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了那么多急救知识,还是不敢救人?
原文链接
红立方救品、红立方救训、红立方救人、红立方云急救是我们的四大板块,其中红立方救训是为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户外旅游等提供应急产品知识培训及急救知识培训,自公司成立以来经过我们培训的各类人员已经数以万计。
虽然每红十字会或者其他培训机构也会培训大量人员相关的初级急救方法,可是如果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交通事故、溺水、电击、踩踏等突发情况时,一般的做法是远离危险,好一点的会呼救,真正敢于去救人的寥寥无几,大家仍然害怕救人,生怕操作错误害人,害怕救人引起法律纠纷,怎么办?
上海老外地铁中晕倒,周围乘客以“博尔特速度”10秒钟跑光。真的是“人心倒了”,扶不起来?还是中国人不会急救知识,有心无力?
但是国人真的是不想救人吗?上海地铁已经出面辟谣,称“无人相助”并不属实,有乘客在列车进站后,立即到站台寻求站务员的帮助。
很多人也在指责:“为什么地铁站的工作人员不伸手去救人?” 很多人在指责:“为什么地铁站里没有急救箱、没有AED?”
我们都知道如果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手段,抢救成功率可达50%左右。“如果现在在路上遇到一个心脏病发的人,我肯定不敢上去救。”一名接受过急救培训的小Q说,“当时培训的时候是用假人做培训的,我实在没信心……而且老师曾经说过,如果不小心按错了对患者会造成更大伤害。”
也有人会说:“路上遇到这种情况我也是不敢扶,不敢救,万一病人讹上我怎么办?”
图片3.png
不敢救不是问题的根本,我们缺乏的不仅仅是急救知识,不仅仅是AED!急救的普及是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还缺乏很多很多。这里面固然有一些社会不良风气导向的影响因素。但更大的可能是:我们还没有真正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和急救思维。
按照常识,有人晕倒,第一时间救助才最有效,99%的紧急事件都发生在现场而不是医院,急救医生到达前现场的人是否知道如何正确施救至关重要。
所以未必是大家都不想,不救人的原因更可能是“有心无力”,没有急救知识不敢贸然行动,毕竟想在第一时间救人也是一门技术活。
1964年,2名美国心理学家达利和拉塔奈关于突发事件目击者做了大量心理实验,得出结论:你必须有行动的知识和能力。面对突发事件,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做,或者缺乏相应的能力(比如不会游泳),你可能不会采取行动。
2008年,加拿大学者的研究也发现,人们不去施救路人的原因首先是对自己急救能力的不自信,其次是害怕传染病,最后才是害怕引起法律纠纷。前两条,完全是急救知识缺乏引起的。
近30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十分流行“第一目击者”的培训。用1—2天时间,对学习者进行以心肺复苏为主要内容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通过考试后,可获得急救培训证书。一旦培训者在事发现场遇到需要紧急救护的危重伤病人,就能不失时机、正确有效地救护他人。
“中国的急救起步并不晚,1989年,从北京急救站转型为北京急救中心是一个良好开端,但后来却走了很多弯路。现在,中国的急救事业、中国人的急救观念与发达国家相比,大概晚了30年。”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宗浩曾在接受采访时说。
比如全球公认的救命第一要术“心肺复苏术”,从发明至今已有54年。但在中国,目击者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比例仅有15%—30%,成功率不到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而在美国,仅接受心肺复苏技术培训的人就有7000万,相当于全美总人口1/3,拉斯维加斯州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已达74%。
所以啊,不是我们不想救,而是我们大多数人根本不会救。
急救是知识、更是技能。因为怎么做更重要!技能就需要不断的练习,就像开汽车,你为什么开的那么好呢?因为你天天开呀!你现在一定不是开车的时候还在念“点灯、挂挡、松手刹,慢抬离合把油加”这句咒语吗?
生活中的意外伤害事件和疾病突发很常见,所以懂得基本的急救技能非常关键。学会急救,不一定是为了帮助别人,更多的可能还是帮助自己、家人和朋友。
其实在城市环境下,急救可以非常简单。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难。现场急救,不是为了让你能分辨患者得的是什么病、怎么治疗,而是需要你评估患者处于什么状态,提供你力所能及的帮助。
例如遇到一个突发呼吸困难的患者,你可以询问他既往什么疾病,是否有随身药物,可以帮助其服用,并拨打急救电话呼叫急救车,指引急救人员迅速到达患者身边,这就做的很好了。
假如遇到一个突发倒地、意识丧失的患者,此时患者如果有呼吸,意味着这是活的,你将患者摆成侧卧位,并拨打急救电话,指引急救车到来。在急救车来之前,你不需要喂患者任何东西,你也不需要分辨患者是什么病,你只要确保患者呼吸一直存在,等急救车到达后交给医生,这就做的很好了。
假如遇到一个突发倒地、没有反应没有呼吸的人,意味着患者心脏骤停,此时你在拨打急救电话之后,必须即刻开展心肺复苏急救,而不能干等急救车,因为心脏骤停患者每延迟急救1分钟,成功率下降10%,干等急救车基本属于等死。在实施心肺复苏时,你甚至可以不需要给患者做人工呼吸,只需要持续不间断的胸外按压,也非常有效,给患者带来更多存活机会。
评估患者状态,提供恰当的帮助。你看,急救并不难,这些帮助对患者有益无害。
美国法律规定年满18岁的公民都要学会急救。据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地方周报》报道,急救培训课程已成为当地高中生的必修课,没学过的话,就无法获得毕业文凭。
而根据央广网的报道,在澳大利亚有40%的人口有基础急救知识,25%的家庭有常备急救箱。很多职业岗位必须要有急救证书才可以上岗,例如警察、教师、医护人员、火车乘务人员等。
德国人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急救知识。比如考驾照,上的第一堂课不是交规和驾驶理论,而是急救课。
英国孩子更是从学龄前就开始学习自救了。幼儿园通过“过家家”等形式,让孩子认识急救设备;初中生则要学简单急救程序,如及时把昏迷者的头往后仰,可挽救数百生命。
多发地震的日本每年都要举行抗震自救活动。1996年,日本神户发生7.6级地震时,32万人无家可归,但只死伤了5000多人,这与日本人从小注重培养急救能力不无关系。日本有很多公民自愿参加救援组织,消防团就是其中之一,其成员会定期被组织到消防学校接受培训,合格者可以拿到证书。去年日本仅消防团成员就有86万人。
我们无法掌握大环境,只能建议作为个人的我们多学点急救知识、平时演练急救技能、心里常存善意,这些都是实实在在拥有了就有安全感的东西,毕竟我们都无法预知,明天倒在地铁里的会不会是你我。
为了打消各种顾虑,国家也在积极的解决
首先,“好人法”的实施:
做好人其实是不分省市和地区的,当然更不分国度,"好人法"是2000年左右在西方国家率先出现的,她出台的目的就是免除好人救人的后顾之忧,避免出现好人做好事却要赔偿被救者损失的尴尬局面的(别以为这不会发生,南京的彭宇案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好人法存在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从2016年12月第184条经历了3次修改,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被俗称为“好人法”的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相关知识
幸好学了宠物急救,我救回了心脏病小狗! 我家的狗子今年13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宠物超重
宠物急救知识
学了C级宠物美容师工作后不让上手怎么办?
狗狗急救知识❗️关键时刻可保命❗️
江南大学三下乡调研:关于急救知识普及程度及培训需求的调查报告
关键时刻救狗命‼️养狗必会急救知识
宠物急救知识,主人必收藏
ICU专家举办免费培训 教你急救知识
一些需要提前掌握的宠物急救知识
网址: 为什么学了那么多急救知识,还是不敢救人?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12750.html
上一篇: 冬季注意预防五种疾病 |
下一篇: 一次性 灌肠袋厂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