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新书 | 《怎样理解一只鸟》:从进化的角度揭秘鸟类行为

新书 | 《怎样理解一只鸟》:从进化的角度揭秘鸟类行为

鸟类以其丰富多样的行为和惊人的适应性,不断刷新我们对地球生命的认知。它们会制造工具、给伴侣赠送礼物、帮亲戚照料后代,也会偷窃、绑架、相互欺骗。它们的种种行为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含义?在近日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怎样理解一只鸟》中,你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怎样理解一只鸟》是一部聚焦于鸟类行为的精彩科普图文书,它从觅食、环境适应能力、求偶、繁殖、社交等方面,全景式地描绘了全球鸟类的复杂生活。

有些鸟类的“复杂生活”,或许是我们此前想象不到的,如书中写道:“有些鸟类将食物的贮藏提升到了另一个复杂的水平。 北噪鸦和灰噪鸦会用一种特殊的黏性唾液把一块块食物固定在树皮底下,为冬天打造一个公共贮藏室。当空间资源短缺的时候,一些完全成年的个体会推迟离开亲鸟领地的时间,或者加入另一个拥有既定领地的家庭。这些寄人篱下的个体可以帮助主人收集和贮藏食物。同样地,橡树啄木鸟的一些种群也会组成群体,共同繁殖、贮藏和守卫橡子。它们将橡子锤进树皮上的洞里,而且大小必须刚刚好。适合贮藏橡子的树非常稀少,所以需求量很大。因此,橡树啄木鸟的群体必须足够大,才能守卫自身的资源,免受邻近群体的攻击。丛鸦也以群体的形式繁殖。然而,它们并不贮藏食物,而是守卫大面积的领地,以作为艰难时期的保障。这种鸟类需要恰到好处的火况来获取它们所食用的橡子和节肢动物。领地的面积越大,就越有可能同时包含刚被烧毁和正在恢复的橡树。二者的占比形成适当的组合,就能保证丛鸦在多年里都有足够的食物。不过,如此庞大的领地规模使得刚刚成年的丛鸦几乎无法建立自己的家园。成年后的丛鸦总是留在家中,帮助它们的父母抚育下一代——不仅是因为它们无法拥有自己的住所,也因为它们将继承家族的一部分领地。”

该书作者童文菲(Wenfei Tong),美国生物学家、生物保护工作者。出生于新加坡,自12岁开始观鸟。先后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牛津大学,后获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目前在该校任助理研究员。著有《怎样理解一只鸟》《鸟类之爱:鸟儿的家庭生活》,通过写作、绘画、摄影、教学、演讲及自然导赏,与公众分享她对大自然和科学的热爱。

因为具有扎实的专业背景,在《怎样理解一只鸟》中,童文菲不仅以简明通俗的科学语言介绍相关领域的经典知识,还为我们揭示了世界各地的鸟类学家,特别是女性学者的前沿研究成果。书中包含大量摄影作品和科学图例,以及多幅刻画鸟类行为细节的水彩插画。

本书帮助读者从进化的角度理解鸟类,并鼓励身在城市的我们观察鸟类,从而为科学研究积累更多的基础数据和案例。牛津大学教授、鸟类学家本·谢尔顿表示,“童文菲的文字活泼生动,穿插着奇闻逸事和亲身经历,将经典的案例和新的研究结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引人入胜的精彩画卷,并且将继续加深我们对鸟类行为多样性和丰富性的认识。”

记者:钱欢青 编辑:钱欢青 校对:杨荷放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新书 | 《怎样理解一只鸟》:从进化的角度揭秘鸟类行为
带上《怎样理解一只鸟》一起City walk
鸟类的行为
揭秘博美幼犬的行为特点(从宠物角度出发)
美与神奇并具,科普书中的鸟类世界
揭秘小狗调皮背后的原因(从宠物行为和生理角度分析小狗调皮的原因)
揭秘公猫乱尿的原因(从宠物心理、生理角度分析)
动物的行为生态学和进化适应.pptx
动物行为学第10章行为进化
动物所揭示捕食行为创新性在外来鸟类入侵成功中的作用

网址: 新书 | 《怎样理解一只鸟》:从进化的角度揭秘鸟类行为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23237.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牡丹鹦鹉适不适合当宠物
下一篇: 鹦鹉分离焦虑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