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动物病理学》word版

《动物病理学》word版

1、一、绪论1、动物病理学:又称兽医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机制及其发展过程中各器官组织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等变化的一门科学。2、尸体剖检注意事项?时间:死后1224小时之间。地点:远离养殖区,专门剖检时最好。剖前做好自我防护。严格按照剖检程序。剖完后,妥善处理尸体及附属物。第一章、疾病概论1、疾病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病因与动物体之间发生的损害与抗损害的复杂斗争过程。2、动物疾病概念的基本特征?1 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有原因和条件,没有原因的疾病是不存在的。2 任何疾病都有完整统一集体的复杂反应,呈现一定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这些变化是疾病是机体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的内在基础。3 任何疾病都包括损伤与抗损伤两方面变化及其相互转化,而且两者的比例关系,决定着疾病的发展方向(恶化或好转)。4 疾病是一个过程,故其自身有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一般规律。掌握疾病的变化规律,对认识疾病、预测其发展和转归以及进行有效的防治,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是积极意义。5 疾病实在正常生命活动基础上产生的一个过程,与健康有着本质的区别。6 疾病时,不仅动物的生命活动能力减弱,而且其生产性能和经济价值均降低。这是

2、动物疾病概念是最重要特征。4、病因分为:外源性病因素和机体内部因素。5、外源性致病因素种类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机体必需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多。6、生物性因素的致病特点:有一定选择性。有一定特异性。有一定持续性。有明显潜伏期。产生有毒代谢产物。7、机械性因素致病特点:8、物理性因素致病作用特点:对组织没有选择性。除紫外线和电离辐射外,绝大多数机械致病因素所引起的疾病潜伏期很短或者根本无潜伏期及前驱期。大多数物理性致病因素只引起疾病,在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中其本身一般不再继续发挥作用。致病因素作用的强度、性质、作用部位和范围,与引起损伤的程度、性质和后果有直接关系,而一般不取决于机体的反应特性。9、化学性因素的致病作用特点:除慢性中毒外,引发疾病的潜伏期一般较短。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连续发挥作用,直至化学性致病因素被解毒或排出体外。部分化学性因素对机体器官、组织的治病作用,有一定的选择性。致病作用除与毒物本身性质、剂量等有关外,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毒物作用部位和机体整体功能状态。10、机体防御功能降低表现:天然屏障功能。吞噬即杀菌作用。解毒功能。排除功能。11、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主

3、要体现:1 疾病过程中的损伤与抗损伤斗争和转化规律。2 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3 疾病过程中的局部和整体关系。12、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体制: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组织、细胞机制。分子机制。13、疾病的经过:从疾病发生到结束。14、传染病的阶段性表现: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转归期(有康复和死亡,康复又分完全康复和不完全康复,死亡分为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水肿: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2、细胞水肿:细胞内液增大。3、积水:液体积聚于体腔内。4、渗出液与漏出液的主要区别?渗出液漏出液产生原因炎症非炎症外观浑浊、浓稠、可含组织碎片清亮、稀薄、不含组织碎片蛋白质含量超过40g/L低于30g/LPh及颜色酸性、黄色、白色或红黄色碱性,淡黄色比重大于1.018小于1.015细胞成分多量中性粒细胞和红细胞不含或仅含少量中性粒细胞、不含红细胞细菌培养(+)(-)凝固性在体外或尸体内凝固不凝固,含微量纤维蛋白5、水肿的分类?(1) 按水肿波及的范围分类: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2) 按水肿引起的原因分类: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性水肿(漏出液)、

4、炎性水肿、淋巴性水肿(3) 按水肿发生的部位分类:肺水肿,脑水肿,皮下水肿6、 水肿的原因及发生机制?(简答或论述)原因: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机制: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钠、水潴留。7、 水肿的皮肤表现?皮下水肿是全身或躯体局部水肿的重要体征。显性水肿:当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手指按压时可留有凹陷。全身水肿的分布:心性水肿首先出现在下垂部位;肾性水肿表现为眼睑部或面部水肿;肝性水肿则以腹水为多见。8、水肿对机体的影响?(1) 水肿的有利方面:炎性水肿的水肿液有稀释毒素、运送抗体等损伤作用。肾性水肿的形成对减轻血液循环负担起着“弃卒保车”的作用。心性水肿液的生成可降低静脉压,改善心肌收缩功能等。(2) 水肿的不利方面: 1)器官功能障碍 2)细胞营养障碍9、低渗性脱水: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均降低。10、低渗性脱水的原因和特点?原因:(1)经肾丢失水 (2)肾外丢失水特点:细胞外液容量减少和渗透压降低是低渗性脱水的主要特点。(1)血浆容量减少和渗透压降低,可使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加、血红蛋白含量增多,红

5、细胞压积显著增大。(2)经肾失钠的患病动物,尿钠含量增多。(3)休克倾向11、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容量减少,渗透压升高。12、高渗性脱水的原因和特点?原因:(1)水摄入不足 (2)失水过多特点:细胞外液容量减少和渗透压升高是高渗性脱水的主要特点。(1) 血液学变化 (2)细胞外液容量减少 (3)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13、 等渗性脱水:体液中钠与水按血浆比例丢失,其特点是细胞外液容量减少、渗透压不变。第3章 、酸碱平衡障碍1、 酸中毒分为:代谢性选中毒、呼吸性中毒。2、 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3、 (1)体内固定酸增多1)酸性物质生成过多 2)酸性物质摄入或吸收过多 3)酸性物质排出障碍 4)高钾血症 (2)碱性物质丧失过多 1)碱性肠液丢失 2)HCO3随尿丢失 3)HCO3随血浆丢失。3、 代谢性酸中毒是兽医临床上酸碱平衡障碍最常见的形式。4、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46页(论述)(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 各种神经活动异常,精神沉郁,反应迟钝,昏迷(2)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改变 心肌收缩力减弱 ,心率不齐,休克(3)骨骼系统的改变 幼龄动物引起生长迟缓和佝偻病,成年动物导致骨

6、软化症。第4章 、缺氧1、缺氧:当氧供给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或组织对氧的利用发生障碍时,可使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等发生一系列变化,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此病理过程称为2、缺氧类型:低张性缺氧、等张性缺氧、低动力性缺氧、氧利用障碍性缺氧。3、低张性缺氧: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降低,血氧含量减少,导致组织供氧不足为主要特点的缺氧。4、低张性缺氧血氧变化特点: PaO2降低 单纯性低张性缺氧时,血氧容量正常血饱和度降低血氧含量下降血液CO2分压可能降低也可能升高。5、等张性缺氧:是由于Hb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降低或Hb结合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组织氧供给不足,故又称血液性缺氧。6、等张性缺氧血氧变化特点:1)由贫血引起的缺氧,因外呼吸功能正常,故PaO2和血氧饱和度正常,因氧容量降低是血氧量减少。2)由Hb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引起的缺氧,可使血氧容量和含量均降低。7、低动力性缺氧:由于组织血流量下降使组织氧供给减少引起的缺氧。又称循环性缺氧。8、低动力性缺氧血氧变化特点:单纯性低动力性缺氧,常见于器官和组织的局部循环功能障碍。一般情况下动脉血氧容量、氧分压、血氧含量和氧饱和度均正常,静脉血氧

7、分压和血氧含量降低,动静脉血氧含量查增大。全身性循环障碍累及肺、合并呼吸性缺氧时,动脉血氧分压与氧含量低于正常。9、氧利用障碍性缺氧:又称组织性缺氧,是由于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缺氧。10、氧利用障碍性缺氧的血氧变化特点:单纯氧利用障碍性缺氧时,动脉血氧容量、氧分压、氧含量和氧饱和度均正常。由于内呼吸功能障碍使组织不能充分利用氧,故静脉血氧含量和氧分压增高,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11、发绀:缺氧时动物粘膜和皮肤可呈现青紫色,是临床判断缺氧的一项重要指标。第5章 、血液循环障碍1、充血:指某器官或局部组织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可分为动脉型充血和静脉性充血。2、动脉性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的现象。3、充血性常见类型:1)炎性充血(最常见的一种病理性充血)2)刺激性充血(理疗)3)减压后充血(瘤胃胀气)4)侧支性充血4、动脉性充血病理变化:发生充血的器官、组织色泽鲜红,体积轻度增大,代谢旺盛,温度升高,功能增强,位于体表时血管有明显搏动感。5、充血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有利面:充血时,由于血流量增加和血流速度加快,可增强局部组织能力;另一方面,可将

8、局部组织产生的代谢产物和致病因子及时排出,这对消除病因和修复组织损伤均有积极作用。有害面:若病因作用较强或持续时间较长,引起持续性充血时,可造成血管壁紧张度下降或丧失,血流量逐渐缓慢,进而发生淤血、缺氧、变性坏死、水肿和出血等变化。由于充血发生部位不同,对机体影响也有很大差异。损伤的一面就是可造成淤血 水肿和血压升高等6、静脉性充血:又称淤血,由于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使局部组织或器官的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7、静脉性充血病理变化:静观病变,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呈暗红或蓝紫色。淤血局部温度降低,代谢、功能减弱。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是由于静脉血量增加和淤血性水肿;而颜色变化则由于静脉血液血氧含量降低,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淤血组织缺氧,代谢降低,产热减少,故局部温度降低。8、重要器官的淤血变化。肝淤血病理变化:眼观:急性肝淤血时,肝体积增大,被膜紧张,边缘钝圆,表面呈暗紫红色,质地坚实。切开时流出大量紫红色血液。镜检: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其周围窦状隙扩张,充满红细胞,小叶间血管也扩张,充满血液。淤血较久时,由于淤血肝细胞伴发颗粒变性、脂肪变性,故在表面和切面可见红黄

9、相间的网格状花纹,状如槟榔切面的花纹,故有“槟榔肝”之称。肺淤血病理变化:眼观:体积膨大,呈暗红或蓝紫色,质地柔韧,重量增加,切一块淤血的肺组织放于水中,可见其呈半沉浮状态。切开肺时,切面成暗红色,从血管断端流出大量暗红色血液。9、 静脉性充血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急性淤血原因消除后,可以完全恢复。若淤血持续时间过久,可造成淤血性水肿。毛细血管损伤严重时,则引起淤血性出血。若淤血持续时间更长,则引起实质细胞萎缩、变性,甚至坏死,同时伴发间质结缔组织增生,使组织变硬,称为淤血性硬化淤血器官和组织淤血器官和组织代谢、功能都可发生障碍10、 出血: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的现象。11、 出血的直接原因:血管壁损伤。12、 渗出性出血:是由于小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13、渗出性出血的原因:1)淤血和缺氧 2)感染和中毒3)过敏反应4)维C缺乏5)血液性质改变14、内出血类型:1)血肿2)瘀点和瘀斑3)积血4)溢血5)出血性浸润6)出血性素质15、血肿:是破裂行出血时,流出的血液聚积在组织内,并挤压周围组织形成内含血液的肿物。16、溢血:是伴有组织破坏的出血,血液常与组织碎片混在一起。17、出血性浸润:指由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红细胞弥漫性浸润于组织间隙,使出血局部组织呈大片暗红色。18、出血性素质:指机体有全身渗出性出血的倾向,表现为全身皮肤、粘膜、浆膜、各内脏器官都可见出血点。19、血栓形成:指在活体心脏或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20、血栓形成的条件:1)心血管内膜损伤2)血流状态改变3)血液凝固性增高21、血栓的种类: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

《《动物病理学》word版》由会员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病理学》word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相关知识

《动物病理学》word版.doc
动物病理学ppt课件
动物病理学
小动物临床病理学实验
执业兽医考试:动物病理学概论提纲
执业兽医考试大纲(动物病理学篇)
兽医病理学
6例宠物肝脏肿物组织病理学诊断
南京地区宠物犬肿瘤临床病理学诊断与发病分析
科学 · 新形态教材 |《动物病理解剖学》

网址: 《动物病理学》word版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48972.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盘点那些能享受CT待遇的动物,也
下一篇: 宠物CT发展前景良好 目前我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