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鸟,您收藏几种了?
中文名带藏或者英文名带 Tibetan 的鸟是指(夏季)繁殖于青藏高原的一些鸟,其中还有一些鸟(夏季)也繁殖于青藏高原,但名字并不带藏(Tibetan),如灰腹噪鹛、地山雀、白腰雪雀、棕背雪雀、褐翅雪雀、褐头朱雀、棕朱雀、白须黑胸歌鸲等。
单型种,种群规模未知,在青藏高原广泛分布且相对常见(del Hoyo 1997)。
留鸟,分布于青海湖、新疆西部、四川西北部石渠县,以及西藏北部、中部和南部,据鸟友的观鸟经验,在青海格尔木周边寻找它们相对容易些。
栖息于高山荒漠、草原、半荒漠、高山草甸草原及湖边草地,性大胆、不甚怕人,成群活动,寻觅青草、植物果实、种子和嫩芽、昆虫。
雌鸟颏、喉近白色,中央尾羽较雄鸟短。
西藏毛腿沙鸡由 John,Gould于 1850 首次描述,命名为 Syrrhaptes tibetanus,种加词 tibetanus 指西藏。
毛腿沙鸡属( Syrrhaptes )由 Johann Karl Wilhelm,Illiger 于 1811 年所创建,古希腊词 συρραπτος( surrhaptos 意为缝在一起,是指趾间具蹼)。
种群规模未知(IUCN 2018)。
6 个亚种中的 aquilonifer 在藏南,henrici 在四川西部,przewalskii 在西藏北部至青海、甘肃南部和西部及四川北部,tibetanus 在新疆西南部及西藏中西部,tschimenensis 在昆仑山中东段,yunnanensis 在云南西北部,在繁殖季的四川巴郎山垭口附近以及西藏卡久寺上方的冈日推嘎寺附近,见到它们并不难。
栖息于多岩的高山草甸及流石滩,喜结群,杂食性。
雄鸟有距,雌鸟无距。
藏雪鸡由 John,Gould于 1854 首次描述,命名为 Tetraogallus Tibetanus,种加词 tibetanus 指西藏。
亚种 henrici 由 Jean-Frédéric Émile,Oustalet于 1892 年 首次描述,命名为 Tetraogallus Henrici,后被视作藏雪鸡的一个亚种,henrici 是人名,可能是指法国探险家 Henri Philippe Marie Prince d’Orléans ( 1867 - 1901 ) 。
亚种 przewalskiI 由 Valentin Lvovich,Bianchi 于 1907 年首次描述,przewalskiI 是为纪念 Nikolai Mikhailovich Przhevalsky( 1839 - 1888 ),俄罗斯探险家、博物学家。
亚种 tschimenensis 由 Petr Petrovich,Sushkin 于 1926 年首次描述,tschimenensis 意为 tschimen(地名,X-ensis 通常是 X 人 )的,但不知道是现今具体哪个地方。
亚种 aquilonifer 由 Richard,Meinertzhagen 和 Anne Constance,Meinertzhagen 于 1926 年首次描述,命名为 Tetraogallus tibetanus aquilonifer,aquilonifer 由 aquilo, aquilonis( 北方 )和 ferre ( 出产的 )组成,其模式产地在锡金(它的北面是西藏)。
亚种 yunnanensis 由 Yang Lan 和 Xu Yanggong 于 1987 年首次描述,命名为 Tetraogallus tibetanus yunnanensis,yunnanensis 指云南的。
雪鸡属( Tetraogallus )由 John Edward,Gray 于1832 年创立, 是由 Linnaeus 于1758年创立的松鸡属( Tetrao ) 和 Mathurin Jacques,Brisson 于 1760 年创建的雉属( Gallus )复合而来。
单型种,种群规模未知,局部常见(Madge & McGowan 2002)。
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塘古拉山脉(以西藏昌都地区的左贡、江达、察雅最常见)。
栖息于高山和亚高山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带,喜集群,常成群活动,寻觅草根、草叶、块茎、青棵种子、云杉花和果、海棠果、瑞香、唐松草、毛香火绒草、忍冬、野苹果、野豌豆、杜鹃、蜘蛛、蜈蚣、步行虫等鞘翅目昆虫及鳞翅目幼虫。
无距为雌鸟,有距的可能是雄鸟也可能是雌鸟,雄鸟尾、跗蹠较雌鸟更长。
藏马鸡由 Henry John,Elwes 于 1881 年首次描述,命名为 Crossoptilon harmani,种加词 harmani 是为纪念 Henry John Harman 上尉( 1850 - 1881 ),英国陆军上尉,在印度和锡金服役期间任堪测员。
crossoptilon 由 Brian Houghton Hodgson于 1838 年首次描述白马鸡时创建,用作白马鸡的种加词,后用作马鸡属的通用名,古希腊词 κροσσοι( krossoi ,意为流苏,是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绒等扎成、如禾穗状的饰物,也叫旒、缨、穗子,常系在服装或器物上),πτιλον( ptilon ,意为羽毛),流苏样的羽毛是指中央尾羽分散下垂的羽枝。
单型种,种群规模未知。
曾被视作乌鸫的亚种,2008 年基于 Nylander 等人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被提升为种。
栖息于林区外围、林缘疏林、农田地旁树林、果园和村庄附近的小树林,寻觅昆虫、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因为没有黄眼圈,看上去就没有乌鸫那么有灵气了。
藏鸫由 Henry,Seebohm 于 1811 年首次描述,命名为 Merula maxima,后被视作乌鸫的一个亚种,种加词 maximus 意为最大的。
鸫属( Turdus )由 Linnaeus 于 1758 年首次描述乌鸫时创建,拉丁词 turdus 意为鸫。
单型种,种群规模未知,但据推测在其分布区域内应普遍常见(IUCN 2016)。
中国特有种,分布于青海东北部祁连山、南部玉树和青藏高原东部、念青唐古拉山脉。
栖于高海拔的多岩山坡,常(与其他雪雀及岭雀混群)成对或成小群活动于山边悬崖和裸露的岩石上,寻觅植物的种子和昆虫。
藏雪雀由 Jean-Frédéric Émile Oustalet于 1892 年首次描述,命名为 Eurhinospiza Henrici,后被归到雪雀属( Montifringilla ),种加词 henrici 是一个人名,历史上有多个人取这个名字,通常认为是为纪念法国探险家,西伯利亚、中国(西藏)、中南半岛和热带非洲物种的收藏家 Henri Philippe Marie Prince d’Orléans( 1867 - 1901 )。
雪雀属( Montifringilla)由 Christian Ludwig,Brehm 于 1822 年创建,由拉丁词 mons( montis,意为山 )和 fringilla 意为雀科小鸟组成,山里的雀科小鸟(燕雀)的意思。
单型种,在其分布区域内罕见且鲜为人知的(Clement,1999)。
中国特有种,仅分布于青海境内(黄河发源处的布尔汗布达山脉、扎陵湖以北的布青山及楚玛河流域)。
栖于荒芜、多岩石的高山旷野、高山草地和山坡的小灌木间,单独或成对活动,寻觅草籽和植物的嫩叶、果实和种子。
藏雀由 Nikolai Mikhailovitch,Przevalski 于 1887 年首次描述,命名为 Leucosticte roborowskii,种加词 roborowskii 是为纪念俄罗斯中亚探险家、中尉 Vsevolod Ivanovich Roborovsky( 1856 - 1910 ),他采集了藏雀的标本并带回俄罗斯。
藏雀什么时候由 Leucosticte 属转移到 Carpodacus 未知。
朱雀属( Carpodacus )由 Johann Jakob ,Kaup 于 1829 年所创立,由古希腊词 καρπος( karpos,意为水果 )和由δακνω( daknō,意为咬)演变而来的 δακος( dakos 意为吃...的 )组成,大意为吃水果(浆果)的。
单型种,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局部常见或罕见(Clement 1999)。
栖息于亚高山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中,成群活动,寻觅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昆虫。
藏黄雀由 Allan Octavian,Hume 于 1872 年首次描述,命名为 Chrysomitris thibetana,种加词 thibetana 指西藏。
历史上藏黄雀曾被划为 Chrysomitris、Carduelis、Serinus 属,基于 2012 年 Zuccon 等人的一项分子遗传学研究被转移到 Spinus。
黄雀属( Spinus )由 Carl Ludwig,Koch 于 1816 年创建,古希腊词 σπινος( spinos )是古希腊人物 Aristophanes、Dionysius、Hesychius等人提及的一种小鸟,通常被认为是 σπιζω( spizō,一种鸣叫的雀鸟)。
单型种,种群规模上限估算为 1.5 万只成年鸟(IUCN 2016)。
中国特有种,名是藏鹀, 但仅限于北纬 31度以北的青海地区。
栖息于青藏高原林线以上的开阔而荒瘠的高山灌丛、矮小桧树丛、杜鹃林,繁殖期单对或成对活动,寻觅昆虫、植物的种子。
藏鹀由 Valentin Lvovich Bianchi 于 1904 年首次描述,命名为 Emberiza koslowi,种加词 koslowi 是为纪念俄罗斯将军、中亚探险家 Pyotr Kuzmich Kozlov( 1863 - 1935)。
鹀属( Emberiza )由 Linnaeus 于1758 年描述黄鹀时创立的,来自古老瑞士德语名 Embritz(意为一种鹀)。
单型种,种群规模未知。
青藏喜鹊原为喜鹊的一个亚种,IOC、Clements/eBird 基于 Song 等人 2018 年的一项分子遗传研究,将其提升为独立种,但 HBW/BirdLife、IUCN 没有接受。
取名青藏喜鹊,是说仅分布于青藏高原及相邻地区,但要问和其它喜鹊的区别呢?或许一时回答不上来,如果取名黑腰喜鹊的呢,瞬间回答正确+10分,对吧?
其实绝大多数鸟是根据雄鸟的繁殖羽特征命名的,只是总有撞裳的事要发生,又要控制名字的长度,于是很多用标本采集地的地名、标本采集者的名字、命名者的名字、命名者配偶的名字、命名者好友(一般是同时期的政客)的名字等等,乱七八糟!想统一?请尊重传统!!再滑稽、再荒诞,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尊重吧、传承吧。
青藏喜鹊由 Adolphe François,Delessert 于 1840 年首次描述,命名为 Pica Bottanensis,后被视作喜鹊( Pica pica )的一个亚种,种加词 bottanensis 是法语 Bottan 或 Boutan( 意为不丹)的变形。
鹊属( Pica )由 Mathurin Jacques,Brisson 于 1760 年所创建,不清楚词源。
单型种,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普遍不常见(Harris & Franklin 2000)。
曾经是楔尾伯劳的一个亚种,基于 2009 年Olsson 等人的一项分子遗传研究提升为独立种。
中国特产鸟,分布于青海东部、四川西部、甘肃。
栖息于青藏高原的灌丛草地,单独或成对活动,寻觅昆虫、小型脊椎动物。
与楔尾伯劳比,几乎无白眉纹,飞羽为黑色,收拢翅膀时,翼斑不明现,体型也更大。
青藏楔尾伯劳由 Nikolai Mikhailovitch,Przevalski 于 1887 年首次描述,命名为 Lanius giganteus,后被视作楔尾伯劳的一个亚种,种加词 giganteus 意为巨大的。
伯劳属( Lanius )由 Linnaeus 于 1758 年首次描述灰伯劳时创建,拉丁词 lanius 意为屠夫。
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相当稀少且局部化(del Hoyo 等人,2007),其分布地狭窄,是 BirdLife 的限制范围物种。
2 个亚种中的 koslowi 在西藏(昌都地区澜沧江支流杂楚河流域)、青海(昂欠、杂多、玉树),yuquensis 在西藏(帕龙藏布江上游巴宿、察雅、左贡)。
栖息于灌木丛生和缺少树木的地区,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寻觅昆虫、草子、青稞。
在它的分布区域内,不要去野外寻找它,村庄和寺院周围更容易找到它,因为它们经常成群结队去寻找人类丢弃的食物。
棕草鹛由 Valentin Lvovich,Bianchi 于 1905 年首次描述,命名为 Kaznakowia koslowi,种加词 koslowi 是为纪念 Pyotr Kuzmich Kozlov ( 1863 - 1935 ) ,俄罗斯将军、中亚探险家,这货采集棕草鹛的标本并带回了俄罗斯。
亚种 yuquensis 由 Li Dehao 和 Wang Zuxiang 于 1979 年首次描述,命名为 Babax koslowi yuquensis,yuquensis 是玉曲河的变形。
棕草鹛常期属于草鹛属( Babax ),2018 年基于 Cibois 等人的一项分子遗传研究,草鹛属被迁徙到掩鼻噪鹛属。
掩鼻噪鹛属( Pterohinus )是英国动物学家 Robert Swinhoe 在 1868 年在描述山噪鹛时创立的一个新词,由古希腊词羽毛( pteron )和鼻孔( rhinos )组成,意思是鼻孔被羽毛遮挡住了。
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局部甚常见或常见(del Hoyo 等人 1994,Fuller 等人 2000)。
3 个亚种中的 caraganae 在西藏西部,hodgsoniae 在西藏东南部,sifanica 在西藏东部、四川西部、青海、甘肃。
栖息于高山裸岩、高山苔原高原和亚高山矮树丛和灌丛地区,寻觅高山植物和灌木的叶、芽、茎、浆果、种子、草籽、苔藓、昆虫等。
高原山鹑由 Brian Houghton,Hodgson 于 1856 年首次描述,命名为 Sacfa Hodgsoniae,种加词是其名 Hodgson 的变形,英国外交官、民族学家、博物学家( 1800 - 1894 )。
亚种 sifanica 由 Nikolai Mikhailovitch,Przevalski于1876 年首次描述,命名为 Perdix sifanica。种加词 sifanica 是一个历史上的专用词( sifan,西藩-西夷,通指甘肃、西藏与内地的相邻地区 )的变形。
亚种 caragana 由于 1926 年首次描述,命名为 Perdix hodgsoniae caraganae,caraganae 是一种豆科锦鸡儿属的植物,毛刺锦鸡儿( Caragana tibetica )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四川、青海和西藏等地,估计是指高原山鹑在有该植物的地方活动。
山鹑属( Perdix )由 Linnaeus 于 1758 年首次描述灰山鹑时创建,拉丁词 perdix 意为鹧鸪,来自古希腊词 περδιξ( perdix )、περδικος( perdikos )。
单型种,在其分布区域内局部常见(del Hoyo 等人 2004)。
栖于高原湖泊周围的草丛植被,寻觅草籽、嫩芽、蚱蜢、蝗虫。
这鸟喜欢坑洼不平(宏观很平坦但微观有很多小土包)的地方,四川若尔盖到红原唐克的公路边很容易找到这样的地方。
长嘴百灵由 Edward,Blyth 于 1867 年首次描述,命名为 Melanocorypha maxima,种加词 maxima 意为最大的。
百灵属( Melanocorypha )由 Friedrich,Boie于1828 年创建,古希腊词 μελαγκορυφος( melankoruphos,亚里士多德提到的不明的黑头鸟 )的变体。
https://mp.weixin.qq.com/s/vQXYU2N4RuVOC8SJ52udpQ
相关知识
藏地鸟,您收藏几种了?
中国特产鸟:藏雪雀
八哥鸟雏鸟一天喂几顿 八哥鸟雏鸟能养活吗
绣眼鸟养殖全攻略:让您的鸟儿健康快乐成长
化石显示新疆魔鬼城亿年前曾为缤纷鸟世界
画眉鸟有很多种 ,看看你见过几种画眉 ? 别说认识几种了!
鹑鸟
宠物狗接种了狂犬疫苗,被咬破了点皮有事吗见红了但基本没流出
“现代观鸟之父”与他的观鸟圣经
读了《观看鸟的神奇表演》你有什么体会
网址: 藏地鸟,您收藏几种了?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15995.html
上一篇: 灵动小鸟APP下载,灵动小鸟桌面 |
下一篇: 萌物来袭!大理鸡足山又拍到珍稀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