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野外工作人员拍摄到白化冠鱼狗

野外工作人员拍摄到白化冠鱼狗

近日,朱鹮保护区工作人员在保护区成功拍摄到了一只白化冠鱼狗活动画面。

图片

冠鱼狗,别名“花斑钓鱼郎”,是翠鸟科大鱼狗属的一种鸟类,因其独特的羽冠和精湛的捕鱼技巧而著称。作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翠鸟科大鸟,冠鱼狗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华中、华东及华南地区,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即具有重要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此次拍摄到的白化冠鱼狗,更是这一物种中的珍稀变异个体,其羽毛呈现出与常规个体截然不同的白色。

图片

据查阅有关资料,白化动物是体色异常呈白色的个体,白化动物在其体内结构与各种脏器上与同种的其他个体并无差异,也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

知识链接(来源:2023年6月2日  科普时报  节选)

白化动物:奇特而神秘的“另类”

  自然界中,它们是一个奇特的现象,虽然罕见,但在各类脊椎动物中却广泛存在,我国古代史料中早有记录,常被用来象征吉祥如意,这就是白化动物。那么,白化动物究竟是怎么回事?它们只能是白色吗?   体色异常,白色动物并非白化动物   对于动物园的白虎、白孔雀等白化动物,人们虽然好奇但并不陌生。白色动物并非都是白化动物,比如,白天鹅、白鹭,以及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熊、北极狐等野生动物个体都是纯白色的。在野外,同一物种的成员生存环境相同,自然选择让每个个体彼此的形态结构也都相似。但在动物群体里,偶尔会出现体色与同种动物相比,有着明显差别的个体。而这种体色异常的个体通常呈白色,所以被称为白化动物。 白化动物可以发生在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各类脊椎动物中,它们的虹膜大多为红色,主要为眼底血管的颜色,也有淡蓝色,其体内结构和各种内脏,与同种的其他个体并无不同,也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目前在野外,已经记录到的白化动物,包括白鹿、白化大熊猫、白喜鹊、白乌鸦、白骆驼、白牦牛、白熊、白考拉等,不胜枚举。   隐性遗传,近亲繁殖出现概率高   白化是脊椎动物中广泛可见的一种基因突变现象,这种基因突变导致了络氨酸酶不能正常合成,而络氨酸酶又是产生黑色素的关键蛋白,所以细胞不能合成黑色素。 作为影响动物皮肤或毛发(羽毛)颜色的重要因素,黑色素是由一种特殊的黑素细胞合成。正是因为有它,才使动物皮肤和毛发(羽毛)呈现出不同颜色,一旦缺乏黑色素,皮肤和毛发(羽毛)就会脱色,动物外观表现为白化。但白化动物有时看起来并不都是纯白色,也有呈黄白色或者淡褐色。 大自然中,野生动物白化现象极为罕见。有资料显示,在哺乳类和鸟类中,大约每1万至2万个幼兽幼鸟中会有1例白化。一般来讲,导致动物白化现象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因此,近亲繁殖会大大提高出现概率,甚至维持这一性状。当人类在驯养动物时,由于对白色的这种偏好,通过一代又一代地选育,培育出纯白色的个体。实验室的白鼠、动物园的白虎,以及家养的白兔、白马、白鸡和白猪等,都是经过一代又一代选育并保持稳定遗传。   也有一些突然变白的动物,虽然身体颜色变得很浅,其眼睛虹膜的颜色却是正常的。这类变白的现象一般称之“白变”。   钟爱有加,常用来象征吉祥如意   缺乏黑色素给白化动物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比如,容易晒伤、视力比较差,或者多个器官异常;而且,白化个体通常还会被当成异类,受到同伴的排斥。 在野外环境中,由于白化动物失去保护色,变得过于显眼,容易被发现,导致其被捕杀,或者不能捕获猎物而饿死。   野生白化动物数量较为罕见,再加上白色作为最“单纯”的颜色深受大家喜爱,因此人们对白化动物也是钟爱有加。白化动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白虎、白鹿以及白孔雀常常用来招揽游客。而野外出现的白色大熊猫等珍稀白化野生动物,更是无价之宝。 特别是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白化动物更为神秘,它的出现被认为是某种吉祥预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将白色动物视为“瑞兽”,白鹿、白虎、白马、白鹤等白色动物,常被用来象征吉祥如意。(作者系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

相关知识

白化冠鱼狗现身洋县
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白化冠鱼狗现身洋县
飞翔的精灵·鸟类摄影作品欣赏系列:(二)冠鱼狗
科普链接:动植物基因库之冠鱼狗
莲花山管护中心八度保护站首次拍摄到国家“三有”保护动物——金翅雀
成都上千只宠物鹦鹉被人野外放生,市民争相领养,农业部门回应
狗年说说鸟中的“狗”②
宠爱有道 | 这条宠物蛇外型和银环蛇相似,却是野外毒蛇杀手!
云南龙陵首次发现一只名字很奇特的鸟——斑鱼狗鸟
名字里有鱼又有狗的是什么鸟?

网址: 野外工作人员拍摄到白化冠鱼狗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26601.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野外百灵繁殖,遵守法规,保护野生
下一篇: 最新“家底”公布,519种野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