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选择了养狗or养猫?它的背后有没有什么更深层的原因?
今天的「一心」就试图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养狗狗的你和养猫猫的你,到底有哪些不同。了解自己,从了解自己为什么会养狗or养猫开始~
作者:水母 / 心理咨询师
编辑:扬羽
随着“毛孩子”大量涌入城市,成为我们的家人,“宠物”这个话题的热度便不断攀升。
宠物于我们而言,更多的是起着陪伴和疗愈的作用,而宠物大军中,猫猫和狗狗的数量尤为可观。
▲ 养狗亦或养猫?是个问题
社交媒体和网络上,总是充斥着“铲屎官”们和“被狗遛的主人”们的各种关于自家“毛孩子”的讨论,其中,大家最爱问的关于宠物的问题之一,便是“我到底应该养猫还是养狗?”
狗忠诚,猫独立,拥有不同个性的宠物吸引主人的特质也不尽相同。今天,就让我们从心理学角度来探讨一下养猫与养狗的差异,看看能否给大家一些启发。
规律 VS 随性
德国汉馑大学的动物学家哈拉尔德施利曼指出:
狗狗和猫猫的祖先都是生活在大约6500年前的早期肉食动物,但随后逐渐沿着猫科和犬科两条轨迹开始各自进化。当时狗狗和猫猫的体型相差不大,躯体长,四肢短,上颌有44颗强有力的牙齿,都是专门捕食小型草食动物的老练杀手。此后,狗进化得较快 ,早在1.5万年以前,狗已经成为了人类的伙伴,而猫则在大约9000年前才脱离野生世界。
可能也正因此,猫更具有野性,而狗则因与人类相处的历史更长,在生活节奏上与人类更为同步。
督促你生活规律的狗狗
我们常常看到睡眼惺忪的主人,大清早的在小区里遛狗。每天两次,雷打不动,因为大多数狗狗也和人类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想而知,在狗狗的督促下,主人生活大多也是规律、健康的。
PDP(ProfessionalDynamiticProgram)是行为风格测试的一项工具,“行为风格”是指一个人天赋中最擅长的做事风格,不同人的行为风格可以用5种动物来代表:
老虎、孔雀、考拉、猫头鹰和变色龙。其中猫头鹰性格,通常以精确为导向,有计划、重承诺,有始有终,追求完美,且非常重视规则,分析事物时逻辑清晰、严密。
如果说狗狗来做这个测试的话,怕是猫头鹰性格会占了多数。养狗者也是多数认同这样的“行为风格”,才会与狗狗相处融洽。
令你不得不包容的猫咪
尽管猫咪与人类已经在一起生活了近万年,但他们依旧我行我素,秉承着夜行性动物的本性。
故而猫咪与人类的生活节奏存在着某种“美国时差”,当你睡觉时,猫咪的夜生活才刚开始。它们很可能在你睡觉时在客厅里奔跑跳跃,或者直接来挠门“骚扰”你。
这种时候,便十分考验“铲屎官”的耐心与包容心。如果你能经受得住考验,容忍主子与你生活方式的差异性,那么这段经过磨合而产生的和谐共处的亲密关系,便也提供了另一种人际交往的思路——尊重和接纳他人与你的不同,并寻求和谐与共赢。
相信各位认同“猫咪处事哲学”的“铲屎官”们,大都拥有“求同存异”这一难能可贵的品质,在生活中也更为谦和、包容,不至于因为他人不同意你的观点,或者拥有不同的思维、行为模式,而将对方驱逐出你的社交圈。
讨好 VS 一致
我们说人际交往有三要素——自己、他人、情境。基于此,家庭治疗的创始人维吉尼亚·萨提亚提出了五种人际沟通模式:
▼ 讨好型
讨好型的沟通模式,常常忽略自己的感受,留意他人的感受,以一个讨好的姿态来迎合他人,以避免冲突。言语中表达最多的是:“你们开心就好”、“我都可以”。内心感受是卑微、低价值感的。
▼ 指责型
指责型的沟通模式,通常忽略他人的感受,只留意自己的感受和情境。总是攻击和指责他人,语言中表达最多的是:“都是你的问题”、“我完全没有错”。内心感受是孤独、愤怒。
▲ 我们都知道,沟通很重要
▼ 超理智型
超理智型的沟通模式,倾向于忽略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只留意情境。总是客观、冗长地引述规条和解释,固执、刻板。语言中表达最多的是:“这件事逻辑上来讲……”, “这个事道理上就应该……” 。内心感受是疏离、隔绝。
▼ 打岔型
打岔型的沟通模式总是避重就轻,既不在意他人和自己的感受,也不关注情境。经常改变话题、东拉西扯,或用无意义的动作来打断话题,分散注意力,以此减轻自己的压力,但内心十分混乱。
▼ 一致型
尊重自我感受、他人感受的同时,也兼顾情境。言语中既表达感受、愿望,也呈现开放的态度,愿意聆听他人,愿意分享。具有高自尊,内在和谐。内心感受:自信、圆融、心平气和。
主人就是一切的狗狗
狗狗将主人视为自己世界的中心,主人的意志就是它们的意志,主人的想法就是它们的想法,狗狗的世界与主人的世界仿佛是融为一体、没有边界的。狗狗乐于压抑自己的感受去迎合主人。
在与主人的相处中,狗狗更多的是运用讨好型的沟通模式。只是和人类不一样,对于被驯化了的狗狗而言,能逗主人开心,比什么都重要,这让它们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
我们大胆猜测狗狗主人更倾向于在社交圈中扮演核心角色,更在意被重视内心感受。因此狗狗的讨好与深爱,更能赢得主人的欢心。
内心与表达相一致的猫猫
猫咪与人类相处的方式,更接近一致型的沟通模式。
猫咪们其实情商很高,能体会到“铲屎官”的感受,却并不刻意讨好,因为他们更在乎自己的感受。可谓是所思所想都写在脸上。若是心情不好,或不情愿,猫咪是绝不会回应主人的。
人以群分,拥有一致型沟通模式的人,通常也更容易与一致型沟通模式的人相处得更融洽,所以可以大胆推断,猫咪的主人们也大多是内心与表达更为一致的人。忠于自己,也能够顾及他人的感受。
忠诚 VS 独立
狗狗和猫猫的性格在很多人眼里看来,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代表忠诚,一个象征独立。
代表忠诚的狗狗
电影《忠犬八公物语》令无数人落泪。忠犬阿八在他的主人上野教授脑溢血发作离世后,依然每天下午去车站等待教授回来,随后在大雪中结束了它的一生。
这部影片将狗对人类的忠诚诠释得淋漓尽致。无论主人贫穷还是富有,健康或者患病,狗狗都会忠心耿耿地相随。
▲ 忠犬八公,令人心碎
在狗狗眼里,主人就是他的光芒,是世界的中心,狗狗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主人的需求而展开,狗狗与主人,就仿佛签订了一生的契约。主人与狗狗发展出的关系,也是一种典型的亲密关系。
▼ 什么是亲密关系?
心理学家Kelly认为,关系是指二个个体彼此能互相影响对方,并且互相依赖。当两个个体互相依赖性极其大时,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为亲密关系。
▼ 亲密关系的特点是?
● 有长时间的频繁互动
● 在这种关系中包含着许多不同种类型的活动或事件,两个个体共享许多活动及兴趣
● 两个个体对彼此的影响力极大
主人和狗狗的关系,完全满足以上这几点。而亲密关系这个客体又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亲密关系能帮助我们缓解焦虑,消除孤独感与隔阂感,同时实现心灵层面的修复和成长。
▼ 为什么要建立亲密关系?
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科胡特认为: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喜悦的双亲愉悦且赞许地注视着,被视为“母亲眼里的光芒”,这也便是镜映自体客体需要。这样的需要儿时无法充分得到满足,那么在成长过程中,很多时候便在潜意识层面寻找一种自体结构的统一整合。
与狗狗建立亲密关系,可以说是给我们创造了一种疗愈的可能。喜欢狗狗忠诚的品质,也可以理解为是喜欢被无条件地关注与接纳。
狗狗的主人们,很可能比猫咪的主人们,有更强烈的建立亲密关系和自我疗愈的需求,而狗狗向来不辱使命。
象征独立的猫猫
从远古时代起,猫咪就意识到自己讨人欢喜,因而与站在食物链最顶端的人类混居在一起,这样也会大大降低自己的生存压力。
人类为猫咪提供安全的住所,用剩余的粮食喂养他们。然而猫咪并不因此而臣服人类。
猫咪对主人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以冷漠回应主人的热情,只会偶尔显现出温柔讨好的一面,然而这样的性格并未“劝退”人类。
“铲屎官”们虽然总是抱怨猫咪与他们不够亲近,却依然无微不至地付出感情,也正是因为对猫咪这种独立、自主的个性的认同,在大多数“铲屎官”看来,与动物建立关系,不意味着捆绑和控制,而更多的内涵是要彼此尊重。
▼ 依恋风格
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比对“依恋”的定义为:
“个体与具有特殊意义的他人形成牢固的情感纽带的倾向,能为个体提供安全和安慰”。
“依恋”最早是用来描述母婴之间的情感联系,直到后来才扩展到了成人之间。人际关系专家巴塞洛缪用“回避”和“焦虑”两个维度来衡量依恋风格。由此推演出了四种依恋类型:安全型、恐惧型、回避型、痴迷型。
▲ 四种依恋类型
● 高回避者与人亲密时容易感到不安
● 低回避者与人亲密时感觉轻松
● 高焦虑者害怕爱人不关注自己,或因为自己不够好而离开
● 低焦虑者则不担心这些
● 安全型建立亲密关系更为容易,倾向于信赖他人,也容易被他人信赖,不担心独处,也不害怕被拒绝。
猫咪与“铲屎官”的关系,未必算得上是非常稳定的亲密关系,但必然是有依恋存在的,并且这种依恋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安全型的。
“铲屎官”与猫咪亲密时感觉轻松愉快,但也不会因为猫咪不够关注自己就产生强烈的焦虑情绪。这也便解释了为什么“铲屎官”们能容忍猫咪独立且自我的个性,并且一如既往地付出感情。
“我爱你与你无关。”或许便是猫奴们的内心独白。
迎接怎样的宠物走进我们的生命,其实和我们内心深处的需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我们每个人都是最独特的个体,在不同阶段都会产生不同的需求,而与我们结缘的宝贝们也都拥有他们特立独行的一面,或规律或随性,或忠诚或独立,这也决定了我们与他们相处的模式迥然不同。
但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我们选择了它们,无论我们选择的是狗狗还是猫猫,从相伴那天起,这份亲密与依恋,便都已经导向了爱与责任的终极内涵,使彼此的生命都得以升华。
最后:
你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养狗or养猫的呢?
我们想听听你和你家宠物的故事
对了!如果有用的话也请点个在看呀~
References:
1. 艾比盖尔·塔克. 人类吸猫小史[M].黄竹沁.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
2. Peter A.Lessem. 自体心理学导论[M].王静华.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 一 心 」
专业心理学栏目
探索养宠人的内心
帮助开拓养宠人的视野
寻找养宠背后更深刻的意义
相关知识
养不同宠物的人有哪些性格特征
什么样的人会喜欢猫,什么样的人会喜欢狗?
喜欢养狗和猫的人是什么性格?
为什么爱猫的人和爱狗的人的性格与他们宠物的性格相匹配
苏州哪里可以领养猫狗?领养需要注意些什么?
养猫养狗竟能让人更健康?5点理由说服你,怪不得养的人越来越多
小宠大揭秘|养猫更幸福还是养狗更幸福?
一心 | 溺爱会给宠物带来多大的伤害?
你适合养猫还是养狗?心理学解释养猫与养狗的区别
北京哪里可以收养猫狗?
网址: 一心 | 养狗的人和养猫的人究竟哪里不同?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27447.html
上一篇: 073丨补充篇:最好的朋友及宠物 |
下一篇: 为啥你会越来越迷恋你的狗?用“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