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在浙江首个宠物经济发展大会现场,记者发现,作为当下各地争抢的消费新蓝海与产业新赛道,宠物经济正加速向数智化、细分化、宠物友好化三大方向演进。

数智化:“虹膜识别”给宠物建可追溯“电子身份证”
随着宠物友好理念普及,公园、绿地、商场、餐厅、酒店等公共场所纷纷向宠物敞开大门,但“怎么管”的难题也随之凸显。对此,杭州一家企业针对性推出“眼译”动物精准识别数智化平台——只需扫描宠物虹膜信息,依托数字化识别技术构建大数据平台,就能为宠物建立高精准、可查询、可追溯且不易遗失的“电子身份档案”。目前,该平台已在上海及杭州萧山区落地应用,为公共场所宠物管理提供了科技解决方案。
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也为杭州宠物经济企业带来了技术增长新机遇。当地一家企业将专业兽医知识、宠物医疗影像数据、定制化营养配方深度整合,注入AI垂类大模型,最终实现相当于线下问诊98%的准确率;同时,平台还配套宠物行为解读功能与个性化训练方案,能根据宠物品种、年龄、健康状况科学定制场景化食谱。凭借精准的服务能力,该平台上线仅一个月,就收获了超一万名用户注册,快速打开市场。

细分化:涵盖上千个品种,宠物用品细分市场销量暴涨
宠物经济的蓬勃发展,还为传统制造业转型提供了新路径。一年前,成都一家主营传统服装的工厂尝试转型生产小型犬服饰,转型后迎来15%的月销量增长——其推出的原创宠物服饰均价四五十元,每月出货量稳定在万件以上。“现在还只是起步阶段,我们预计未来销量增长率能达到20%。”企业负责人表示。在此次大会现场,宠物服饰、互动玩具、功能零食、便携出行仓等产品品类丰富,几乎每个品类都有多款差异化产品可选,直观展现出宠物用品市场的细分化趋势。

这样的产业转型案例在浙江本土同样可见。作为浙江省唯一以“宠物产业”申报命名的特色小镇,温州平阳宠物小镇的发展历程颇具代表性:这里曾是“全国最大生皮交易市场”,二十年前,受制革行业污染治理政策倒逼,全镇超1200家制革企业经过整合升级,最终形成8家现代化龙头制革企业;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当地抓住宠物用品产业崛起的关键机遇,从利用皮革边角料制作第一块宠物咬胶起步,最终形成上千个品种的产品覆盖。2024年,平阳近100家宠物用品企业共创造50多亿元产值,其中宠物咬胶食品出口额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宠物牵引绳产量占据国内市场份额1/3。

宠物友好化:宠物“进客舱”覆盖26城,萧山机场专设宠物候机厅
在宠物友好化服务领域,国内部分地区已展开先行探索。2017年,海南航空成为国内首个试运行“宠物进客舱”运输服务的航空公司,如今这项服务已扩展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26个城市的国内直达航班;今年,杭州萧山机场进一步升级宠物出行服务,启用华东地区首家宠物专属候机厅——厅内配备全方位环境监测系统,可对温度、湿度、PM2.5、PM10、氨气浓度等指标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与预警,同时实行猫、狗分区管理,最大程度保障宠物出行舒适度与安全性。
政策层面的支持也同步跟进。10月23日,浙江省正式印发《关于促进宠物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强化涉宠服务行业规范引导、加强宠物相关行业监督管理、推动宠物产业绿色化发展等九项重点任务,为全省宠物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抓手”。
“宠物经济是涵盖食品、用品、诊疗、文旅、会展等多业态的复合型消费新赛道,呈现出情感消费与实物消费深度融合的鲜明特征。”浙江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韩彬翔表示。据预测,到2027年,浙江省内宠物经济消费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形成宠物产业升级与宠物环境友好协同并进的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