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宠物咬伤后,慌乱中很多人会陷入两难:看着伤口流血,想先止血;但又想起 “狂犬病暴露要先冲洗”,纠结之下要么手忙脚乱选错顺序,要么遗漏关键步骤 —— 而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增加感染风险,甚至影响后续狂犬病预防效果。
实际上,被宠物咬伤后的急救顺序,并非 “一刀切”,而是要根据伤口的出血情况来判断:不同出血量的伤口,急救优先级不同。今天就带大家明确 “止血” 与 “冲洗” 的正确顺序,掌握科学急救流程,避免因慌乱出错,守护自己的健康安全。
一、先判断伤口出血情况:这是确定急救顺序的核心
被宠物咬伤后,第一步不是立刻行动,而是快速观察伤口的出血状态。根据《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 年版)》,可将伤口分为 “少量出血”“中等出血”“大量出血” 三类,不同类型的伤口,急救顺序和方法完全不同。
1. 少量出血:伤口表浅,仅渗血或滴血(如表皮抓伤、轻微咬伤)
这类伤口最常见,比如被宠物牙齿轻微划伤皮肤,伤口深度不超过 1 毫米,仅表面渗血,或偶尔滴 1-2 滴血,按压后能快速止血。此时的核心风险是 “狂犬病病毒残留”,而非 “失血”,因此急救顺序应为:先冲洗消毒,再简单止血。
原因很简单:宠物唾液中可能携带的狂犬病病毒,会附着在伤口表面甚至侵入浅层组织。若先止血(如用纱布紧紧按压),会将病毒封闭在伤口内,反而增加感染风险;而先冲洗,能第一时间将伤口表面的病毒稀释、冲走,减少病毒残留,为后续预防打下基础。
2. 中等出血:伤口较深,出血持续(如牙齿咬透皮肤,伤口深度 1-3 毫米)
这类伤口出血相对明显,比如被宠物咬出小伤口,血液持续渗出,按压 3-5 分钟后才能止血,但不会呈喷射状。此时需 “止血与冲洗兼顾”,急救顺序为:先简单压迫止血(1-2 分钟),待出血减缓后,立即冲洗消毒,最后彻底止血。
若不先简单止血,持续出血会导致伤口内环境混乱,后续冲洗时可能因血液过多,无法充分清洁伤口;但也不能长时间止血,需在出血减缓后尽快冲洗 —— 平衡 “减少失血” 和 “清除病毒” 两个需求,避免顾此失彼。
3. 大量出血:伤口深大,出血剧烈(如咬穿肌肉、血管,出血呈喷射状)
这类伤口较为严重,比如被大型宠物咬伤手臂、腿部,伤口深度超过 3 毫米,血液呈喷射状或快速涌出,按压 10 分钟仍无法止血。此时的首要风险是 “失血过多”,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急救顺序需调整为:先紧急止血,待出血控制后,立即就医(途中可简单冲洗)。
需注意:这类严重伤口,单纯的家庭急救无法满足需求,止血后必须尽快前往医院急诊科,由医生进行专业清创、缝合,并评估狂犬病暴露级别,制定后续预防方案(如注射狂犬病疫苗 + 被动免疫制剂),不可因 “没冲洗” 而延误就医。

二、不同出血情况的具体急救步骤:一步都不能错
明确急救顺序后,还需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 —— 每个步骤的细节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急救效果。以下是针对不同出血情况的详细流程,建议收藏备用。
1. 少量出血伤口:先冲洗消毒,再止血
第一步:彻底冲洗(关键!至少 15 分钟)
用 “流动的清水”(如自来水、矿泉水)冲洗伤口,同时用 “肥皂水”(或狂犬病暴露后专用冲洗液)涂抹伤口周围及内部,反复揉搓,确保伤口内的唾液、污垢被充分稀释;
若伤口内有异物(如宠物牙齿碎片、毛发),需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挑出,避免用力擦拭,防止加重伤口损伤;
冲洗时间至少 15 分钟,即使伤口看起来干净,也要满 15 分钟 —— 这是清除狂犬病病毒最关键的一步,时间不足会导致病毒残留。
第二步:消毒伤口(避免细菌感染)
冲洗后,用干净的纱布或纸巾擦干伤口,再用 “稀碘伏”(浓度 0.5%-1%)或 “医用酒精”(75%)涂抹伤口及周围皮肤(距离伤口边缘 5 厘米范围内);
注意:不要用碘酒、紫药水等刺激性强的消毒剂,以免损伤伤口组织,影响愈合。
第三步:简单止血(无需过度压迫)
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棉布轻轻覆盖伤口,用手指轻轻按压 1-2 分钟,待出血停止后,无需包扎过紧(保持伤口透气),也可暴露伤口(避免纱布摩擦导致二次损伤)。
第四步:24 小时内就医,接种狂犬病疫苗
即使伤口已止血、消毒,也需在 24 小时内前往 “犬伤暴露处置门诊”,由医生评估暴露级别(通常为 II 级暴露),按照规范接种狂犬病疫苗(如 “5 针法”:第 0、3、7、14、28 天各接种 1 剂)。
2. 中等出血伤口:先简单止血,再冲洗消毒,最后彻底止血
第一步:紧急压迫止血(1-2 分钟)
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棉布,若没有,可用干净的衣物替代)直接覆盖伤口,用手掌根部轻轻按压(力度以 “能止住滴血,又不感到剧痛” 为宜),持续 1-2 分钟,观察出血是否减缓;
不要频繁掀开纱布查看,以免破坏伤口表面的凝血层,导致出血反复。
第二步:彻底冲洗消毒(同少量出血伤口,至少 15 分钟)
待出血减缓(如从持续渗血变为偶尔滴血)后,按照 “少量出血伤口” 的冲洗方法,用肥皂水 + 流动清水冲洗伤口 15 分钟,再用碘伏消毒。
第三步:彻底止血 + 保护伤口
消毒后,用新的无菌纱布覆盖伤口,轻轻按压 3-5 分钟,确认出血停止后,用透气胶带固定纱布(不要包太紧,预留一定空间让伤口透气);
避免伤口接触污水、灰尘,防止细菌感染。
第四步:立即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这类伤口通常为 II 级或 III 级暴露(若伤口较深,可能为 III 级),医生会根据伤口深度、部位,判断是否需要在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同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如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增强预防效果。
3. 大量出血伤口:先紧急止血,再就医(途中简单冲洗)
第一步:紧急止血(分情况处理)
若伤口在四肢:用无菌纱布(或干净衣物)紧紧覆盖伤口,用手指或手掌根部用力按压(力度比中等出血伤口稍大),同时将受伤的肢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如手臂受伤举过头顶,腿部受伤抬高腿部),利用重力减少出血;
若伤口在躯干(如腹部、胸部):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后,用手掌轻轻按压(避免用力过猛导致内脏损伤),同时让伤者平躺,减少活动;
若出血呈喷射状(可能损伤动脉):需用止血带(或用宽布条、绷带替代,不可用细绳、铁丝)在伤口上方(靠近心脏的一侧)绑扎,松紧度以 “出血停止,远端肢体(如手指、脚趾)不发麻、不发紫” 为宜,绑扎时间不宜超过 1 小时(每隔 30 分钟松开 1-2 分钟,避免肢体缺血坏死)。
第二步:简单冲洗(途中进行,不可耽误就医)
止血后,若距离医院较远,可在前往医院的途中,用干净的矿泉水或生理盐水简单冲洗伤口表面(无需揉搓,避免再次出血),去除明显的污垢即可,无需追求 “冲洗 15 分钟”—— 此时就医优先级高于完整冲洗。
第三步:立即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到达医院后,立即告知医生 “被宠物咬伤 + 已紧急止血”,医生会进行以下处理:
专业清创:用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溶液等彻底清理伤口,去除残留的病毒、细菌及坏死组织;
止血与缝合:若仍有出血,会采用缝合、结扎血管等方式止血;若伤口深大,可能需要注射破伤风疫苗,预防破伤风感染;
狂犬病预防:评估暴露级别(通常为 III 级),注射狂犬病疫苗 + 被动免疫制剂(被动免疫制剂需浸润注射在伤口周围,增强局部抗病毒效果)。

三、急救中最容易犯的 3 个错误:很多人都中招了
即使知道了急救顺序,也可能因 “操作误区” 导致效果打折,甚至增加风险。以下 3 个常见错误,一定要避免:
1. 错误一:用 “酒精直接冲洗伤口内部”
很多人认为 “酒精能杀菌消毒”,会直接将酒精倒在伤口内部,这种做法会强烈刺激伤口组织,导致剧烈疼痛,还可能损伤伤口内的细胞,影响愈合,甚至增加狂犬病病毒侵入的风险。
正确做法:酒精仅用于涂抹伤口周围皮肤,伤口内部用生理盐水或肥皂水冲洗即可,消毒用稀碘伏(刺激性小,能兼顾消毒与保护伤口)。
2. 错误二:为了 “彻底冲洗”,忽视严重出血
有的人为了 “满足 15 分钟冲洗要求”,即使伤口大量出血,也坚持先冲洗,导致失血过多,甚至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 这种做法本末倒置,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正确做法:大量出血时,“止血” 优先级远高于 “冲洗”,止血后应立即就医,专业医生会在止血的同时进行彻底清创,无需在家庭中强行完成 15 分钟冲洗。
3. 错误三:认为 “自家宠物打了疫苗,就不用就医”
很多人觉得 “自家宠物接种了狂犬病疫苗,很安全,咬伤后不用就医”,这种想法存在严重风险 —— 宠物疫苗的保护率并非 100%,若宠物处于狂犬病潜伏期(接种疫苗前已感染),疫苗无法起到保护作用,咬伤后仍有感染狂犬病的可能。
正确做法:无论宠物是否接种疫苗,被咬伤后(尤其是有出血的伤口),都需按照规范进行急救,并在 24 小时内就医,由医生评估风险,决定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四、预防大于治疗:减少被宠物咬伤的 3 个关键
与其在咬伤后慌乱急救,不如提前做好预防,减少被宠物咬伤的风险。日常与宠物相处时,注意以下 3 点:
1. 了解宠物的 “危险信号”,避免激怒
宠物出现以下行为时,说明可能处于 “烦躁、警惕” 状态,需保持距离:
狗狗:耳朵向后贴、尾巴夹紧、毛发竖起、发出低沉的 “呜呜” 声;
猫咪:耳朵向后撇、胡须收起、尾巴快速摆动、露出牙齿 “哈气”;
不要在宠物进食、睡觉、照顾幼崽时打扰,避免宠物因 “护食、护崽” 而发起攻击。
2. 正确引导宠物,避免 “攻击性习惯”
从小训练宠物,不要让宠物养成 “扑人、咬手” 的习惯(即使是玩耍时的轻咬,也可能不小心造成伤口);
若宠物有攻击性倾向(如频繁扑人、低吼),需及时联系专业的宠物训练师,进行行为矫正,不可放任不管。
3. 儿童与宠物相处时,需成人全程监护
儿童缺乏 “危险判断能力”,可能会拉扯宠物的耳朵、尾巴,或强行抱宠物,容易引发宠物攻击;
家长需全程陪伴儿童与宠物互动,教会孩子 “轻轻摸宠物,不拽、不打”,若宠物表现出不耐烦,立即将孩子抱走,避免咬伤。
五、记住 “出血多少定顺序,急救就医不耽误”
被宠物咬伤后的急救,核心原则是 “根据出血情况定顺序,急救后及时就医”:
少量出血:先冲洗(15 分钟)→消毒→止血→就医;
中等出血:先简单止血→冲洗→消毒→彻底止血→就医;
大量出血:先紧急止血→立即就医(途中简单冲洗)。
狂犬病是 “可防不可治” 的疾病,被宠物咬伤后的每一步急救,都关乎后续的健康安全。不要因 “伤口小” 而忽视,也不要因 “慌乱” 而搞错顺序 —— 正确的急救 + 及时的就医,才是避免风险的关键。
你有没有过被宠物咬伤的经历?当时是怎么急救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帮助更多人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
相关知识
宠物猫先驱虫还是先疫苗
宠物猫先洗澡还是先外驱(正确的顺序让你的猫咪健康又舒适)
被狗咬伤、挠伤后怎么办?
被宠物咬伤后的正确处理方式
小猫先驱虫还是先洗澡
狗狗被狗咬伤,主人一定要先抓住狗绳,再进行接下来的急救
被宠物咬伤后的急诊处理步骤
被宠物狗咬伤后,应如何处理?
被猫狗咬伤后怎么处理伤口
被宠物狗咬伤后的紧急处理指南
网址: 被宠物咬伤后,先止血还是先冲洗?搞错顺序,可能影响预防效果!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303943.html
| 上一篇: 猫念珠菌病 |
下一篇: 金鱼尾鳍溃烂急救指南,宠物健康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