平常常的北京人,家住在什刹海畔。有报道说,丁奶奶从1973年就开始照顾流浪猫了。直至她过世前,把毕生的爱都给了流浪的小动物们。

她的小院我只去过一次,那次是2014年,丁奶奶住院了,她在病床上说,很快就要好起来,很快就会继续照顾小猫小狗们。很遗憾当时没跟丁奶奶细聊太多。

2014年,病床上的丁奶奶。

当时,丁奶奶的小院有人来帮忙照顾,猫猫狗狗都没饿着。

我们常说,好人一生平安。91岁的丁奶奶虽溘然长辞,已是难得的高龄,乃积德行善之终了。

愿老人家平安,我们都知道,很多曾经陪伴过丁奶奶的小家伙,早一步都在那里等她了,还有很多的小家伙,未来也会去陪伴她。

将来我们也会去的嘛,记得,天堂里也有龙头井胡同,几号不重要,走着走着,房上看到一群小家伙,一定就是啦。

我们不应该只有一个丁奶奶,而是应该期待,有一个人人充满爱心的社会。

没有更多能悼念丁奶奶的甜言蜜语。整理了一下改革开放之后,“宠物”这个概念从无到有的过程。这并不是一个简单、顺理成章的过程。很多当时的做法,会让您感到意外的。以下摘录的所有内容,来自那些年的北京晚报,日期为新闻见报日。

1980至1985:打狗

我们听说过一些自然灾害三年,对动物残忍的做法。本来建国初期国力有限,至自然灾害,再到后来的十年动乱,“宠物”可想而知,不会离大众生活太近。与此同时,北京也有相关规定,禁止养狗、家禽。

但需要说明的是,猫,相比之下可谓好命,因为猫有着明确的“定位”——抓老鼠。

80年代初,我们也确实没有能力关注更多的小动物,因此能养狗的人实在是很少,何况违法违规。

首都机场跑道上不知从哪跑来一条狗,导致飞机复飞。(1980年7月29日)

朝阳区公安分局某科长,家住庆丰闸,家里养狗,被群众写信举报到北京晚报。(1980年11月1日)

但市内已有市场能买到鸽子、狗等小动物,比如说阜成门桥附近。这些动物破坏环境卫生,造成生活不便。(1981年2月25日)

这个市场大概可以看做是官园市场的大前身,官园拆迁的时候我曾采访过老人,他们说到过,以前阜成门桥东北角曾是一片下洼地,文革末期开始形成自发的市场。有兴趣的朋友可移步官园花鸟鱼虫市场拆迁五年祭。

永定门外街道,半个月“灭狗”130只。其中大多数人将自己养的狗杀掉。(1981年3月22日)

意外吗?回想当年的生活,也并不意外。永定门外地区当时已经是城乡结合部的样子,亦执行着相关规定。

西方国家的狗都有专门的食品供应,专门的服装店、诊所。“猫狗这般待遇,如此西方文明!”(1981年4月6日)

然而不过是十多年,我们也赶上来了。

通县灭犬35000只。(1981年5月19日)

左家庄街道的田某,与打狗队队员发生争执,将对方打伤。(1981年6月13日)

“打狗队”这个词儿当初时常会说起,据说那可真是拿着大棍子,看见狗就往死里打。仅仅30多年过去,我们已经完全无法理解当初的野蛮行径。

204中学学生聂某,在国华商场南侧遛狗的时候,狗咬死了三庙街某楼里的小猫,为此爆发一场主人之间的斗殴。(1981年9月8日)

东城区向春胡同一位老太太,养了几只猫,然而有些被气枪打死。这算是第一次出现残忍杀害猫的新闻。(1981年11月8日)

广安门外小红庙地区,有人暴力抗法,殴打抄狗的工作人员。(1981年12月25日)

西方国家有狗厕所、狗医院、狗商店,但是却没人关心穷人。(1982年1月23日)

……如同大姨妈,隔一段时间就会来一次。批评养狗在这个时代无可厚非,可是什么观点都要跟政治沾边,那,早晚都会死得很难看啦。

读者来信反映,养鸡户有所增加,养狗扰民现象仍然存在。(1982年4月27日)

街头有人敲锣耍猴,有围观者的裤子被猴子撕破,建议取缔。(1982年5月9日)

小时候,北京街头挺容易见到耍猴人。上一次见到,我印象中是在2008年左右,在韩家胡同西口,见到一个过路的耍猴人,当时我们一帮摄影爱好者在拍胡同。此后就再没见过了。

当时拍了个照。

不过2010年之后我还见到过养猴子的人,即便是在现在,恐怕民间仍然有人养猴子玩。宠物有时候可能会是野生动物,早先我们把它当成乐子围观,后来我们会觉得这样做对野生动物有些残忍。然而再想想,动物园的老虎已经抑郁症了,马戏团的老虎能比街头耍的猴子更幸福吗?

前些年北京动物园有过搬迁的传闻。若是搬到郊区相对开放的地方,从这个角度说,我们不应该反对动物们有更广阔的生活空间。然而动物园在市内很方便,我们自私地希望留住它。

意识的进步,常见这种反复。养狗杀掉是残忍,那么养鸡杀掉又如何说呢?即便是宰活鱼,本质上也有所类似吧。我们现在反对虐杀猫狗而对杀鸡杀鱼蒸活螃蟹炒小龙虾习以为常,也许只是文明阶段的想法而已。

东城区基本实现了“八不养”。(1982年7月22日)

所谓“八不养”指的是不养狗、猪、鸽子、鸡鸭等8种动物、家禽。这是当初北京长期采用的政策。印象里听老人说过,即便是养鸽子,也必须是相关协会注册才行。

而花鸟鱼虫,则不在强制管理之列,毕竟基本不会造成“奢侈”,也不会影响卫生。具体的花鸟鱼虫发展历程,请移步北京晚报上的花鸟鱼虫变迁。

崇文区没收了340户非法饲养的家禽家畜,其中包括鸡243只、鸭子18只、兔子35只。(1984年9月2日)

是的,兔子当然也不行啦。

说起兔子就会想起在赵锥子胡同口拍胡同时候,看到的一位大婶,遛两个兔子。蛮有趣的。

东城区多福巷3号居民陈某,违规养狗,罚款30元。(1985年3月19日)

北京农大兽医院,可以给动物看病。(1985年1月17日)

此时距离“宠物医院”甚至“宠物”一词的出现尚远。农大的动物医院在北京非常有名,但它在早年间的主要作用,恐怕并不是给猫狗看病,而是给牲畜治病。

总结一下这个时代。尽管屡禁不止,但基本上还是相对严格执行着禁止饲养动物的规定。我们残忍地抛弃甚至杀害身边的动物。

1986至1991:越来越多

首先,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强调了此时仍然不能放开“八不养”。(1986年1月18日)

这次的问题主要针对养鸽子的现象多起来。不能放开的理由是,可能传播疾病,可能啄食灰瓦破坏建筑等等。

核工业部计算机所干部夏某,养的猴子当宠物,结果猴子逃跑到月坛附近的幼儿园,咬伤了孩子。(1986年2月10日)

报子胡同7路公交车站,有人带着狼狗坐公交。(1986年3月29日)

鼓楼西大街居民阎某,养狗拒不处理,为此打伤了居委会干部。(1986年4月22日)

有人带猴子来青年湖公园玩耍。(1986年5月8日)

美国正在面临流浪猫狗的威胁。猫狗增长多,然而主人去世等原因,导致其中一部分成为流浪动物,有动物协会为了照顾纽约市的流浪猫狗,每年要花费100万美元。(1986年6月25日)

这篇文章并没有政治批评的口气,是否可以理解为一种进步呢?每年花费100万美元,在北京万元户凤毛麟角的年代,这种做法着实会让咱们觉得,人家真的是发达。

然而别忘了,大洋彼岸的丁奶奶此时也已经照顾流浪猫长达13年了。不同的体制、经济水平下,有不同的做法,而爱心,则是可贵的人性。

东四四条居民姜某养狗,被罚款50元,处理掉狗。(1986年10月12日)

龙潭湖公园滑冰场上,有小狗拉冰车。(1987年1月9日)

还真别说,我小时候就坐过龙潭湖公园的小狗拉车,只不过是夏天而不是冰车。有图为证。

我和妹妹当时一起坐的。后面蓝色栅栏,里面是个迷宫,印象都挺深刻。

多说两句。在“八不养”规定下,其实是有余地的,因为规定中说到了,如果是警犬、科研动物等特殊需要,可以申请饲养。但是,狗拉车这种游乐活动,是否算是特殊需要?或者说是特殊需要打开了一扇窗?

总之,狗越来越多了。接着看。

法国有人研制了猫狗专用厕所,可通电后自动处理粪便。(1987年2月13日)

类似的产品,前些年我们也有了。

读者来信,市区里养狗的情况正在增加。时常窜出一条狗,吓孩子一跳。(1987年5月27日)

养狗的人确实是在增加,并且危及人们的安全。1月至5月,崇文区750人被咬伤,永定门外地区尤其多,狂犬疫苗已供不应求。龙潭湖畔、东花市农贸市场都有卖狗的市场。(1987年6月5日)

旧鼓楼大街居民徐某放狗咬伤抄狗执法队员,被罚款100元、拘留10天。(1987年7月2日)

还是要管的。经过一段时间治理,全市养狗数量明显下降,对比去年,狗咬伤人的事件下降53%。市里为此召开“灭犬工作会”。(1987年7月23日)

白家庄东里,一个10层住户往楼下扔装着猫砂的纸箱子,砸在电线上导致短路,20多户居民电冰箱烧毁。(1987年7月29日)

改革开放之后,雀巢咖啡,作为比较早来到中国的洋饮料品牌,几乎成为了高档生活的象征之一。然而最早买它需要用外汇券,后来才只需要人民币就行了。您可知道,为什么产生这种变化?那是在1986年,中国出口一些兔骨兔下水给雀巢,用于生产猫狗罐头,才换来了更多咖啡。(1988年11月22日)

“德牧”来了。海淀惠华水产禽畜技术公司,引进繁育了德国牧羊犬。(1988年12月29日)

但可以确定的是,此时的德牧并非宠物。文章中说了,“经训练可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完成多项指令性任务。”好像德牧指的就是德国黑贝吧,至今都是警犬的主要品种。

后来有一段时间,养狗还没有放开的时候,时常能听说某某人养了一条黑贝。它成为了最早高档良品狗之一。

广安门内大街居民胡老太太,上厕所出来被恶狗扑倒,想躲都躲不开。过路的小伙子帮忙把狗踢走,才救下老太太。老太太赶紧到宣武医院看病,当天宣武医院就接待了6个被狗咬伤的患者。(1989年1月20日)

限于条件和人们的素质,以及相关规定执行的松懈,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着实会影响城市形象。紧接着——

市民来信反映,丰台体育场附近时常见到狗遛弯,有人检查,主人就把狗藏起来。要知道,这个时候亚运会要来了,市民呼吁赶紧管理。(1990年5月11日)

朝阳区管庄,有人趁着夜里遛狗。因为白天怕被抓。(1990年6月15日)

至今夜里遛狗也是一部分养狗者的常用做法。

亚运会期间,龙潭湖公园举办了游园庙会,其中便有训狗、斗鸡的表演。(1990年9月26日)

看来龙潭湖公园对狗也算是情有独钟啊。

亚运会结束不久,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到来——北京晚报头版一小块消息:我国首家中外合资宠物公司,北京罗福园艺宠物有限公司日前成立。主要养殖销售名犬、鱼、猫等小动物。(1990年10月31日)

不仅是我们有了第一家宠物公司,更是“宠物”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了北京晚报上。此时距离我们普遍使用“宠物”这个称呼,尚有多年,因为我们理解不了,我养个狗、养个猫,你不给我看家护院抓耗子,还要我“宠”你?

对啦,就得宠着,这,就是现代化的城市生活。

别看官方规定对养狗没有放开,民间的狗热,一直在缓缓升温中。

宝钞胡同、东唐街,设有华丰猫诊所。(1990年12月2日)

又有人带狗乘坐公交车,352路司机拒绝,结果被殴打。(1990年12月19日)

中央电视台对面,有一家“羊坊店村伴侣动物门诊部”,顾客盈门。(1991年2月3日)

沙滩北街文化部大院3号楼,有人养着好几条狗,时常叫唤,噪音扰民。(1991年4月12日)

楼房上养狗,是当成宠物;而养鸡嘛,恐怕还是过去养来杀肉吃的习惯。一张漫画。(1991年4月19日)

北京的楼房多起来,人们生活习惯逐渐变化,初期产生了很多笑话。有机会咱们聊聊一下这个话题。

长椿街24号楼南侧,北京玻璃三厂的旧院子里面有人养狗,叫声扰民。(1991年7月5日)

“丰台第三中学高一全体同学”来信反映,学校里一个退休教师将猫舍安放在教师隔壁,腥臭难忍。“有同学又拿来防毒面具,但天太热,戴不久就要昏倒。”学校多届学生都与老师为此发生过摩擦。(1991年7月9日)

南礼士路头条1号,有动物诊所。(1991年7月24日)

北新桥地区综合治理执法队,为狗贩子拍照、存档。针对的是东直门桥的花鸟鱼虫市场,一个多月时间,这里没收了100多只狗。(1991年8月23日)

近年来北京养狗的人明显越来越多,狗咬人的事情时有发生。(1991年8月30日)

北京的狗市也多起来,包括西直门桥、东直门桥、光明桥、建国门桥等地都有市场。(1991年9月3日)

孟端胡同李某开办了一家小动物诊所。(1991年9月3日)

楼房中宠物的问题,又被作为生活不便、扰民不卫生的麻烦,被提及。(1991年12月28日)

这个时代就此暂告一段落。宠物,或者说尤其是小狗,在生活水平提高后,跑进了千家万户。严防死守的“堵”的思路,曾经好用,但此时捉襟见肘。

相比之下,猫的命运还是要好一些,只要不造成太大麻烦,一般不会被反映。

1992至1994:讨论到底要不要放开

这个时代开始,又是以一家店铺为标志——

东大桥时代照相馆,推出了一系列摄影服务,包括婚纱照、明星照、艺术照,以及宠物摄影。(1992年2月27日)

曾经被批判的西方作风,终于来到了我们生活中。人性,不能以政治为界限。

但是养狗还是没有放开。本市重申,禁止城近郊区养狗。(1993年8月22日)

石景山区共有非法饲养的狗1092条,偶尔发生咬人事件。(1993年11月26日)

龙潭湖西侧的狗市被取缔。(1994年1月4日)

福绥境地区公安收狗后送往公安部动物基地。(1994年1月19日)

西直门桥下的狗市,脏乱差。其中也有卖猫的。(1994年2月2日)

酒仙桥十街坊地区,街心公园被狗尿狗屎污染着。(1994年3月27日)

各位注意到没,之前说不养狗,主要理由是咬人,而并非针对环境卫生。此时,环境卫生也引起了关注。原因无非两点:其一,确实狗太多且主人素质差;其二,我们的生活环境正在改善,让狗屎狗尿问题显露出来。

遗憾的是,这两个问题,至今没有完全解决。身边随处可见遛狗时候拉了尿了,假装看不见的主人。

然而,也正是这个时刻,让北京开始重新审视养狗的需求了。禁放烟花爆竹是从这一年开始的,而狗还要不要禁?市政协会议上开始了讨论,仍然有大量要禁止的声音,除了常规理由,还有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所研究员夏某说到,“我说的话可能难听些,历史上凡是腐朽的、堕落的、不上进的人,才会把精神寄托在某一种动物上。养宠物是一种精神空虚的表现。”但他还说到,大狗一定要禁,小狗可以放开同时收重税。一部分人赞同“但”后面的观点。(1994年4月8日)

哎,体制内的教授嘛,各位不必较真儿。不过,也确实是从此我们开始重新审视养狗的问题了。

沙土山二巷,有个居民家里养了毒蛇当宠物。(1994年3月27日)

奇怪的宠物从这里开始出现了。现在嘛,蜘蛛、蜈蚣还有很多说不出名字的奇怪动物,都有人玩。当然啦,只要不违法、不造成什么社会问题,我们普遍都已经接受。

朝阳区公安对水碓子农贸市场的狗市进行了收缴。这是一处1986年开始出现的狗市。(1994年5月3日)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酵,北京市“限制”养犬规定草案,终于推出。城八区从禁养区,变成了限养区。有些问题还在修改争论中。(1994年10月10日)

晚报刊登了草案的修改稿,这一规定草案开始向社会征集意见。(1994年10月17日)

不少读者给晚报来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反对放开的声音占大多数,理由自不必说。真真的,有读者的话说得挺有趣,比如潘某:大部分饲养小型观赏狗是用于欣赏玩乐和老年人解除孤独感的,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这些过去只有宫廷、权贵饲养的玩物,也该慢慢进入寻常百姓家。(1994年10月19日)

卫生防疫医生提醒人们,现阶段养狗弊大于利。狂犬病还是很危险的。(1994年10月20日)

晚报再次刊登部分读者看法,仍然是反对的声音占主流。市政协委员苏萍教授在来信中说,“根据统计,我国城乡养狗已超过1亿条,这与我国国情极不相符。现在我国有8000万人尚未温饱,可我国养狗每年吃掉的粮食相当于4000万人一年的口粮。”(1994年11月3日)

我只是觉得,如果能早算算贪官污吏的黑心钱能养活多少人口,那就更好了。经济社会出现的问题,很多时候已经无法用过去的老算法来解决了。

阜成门外八里庄副食商场,有售货员在柜台上面逗小狗玩。影响食品卫生。(1994年11月5日)

前面说到的草案征集结束,据统计,86.2%的市民赞成限养。注意赞成的是限养而非禁养。(1994年11月11日)

受政策影响,北京狗价大跌,有狗贩子说,之前两三千块钱的狗,二百块钱都难以脱手。(1994年11月16日)

有人在陶然亭公园里面遛狗,被罚款。(1994年11月17日)

上午三个小时时间里,本市有20起狗咬伤人的事件发生。(1994年11月18日)

讨论仍然在进行中。晚报记者刘一达先生回顾了一下北京人对狗态度的变迁,“如果时光倒退20年,也许没有人会对城区养狗的问题提出疑虑。因为那时的北京城,狗只能在电影电视或马戏团里才能见到。当人们还凭粮本到粮店购买粮食的时候,当人们的餐桌上只有窝头、白菜、萝卜的时候,有谁会把有限的口粮去分给狗呢?”然而毕竟是20年之后的今天,文章还写到,经抽样调查显示,本市养狗的家庭占4.6%。德国黑贝价格1万5,日本尖嘴犬4万2,北京宫廷巴狗高达30万。1993年本市统计,城区共有7.5万只狗。(1994年11月24日)

接着,终于有了定论:北京市严格限制养犬的规定,将于1995年5月1日实施。上户口5000元,每年注册费2000元。(1994年12月1日)

至此,关于狗的讨论有了一个结果。

但关于这个价格,怎么说呢——您还记得不,讨论的时候有人说到了老人解除孤独,然而我们却只……或者说不得不,以钱,作为衡量是否能养狗的标准。这个价格在这个年代,对孤独的老人看上去并不友好。

如果现在我们讨论是否能养狗的问题,您觉得咱们会不会仍然以钱为条件来实现呢?

崇文区三轮车工赞成限养规定。(1994年12月11日)

北京市园林科研所离休干部赵某提议:作为领导干部带头不养狗。(1994年12月28日)

总结一下这个时期。虽然反对的声音仍然不少,但狗,终于在北京有了合法地位。

顺便说,1994年是狗年。

1995至今:狗,不够

西城区干部也提出,领导干部带头不养狗。(1995年1月7日)

感觉好像不养狗是做了一件好事儿一样。呵呵。

本市限养工作准备就绪。(1995年4月14日)

规定开始实施,第一天,已有2101人申请养狗登记。(1995年5月2日)

前四个月,全市13193人次被狗咬伤。同比下降。(1995年5月18日)

石景山区自行处理掉2000只狗。(1995年5月19日)

丰台区孟家桥有非法狗市。大概就是后来鸭子桥花鸟鱼虫市场前身的一部分。(1995年5月23日)

广安门外红莲南里西侧居民谢某,不养自家的德国黑贝了。您猜,怎么处理?送给了大兴的肉联厂。别误会,不是杀肉吃,应该是去看家护院了。谢某依依不舍,跟着狗在当地住了两天。“36岁的硬汉子心疼地掉了泪。”(1995年5月27日)

这是我们欢迎看到的,有人情味儿的新闻。哎,如今我们越来越喜欢在动物人上找人的味道。

本市已有2万条狗登记。(1995年6月5日)

西土城明光村三角地,有人放羊。(1995年6月7日)

额,这似乎与主题无关。不过哈,我记得呢,在2007年,我还报道过东风北桥东南角拆迁荒地上,有个放羊的老人,成为喧闹都市中奇特的一景……尽管此地养羊此时已是非法的。借此感叹一下城市变化之大。

城八区一景处理掉47778条狗。申请登记共有39192条,已经办户口交款的15308条。而未登记的,估计还有12万条。(1995年7月3日)

过渡期之后,要严格执行规定了。本市限养执法第一天,丰台区对永定河砂石厂四车间承包人张某罚款2万元,他养着4条狗。(1995年8月2日)

限养令公布执行以来,全市城八区原有87655条狗,已下降到48070条。(1995年8月30日)

这个数字与上面的“12万”明显有着很大的出入,原因不知。

本市养犬注册时间从三四月份改为五六月份。(1996年2月27日)

宠物开始变得多种多样,包括蜗牛、刺猬都有人养。(1996年3月21日)

嘿,好不容易解决了狗的问题,新的问题又来了。那些年生活变化确实太快。

第二个注册年度即将到来,市限养办工作人员答记者问。政策没什么变化。(1996年4月21日)

洋桥海户西里张某家,小狗豆豆半夜发现异味狂叫,原来是电冰箱出现了火情。好在及时处理,小狗救了家人。(1996年5月25日)

嗯,这是合法化之后的第一条立功上报纸的狗,你给全市宠物狗争了光。

这一年度的养狗注册工作基本完成,城八区81758只。(1996年6月29日)

刘一达先生又写了一个挺长的连载,关于京城小保姆。其中写到,有人专门雇保姆伺候宠物狗。(1997年2月1日)

97年度养狗注册即将开始。(1997年4月28日)

然而,画风突然一转——

电子宠物来了。128一个的价格挺高,但是巨受欢迎。有点儿让人哭笑不得。(1997年6月23日)

电子宠物无法替代真正的感情,尽管非常流行。(1997年7月11日)

好像很多事情,只有经历了幽幽暗暗反反复复的追问,才知道从从容容平平淡淡才是真。宠物突然来了一个竞争者,现在的话说,虚拟的,然而确实抢走了很多风头。经历之后,真实的宠物们还是胜利了。

有人花2800买了非纯种博美,投诉到了东城区消协。(1998年2月17日)

玉蜓桥的玉蜓花鸟市场和分钟寺桥的龙分宠物市场开业,这是龙潭湖花鸟鱼虫市场撤销后的继任者。(1998年3月20日)

98年度养狗注册即将开始。(1998年4月21日)

东单路口西侧地下通道里,有摆摊的,其中有人卖宠物。(1998年11月22日)

我的统计到此结束。还能想起一些京城宠物界的大事,续在后面——

卡拉是条狗。这个电影2003年上映,葛优丁嘉丽,各位都看过吧。很有趣的京城小人物生活,带着酸涩。

大约是在2004年至2005年,大概是伴随着互联网、数码相机的普及,互联网上开始出现不少虐猫、虐狗的图片。虽然一片声讨,但直到现在偶尔仍然能见到类似惨无人道的行为。

……

2012年2月的一个凌晨,丁奶奶家发生火灾,估计葬身火海的猫有150只。

……

2016年2月,丰台区翠林里内供热厂的猫舍发生火灾,疑为有人纵火。有兴趣的朋友请移步流浪猫舍被纵火30多喵星人魂归天国。

……

2018年6月4日,丁奶奶,再见。

我们将更加珍惜陪伴我们的小伙伴。

谢谢观看。

来源: 猫儿胡同

编辑:TF010

相关知识

了解狗猫“行为异常”,拯救万千狗猫生命!
每天消失无数条生命,你们干点正事吧
万方:“所有养过小动物的朋友都会理解我的感受”
《乖呀乖:为爱狗的你和我》:狗狗,夏天的爱与孤独
敦敦走了|回到喵星的猫咪,不需再被衡量生命的价值
宠物殡葬是怎样的? 宠物去世要火化么?
对宠物来说,什么样的死亡才算是“善终”?
TIANPET天宠(国内知名宠物善终品牌)宠物殡葬|火化|
北京宠物火化殡葬,SHAN ANGEL善使宠物善终,给千万毛孩子一个更好的归宿
宠物殡葬是怎样的? 宠物去世要火化么? 现在很多人都养宠物,我们知道宠物对我们的意义,他们不是动物,而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些宠物家庭相比,他们是一个家庭的...

网址: 丁奶奶走了,高寿善终,她在北京拯救了无数猫狗的生命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04043.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守护好动物安全,是文明社会的应有
下一篇: 大城市奔波难免会觉得孤独,不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