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新观察
□冯新民(教师 北京)
前几天,我和老伴去了趟香山脚下,行人当然是不绝如缕,路边游荡的小猫小狗也有不少。老伴爱招猫惹狗,不一会身边围了一群。仔细一看,发现都是些无主的流浪猫狗。问问附近的人家,说是非典以后多了这些猫狗,这几年数量更有大增的趋势。
进城路上,车窗外也不时闪过小黑影,老太太不免忧心忡忡,自顾自在一边儿分析,说可能是主人不想养了,所以带到这边来“放生”了。由于是过敏性鼻炎,我沾不得宠物,老伴也承认自己是叶公好龙,所以家里一直没养宠物。王朔在小说里说,当初不想要小孩,不是怕抚养不起,怕的是柔情(不是原话,大概其是这么个意思)。“能生就得能养!”车到天安门前,老伴对“放生”人群的“诅咒”已经没了逻辑。
傍黑时候我去楼下的水站买水,制水机旁边的一个鞋盒子又引起了我的注意,里面不时传出“唧唧复唧唧”的叫声。我突然想起下午确实有人在小区门口叫卖,身前的纸箱子里装了数十只毛茸茸的小鸡。我一面接水,一面下定决心不掀开鞋盒子的盖子,后来还是掀开了,果不其然,两只小鸡瑟缩在鞋盒一角。之后我一边上楼一边下定决心不告诉老婆子,进门我就跟她说了。好老太,趿拉着鞋就往外冲!
……老伴说你爱吃鸡蛋,这就是报应,去把电视上那鸡屎擦喽!清明刚过,上了年纪的人更容易琢磨死生这些事,香山那些看不出毛色的流浪狗和小区门口那些不知所终的小鸡,真真让人挥之不去。
我没养过宠物,根本没权利跟人讨论豢养的艺术或者规矩。可是我认识的长辈中,养猫养狗养鸟玩鹰的都不乏其人,一位街坊就在文革期间受到批斗,因为她当年有两个抱狗丫头,“欺压劳苦大众”。虽然都是玩物,里头的讲儿也不少。就拿放生来说吧,卖鱼买虾放生的,不管下游是否有人张网恭候,要的是一份心理抚慰,是一个有关信仰的仪式,至少还有人道的成分在;玩鹰的,到了春天都要让它回归自然,为的是不断绝它们的繁衍生息。滚豆之睛尚在,鹰爪也仍然锐利,秋冬两季的驯服并未让鹰丧失野外生存的能力(打蛋儿的梧桐也会在开春重获自由)。
这些生命是生而具有野性的,放生理所当然。但没听说过,宠物猫狗也有放生的,旧时候,家里卖猫卖狗那是破产的象征。大户人家所养的好品种,比如绛色、白色的狮子狗或者乌云盖雪、鞭打绣球的狮子猫,所产幼仔的去向也都很明朗,主人必定会找一个“好人家”赠与。
不是我对年轻人有偏见,以我所在的高校宿舍区为例,经常能看到大学生们给流浪猫狗喂食,但这些流浪猫狗的来源,似乎没人追究过———小青年头脑一热爱心大爆发,街头巷尾买个小猫小狗,摆弄两天就腻歪了,然后“放生”。
感情深,买块林。感情浅,报纸卷———这不该是爱宠物的方式。听说北京已经有了宠物临终关怀和专用墓地,尽管有人叫好有人驳斥,这毕竟是进步。建议《北京地理》再推出“清明地”系列时也能辟出一个版面讲讲宠物墓地……
相关知识
宠物及其慎终追远 — 新京报
新京报
资深动物训练师 详解动物心理学 — 新京报
宠物殡葬现监管“灰色地带” — 新京报
“毛孩子”带来旅行新场景,未来市场体量超千亿 — 新京报
必胜客持续以“宠”探索公益,携手新京报小读者团关爱流浪动物
进军千亿宠物市场,奢侈品品牌还缺啥? — 新京报
淘宝:2月宠物直播场次增375%,“猪直播”最受欢迎 — 新京报
克隆宠物其实也面临伦理问题 | 新京报专栏
一种狗的特殊使命 — 新京报
网址: 宠物及其慎终追远 — 新京报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25940.html
上一篇: 橘猫绝食自杀,从7公斤瘦到3公斤 |
下一篇: 腊肠狗的3个冷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