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骄阳似火,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华丽家族古北花园小区绿树成荫,暑假期间吸引不少亲子家庭在此纳凉嬉戏。小区面向455户居民不仅定期举办普法活动,而且将自然常识和生态保护知识等也纳入其中。
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华丽家族古北花园小区内绿树成荫。(受访单位提供)
在绿荫下、水塘边时常举办露天的生态课堂活动。居民们讲述,不仅开阔眼界,而且学习了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知识,甚至还曾运用学到的自然和法律知识,成功守护了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一种神奇小鸟——彩虹吸蜜鹦鹉(英语名:rainbow lorikeet,拉丁语学名:trichoglossus moluccanus)。
华丽家族古北花园小区向东步行数百米,就是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展厅位于市民中心一楼,展厅墙上展示了该街道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立法建言的一些照片,其中也包括过去几年间征询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出台《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过程中社区居民提出建议的一些场景。
两部法律于2023年相继施行。“从立法到普法,到依法保护,我作为普通市民,亲身经历。”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的耿宜兴说。
作为古北国际社区的居民,他和他的女儿2023年曾参与立法意见征询和野生动物科学知识普及活动,巧合的是后来某一天耿宜兴在社区里行走时发现一只美丽的小鸟落在自己肩头。
“我当时很犹豫,一是不知道这只色彩斑斓的小鸟属于什么目什么科,二是也想帮助小鸟找到它的主人。”耿先生说。在寻找鸟主期间,耿先生的女儿与小鸟建立起了特殊的“友情”。“小鸟很可爱也很调皮,它常常蹦到我的头上,跟我玩。”小女孩说。
尽管全家人都很喜欢这只小鸟,但耿先生和女儿仍然觉得不能轻易将它留下,他们在网络上检索相关资料,认出这只彩色小鹦鹉原来名叫“彩虹吸蜜鹦鹉”。科普公益社团上海野鸟会的专家姚力介绍,这种鹦鹉在中国境内鲜有记载,同时它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相关条目,对应可认定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社区的生态课上,我和孩子一起都学习过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法规,基本确定了小鹦鹉是保护动物,当即就将这只小鸟的情况汇报给了所在地的居委会,居委干部帮我们联系上了生态环境保护部门,以及可以接收这只小鹦鹉的动物园。”耿先生说,“我们把小鹦鹉送去动物园的那天,我和女儿都好好跟它告了个别,如此可爱的小生灵,我们确实应该要好好保护它们。”
积极参与社区普法活动和生态课堂活动的还有不少当地的外籍居民,丹麦企业家李曦萌就是其中之一,他带着女儿瑞瑞参与其中。“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大自然是一个全球命题,能借由这样的活动,让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了解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意识到守护自然家园的重要性,很有意义。”他说。
作者:王默玲 许晓青
来源:新华社
编辑:乔佳妮
上观号作者:上海环境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