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以“精准社矫之光”照亮社矫人员的再社会化之路 | 社工课

以“精准社矫之光”照亮社矫人员的再社会化之路 | 社工课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张昌娥

单位 | 义乌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题记:“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过后有彩虹”,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社工当秉持‘人能改变’和‘非评判’的价值观去服务。

服务理论依据:再社会化——是指部分人在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中,形成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出现严重偏差,需要用补偿教育或强制方式对其实行与其原有的社会化过程不同的再教化过程。

社区矫正人员的再社会化,则是特指被判处管制、宣判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等四类在社区服刑的罪犯改掉恶习、重建价值观、修复社会关系、重新回归社会的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矫正法》指出社区矫正工作坚持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相结合,专门机关与社会力量相结合,采取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有针对性地消除社区矫正对象可能重新犯罪的因素,帮助其成为守法公民。

义乌市上溪司法所联动义乌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上溪社工站不断创新,积极探索‘精准矫正’新路径,践行‘以法为根、以人为本’的矫正理念,基本实现社区矫正教育由‘填压式’向‘需求式’的转变;

社区矫正劳动由‘被迫式’服务向‘奉献式’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激发社矫对象的潜能,成功矫正他们的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从而达到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的目的。

一、‘填压式’的教育矫正向‘需求式’的转变

在走访矫正对象的过程中,司法社工精准分析在册矫正对象的学历、家境、及职业发展情况,分层分类为其提供学习计划,并且链接了社会资源:律师、警察、心理咨询师、医生等专业人士,为在矫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心理辅导、法律法规宣讲、医学健康保健等知识。

鼓励在矫人员积极参与各类学习提升的活动,提升自身素质、扩宽就业渠道,在矫正期间实现蜕变。

1.从个案的心理建设到全体社矫人员的心理健康关爱

社矫对象吴三(化名),因为矫正身份产生的自卑心理,经常因为失眠而饱受困扰,在上溪司法所工作人员得知吴三的情况,立刻组织心理咨询师针对全体矫正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开展一系列的知识教育宣讲、团体辅导、心理减压等活动,并且组织司法社工和心理咨询师对吴三进行一对一帮扶、指导。

在司法社工和心理咨询师数次面谈帮扶下,吴三走出了因为矫正身份产生的自卑心理,放掉了思想包袱,减轻了失眠的症状。

2.紧跟社会实事新闻,增加社矫人员的学识

由于‘四川女孩被狗咬’的事件冲上了热搜,上溪司法所组织警官针对社区矫正人员如何合法养狗、养宠物的注意事项、公民的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宣讲教育。

“如果你养的狗咬了人,责任如何认定?如果你被狗咬了你该怎么求救?如果被宠物咬伤要怎么处理伤口……”

警官从这些日常生活中居民经常会碰到的养宠物的问题展开讲论。

11月9 日,是国际消防宣传日,上溪司法所组织消防员以实际案例、角色扮演、知识问答等多样化的形式对社矫人员进行森林防火、工厂防火、居家防火等消防安全知识进行宣讲教育。

紧跟新闻事实、围绕居民生活的矫正教育,不但增加教育矫正的互动性,还提高的社矫人员的法律责任意识和生活的常识。

3.从‘俗语’阐述法律法规,深入浅出的讲解入人心

“中国有句话说‘一人做事一人当’,如果你的孩子触犯法律谁来担责?如果你被人怂恿而犯罪,谁来担责?如果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却被连累犯法了,谁来担责……”

在律师生动的讲解下,一个个难懂的法规法条变得生动起来,上溪司法所为了让法律法规深入社矫人员的心田,特接着每次矫正教育的契机推出一系列的‘俗语’讲法律,如《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约束不等于压迫》等以大众都耳熟能详的话阐述法律法规,不但提升了社矫人员的守法意识,还提高的社矫人员对法律的理解和认知。

二、社区矫正劳动由‘被迫式’服务向‘奉献式’的转变

一直以来,上溪司法所致力探索‘社区矫正+社会组织’模式,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更多的公益渠道,回报社会,帮助他们‘去标签化’,重新找准自己的社会位置,矫正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1.龙溪香谷劳动基地,开荒垦地种菜蔬

为了解决社矫对象在社区服务形式过于单一的问题,在义乌市司法局的统一协调和号召下,组建了“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

上溪司法所积极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在劳动基地开垦荒地、锄草种菜,劳动也初现成果。

上溪司法所严格按照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关规定,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和矫正措施,将监督管理和帮助教育有机结合,将公益劳动纳入社区矫正帮教常态化工作,由此进一步提高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效性及可操作性,社区矫正对象不但可以通过劳动获得社会认同,顺利重返社会,还有效预防和减少了重新犯罪情况的发生。

2.卫生院执勤岗位,为居民看病排队解难题

由于老龄化人群碰上了数字化的发展,辖区内的老人出现看病排队难、取号难、就诊难的现象,上溪司法所组织社矫人员,排班执勤于卫生院取号机前,为辖区内看病的长者和困难群体提供排队取号的公益服务,从每天早上八点签到执勤,到下午四点结束劳动,社区矫正人员说道“能为老家做点事,这种感觉很好!劳动让我感到了自己的价值!”

公益劳动的重要意义,不同于书面学习,劳动可以帮助社矫对象建立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强化社会责任感,让矫正教育“走新”更“走心”,真正的做到服务于民,奉献于心的精神。

3.拔姜摘桃干农活,集结助农做志愿

“真的解决了农户的实际问题,这样的公益劳动才有意义,下次有助农的活动还要喊我!”社矫对象张三(化名)开心的说。

上溪镇属于城乡结合乡镇,有许多农户靠着家里的农作物养生,有些农户家里因为主要劳动力出现重大疾病或意外导致农作物无人采收和销售,家庭因而陷入困境,上溪司法所联动上溪社工站,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对困难农户进行紧急帮扶,帮助农户下地进行农作物采收,实际解决农户的采收难问题,迄今为止,社区矫正对象帮助农户采摘黄桃、西瓜、生姜等近2万余斤。

在助农的过程中,看到农户因为疾病或意外出现困境,社矫对象不但感叹命运的坎坷,同时还为自己能平安活着感恩。

社矫对象也纷纷表示:“公益活动给了我们一个改造和重塑自我的机会,今后我们还会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用汗水洗涤过去的污垢,真诚回报社会和政府的关怀。”

上溪司法所始终坚持“精准社矫”的工作思路,根据社矫对象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犯罪类型、心理特点、家庭背景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矫正方案,充分体现个性化和精准化,在帮助社矫对象提高自身素质、修复社会关系的同时,形成日常帮教合力,成功预防和减少社矫对象重新犯罪。

下一步,上溪司法所将继续按照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多方联动资源,创新矫正帮扶模式,不断丰富教育帮扶的内容和形式,推进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

叙事治疗广泛应用于

教育、心理咨询、社会工作等领域

帮助当事人重新检视自身的生活

重新定义生活的意义

叙事治疗创始人经典之作

后现代心理咨询必读作品

《叙事治疗的力量》

扫码拿下

↓↓↓

开展活动时,冷场怎么办?

活动过程中,现场乱成一团

带领者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不知道如何处理?

活动结束时,邀请参与者作分享

大家又沉默不语

尴尬场面让人无地自容?

如何成为活动带领高手?

欢迎加入第7期【社工客】

小组带领技巧训练营

超人气训练营,学员亲测好评

下周开营,快抢少量席位

扫码加入

↓↓↓

【社工客书屋】

收录社工精品好书

↓↓↓

【社工客线上课堂】

收录社工精选好课

↓↓↓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你有做过司法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以“精准社矫之光”照亮社矫人员的再社会化之路 | 社工课
关于“校猫”问题的绿色社会工作介入实践 | 社工课
AET动物情绪疗法:动物抚慰技术融入精康患者的康复活动 | 社工案例计划
狗狗社恐难搞定?这里有社会化训练秘诀,听话粘人不是梦!
正确社会化训练,如何不让猫“社恐”(二)
【五社联动】蕲春和众社工开展“拒绝高空抛物,文明养宠你我做起”宣传活动
听说你社恐?巧了,狗也是
奶猫性格全国对照表,社恐变社牛,原来只需这一步!
【金窝窝萌宠社加盟
“标签理论”在儿童行为矫正服务个案中的应用 | 社工案例计划

网址: 以“精准社矫之光”照亮社矫人员的再社会化之路 | 社工课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12807.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如何和狗狗做朋友?(如何与狗相处
下一篇: 狗狗培养社交能力的关键,别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