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新星计划#
人在与机器人的互动中产生一定的情感,认为机器人有情感,有思想,其实只是产生了移情效应,却不自知。
支撑机器人的是人工智能算法,这种算法并不一定深通人性,但可以和人形成有效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人们会发现无论是机器人还是机器狗,都具备了人的情感。其实机器人和机器狗并不具备人的情感,只是人们把情感移入到它们身上,才会认为它们具备了人的情感。当一些具备毛绒玩具外观,能与人简单交谈互动的电子宠物出现之后,儿童们就会像对待真的宠物那样来对待电子宠物,甚至把电子宠物视为家庭成员。有的儿童认为没有电的电子宠物死去了,要安息,就要给他的电子宠物告别,甚至还要开追悼会。不仅电子宠物的死会触动孩子的神经,机械故障也会触动孩子的神经。因为孩子已经把自己的情感移入到电子宠物身上去了,认为因机械故障没有与自己打招呼的电子宠物一定得病了或者死了,孩子就会感觉电子宠物受到了伤害。不仅孩子被机器欺骗,而且成年人也容易被机器欺骗。并非机器骗术高明,而是在互动关系方面激发了人的社交反应,引起了人们的移情效应。
互动性是产生移情效应的一个关键因素,机器宠物和儿童形成了有效的互动,让儿童把情感移植到机器宠物身上,也就造成了儿童的误判。并非儿童幼稚,成年人也有这方面的行为。成年人把和人互动的机器人当成朋友或者伴侣,变得离不开了。曾经有一位日本男子要和女机器人结婚,还像模像样地举办了一场婚礼。并不是他变得愚蠢了,而是在长期和机器人相处过程中,机器人和它形成了有效互动,也就激发了他的社交反应。在经常的互动中,他把情感移植到了机器人身上,也就变得离不开了。并不只是人形的机器人才可以和人类互动,很多并非人形的机器人都可以和人类形成有效互动。只要在互动的过程中人类动了感情,就会把情感移入到机器人身上去,并把这个机器人视为完美的伴侣,进而形成非常亲密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情感投射,而且涉及更深层的交互或投入。
心理学曾经做过一个“倒吊测试”,准备了一个不会动的芭比娃娃,一个叫做“菲比”的猫头鹰形状的电子宠物,还有一只真的沙鼠。芭比娃娃被倒吊起来的时候不会做出任何反应,仓鼠会叫,“菲比”会说“好痛”,“我好害怕”之类的话。被测试者被要求将这三样东西倒吊起来,看倒吊多久,被测试者才会把它转正。测试的时候,人们可以抓着芭比娃娃的脚走来走去,而不会感到良心不安,不会粗暴对待沙鼠。对于“菲比”,人们抓住它倒吊30秒左右时,多数人会感到罪恶而把它转正。因为它会喊“好痛”,“我好害怕”,具备简单的社交功能,刺激了人的社交反应。于是,人类甘愿被它欺骗,将它视为有意识的活物。只要和人形成了有效的互动,电子宠物或机器人就可以被人类赋予情感,而这种赋予情感的过程只是人类一厢情愿的心理发展过程,并非电子宠物或机器人本身具有情感。
人类的移情效应或许就是自恋的过程,把情感投入外界事物中去,认为外界事物具有了人的情感,可以和外界事物进行有效交流。不管外界事物有没有和人交谈,人总是会把感情移入到外界事物中去。有人穿着某件衣服去应聘,获得成功,他就会认为这件衣服具备伟大的神力,以后办重要事件的时候,总是穿着这件衣服,以求获得好的结果。还有人带着刻有神佛的首饰或项链,就认为能够获得神佛的帮助。有人对着大树倾诉心声,倾诉时间久了,就认为大树带有自己的情感,甚至会喜欢上大树,而大树并没有说一句话,没有和他形成互动交流,只是他自己认为大树承载了很多话语,就认为大树有了情感,尤其具备自己赋予它的独特情感。
在希腊神话里,美丽的少年纳西索斯(Narcissus)是希腊神话中最俊美的男子。纳西索斯在河边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于是深深地爱上了水中自己的影子,死后变成了水仙。因此narcissus这个词既有水仙之意,又有自恋之意。自恋的人常有强烈的优越感,渴望赞赏。他们往往很有魅力,但许多时候会自私、固执、控制欲强。严重的自恋者可能牺牲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甚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般人的自恋并没有表现出极端的行为,而是会把情感移入到外界事物中去,即便外界事物没有获得有效的互动,也仍然固执地认为,外界事物具备自己想象的那种情感。这种固执和控制欲强的表现恰恰是自恋的表现,甚至有时候因为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被别人得到了,他们就会愤恨,甚至会毁掉那些东西,不让别人得到。自恋的人有优越感,渴望获得赞赏。倘若他们和机器人相处,经常获得机器人的回应,获得赞赏,就会感觉到生活充满了希望,浑身充满了力量,也会把机器人视为知音、知己,再也难以割舍了。
人可以与机器互动,也可以与动植物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移情效应,即便没有互动,只是人类一厢情愿地倾诉,表达情感,也容易产生强烈的移情效应。只要人类表达情感,就要外界事物来接受,即便外界事物没有作出反应,也实现了人类更深层次的交互与情感投入,算是自恋的一种表现,但移情效应确实是产生了。或许人类应该理性一些,力求避免很多无谓的情感投入,走出自恋的泥潭,变得智慧起来。
相关知识
从人与机器人的互动来看移情效应
基于移情理论的宠物纪念服务设计研究
进击的人工智能:从产品角度,深度解析「对话机器人」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人工智能与社会认知(专论) | 陈巍:机器遭遇他心: 人机互动时代的社会认知
AI与机器人的42个终极问题,机器人能否产生意识?
宠物狗宠物鸟宠物猫机器人最新资讯
宠物医疗显现生机 ——从消费棘轮效应谈起
基于共情理念的宠物互动产品设计研究
宠物狗宠物鸟宠物猫机器人英语最新资讯
人与宠物关系的社会学研究——以L市豢养宠物犬为例
网址: 从人与机器人的互动来看移情效应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15590.html
上一篇: 猫抓伤后怎么办?破皮是否需要打针 |
下一篇: #仓鼠互动# 一位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