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方志四川•民俗文化】猪的文化渊源(下)

【方志四川•民俗文化】猪的文化渊源(下)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猪的文化渊源(下)

十一:宋元时代,我国农区养猪业已很发达

《东京梦华录·朱雀门外街巷》就记载了北宋末年开封,每天都有从南熏门赶猪进开封的盛况,即“唯民间所宰猪,须从此入京,每日至晚,每群万数。”如此规模的屠宰数量,说明当时的存栏量已相当可观。

魏晋时期 杀猪壁画(姜七杀猪)

十二:猪是神勇、力量的象征

野猪性情凶暴,勇于搏击,在搏斗中勇往直前。因此,人们对于野猪的这种勇敢精神非常崇拜。现在野猪虽然被驯化了,但在特定环境中,一旦激恼了它,家猪也会显示其凶猛善战的本性。

十二铭牌文字: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猪陶钵,让我们看到了七千多年前猪的模样,说明当时已养家猪。

十三:在民间,猪是招财进宝的吉祥物,是传送福气的使者

西汉 陶猪及猪圈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十四:无猪不成家,猪是完满家庭生活的象征

古代人认为,有屋有牲畜才是完满的家。

汉 绿釉猪圈 南京博物院藏

十五:猪是有灵性的神奇动物

远古时代的人认为,猪是开天辟地之神,因而对猪顶礼膜拜。甚至庄子也认为,在没有天地之前,“道”就已经存在,而豨韦氏(猪)首先得到了它,因此具有开天辟地之功,即“猾韦氏得之,以擎天地”。

商代 豕形铜樽 湖南省博物院藏

十六:商代是青铜器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奴隶社会最繁荣的阶段,商代青铜文化中就有猪的造型和猪纹。

据甲骨文记载,至少从商王武丁开始,包括商王在内的奴隶主贵族,他们为祭祀祖先,经常在大小宗庙举行祭祀,同时也为各种鬼神、社稷神、山川神举行祭祀活动。在出土的祭祀专用大量青铜祭器中,其中就有以豕为造型的樽。樽,是礼神的酒器。

西周 猪樽 山西博物院藏

十七:生儿育女的猪习俗

我国台湾高山族地区,流行小孩出生几天后用猪皮擦嘴的习俗。表明家里新添了人口,希望孩子长大后有好东西吃,能过上好日子。普米族的成丁礼一般在春节举行,让孩子走到火塘前的神柱旁,让他们双脚踩在猪膘和粮袋上。猪膘象征财富,粮食象征丰收。希望孩子成人后富足美好。

隋唐 陶母子猪 河南博物院藏

十八:猪面鸟首彩陶壶摹本

铭牌文字,高20.8,1981年出土于甘肃秦安王家阴洼。陶制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5500年)属于半坡晚期文化类型。

十九:猪在古代丧葬仪式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古人认为,人离世后,肉体没有了,但灵魂还在。因此,古人的葬礼十分庄重“事死如事生”,同时还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猪在古代丧葬仪式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许多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墓葬中,都有大量的猪骨。在古人看来,猪是财富的象征,人死了也要带着财富去另一个世界。

雅安市雨城区对岩乡出土 现于雅安市博物馆展出

二十:与猪有关的古诗词

在古代文化中,猪的文化意义并没有贬义。相反,猪还是衡量勇敢、威猛的尺码。千百年来,猪作为人类忠实的伙伴,陪伴人类经历了艰难、困苦、战乱、和平。《诗经》中就有多篇描写捕猎猪的诗篇,此后历朝历代的文人如白居易、李商隐、苏东坡、陆游等作词吟诗时也会提到猪。

吃烧猪戏作

(宋)苏轼

远公沽酒饮陶潜,

佛印烧猪待子瞻。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不知辛苦为谁甜。

前期回顾:【方志四川•民俗文化】猪的文化渊源(上)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雅安市西康博物馆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微刊题字:蓝天果(中国文联文代会代表,商务部中欧协会青少年艺委会副会长,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毛笔工作委员会主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蓝天书画院院长)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相关知识

【民俗文化】猪的文化渊源(上)
关于猪的畜牧文化
2019金猪纳福 盘点关于生肖猪的民俗文化
“为什么是猪呢?”没想到猪文化也有历史变迁
【方志四川•旅游】鲁妮娜 ‖ 百雉临流是雅安 一年四季可观鸟——雅安观鸟的三条线路
猪年特辑|源远流长猪文化(下)
古代猫咪名字的渊源与文化意义(从猫咪名字看古代社会的审美观与文化传承)
四川狗狗旅行
2134期 | 大年初一,聊聊你不知道的“猪文化”
猪文化

网址: 【方志四川•民俗文化】猪的文化渊源(下)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209609.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百科知识】文学语言和饮食文化中
下一篇: 类事迹精选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