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齿动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啮齿动物.ppt(155页珍藏版)》请在知学网上搜索。
1、草草 地地 保保 护护 学学 第一 啮齿动物 沙鼠防治对策沙鼠防治对策沙鼠防治对策沙鼠防治对策对草地有害生物控制的原则对草地有害生物控制的原则l要对草地有害生物进行有效的控制,应遵循以要对草地有害生物进行有效的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提高草地牧草本身对病、虫、下原则:一是要提高草地牧草本身对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抵抗能力,免遭或减轻其为害;草等有害生物的抵抗能力,免遭或减轻其为害;二是要创造有利于草地生长发育,而不利于有二是要创造有利于草地生长发育,而不利于有害生物繁殖、生存的环境,促进草地优良牧草害生物繁殖、生存的环境,促进草地优良牧草健壮生长,增强抗逆能力,达到减轻有害生物健壮生长,增
2、强抗逆能力,达到减轻有害生物为害程度的目的;三是消灭病、虫、杂草等有为害程度的目的;三是消灭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或减少甚至杜绝其传播途径。害生物,或减少甚至杜绝其传播途径。地下害虫、为害特点地下害虫、为害特点l地下害虫:地下害虫:l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在土壤中生活,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在土壤中生活,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或近地面部分的一类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或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亦称土壤害虫。主要有:害虫,亦称土壤害虫。主要有:l(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拟步甲;根(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拟步甲;根蝽;根天牛;根叶甲;根蚧等蝽;根天牛;根叶甲;根蚧等10余种。余种
3、。l地下害虫的为害特点:地下害虫的为害特点:1、寄主范围广;、寄主范围广;2、生、生活周期长;活周期长;3、与土壤关系密切;、与土壤关系密切;4、危害时间、危害时间长,防治比较困难。长,防治比较困难。草地保护的意义、草地退化的因素草地保护的意义、草地退化的因素l1)丰富的草原资源是畜牧业稳定、优质、高)丰富的草原资源是畜牧业稳定、优质、高速度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牧区发展、牧速度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牧区发展、牧民增收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更是维护民增收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更是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不可替代的重要生态安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不可替代的重要保障。保障。l2)引
4、起草地退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引起草地退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害生物的危害是主要因素之一。害生物的危害是主要因素之一。1、草地有害、草地有害生物种类繁多,危害严重。生物种类繁多,危害严重。2、啮齿动物对草、啮齿动物对草地可造成多方面的危害。地可造成多方面的危害。3、各种牧草和饲料、各种牧草和饲料作物都发生多种病害。作物都发生多种病害。4、毒草的蔓延。草地、毒草的蔓延。草地保护工作者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保护工作者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昆虫纲的特征昆虫纲的特征 1体躯:构成头部、胸部、腹部体躯:构成头部、胸部、腹部3个体段;个体段;2头部:头部:1对触角,对触角,3对口器附肢;复眼和对口器附肢;
5、复眼和单眼。单眼。3胸部:由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生有个体节组成,生有3对足;成对足;成虫期有虫期有2对翅。对翅。4腹部:腹部:9-11个体节组成,内脏和生殖系个体节组成,内脏和生殖系统,末节具有转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统,末节具有转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5变态: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经一系列变态: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经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成虫。成虫。1-1 啮齿动物啮齿动物 l一一 啮齿动物概念啮齿动物概念 1.啮齿目和兔形目动物啮齿目和兔形目动物 2.特点特点 体小、门齿凿状发达,无齿龈并不断生长。体小、门齿凿状发达,无齿龈并不断
6、生长。无无犬齿犬齿1-1 啮齿动物啮齿动物1-1 啮齿动物啮齿动物1-1 啮齿动物啮齿动物鼠害鼠害福海灭鼠福海灭鼠进食为害进食为害天敌(生物防治)天敌(生物防治)天敌天敌天敌人工驯养鼠害天敌人工驯养鼠害1-1 啮齿动物啮齿动物1-1 啮齿动物啮齿动物1-1 啮齿动物啮齿动物l鼢鼠鼢鼠高原鼢鼠高原鼢鼠1-1 啮齿动物啮齿动物l中华鼢鼠中华鼢鼠 地箭捕杀中华鼢鼠地箭捕杀中华鼢鼠 1-1 啮齿动物啮齿动物l兔兔1-1 啮齿动物啮齿动物l兔兔1-1 啮齿动物啮齿动物l牙齿结构牙齿结构1-1 啮齿动物啮齿动物l牙齿牙齿1-1 啮齿动物啮齿动物l牙齿牙齿1-1 啮齿动物啮齿动物l二二 啮齿动物在生态系统中
7、的地位啮齿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1.生态系统概念生态系统概念 2.地位地位 是各种生物群落中的消费者是各种生物群落中的消费者,也是能量、物质传递者;也是能量、物质传递者;松土,以粪便增加土壤腐殖质的含量;松土,以粪便增加土壤腐殖质的含量;使土壤向脱盐、碱化;使土壤向脱盐、碱化;密度大会导致生态失蘅。密度大会导致生态失蘅。1-2 啮齿动物的危害啮齿动物的危害l一一 对草原的危害对草原的危害 1.食优质牧草食优质牧草 1只布氏田鼠只布氏田鼠 干草干草14.5克克/天天 2.挖掘活动损失牧草挖掘活动损失牧草 3.挖掘影响土壤肥力挖掘影响土壤肥力 4.植被盖度降低植被盖度降低,促使土壤水蒸发促使土壤
8、水蒸发 5.改变植被成分改变植被成分,引起群落演变引起群落演变1-2 啮齿动物的危害啮齿动物的危害l二二 对农业危害对农业危害l三三 对林业的危害对林业的危害l四四 对流行病的作用对流行病的作用 鼠疫鼠疫1-3草原与草原啮齿动物学草原与草原啮齿动物学l一草原啮齿动物学的定义一草原啮齿动物学的定义l二草原啮齿动物学的研究对象二草原啮齿动物学的研究对象1-4草原啮齿动物学的进展草原啮齿动物学的进展l一基础理论研究的进展一基础理论研究的进展 1.新种发现新种发现 2.生态学研究生态学研究 3.生态生理学研究生态生理学研究 4.鼠数量变动周期性的研究鼠数量变动周期性的研究 5.害鼠预测预报研究害鼠预测
9、预报研究1-4草原啮齿动物学的进展草原啮齿动物学的进展l二防治方法研究的现状和进展二防治方法研究的现状和进展1.杀虫剂杀虫剂2.不育剂不育剂3.微生物微生物4.忌避剂和引诱剂忌避剂和引诱剂5遗传控制遗传控制6天敌天敌7.药剂技术药剂技术8.灭鼠经济学与鼠害优化管理灭鼠经济学与鼠害优化管理1-5啮齿动物学的几个问题啮齿动物学的几个问题l一灭鼠的生态观一灭鼠的生态观l二鼠区鼠害类型区划问题二鼠区鼠害类型区划问题1-6啮齿动物学的研究方法啮齿动物学的研究方法l描述法描述法l比较法比较法l实验法实验法l综合法综合法第二章第二章 啮齿动物的分类啮齿动物的分类2-1外部形态外部形态l一体躯结构一体躯结构l
10、二毛被和毛色二毛被和毛色2-2内部结构内部结构l一一 头骨头骨l二牙齿二牙齿l三消化系统三消化系统l四生殖系统四生殖系统2-3分类分类l一兔形目一兔形目l1.兔科兔科l2.鼠兔科鼠兔科l二啮齿目二啮齿目第三章啮齿动物的分布第三章啮齿动物的分布3-1动物分布的一些基本概念动物分布的一些基本概念l一动物地理学一动物地理学l二动物地理区划的原则与方法二动物地理区划的原则与方法l三世界动物的地理分布三世界动物的地理分布3-2中国啮齿动物区系与区划中国啮齿动物区系与区划l一古北界一古北界l二东洋界二东洋界3-3生态地理动物群生态地理动物群l一、寒温带针叶林动物群一、寒温带针叶林动物群l二、温带森林二、温
11、带森林森林草原、农田动物群森林草原、农田动物群l三、温带草原动物群三、温带草原动物群l四、温带荒漠、半荒漠动物群四、温带荒漠、半荒漠动物群l五、高地森林草原五、高地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寒漠动物群草甸草原、寒漠动物群l六、亚热带林灌、草地六、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农田动物群l七、热带森林、林灌、草地七、热带森林、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农田动物群第四章第四章 啮齿动物生态学啮齿动物生态学4-1啮齿动物的一般生态啮齿动物的一般生态l一一 栖息地栖息地l二洞穴及其结构二洞穴及其结构4-1啮齿动物的一般生态啮齿动物的一般生态l三活动节律和范围三活动节律和范围l四营养四营养l五繁殖与生活史五繁殖与生活史4
12、-1啮齿动物的一般生态啮齿动物的一般生态l六越冬六越冬4-2啮齿动物的种群生态啮齿动物的种群生态l一、种群的特征一、种群的特征l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集合。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集合。l2.种群密度:通常以单位空间的个体数或生物量来表示。种群密度:通常以单位空间的个体数或生物量来表示。l3.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1)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动物出生个体数的百分比。分为最大出生率和)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动物出生个体数的百分比。分为最大出生率和实际出生率(生态出生率)。实际出生率(生态出生率)。(2)死亡率)死亡率:是指某一时间内种群个体死亡的百分数。
13、是指某一时间内种群个体死亡的百分数。l4.种群组成种群组成:(1)年龄组成:分为生育前期、生育期和生育后期。)年龄组成:分为生育前期、生育期和生育后期。(2)性比:是种群中两性个体数目的比例。)性比:是种群中两性个体数目的比例。l5.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生命表和存活曲线:4-2啮齿动物的种群生态啮齿动物的种群生态l二、动物种群增长二、动物种群增长l1.几何级数增长几何级数增长:dN/dt =rN N表示种群的数量,表示种群的数量,t表示时间,表示时间,dN/dt 为种群数量随时间的为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率,变化率,r是种群平均的瞬时增长率。是种群平均的瞬时增长率。l2.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
14、增长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1)初始的低速区)初始的低速区(2)加速区)加速区(3)拐点)拐点(4)减速区)减速区(5)饱和区)饱和区4-2啮齿动物的种群生态啮齿动物的种群生态l三、种群数量波动三、种群数量波动l1.周期性数量波动周期性数量波动(1)季节波动:北方鼠类季节数量曲线多呈单峰型,高峰在夏季。南方在)季节波动:北方鼠类季节数量曲线多呈单峰型,高峰在夏季。南方在热季和冷季各有一个数量低谷,呈双峰型。热季和冷季各有一个数量低谷,呈双峰型。(2)年度波动:)年度波动:l2.非周期数量变动:非周期数量变动:(1)种群数量极不稳定的类型:包括田鼠亚科、沙鼠亚科、仓鼠亚科等。)种群数量
15、极不稳定的类型:包括田鼠亚科、沙鼠亚科、仓鼠亚科等。(2)种群数量不稳定的类型:包括兔科和松鼠科的某些种类。)种群数量不稳定的类型:包括兔科和松鼠科的某些种类。4-2啮齿动物的种群生态啮齿动物的种群生态l四、种群调节四、种群调节 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出和迁入。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出和迁入。凡是能影响到种群这四个特征的因素都会影响到种群的数量。凡是能影响到种群这四个特征的因素都会影响到种群的数量。l1.与密度有关的因素与密度有关的因素:种群增长速度随密度增高而减慢,是动物种群增长速度随密度增高而减慢,是动物种群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原因。种群具有相对稳定性的
16、原因。(1)种内调节)种内调节(2)种间关系)种间关系(3)食物关系)食物关系l2.与密度无关的因素:与密度无关的因素:(1)气候因素)气候因素(2)空间因素)空间因素4-2啮齿动物的种群生态啮齿动物的种群生态l五、迁移五、迁移 是指构成种群的个体迁入或迁出种群所占区域的活动。是指构成种群的个体迁入或迁出种群所占区域的活动。l1.周期性迁移周期性迁移(1)季节性迁移)季节性迁移(2)繁殖期的迁移)繁殖期的迁移l2.非周期性的迁移非周期性的迁移l六、啮齿动物的空间格局六、啮齿动物的空间格局4-3啮齿动物的种群生态啮齿动物的种群生态l一、群落及群落结构一、群落及群落结构l1.群落命名群落命名(1)根据种群中)根据种群中 的主要优势种,如红杉群落、云杉林群落。的主要优势种,如红杉群落、云杉林群落。(2)根据群落所占的自然环境,如山泉急流群落、砂质海滩群落。)根据群落所占的自然环境,如山泉急流群落、砂质海滩群落。(3)根据优势种的主要生活型,如热带雨林群落、草甸沼泽群落。)根据优势种的主要生活型,如热带雨林群落、草甸沼泽群落。l2.群落结构群落结构(1)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2)群落
相关知识
啮齿动物
啮齿动物有哪些 啮齿动物的介绍
啮齿动物仓鼠和刺猬鼠的繁殖设施图片
彩色仓鼠图标。啮齿动物矢量图标。可爱的动物。宠物的概念图片
啮齿动物什么意思
啮齿动物=鼠?
豚鼠,小宠物啮齿动物图片
啮齿动物的介绍
春天喂啮齿动物吃什么?
有趣的年轻老鼠隔离在白色。啮齿动物的宠物。近距离观察家鼠。图片
网址: 啮齿动物.ppt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253728.html
上一篇: 随着高等级动物的普及,啮齿类动物 |
下一篇: 最新啮齿动物宠物配件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