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警惕宠物 “免费领养”骗局

警惕宠物 “免费领养”骗局

转自:衢州日报

  胡欣红

  “扫码走流程领猫时,根本没注意还要分期付款!”安徽合肥某高校的小明原本想“免费领养”小猫,却意外背上为期24个月的分期债务。时隔半年多,小明算了一笔账,当她最终结清债务时,所付总费用将超过9500元,远超购买猫咪的实际价值。

  当下,越来越多的城市青年和空巢老人选择与宠物为伴。随着“宠物经济”不断升温,线下门店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商业模式不断迭代,一种新的宠物“免费领养”模式逐渐兴起。但是,所谓的“0元领养”背后,一些商家却将消费者的爱心异化为牟利工具,“免费”之中暗藏着长期复购、分期付款、高价宠物用品、宠物离世仍要继续还款等诸多陷阱。部分商家甚至将付款与征信挂钩,威胁消费者若中途停止付款将影响信用记录。

  黑猫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显示,仅解除“猫贷”的诉求就超过千条,暴露出这种模式的普遍性与危害性。这种营销模式本质上是将宠物交易拆解为“宠物赠送+用品销售”的复合合同。专家指出,虽然名义上是领养,但消费者需持续支付用品费用,实质构成买卖关系。商家通过这种设计规避关于宠物交易的监管要求,同时将消费纠纷转化为合同履约争议,商家则通过格式条款免除自身责任。这种不对等的合同关系使消费者陷入“领养即负债”的困境。

  司法实践显示,此类合同大多被认定为有效。法律界人士建议,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应尽到审慎义务,分期购买用品的约定属于真实意思表示。因此,领养者更要留意,勿落入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设置的消费陷阱。

  面对这种新型消费陷阱,监管部门应明确“宠物领养”的法律属性,将捆绑销售行为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制范围。消费者自身也需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在领养前应核实商家资质,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特别注意分期付款、违约责任等内容,并留存沟通记录,一旦发现违约行为及时向消协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免费领养”模式本应是公益与善意的结合,却因部分商家的逐利行为异化为消费陷阱。倡导文明养宠的公益理念成了套路多多的营销手段,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更透支了社会信任。唯有构建法律监管、行业自律、消费者理性的三位一体治理体系,才能让爱心不再被算计,让公益回归本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相关知识

警惕!免费领养宠物猴背后的骗局
警惕上海免费领养宠物骗局
上海宠物领养救助站揭示免费领养骗局,警惕宠物领养陷阱!
警惕宠物“免费领养”新骗局
警惕领养宠物背后的骗局,保护自己的权益
【警惕】@宠物爱好者 当心落入宠物“免费领养”骗局
【警方提示】 网络诈骗又出新花样 警惕免费领养宠物骗局
【#宠物免费领养骗局...
宠物“免费领养”骗局 注意防范!!
警惕!刷屏朋友圈信息“免费领养小狗”是骗局

网址: 警惕宠物 “免费领养”骗局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266966.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美国若加征关税,影响几何】 【
下一篇: 宠物猫也有库欣综合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