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星空、一望无际的星空银河、星轨以及车轨,都是夜里拍摄的好题材。随着全民摄影时代的到来,尝试拍摄夜空星轨的人越来越多。再加之近年来在各种级别摄影大赛中夜空星轨图片的频频拿奖或亮骚,更助推了摄影人拍摄夜空星轨的热情
从摄影爱好而非天文研究的角度来说,星空摄影包括两种比较明显的类型,一是银河,二是星轨。
一般来说,每年的4~10月是较好的拍摄银河的时间,另外几个月里,银河出现在我们上空的时间是白天,自然拍不到。到了夏季,银河最亮的银心出现在天空,是观赏和拍摄银河的最佳时间段。
一张星空摄影或一段视频作品的背后,意味着非常多的付出。星空摄影是个辛苦活,首先题材决定只能夜间拍,要背着沉重的器材装备摸黑跋山涉水,有时除了摄影器材还要带扎营装备(野外有个帐蓬可以防风防冻);另外,对体能、毅力、胆量也都有很大考验。其实这些都还好,但要克服人本能的对孤独和黑暗的恐惧,是个心理上必须迈过的坎,否则很难迈出星空摄影的第一步。
展开剩余90%
下面我们介绍星空银河的一般注意事项和技巧。
(1)如果要拍银河,那一定要知道银河出现和落下的时间。
月份 升起 落下 方位 时间 方位 时间 1月 东方 5.30 西南方 12.00 2月 东方 3.30 西南方 10.00 3月 东方 1.30 西南方 8.00 4月 东方 23.30 西南方 6.00 5月 东方 21.30 西南方 4.00 6月 东方 19.30 西南方 2.00 7月 东方 17.30 西南方 0.00 8月 东方 15.30 西南方 22.00 9月 东方 13.30 西南方 20.00 10月 东方 11.30 西南方 18.00 11月 东方 9.30 西南方 16.00 12月 东方 7.30 西南方 14.00(该表来自于网络)
(2)独自面对野外黑暗环境,安全不确定因素加大,尽管玩星野摄影的人不多,星野摄影最好能结伴还是结伴走,一是壮胆,二是切磋交流更有乐趣,三是出现意外状况也能互相照应。
(3)拍摄银河,最好是设定大光圈,这样可以将一些比较暗的星星也曝光不出来,并且更容易获得较短的曝光时间。焦段以16mm甚至更广的焦距为佳,感光度应该设定在ISO2500以上,最终曝光时间应该在30秒之内。如果超过了30秒,那星星会产生拖尾现象,就不再是单独的点了。
(4)拍摄星轨,要使用三脚架+快门线辅助,定时拍摄。即便相机没有定时和延时拍摄功能,那可以买一个可以定时和延时拍摄的快门线,不贵,却很能解决问题。
(5)同样是拍摄星轨,我们不建议单张有太长的曝光时间,否则一旦出现地面的干扰,要废掉某张照片时,如果该照片曝光时间太长,那就会严重影响最终效果了。
(6)拍摄时要注意,相机电池电量要满,存储卡空间要足够。为了节省空间,建议拍摄较小的jpeg格式。并且这样最终合成也比较节省时间。
(7)最终合成时,直接使用Photoshop软件文件菜单中的脚本子菜单,在选择统计菜单命令,然后即可进行操作,星轨的合成模式多使用最大值或平均值。整个过程非常简单,没有太多必要使用第三方的插件。当然,有些第三方的星轨插件,有助于你获得一些特效,但并不真实。
(8)对焦及镜头控制方面,要关掉镜头防抖,设为手动对焦。通过距离表将对焦距离对在无穷远处,然后再稍稍拧回来一点。如果是无穷远对焦,那可能会出现前景不够清晰的问题。
(9)在正式拍摄之前,可以先设定10000左右的感光度数值,快速拍摄一张,确定一下构图范围,确定好之后,再用之前我们介绍的参数进行拍摄。
此外,还有一些细节问题,会影响你拍摄的成败,比如远处城市的灯火会让很多暗星显示不出来,那星星就会显得比较稀疏。此外,如果特别感兴趣,那可以准备一些指示现场温度、湿度的APP,指示星星位置的APP等。
星空 | 银河 | 星空拍摄建议器材
- 相机:高ISO表现良好的机身
- 脚架:稳固、低角度的脚架更好
- 快门线:电子计时快门线尤佳
- 镜头:广角镜镜头,焦距愈广、光圈 越大越好
星轨 | 银河 | 星空 拍摄建议地点
- 远离光害:远离任何人造光源,远方 城市会在地平线上产生黄色光害可用 城市光害滤镜滤除。
- 高度:海拔越高的地区,能观察到更 多星星
- 空气污染:远离空气污染的地区拍摄
- 天气:尽量选择晴朗无云的天气
- 月光:满月时夜空明亮、星点较少, 新月前后几日最佳,微弱月光有助于 前景补光;新月时完全没有月光,星 点最为完美,但前景需要人造光源补 光
星轨 | 银河 | 星空 拍摄建议天气
建议选择"夜里"无云与相对湿度较低的天气
拍摄银河小技巧
拍摄银河的方法极为简单,在15-30秒内曝光完成是极为重要的重点,因为过久的时间星体移动,点点繁星容易变成条状星轨,所以建议用2.8以上的大光圈,加上极高的ISO(3200~6400),再以15-30秒左右曝光即可。
星空600法则
星空600法则:快门速度 ≤ 600 ÷135画幅(全幅)等效焦距
拍摄星空是高ISO与慢快门曝光,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曝光时间过久,星点会有移动与拉长的感觉。我们可以透过「星空600法则」公式,计算不同焦段镜头适合的快门速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星空600法则是指拍摄星空时以「600」这个数值为基准,换算各种焦段镜头所适合的快门速度(这个焦距以等效全幅焦距为准)。以全画幅相机装置14mm超广角镜头为例,600除以14mm镜头,换算结果是37.5秒;而16mm则是600除以16mm,其结果是42.85秒钟的快门速度,余此类推。只要小于这个数值的秒数即可有效防止星点因地球自转,所造成的晃动与拉长。
·常用范例(全画幅)
1. 24mm(使用全片幅机身)(600除以24mm)理想快门速度约为25秒
2. 16mm(使用全片幅机身):(600除以16mm)理想快门速度约为37.5秒
3. 14mm(使用全片幅机身):(600除以14mm)理想快门速度约为50秒
· 常用范例(APS-C画幅)
1. 10mm(使用APS-C机身):10mm(APS-C)等效全幅焦距为 10mm×1.6=16mm,(600除以16mm)理想快门速度约为37.5秒
2. 16mm(使用APS-C机身):10mm(APS-C)等效全幅焦距为16mm×1.6=25.6mm,(600除以25.6mm)理想快门速度约为23.4秒
拍摄星轨的准备工具与拍摄步骤
由于拍摄星轨需要以长时间曝光,让天上微弱的点点星光,得以留存在影像中。因此,固定相机的脚架,以及电子快门线,绝对是不可或缺的拍摄利器!(为了避免快门启动时,反光镜的震动造成影像晃动,建议先进入相机选单中,将反光镜预锁启动!)
01、对焦
请先把镜头切到手动对焦MF,如果环境昏暗不好对焦,可以先把相机的对焦点对准「远方」的灯光或是天空的月亮进行对焦。如果镜头上有表尺,那先切到MF,然后看着镜头表尺,把镜头焦聚转到「无限远符号∞」,其实就把焦点转到镜头的无限远(泛焦)处。对焦完成后请切到MF手动对焦,避免快门启动时镜头又对焦而跑焦;请记得一并关闭镜头的防手震功能!
02、测光
先用大光圈与高ISO拍摄测光用照片,拍摄完成后,检查直方图的最左侧是否呈现最高峰并贴近边缘。如果是就代表,画面里有太多黑色无法辨识的景物,拍摄测光用照片时建议再加上EV值(黑暗的环境里,相机的测光通常出现缺陷,可以试着EV+2),提高更高的ISO或是延长拍摄时间,直到直方图的最左侧出现些微距离,而且最右侧无过曝的峰值,就可以利用该曝光值,作为换算为长时间曝光参数。
以这个拍摄经验里,在自然无光害的高山上夜曝,使用光圈先决时,通常可以加上1~2EV的曝光补偿,尤其月缺或是无月光的环境,使用AV(光圈先决)拍照,正常的曝光几乎都要加到2或3以上,如此可以获得更细致的暗部细节。
03、换算曝光时间拍摄星轨
举例来说,先利用光圈2.8与ISO3200而快门时间暂时设为30秒拍摄星空影像。然后检视曝光值是否符合您的需要。如果照片过暗,就再提高ISO值或是延长快门时间,直到照片符合您需要的曝光值。如果光圈2.8、ISO 3200、快门时间60秒所拍摄的影像亮度符合您的需要,那就可以换算拍摄星轨所需的长时曝光。
04、预设把ISO降到200 光圈5.6拍摄星轨
那所需的曝光时间如下:
先算出ISO的完整级距:3200→ 1600→ 800→ 400→ 200,3200到200其间相差4级,所以快门时间可以延长到60s→ 120s→ 240s→ 480s→ 960秒=16分钟。光圈的完整级距:2.8→ 4→ 5.6其间相差2级,所以快门时间由 16分→ 32分→ 64分,然后换算时间得到64分,那就可以拍出1小时的星轨照片。
想拍摄心目中的星轨,不一定得遵照摄影时节表
或许有人会觉得夏季比较适合拍摄星轨作品?实际上,摄影是一种遇见,不一定得套用百分百的思维。如何解释呢?如果拍摄的重点是银河,那当然属夏季到初秋最为适合。但是星空轮转或是类似流星雨的条状星轨作品,其实只要天气状况许可(天光无云、无光害),巧妙的选择题材,适当的构思再透过曝光的技巧,任何季节都可以拍摄星轨作品。
地球是自转的,我们与地球一起自转,这样原本静态的星空相对于地球来说就是运动的,只是比较慢,肉眼不可见而已,但通过长时间曝光却可以记录这种相对运动的星星轨迹。而地球的自转有一个正对北方的轴,只要我们对准了正北方(通常是北极星),那记录下来星星轨迹就是一个椭圆形的轨道。
拍摄之前,要寻找北极星确定圆形轨道的圆心,很多人喜欢在手机中下载一个APP应用软件“星空指南”或“星空地图”,从而快速找到北极星,其实不用那么麻烦,用手机自带的指南针也可以大致确定。接着,用相机对准北极星进行拍摄即可。
拍星空一般用堆栈的方法得到最后照片,比如说我们30秒一张照片,那120张照片就是3600秒,也就是1个小时,1个小时的时长,星轨基本上就比较漂亮了。我们没有必要追求总时长超过2个小时。那这样来说,如果设定30秒的单张曝光时间,100张左右就足够了。如果存储容量有限,或是计算机运行速度不够,那可以考虑设定单张有1-2分钟的曝光时间,这样只需要30-60张照片就可以了。
天空有薄云对拍摄银河的影响很大,即便云层很淡,那也基本上宣告你的银河拍摄失败了;地面存在光污染,对银河拍摄的影响也特别明显,会让银河几乎不可见。要注意的是,只要并不是太厚的云层,对拍摄星轨的影响并不明显,因为后期堆栈时很多云层就被过滤掉了,即便过滤不掉,可能还会让你的照片更有味道。
为什么用堆栈得到星轨
因为地球是自转的,相对于星空来说是动态的,那这样长时间曝光就可以记录下星星的轨迹。如果直接使用相机进行长达数小时的拍摄,那几乎是很难实现的操作:
(1)长时间曝光会产生大量噪点,并且很多噪点与星星混在一起,让人无法分辨,自然也无法降噪。即便强行降噪,画质会不够清晰。
(2)相机可能会无法支撑过长的曝光,如果突然断电,我们将前功尽弃。
(3)在拍摄中途不小心碰到了三脚架,也会直接导致拍摄失败。
以上便是这就是长时间曝光拍摄星轨的很多不足之处。随着后期软件功能的强大,像是星轨这类题材,我们就可以通过堆栈得到了
预期效果
1.繁星点点:表现当时真实肉眼看到的星空效果,采用高iso,大光圈,短时间曝光。
2.星轨转圈:表现星星围绕北极星转圈震撼效果,采用低iso,大光圈,长时间曝光。
3.短暂星轨:表现短暂的星星移动效果,如同流星雨,采用中低iso,大光圈,中等时间曝光。
4.特殊星空:表现梦幻的星空童话虚幻效果,采用高iso,大光圈,短时间曝光,脱焦拍摄。
后期制作
夜空星轨图片拍摄完后,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后期制作,让照片更加出彩。常用后期制图软件有Adobe Photoshop、Adobe Lightroom、光影魔术手、美图秀秀等,但首推Adobe PhotoshopCS4及以上版本,目前笔者已用到最新的Adobe PhotoshopCC,其功能十分强大,让后期处理更为得心应该。
下面谈一下常规的后期处理操作规程:
1.降低色温:适当降低色温,让星空变得更蓝。
2.加对比度:亮度更加突出,星星更加凸显。
3.加饱和度:使星轨中的星星色彩更加突出,甚至能使星星变成彩色。
4.加锐利度:使星星轨迹的线条更加清晰。
5. 多片叠加:采用高于800的感光度、大于F5.6的光圈、短于1分钟的曝光时间,连续拍摄几十张甚至几百张,再用后期方法将这几十上百张照片叠加在一起,达到连续曝光几个小时的效果。只是这种图片的星轨是断续的,不象长时间曝光的星轨那样连续。
特别说明一下:采用短时间曝光多张合成的方法除了解决噪点的问题外,还可以解决前景的照明与星空的亮度问题。拍摄星迹或夜空照片最大的技术问题是处理前景的照明与星空的亮度,在漆黑的夜空拍摄星星固然星星拍得清楚,但是前景往往漆黑一片,如果前景的主体是颗树或者一块岩石,还可以人工点亮,如果是座雪山,那就无计可施了。用月光照亮前景则有点复杂,要考虑月亮升起时间、角度和月光的强度,满月时前景可拍得很清楚,但却很难展示星光。
(摄影 江志红 文字整理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仅供学习参考 侵删)
大家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段路线点击链接查看行程详情,提前安排好出行时间,约伴同行出团采风,欢迎各摄影团体俱乐部组织起来洽谈合作定制行程,更多个性化摄影采风旅游观光行程定制策划 详聊13755388138江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