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国际爱鸟日|全球气候变化下的小小鸟:谁动了我的蛋?

国际爱鸟日|全球气候变化下的小小鸟:谁动了我的蛋?

撰文|阙品甲 4月1日,不仅是愚人节,还是一年一度的 “国际爱鸟日”。

候鸟的迁徙,在春季往往更为匆忙。因为每一对候鸟都着急着飞往它们的繁殖地,孵卵育雏,繁衍后代。然而,这一个过程往往充满着艰辛。

2018年《科学》杂志封面:不再安全的鸟巢

2021年7月22日,渤海湾,一对环颈鸻(héng)夫妇刚刚失去了三枚卵,它们望着空荡荡的巢,仿佛在说:

谁动了我们的蛋er?!

谁动了环颈鸻夫妇的蛋?

24天前,七月的渤海湾酷热难耐,环颈鸻妈妈像枚卵石一般蹲坐在地面纹丝不动,它已经保持这样的姿态在自己的巢上连续孵化了一个多小时。若是在凉爽的五月,它可以一口气孵上10个钟头,但这会儿它已顾不得平日的优雅,张大了嘴快速喘气,尽力排出体内冗余的热量。恰好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它的视野之中,主要负责“值夜班”的环颈鸻爸爸及时赶来换班,环颈鸻妈妈终于可以稍作休整。越是艰难时期越需要默契无间的配合。

正在孵卵的环颈鸻雌鸟©黄晨静

环颈鸻爸爸先在巢的四周小心翼翼地巡视了一圈,慢慢走到配偶身前,环颈鸻妈妈站起身来,环颈鸻爸爸立刻迎了上去替下已经精疲力尽的配偶。它蓬起腹部洁白的羽毛把三枚卵整个罩住,扭扭身子轻轻地蹲坐在上面,继续着日复一日的孵化工作。

环颈鸻雄鸟接替雌鸟开始孵卵©黄晨静

这是它们孵化的第24天,已经可以听到卵中不时传来阵阵微弱而有力的“唧唧”声,再坚持两三天雏鸟就可以破壳而出了

突然,一个黑影闪过,环颈鸻爸爸立刻从巢上跑开,飞到对面的土堆上焦急地一边来回踱步一边大声鸣叫,试图吸引来犯者的注意。可这次它稍微慢了一步,那个黑影落在它的巢旁边,大摇大摆地走到它的巢跟前,低头看了看,叼起一枚卵转身飞走了。不久之后,那个黑影又来了两次,将剩下两枚卵一一叼走。

环颈鸻卵被喜鹊捕食 ©黄晨静

巢彻底空了。环颈鸻爸爸和环颈鸻妈妈回来看了看,但也没有多做停留便转身飞走了。现在可不是伤心沮丧的时候,抓紧时间它们还有机会赶在繁殖季结束前成功繁殖新的一窝后代。

环颈鸻雌鸟试图寻找失踪的鸟卵 ©黄晨静

蛋有多珍贵,环颈鸻夫妇就有多努力

环颈鸻是一种在开阔地面营巢繁殖的小型水鸟,演化出一系列巧妙的行为以适应严酷复杂的自然环境。环颈鸻虽然是雌雄双亲共同孵卵,但是双亲参与孵卵的时间段却明显不同:夜间的孵卵工作几乎由雄鸟单独完成,而雌鸟主要在日间孵卵。

针对环颈鸻的近缘种红顶鸻的研究表明,这种行为模式可能是天敌捕食压力之下产生的适应性行为。因为红顶鸻和环颈鸻都具有显著的羽色性二态,繁殖期雄鸟头顶部具有鲜艳醒目的红棕色,而雌鸟的头顶部和背部一样都为灰褐色,可与营巢环境融为一体。因此,雄鸟在白天更容易被天敌发现,导致雄鸟在日间孵卵期间的巢捕食率显著高于雌鸟,进而演化形成雄鸟和雌鸟“昼夜分工”的孵卵模式(Ekanayake et al. 2015)。

红顶鸻雌雄亲鸟的昼夜孵卵节律

(蓝色为鲜艳的雄鸟,红色为黯淡的雌鸟,Ekanayake et al., 2015)

除了具有较好的保护色和“昼夜分工”的孵卵模式,环颈鸻还发展出奇特的“拟伤”行为,以应对天敌对后代的捕食威胁。一旦有天敌接近它们的巢或者雏鸟,亲鸟常常会一边大声惊叫,一边将双翅半展开来、趴在地面,并不时来回跑动、扇动翅膀和尾部,表现出酷似身负重伤无力飞行的状态。环颈鸻亲鸟卖力的表演很快便会引起天敌的注意。它们顾不得本来的打算,立刻改变方向前来追逐这顿唾手可得的“美餐”。亲鸟则保持着“蹒跚”的姿态带领天敌往远离后代的方向一路边跑边叫,当它们觉得天敌离后代已经足够远时,则会突然恢复常态、迅速飞走,留下一脸懵圈的天敌愣在原地。

正在拟伤的环颈鸻 ©黄晨静

另一方面,夏季日间高温产生的热压力导致雌鸟难以单独完成孵卵任务,特别是在中午气温最高的时段,更是需要跑到水边将腹部浸入水中沾湿羽毛来实现迅速降温的目的(Amat et al., 2007)。在雌鸟离巢降温之际,太阳直射下的卵则格外脆弱,雄鸟不得不冒着招来天敌的风险接替雌鸟孵卵。随着环境温度的逐渐升高,环颈鸻每次孵卵的持续时间变得越来越短,双亲换孵则愈加频繁。在最高气温超过50°C的阿联酋,环颈鸻更是通过极为频繁的“无缝衔接”式换孵,在保证双亲体力的同时,避免胚胎过热死亡,从而适应当地极端高温的自然环境(AlRashidi et al., 2010)。

蛋都经历了什么?

在迅速变化的自然环境和日益强烈的人为干扰面前,环颈鸻千万年来逐渐演化发展而来的各种适应性行为仍然显得难以招架。夏季越发频繁的极端降雨往往在一夜之间淹没无数枚即将破壳的卵;繁殖地附近各种各样的人类活动往往会打破它们惯有的孵卵节律,进而降低其孵化成功率;流浪狗、流浪猫、喜鹊等天敌紧跟人类的步伐纷至沓来,持续威胁着环颈鸻的生存繁衍……种种威胁之下,环颈鸻渤海湾种群的孵化成功率仅为12%–15%,是全球已知孵化成功率最低的鸻类种群之一(Que et al., 2015)。再加上适宜繁殖地的面积日益萎缩,整个族群的维系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

被水淹后固结在 固结在泥土里的

泥土里的环颈鸻卵 环颈鸻卵被破坏

被水淹没的卵 环颈鸻雌鸟顶着大雨孵卵

挖掘机在环颈鸻 行人在环颈鸻的

的巢边施工作业 巢边来回走动

即将孵化的卵 成功孵化的

被天敌破坏捕食 雏鸟被天敌捕食

©黄晨静

这样的情形不仅出现在渤海湾的环颈鸻夫妇身上,面临类似窘境的物种还有很多很多。过去70年间,世界各地的鸻鹬类几乎都经历了巢捕食率急剧增加的磨难。综合全球111个物种、149个地点、237个种群、38,191个巢的元分析发现,平均巢捕食率已经由1999年以前的43%增加至57%;一些得到长期监测的种群,巢捕食率更是由20世纪60年代的35%增长至近年的64%;在被视为鸻鹬类繁殖天堂的北极圈,巢捕食率激增的现象则更为突出。在这一切现象的背后,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的深刻影响极可能是最为重要的原因(Kubelka et al., 2018, Ims et al., 2019)。

(巢捕食率:在指定区域内,某一种鸟类在繁殖过程中被捕食的巢数占该种鸟类总巢数的比例。)

北极地区巢被捕食率升高(Kubelka et al., 2018)

夏末秋初,历经多次繁殖失败后,这一对环颈鸻终于迎来了它们今年以来的第一窝雏鸟。再过四周,这三只小环颈鸻就能长出健壮的飞羽,赶在寒流到来前开始更加壮阔的迁徙之旅。待到明年春天它们返回故土,迎接它们的又将是怎样的栖息环境和生存挑战呢?

刚孵化的环颈鸻雏鸟 ©黄晨静

主要参考文献:

Amat, J. A., & Masero, J. A. (2007). The functions of belly‐soaking in Kentish Plovers Charadrius alexandrinus. Ibis, 149(1), 91-97.

AlRashidi, M., Kosztolányi, A., Küpper, C., Cuthill, I. C., Javed, S., & Székely, T. (2010). The influence of a hot environment on parental cooperation of a ground-nesting shorebird, the Kentish plover Charadrius alexandrinus. Frontiers in Zoology, 7(1), 1-10.

Ekanayake, K. B., Weston, M. A., Nimmo, D. G., Maguire, G. S., Endler, J. A., & Küpper, C. (2015). The bright incubate at night: sexual dichromatism and adaptive incubation division in an open-nesting shorebird.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82(1806), 20143026.

Ims, R. A., Henden, J. A., Strømeng, M. A., Thingnes, A. V., Garmo, M. J., & Jepsen, J. U. (2019). Arctic greening and bird nest predation risk across tundra ecotones. Nature Climate Change, 9(8), 607-610.

Kubelka, V., Šálek, M., Tomkovich, P., Végvári, Z., Freckleton, R. P., & Székely, T. (2018). Global pattern of nest predation is disrupted by climate change in shorebirds. Science, 362(6415), 680-683.

Que, P., Chang, Y., Eberhart-Phillips, L., Liu, Y., Székely, T., & Zhang, Z. (2015). Low nest survival of a breeding shorebird in Bohai Bay, China. Journal of Ornithology, 156(1), 297-307.

感谢阿里巴巴“公益宝贝”、所有爱心商家和买家们对SEE基金会“任鸟飞民间守护行动”项目的支持!

文章来源:SEE任鸟飞

SEE任鸟飞”是以中国候鸟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综合性生态保护项目。项目旨在通过民间机构发起、企业投入、公众参与的“社会化参与”模式,开展民间保护网络、鸟类研究与公民科学、政策建议与倡导等行动,推动中国候鸟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任鸟飞项目得到了阿里巴巴公益宝贝爱心商家和买家、支付宝公益、腾讯公益爱心公众、爱心企业以及阿拉善SEE各项目中心的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系官方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往期精选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国际爱鸟日|全球气候变化下的小小鸟:谁动了我的蛋?
4月1日,国际爱鸟日
家有小小鸟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但不是普通的小小鸟
国际爱鸟日,关爱我们身边的鸟类邻居
国际爱鸟日丨你有多久没听过鸟叫了?
景深丨国际爱鸟日:用爱守护“飞羽精灵”
绿色行动,守护地球家园: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全球共庆国际小狗日
8月海外营销日历:科隆游戏展,世界摄影日,国际啤酒日,国际猫咪日...

网址: 国际爱鸟日|全球气候变化下的小小鸟:谁动了我的蛋?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26671.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从幼鸟喂到成鸟,把鸟宝宝养得可爱
下一篇: 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你对自己的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