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影视表演基础

影视表演基础

《表演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0471640         

课程名称:《表演基础》    

课程学分:4.0  

课程学时:48(理论学时:24;实验(实践)学时:2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性质以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准)

开课部门:影视与动画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2   

建议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方向):影视动画专业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300字内)

本课程以现实主义美学理想为目标,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依据,力求达到真、善、美的完满结合,把创造富有时代精神的,具有丰富、主动、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做为启己的美学追求。同时也要了解熟悉表演艺术其他流派的创作方法和原则.开阔艺术视野、、为学主将来成为真正的影视艺术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以斯但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和其培养演员的原则做为教学理论的主要依据,同时参照当代国内外先进的表演理论和中戏,上戏的实践经验及理论积累为指导,力求本课程建立在坚实而科学的理论基础上。本课程是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每个教学阶段作业量的多寡和训练是否认真扎实,直接关系到培养规格能否真正实现。因此,在本大纲中严格规定训练的定量标准,同时还应把艺术实习纳入教学计划,组织好每阶段的考查、考试,教学实习。教学与艺术实践相互渗透、互相补充对动画专业表演能力缺失有着很大的收益。

 教学任务

学会在自己创造的规定情境中真实有机的行动,建立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了解演员的动作和行动。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了解:表演的实质、表演的核心、形象塑造的原则和流程、了解戏剧动作与(规定情境、冲突、情感、性格之间的关系)舞台形象塑造的十四个艺术环节、几种错误的表演倾向、并了解电影表演的美学本性以及电影表演的其他特性。

理解:什么是演员与角色的统一、什么是三位一体、什么是双重生活---两个自我、表演天性和游戏感之间的关系、三大表演体系(体验、表现、匠艺)三大表演派别(斯派、梅派、布派)

掌握:完全掌握表演的核心元素动作。并灵活运用实践中练习中表演的基础元素,作到内外统一。掌握舞台人物形象塑造的四个原则和六个流程。并同样掌握荧幕形象的综合塑造能力。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掌握电视艺术学、电影学、文学、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能运用于影视艺术创作与制作中。

毕业要求3.综合掌握影视动画创作与制作的各项能力与技术,能够承担具体的创作实践环节。

毕业要求10.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毕业要求见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3.1掌握影视动画创作、策划、、、摄像、编辑、数字制作和跨媒体项目制作的技术。

(2)指标点3.2具备操作各类高清摄像机、编辑系统、灯光照明和音频制作设备、电视切换设备的技能。

(3)指标点7.2能运用影视动画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解决专业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4)指标点10.1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及时拓展、更新影视动画学术的前沿信息,掌握相应技术。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表演基础》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表演基础》

任课教师:王海波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

课程学分:4.0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1:

1.1了解:表演的实质、表演的核心、形象塑造的原则和流程、了解戏剧动作与(规定情境、冲突、情感、性格之间的关系)舞台形象塑造的十四个艺术环节、几种错误的表演倾向、并了解电影表演的美学本性以及电影表演的其他特性。

教学目标:在影视电视学科理论知识的支撑下,结合当下媒介环境的视觉化表达特征,培养学生的视觉化表达思维与审美经验,培养学生活动影像理论与活动影像制作实践相结合起来的能力与专业素养。

达成途径:通过对电视 电影 戏剧的了解进一步深入学习,达成对戏剧表演的理解,并运用到往后的影视制作中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2:

3.1理解:什么是演员与角色的统一、什么是三位一体、什么是双重生活---两个自我、表演天性和游戏感之间的关系、三大表演体系(体验、表现、匠艺)三大表演派别(斯派、梅派、布派)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使用影像语言在多场景与多类型的环境下进行信息与艺术表达的能力。了解动作在动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达成途径:在小品的创作过程中运用影视手段创作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3:

10.1 完全掌握表演的核心元素动作。并灵活运用实践中练习中表演的基础元素,作到内外统一。掌握舞台人物形象塑造的四个原则和六个流程。并同样掌握荧幕形象的综合塑造能力。

教学目标:培养孩子们对戏剧的创作能力,通过戏剧重新认识动画语言

达成途径:通过课内课外不断的巩固学生对戏剧影视表演的认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素养。

评价依据:课堂作业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 演员基本素质训练

训练内容:

1.1肌肉松驰训练

1.2舞台注意力的分配与控制

1.3动作性想象与舞台记忆

1.4即兴适应

1.5综合练习

知识点:

七力,五感,两性

重点了解 《七力》

观察力,表现力,感受力,反应力,注意力,想象力,适应力

自学内容:

教师应根据阶段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以大量的课堂练习和作业对学主的基本素质进行训练,同时向学主提出关于艺术假定性的命题,关于行动和规定情境的学说;关于建立正确的舞台创作自我感觉的方法和途径:关于舞台体验和体现的关系……等。并且对表演有机天性矛:诸元素、表演双重人格、表演是行动的艺术和感觉的艺术等原理进行反复的阐述和论证·逐步树立学生的现实主义表演的真实观和美学追求。

课堂作业:

学会建立正确的舞台创作自我感觉的方法,迅速进入规定情境,真实有机地合乎逻辑地积极行动。阶段考查用戏剧游戏和即兴练习的形式,主要检查学主想像力是否活跃,在各项练习中能否以假当真建立信念并能全身心的投入。

课外作业:观察生活

第二章 舞台感觉

训练内容:

2.1五觉记忆与再现

2.2感觉与情绪

2.3综合练习

知识点:

五感,两性

嗅觉,味觉,视觉,听觉,触觉

灵性,悟性

自学内容:

应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在大量的练习中,向学生进行各种感官刺激、让学生及时适应,产主相应的感觉反映和真实的舞台行动并要求学主会将各种感觉蓄进记忆的仓库,以备日后进行人物创造时随时可以使用,为配合肌体感觉的训练,可讲解一些有关的生理学知识和唤起肌体感觉的科学方法。

堂作业

通过即兴感觉练习检查学生的舞台态度和舞台行动的真实性。如果、练习中明显涉及到情绪,则应鉴别此种情绪是自然流露还是有意造作。

课外作业:观察生活练习

第三章 行动与规定情境

训练内容:

3.1假使与想像实物动作练习

3.2行动的目的和欲望练习

3.3行动与规定情境练习

3.4动作证实与思考判断练习

3.5贯串行动线练习

3.6小品的构思和处理

知识点:

舞台动机  欲念与行动

自学内容:

这是表演基础训练最富本质意义的关键性阶段。学主在本单元要学会在自己虚构的规定情境中组织起有目的,合乎逻辑的、有效的舞台(要真正理解和掌握舞台行动三要素、做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以及有机行动过程中思考、判断等重要环节。

课堂作业:

教师还应运用想像实物练习,训练学主掌握舞台动作的三感两性,创造舞台真实。同时,逐步掌握构思小品的方法和技巧主要通过练习和单人小品检查学生在规定情境中真实合理有效地行动的能力。

课外作业:

观察生活小品练习

第四章 观察与模仿

训练内容:

4.1动物模拟

4.2人物速写与人物模拟

4.3面具练习

4.4生活观察练习或小品

知识点:

动物模拟  观察人物

自学内容:

本单元要对学生的形体、声音、言语、面部表情等外部素质进行技术性训练、使其达到最大限度的可塑性,可开掘学主的创作个性,锻炼性格化创造力,打下良好的技能技巧基础。同进,还要通过大量模拟训练,培养观察主活并从主活中吸取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用主活的标尺检验创作的专业素养。

课堂作业:

模拟不只是外部的模仿,而是一种复杂的创造。通过观察生活小品练习,检查自己的内部素质的变化,提高角色可塑性

课外作业

观察生活小品练习

第五章 相互行动

训练内容;

5.1有机沉默(无言交流)

5.2言语与行动(有言交流)

5.3相互行动中即兴适应

5.4即兴适应情境练习

5.5交流小品

知识点:

交流与适应

自学内容:

相互行动又称舞台交流,是有机行动中最重要的元素。教师在训练中应着重强调交流过程中的真看、真听、真想和真的感受这些重要环节,让学生明白不问断地接受舞台对手给予的信息和刺激是实现有机交流的首要条件,那么,适应和恰如其分的反应,也就在交流中自然有机地出现。

可见交流与注意力集中、想像、思考、判断、适应等有机行动诸元素、都自然地融汇于行动中,没有一个元素是孤立存在的。

课堂作业

训练中要结合进行,只是不同阶段强调不同的重点。本单元学主要磨砺出敏锐的感应力和面对活的舞台对手迅速适应和调节的能力。阶段考查:以交流小品进行考查,测试学生真实有机地相互行动的能力,和运用言语行动的能力。

课外作业

进行交流小品的创作

第六章 舞台节奏与舞台感情

6.1舞台节奏的诱发和体现

6.2音乐节奏和舞台表演节奏

6.3激情练习和节奏小品

知识点:

戏剧小品的完整性

自学内容:

本单元要运用简单节奏变化的练习或凭借音乐旋律和节奏,训练学生的舞台节奏感、使学生的声音、语言、形体和整个舞台行动,都能适应戏剧演出的创作需要,并且有韵律美和节奏美。

课堂作业:

应使学生明确舞台情感和情绪必须通过美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不能等同于主活的自然形态。阶段考察:以观察小品为载体进行全面考察,在1年的戏剧影视表演基础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自己有机的在舞台上行动。

课外作业:

完成作品创作,角色创作

五、建议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  验

习题课

小  计

1

第一章 演员基本素质训练

8


0

8

目标1、2、3

2

第二章 舞台感觉

8


0

8

目标1、2、3

3

第三章 行动与规定情境

8


0

8

目标1、2、3

4

第四章 观察与模拟

8


0

8

目标1、2、3

5

第五章 互相行动

8


0

8

目标1、2、3

6

第六章 舞台节奏与舞台情感

8


0

8

目标1、2、3

合  计

48

0

0

48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分析+讨论,具体内容包括:

1. 通过课内讲授和课堂实践练习

2. 课堂进行命题,表演。课堂回课,考察自学情况;

3.通过经典的戏剧作品观摩和讲述,提升学生对戏剧作品的理解,通过优秀典型的作品提升学生对戏剧的整体感知度与审美判断能力。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内容、各部分成绩占比、预期目标等)

1.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考试)

2.考核形式 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实验考核(平时考核、中期考核、期末考核、实验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 采用百分制(采用百分制,按以下N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张华   杨南佳  《影视表演艺术》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第2版

梁伯龙 李月 《戏剧表演基础》文化美术出版社 2002年2月第1版

(二)参考书目:

林洪桐    “表演艺术教程”丛书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6年12月第1版

梁伯龙 李月 《戏剧表演基础》文化美术出版社 2002年2月第1版

撰写人:王海波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2018年    1  月   1 日

相关知识

影视表演常识与技巧
影视表演的技巧(一)
浅析微电影的表演技巧 | 影视表演
表演专业《表演》教学大纲
表演课 | 影视表演技巧与舞台表演技巧的结合
【宠物狗表演培训班信息 培训/价格信息】
表演课——基础元素训练
影视后期音频基础(一)-电影声音后期制作流程
【宠物狗表演培训信息 培训/价格信息】
干货 | 表演的技巧

网址: 影视表演基础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297163.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表演艺考全攻略
下一篇: 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