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鸟(雀形目柳莺科柳莺属1)
莺总科( Sylvioidea )下的柳莺科( Phylloscopidae )主要分布在亚洲,其中在青藏高原东部不同海拔高度至少生活着 16 种柳莺,而在中国中北部的秦岭则至少生活着 20 种柳莺。
繁殖于北方的柳莺都是长距离迁徙鸟,而在南方繁殖的则是留鸟、短距离迁徙鸟或垂直迁徙鸟。
柳莺是一种主要在树冠层和树枝间寻觅昆虫的小型鸟类,种数众多,外形差异小,以难易辨识著称。十多年前,通常将柳莺分组以便于记忆和辨识。
几十年来,分类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柳莺被认可的物种数量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的 52 种,到目前的 79 种(IOC V13.1),有些属于已有种的同形种(外观差异极小,在野外难以区别)。现今用鸣声辨识柳莺远比用外形辩识柳莺更容易、准确度更高。
2006 年前柳莺科分为柳莺属( Phylloscopus )和鹟莺属(栗头鹟莺、纹顶鹟莺、黄胸鹟莺、金眶鹟莺、灰眶鹟莺、白眶鹟莺),经分子遗传研究发现现存柳莺起源于 980 - 1370 万年前,拥有多级演化分支(分子遗传学将科内不同层级的进化分支命名为亚科、属、种等),3 对最年轻的姊妹种分化时间则只有 50 万年,原来的鹟莺属的种(栗头鹟莺、纹顶鹟莺、黄胸鹟是一组,金眶鹟莺、灰眶鹟莺、白眶鹟莺是另一组)则分属于一个一级分支内的不同二级分支,所以鹟莺属( Seicercus )被合并到柳莺属中。
2010 年后,如果浏览国外的鸟类网站,会发现柳莺属又拆分成了多个属(本质上是对柳莺科一些进化分支的命名)。
现在主要的鸟种名录又跟随了 Alstrom 等人 2018 的研究成果(对已知全部柳莺的系统发育校准,并在此基础研究属级分类学)。
有将一个大属拆分成更多小属的趋势,但这种拆分的意义是面对如此众多的分支,选择一个合适的遗传距离,将不同分支命名成不同的属,还是充分考虑到成员的基本共性?不同的分支命名成不同属后,如何描述这些属之间的差异?是否形成交流的障碍?
Alstrom 等人 2018 是明显反对拆分的,HBW/BirdLife、IUCN 将 Phylloscopus 作为 Seicercus 的同义词,IOC、Clements/eBird 将 Seicercus 合并到了 Phylloscopus。
1999 年 Martens 等人基于形态学、生物声学、DNA 分析,将金眶鹟莺拆分成了 burkii、whistleri、nemoralis( ?)、valentini、latouchei、soror( ?)、tephrocephalus ( ?)、distinctus,omeiensis 等 9 个种。
1999 年 Alstrom & Olsson 基于形态学、生物声学、DNA 分析,将金眶鹟莺拆分成了burkii、whistleri & nemoralis、valentini & latouchei、soror、tephrocephalus( distinctus 只是初级同义词 )等 5 个种。
由于两篇论文看上去很相似,Alstrom & Olsson 2000 年发表文章,说明 2 篇文章的差异,现在公认的是 Martens 发现了新物种峨眉鹟莺( omeiensis ),而对金眶鹟莺拆分以及发现新物种淡尾鹟莺( soror )的功劳算到了 Alstrom & Olsson 头上。
下面鹟莺系统发育来自 Alstrom 等人 2018:
峨眉鹟莺、淡尾鹟莺
黄色眼眶是完整的,不存在任何断裂或缺失,峨眉鹟莺整体色彩明亮,而淡尾鹟莺整体色彩暗淡,两者分化时间大约在 340 万年前。Alstorm & Olsson 1999 认为峨眉鹟莺是从比氏鹟莺的 latouchei 亚种中分离出来的。
单型种,在其分布区域内局部常见(del Hoyo 等人 2006),但感觉似乎很少见。
夏季栖息于山麓和山地森林中,在茂密林下植被上寻觅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
与其它鹟莺相比,它下身明亮的黄色更显眼(MERLIN)。
其外观与生活在同一座山更高海拔的比氏鹟莺非常相似,但它看上去更精致、喙更小、翅更短(这些太玄乎,没有啥实用价值)、鸣叫声不同、基因分化清晰(未必还要采集 DNA 找人去做分子?)。
没有那么容易看到它打开尾羽的,所以确认它是峨眉鹟莺需要通过 song,它没有 song 咋办?去问 Materns,或许他会说的。
拍摄难易程度:在四川荥经县的龙苍沟大石坝一带,春夏季可以听到它的 song,播放 song 时它多半会回应,也试图靠近,只是很少现身,有耐心就跟着它走,说不定它一下就出来了,难-。
单型,局部常见至甚常见(del Hoyo 等人,2006)。
Alstrom & Olsson 说侧冠顶纹前部较短且越靠前越不明显,全身色暗,中冠条纹不是纯灰色,前额通常呈绿色。
不通过 song,几乎是无法与比氏鹟莺、峨眉鹟莺区分的(MERLIN),上图本人并没有听到其 song,是一个大神告诉我它是淡尾鹟莺。
夏季栖息于温带山麓常绿阔叶林的底层(也有灰冠鹟莺),冬季出没于低地森林,单独或成对活动,寻觅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
比氏鹟莺、韦氏鹟莺
黄色眼眶是完整的,不存在任何断裂或缺失,两者分化时间大约在 260 万年前,栖息地无重叠。
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局部常见(del Hoyo 等人 2006)。
2 个亚种在中国均有分布。
其外观与韦氏鹟莺几乎无差别,但它们的分布地是不重叠的。
夏季栖息于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在非繁殖季节下降到亚山地和丘陵森林。
拍摄难易程度:在成都周边的山区(瓦屋山顶、彭州太阳湾等地),比灰冠鹟莺更常见,易。
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局部常见(del Hoyo 等人 2006)。
这个局部在哪里呢?看 Alstrom & Olsson 1999 的采样点(亚东很靠谱,对吧?):
2 个亚种中的 nemoralis 在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以及藏东南,whistleri 在喜马拉雅山南坡的中段。
与比氏鹟莺、淡尾鹟莺、峨眉鹟莺不存在同域分布,在藏南看到比氏鹟莺了,那就一定是韦氏鹟莺,不需要通过 song 来区分。
栖息于海拔 2000 米至林线的高海拔温带阔叶林中,通常在森林的中低层寻觅昆虫。
拍摄难易程度:似乎在藏南地区不那么常见,中国观鸟中心的记录并不多。
灰冠鹟莺、金眶鹟莺
黄眼眶的后方有明显断裂缝,它们分化的时间大约在 230 万年前,栖息地无重叠。
单型,在其分布区域内局部常见(del Hoyo 等人 2006)。
注意:上面的图片没有画出黄色眼眶在后方有个明显的断裂缝。
夏季栖息于较低(海拔范围取决于位置)的山麓到山地森林和森林边缘,单独或成对活动,寻觅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
拍摄难易程度:迁徙季途经成都市区的公园,夏季在四川盆地周边的山区较常见,易。
无亚种,在其分布区域内局部常见至常见(del Hoyo 等人,2006)。
这个局部在哪里?下图是 Alstrom & Olsson 1999 年的采样点:
在中国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南坡,罕见。
注意:上面的图片没有画出黄色眼眶在后方有个明显的断裂缝。
与灰冠鹟莺外观几乎无区别,但栖息地不重叠,所以在藏南看到了灰冠鹟莺?恭喜你看到了金眶鹟莺。
栖息于林下灌木发达的溪流两岸的稀疏阔叶林和竹林中,在林下灌丛、中枝叶间寻觅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
拍摄难易程度:在中国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在西藏翁达和拉萨之间一个很小的区域内也有分布,估计只有鸟类学家才知道具体在哪里),难。
灰脸鹟莺、白眶鹟莺
眼眶的上前方存在明显的缺失。
单型种,在其分布区域内局部常见(Baker 1997)。
夏季栖息于湿润森林的浓密竹丛,冬季下至山麓地带,加入混合鸟群,单独或成对在林中、底层寻觅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
拍摄难易程度:仅分布于西南边境地区,在腾冲曲石镇姜家寨的鸟塘,冬春交替时并不难见,中+。
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局部常见(Baker 1997)。
3 个亚种中的 2 个在中国均有分布。
栖息于山区潮湿森林中的竹林密丛,越冬至山麓地带且加入混合鸟群,单独或成对活动,寻觅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
拍摄难易程度:个人感觉这鸟并不常见,在四川瓦屋山和云南轿子雪山分别见过一次,或许是因为角度问题,没有看清它很特别的眼眶而没有认出来,中。
https://mp.weixin.qq.com/s/Ij8CqpZxWIEG7cYbPo2P3w
相关知识
江西新记录鸟种叽喳柳莺现身婺源
【正宗黑眉柳莺苗,每只只需60元】
如何在中国大陆拍到 900 种鸟(雀形目中)
黄眉柳莺叫的好吗 黄眉柳莺鸟叫的好吗
中国的鸟(雀形目噪鹛科绒背噪鹛属)
中国的鸟(雀形目鳾科鳾属)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金丝雀鸟(雀形目燕雀科动物)
中国的鸟(雀形目噪鹛科掩鼻噪鹛属)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匆匆的宠物吧】
网址: 中国的鸟(雀形目柳莺科柳莺属1)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18770.html
上一篇: 云南盈江28巢野生犀鸟成功繁育 |
下一篇: 【图片】上海哪里有真正的宠物救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