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龟是与恐龙同时代的古老爬行动物,十分受大众喜受,其代表着吉祥与长寿,可以做为家庭观赏动物,又可以直接食用或用药用。近年来,随着野生龟的减少,很多人工养殖的乌龟开始走入市场。那么在乌龟养殖中要注意什么呢?下面由贤集网小编分享关于乌龟养殖技术(幼龟与成龟)要点。
幼龟养殖:
稚龟经过培育成30~50g之后,进入幼龟阶段。以下是幼龟的饲养管理。 温室以培育幼龟为目的。幼龟在温室中进行人工控温快速养殖,管理最为关键。稚龟经过培育成30~50g之后,进入幼龟阶段。此时,尽管稚龟发病高峰以及危险期已过,但养殖技术风险依然存在。如果忽视幼龟培育管理,不仅生长受阻,而且易导致多发病。要针对幼龟的营养需求进行内调控,并对幼龟在温室养殖中的生态环境进行外调控。紧紧抓住“消毒、防病、营养、促长”等关键饲养管理技术,提高成活率和生长率,最终提高经济效益。
幼龟主要投喂全价配合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为47%,氨基酸等营养全面,饲料系数1.6以下。由于配合饲料制作过程中多用脱脂鱼粉,要注意添加3%~5% 玉米油,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及保健促生长剂、防病药物。随着龟的不断长大,排泄物增加,残饵难以避免,加上温室养殖中高温高密度高污染的恶劣生态环境,使龟的抵抗力下降,不利于龟的健康生长。因此对水质进行调控尤其重要。增氧可延缓水质老化,有助于细菌对水中有害物质进行分解。为保持水质稳定,换水量适当减少,主要靠微流水调节和经常吸污、清污,采用微生态制剂来净化水质。注意消毒剂与微生态制剂要分开使用,若同时使用,消毒剂会杀灭有益微生物。
日常管理包括:严格专人负责;必要的换水和消毒;保持恒定水温30℃;每500~1000㎡温室,只需1~2人专职管理,尤其要记录温室养殖幼龟有关的系统数据。内容有放养时间、消毒方法和剂量、防病治病用药情况、龟的动态、气温水温变化、水质监控和调控措施、水化常规分析、投饵量和摄食情况等。
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如果采取微生态调控方法,就尽量少用消毒药物,也可相应少换水,但要注意水质变化,实施微流水、清除污物和增氧,同时定期采用臭氧发生器消毒增氧是目前比较先进可行的科学方法。另一方面,如果采用常规水质管理,换水量比较大,以消毒为主进行生态调控,选用目前最好的消毒剂二氧化氯片剂加稳定剂,使用前30min混合,全池泼洒防治龟病效果显著。采用“无沙养龟新工艺”,水质将会明显改善。减少换水量,节约能源。
水温是控温养龟的技术关键,从稚龟开始,就必须对水温恒定在最佳28~30℃范围内,这样才能确保幼龟出池规格达到150~200g,整个过程生长正常加快,达到快速养龟的预期目的。一般控制温室中气温33~35℃,最高不超过36℃。水温28~30℃,最高不超过31℃。特别要注意一旦水温恒定在30℃左右时,突然降低水温2℃,即水温28℃左右,幼龟因温度的突变影响,摄食受到严重抑制,摄食量减半,生长必然受阻。光照对龟的生长也很重要,因为龟有晒背习性,所以建造温室既要考虑保温,又要考虑自然光照。如果光照不足,可补充人工光照,一般用电能光源代替,满足龟需要的3000Lx光照强度。平均每10㎡温室安装一盏40瓦的日光灯就可达到这一效果。
“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是借鉴鱼类养殖的饲养管理方法之一。饲料台用石棉瓦制作,1/3入水,2/3露出水面,实行水上投饲,减少饲料浪费和防病用药的损耗。每天上午8时和下午4时各投饵1次,配合饲料投饵量占幼龟体重的3~4%,并根据投饵2h后是否有残饵来调整投饵量。投喂2小时后巡池1次,观察摄食情况,根据是否有残饵决定下次投饵量,发现残饵,及时清除,注意食台卫生,防止水质败坏。巡视龟的活动情况,如有异常现象,如发病、食量突然减少等现象,针对具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其它时间尽可能不进温室,减少对龟的生活环境干扰。
成龟养殖:
幼龟培育结束后进入成龟养殖阶段,幼龟出池时间在5-6月,苏州为6月25日左右。出池平均规格已达到150-200g。此时外界自然温差较小,有利于龟的快速生长。为避免出池时温差过大引起死亡,在幼龟移出温室前要逐渐降温,每天只能降低2℃,如果室外水温是25℃,那么从室内的30℃水温降到室外的25℃约需3d左右的时间。
移入室外进行成龟养殖的目标为:将150-200g的幼龟通过3个月的饲养达到400g商品规格。利用7、8、9三个月的高温季节,自然温度基本达到成龟需要的最佳温度,成龟养殖一般在露天池进行,生长速度加快。在这一阶段,不需要加温能耗,只要调控水质和满足龟的营养需求,防病促长,加强饲养管理。
放养前对养龟池、养殖工具和幼龟都要进行严格消毒。养龟池底质一般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池水用二氧化氯消毒,工具用高锰酸钾消毒,幼龟用食盐或呋喃唑酮消毒,使龟保持无菌入池。
幼龟放养量依龟池条件和养殖技术水平而定。一般,土池放养3~5只/㎡,水泥池5~8只/㎡,技术水平高的放养8~10只/㎡。一次放足,以减少中间分养的环节和对龟的干扰。密度越高,管理难度增加,要求技术含量高一些。成龟的饲料主要是全价配合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达到45%,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全面。饲料系数1.6以内。饵料成本控制在每产出500g商品龟耗料10元左右。7、8、9月份成龟配合饲料投饵率分别为3.5%、3.5%、3%。
在成龟期可适量投喂螺蛳、河蚌、新鲜鱼虾、蚯蚓等,但不能投喂变质的动物内脏等,以防带菌的动物饵料及变性的脂肪酸在龟体内积累,造成龟的多谢机能失调,逐渐导致疾病。饲料台与幼龟养殖一样,用石棉瓦制作,1/3入水为引坡,2/3露出水面为摄食和晒背场所,石棉瓦设置在龟池的北面向南,石棉瓦一块块放置在一起,连接长度占池边的80%左右。实行水上投饲,投饵就投在水位线上面石棉瓦槽内,减少饲料浪费和防病用药的损耗。每天投喂2~3次,做到四定: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环境调控尤其重要,在成龟池内1/4-1/3面积放养水葫芦,用来净化水质,因为水葫芦根须吸污和净化水质能力特强的水生植物。水葫芦还是龟的隐蔽物,龟也可爬到上面晒背。在集约化水泥池里,可安装罗茨鼓风机进行充气增氧,从而加速水中有害气体的逸出。
一般7~10d加一次水,或部分换水。为防止换水过程中龟相互抓伤细菌感染,每次换水后,立即泼洒0.5~1.5×10—6呋喃唑酮。尽量少换水,加强生态调控力度,及时排污,接种有益微生物,使溶氧量保持4-6mg/L。在盛夏季节,为防止高温对龟的不利影响,要适时提高水位,并根据天气情况增减。9月底80%左右的龟都可达到400g左右,作为商品龟上市,部分达不到上市规格的成龟留池养殖,进入冬眠期,成龟的越冬密度控制在3-5只/㎡。
以上就是关于乌龟养殖技术要点的介绍,仔细阅读完本文,你将会发现幼龟与成龟的养殖密度及温度、饲料都是有细微区别的。但唯有不变的是对水质的要求。了解更多养殖项目,关注贤集网水产养殖技术频道:http://www.xianjichina.com/news/list_129
来源:文章来源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相关知识
如何养殖乌龟 乌龟的养殖技术要点
观赏乌龟的养殖技术要点
乌龟成龟养殖技术要点
人工养殖乌龟技术
宠物龟养殖技术(宠物龟养殖技术与管理)
乌龟养殖技术 乌龟养殖技术解析
乌龟怎么养长得快 幼龟和商品龟养殖注意技巧
乌龟养殖技术手册
乌龟养殖技术
幼龟养殖常识
网址: 乌龟养殖技术要点(幼龟与成龟)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215407.html
上一篇: 这份中华龟的家庭饲养方法,值得g |
下一篇: 万年的龟?龟的寿命和你的饲养是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