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乙巳添“新丁”——安徽大学生物多样性团队揭秘蛇类等新物种

乙巳添“新丁”——安徽大学生物多样性团队揭秘蛇类等新物种

在聚焦安徽本土物种多样性研究、破解爬行动物 “隐存种谜题”中,安徽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张保卫教授研究团队传来蛇年研究新成果!研究团队联合云南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单位,历时三年通过研究发现新物种——大别山钝头蛇(Pareas dabieshanensis)、华东钝头蛇(Pareas orientalis)两个蛇类新种,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知名动物学期刊Zoo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值得一提的是,同期研究团队在大别山地区发现的大别山雨蛙(Hyla dabieshanensis),以及联合六盘水师范学院在我国西南地区发现的水城颈槽蛇(Rhabdophis shuichengensis)也相继见刊,为蛇年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交出亮眼答卷。

张财文在野外考察中识别蛇类

蛇年探蛇:皖山深处追 “隐身” 新种

“在深山中的夜晚,每当头灯照到泛着微光的蛇鳞,就是我们最兴奋的时刻。” 钝头蛇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张财文说道。为寻找钝头蛇新种,研究团队以安徽为核心战场,足迹遍布国内多省。“钝头蛇属是一类生态适应性与进化特征非常独特的小型蛇类,其中平鳞钝头蛇是该属中分布最广泛的物种,我们先后获得疑似平鳞钝头蛇的标本21号,经研究发现其中部分标本与钝头蛇属已知物种在形态和遗传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故对其分类开展系统研究。”张财文回忆道。

“光样子长得不一样还不行,得需要依靠分子系统学、形态学、骨骼学等 ‘多重分析认证’,才能最终确定是新物种。” 张保卫教授解释道。研究团队用严谨的科研手段,最终让两种钝头蛇新种 “实至名归”。研究团队通过线粒体细胞色素 b(Cyt b)基因片段对钝头蛇属的 34 个类群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此前归为平鳞钝头蛇(Pareas boulengeri)的物种名下,来自大别山区和华东地区的个体在进化中均为单独的进化谱系,代表它们应为独立物种。从系统学来看,它们与分布于西南地区的“真正的”平鳞钝头蛇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钝头蛇属其他物种间则明显分离。

依据 22 项指标,研究团队又对钝头蛇属物种的形态学开展系统研究与比较,发现大别山钝头蛇、华东钝头蛇与钝头蛇属已知物种有明确的形态差异。其中,大别山钝头蛇具眶下鳞2 枚、无眶前鳞、前额骨与后额骨无接触,华东钝头蛇具眶前鳞1 枚,且眶下鳞与眶后鳞融合,这二者还可通过眶前鳞有无和牙齿数量不对称性差异区分。上述的形态学差异稳定且与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相互印证,进一步确定了其新物种的地位。

三种钝头蛇的形态差异

注:A、B 为平鳞钝头蛇;C、D 为大别山钝头蛇;E、F 为华东钝头蛇

为了更精准区分,研究团队针对平鳞钝头蛇、大别山钝头蛇、华东钝头蛇的头骨进行纳米 CT 扫描。结果发现,它们彼此间在牙齿数量和对称性上也存在显著差异,进而为两个钝头蛇新种的身份再添 “铁证”。

三种钝头蛇的头骨扫描结果

注:A、B、C 为平鳞钝头蛇;D、E、F为大别山钝头蛇;H、I、J为华东钝头蛇

基于以上多方面的证据,都表明大别山地区和华东地区的钝头蛇类都应为新种,故分别将其命名为大别山钝头蛇和华东钝头蛇。这一发现将全球钝头蛇属物种数量增加至 33 种。这一结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动物分类学著名期刊Zoo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安徽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张财文为论文第一作者,张保卫教授与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潘涛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同期惊喜:大别山雨蛙、水城颈槽蛇

相继 “报到”!

在 “追蛇” 的同时,团队还收获了两份意外之喜!研究团队在安徽舒城万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岳西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得雨蛙属物种标本19 号。这些可爱的小雨蛙吻端有“黄棕色的 Y 形斑纹 ”,跟分布在秦岭地区的 “秦岭雨蛙”相比,大别山的雨蛙不仅形态有差异,甚至连叫声都不一样,它们属于一个独立的进化支系,研究团队遂将其命名为大别山雨蛙。对于雨蛙属来说,这是该属内四十多年来首次增加新种。


大别山雨蛙在鸣叫

另外,研究团队还联合贵州省六盘水师范学院,在我国的西南山区发现颈槽蛇属的新种 —— 水城颈槽蛇。

生态启示:安徽省是物种多样性 “宝库”

此次新种发现,不仅刷新了两栖及爬行动物的物种数量,更印证了安徽的独特生态价值 —— 它是广大隐存物种所栖息的“秘密的宝库”,期待更多的研究者对这一宝库不断进行探索! 

近年来,张保卫教授所指导的研究团队在生物多样性领域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先后发现两栖、爬行、兽类等新物种达到18种。“未来,我们会继续扎根江淮大地,把安徽省的生物多样性家底摸得更清楚!”张保卫教授说。研究团队将以这份蛇年成果为起点,继续致力于本土的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研究,让更多 “皖境新种” 走进大众视野。

相关知识

蛇类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创新团队:热血青年独爱冷血动物
蛇类物种多样性研究取得新进展—新闻—科学网
蛇类物种多样性研究取得新进展—论文—科学网
莫小阳教授团队发现蛇类新物种——南山脊蛇
蛇类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创新团队
中国最新最完整蛇类特征数据集出炉
我国两栖爬行动物又添新物种
科创未来丨蛇类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创新团队:热血青年独爱冷血动物
生物大灭绝如何导致蛇类的崛起?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气候对生物多样性影响

网址: 乙巳添“新丁”——安徽大学生物多样性团队揭秘蛇类等新物种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305180.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四川发现新物种:华西颈斑蛇
下一篇: 为什么蟒蛇能“结晶”排尿酸,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