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狗是宠物猪是食物? 原文摘录
豆瓣 读书 电影 音乐 同城 小组 阅读 FM 时间 豆品 购书单 电子图书 2023年度榜单 2023年度报告
《为什么狗是宠物猪是食物?》的原文摘录
按热度排序 按页码排序 距今15万年至2万年之前,狼类的命运就被交付在人类手中,这点实不知是好是坏。在过去的人类历史中,狼族后代深受人类喜爱,并且成为人类社会的一分子。好处是,它们无须再担忧食物来源,温暖篝火也让它们不再受冻。虽然狗们的双足恩人偶尔也会烤烤小狗来吃,不过对比狼族后代所得到的家庭安全性与炉火的温暖,这交换似乎还算划算。不过,之后人类又发明了狗链、颈链、斗狗赛、行为训练学校与收容所。最后,则是令人反感的基因改造毁灭赛,人类将基本的犬种转变为代表优雅与速度的新犬种,而新犬种则有着在大自然界绝对不会看见的体形、毛色与尺寸。 毛色与尺寸。人类将犬类基因改造为令人眼花综乱的品种,但如同超市番茄一样,肤浅华丽的外观相较于内涵,形式终究取得了胜利。现在当我们选择宠物时,其实和选择最新流行衣服款式与要儿姓名一样,都符合一套消费者心理学。动物从人类的工具转变为朋友,而现在则是彻底成为时尚宣言。 (查看原文) 每年美国流浪动物收容所对总计约两百万只无人认养或遭遗弃的猫咪施行安乐死,绝大多数为幼猫。 (查看原文) 半数以上的狗主人认是家中的一分子。美国动物医院协会报告指出,40%的受访女性表示,她们从宠物犬身上得到的关爱远多过先生或小孩。…… 美国平均每年约有450万人被狗咬伤,24人被狗攻击致死,其中多数死者为小孩。 从狗的角度来看,人与宠物的关系也并非纯然美好。每年约有200万至300万只狗遭饲主遗弃,并于收容所中进行安乐死处置。当人类希望繁殖出最完美的狗品种时,更造成了骇人的基因问题。举例来说,狗类行为专家詹姆士・史尔贝尔( James Serpell)认为英国斗牛犬的出现堪称犬类世界的历史悲剧。由于斗牛犬的头过大,因此约有90%的斗牛幼犬都必须以剖腹接生。它们的口鼻和鼻管严重变形,造成呼吸困难,即便在熟睡状态时亦然。此外,它们还得忍受关节疾患、慢性牙齿问题以及耳聋之苦;斗牛犬皮肤多皱,容易成为寄生虫宿主。除了病症繁多以外,斗牛犬还容易体温过高,并有流口水、打鼾、放屁和因心搏骤停而猝死的倾向。 (查看原文) 以客观的角度来看,我们对鸡肉的贪婪欲望所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斗鸡之害。当1万至2万只鸡被屠宰场机器断喉时,仅仅有1只斗鸡于战场死去。而且事实的真相是斗鸡的寿命比商业肉鸡长了15倍,而且其一生也远比肉鸡快活。那么为什么法律允许我们每年屠杀90亿只肉鸡,而玩斗鸡却会让你身陷囹圄呢 事实上,这一切与金钱和权力有关。全美养鸡委员会为家禽工业的贸易商会,旗下成员负责生产近95%的国内食用肉鸡,而该会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确保美国政府维护其利益。因此,养殖工厂内的肉鸡完全不在任何美国动物保护法律的规范之内,包括1958年国会通过的《人道屠宰法》( Humane Slaughter Ac),该法案确保人们晚餐食用的肉类在屠宰时不会遭受不必要的痛楚。 (查看原文) 斗鸡之战的主轴是残忍,但真正的潜台词却是社会阶级。18世纪动保运动反对的主要为无产阶级喜爱的斗牛与斗鸡活动,而绅土名流喜爱的狩猎狐狸活动则未予反对。今日的情况仍旧相当类似。斗鸡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本就是当局感到碍眼的对象:南美洲人或住在乡下的劳动阶级白人。相反,动保分子则是住在都市的中产阶级与知识分子。在后者的眼中,斗鸡人都是混混或非法移民 (查看原文) 德国政府颁布了全世界最完善的动物保护法,此部动保法涵盖广泛,包括禁止对动物施以任何不必要的伤害,不得在电影拍摄期间对动物进行不人道处置以及禁止使用猎犬。该法亦禁止在不使用麻醉药的情况下剪断狗的尾巴和耳朵、禁止强迫喂食家禽以不人道的方式屠宰农场动物。1933 年 11 月 24 日,阿道夫 · 希特勒签署此项法律,揭开了纳粹动保运动的序曲。举例来说,1936 年,德国政府规定必须先将鱼类麻醉才能进行宰杀,而在餐馆内处理活龙虾也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希特勒反对为科学实验而牺牲动物,更视狩猎与赛马为“封建社会的残余”。 他不但吃素还认为肉类相当恶心。不用想也知道,没有任何的现代动保行动者会将希特勒视为伙伴,他们基本上否认希特勒为素食主义者,更逞论是一个爱护动物的人。纳粹运用框架原则建构了一套荒诞的道德基准,将雅利安人归为最高等级的人种,而犹太人则被视为次人类,其地位远比多数动物还低。纳粹将德国牧羊犬与狼归类为较高的道德阶级,而犹太人则与老鼠、寄生虫、被榻里的臭虫为同属阶层。 (查看原文) 1950年,利昂·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提出了心理学界一项重量级的理论一当我们的信念、行为与态度相左时,我们就会进入他称为“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的状态。由于认知失调带来极不舒适的感受,因此人们想办法来降低这种因精神上不一致所带来的困扰。举例来说,我们或许会改变自己的信仰或行为,或是否认或扭曲关于事实的证据。 环境伦理学家克里斯·迪姆(Chris Diehm)相信人类努力追求道德一致性。他说,每当他向对方指出对待动物的方式前后不一时,对方都会尽可能地修正自己的行为,或者,至少他们会试着辩解,好让自己显得言行合一。他写道:“我们得承认人类与动物的道德关系是一条迷茫而互相背反的道路:猫是宠物,而牛是食物。当你指出对方行为上的荒谬时,他们会企图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或是在舒适圈里做点改变。我想,追求道德一致性是件好事,而当人们言行不一时,则引发我们进行道德辩证与思考。” 克里斯是哲学家,比较在意人类意图让自已的信念与行为合一的努力程度。我则是个心理学家,比较在意人类面对自身与动物之间的道德议题所展示出的漫不经心。以我的经验来说,多数人,不管是斗鸡者、动物研究员或宠物主人,当你指出他们在面对动物时的道德不一致性时,都会摆出死不认错的态度(有时还会相当不自然地大笑)。 (查看原文) 然而,以此经验法衡量动物权也自有矛盾之处— 你必须先进行动物研究才能证明使用该动物进行研究是否符合道德标准。举例来说,怀斯认为海豚拥有最高等级0。9的动物得分,并认为它们为非人类动物中应拥有最高基本权利的动物之一。他写道:“海豚可以理解指向、凝视以及即时模仿的概念。它们可以立刻模仿你的行为与声音。”他以夏威夷大学心理学者卢·赫尔曼(Lou Herman)的研究作为评断海豚知觉能力的根据。赫尔曼花了30年的时间研究发现海豚拥有极强的记忆力,并比黑猩猩更懂得人类手势的意涵,它们拥有较为复杂的语言能力,甚至还会纠正你的文法错误 (查看原文) 以老鼠作为实验对象的研究者声你)儿乎所有我们对哺乳类基因运作功用的了解,包括人类基因的知识建构,都根源于老鼠实验。是的,早在6000万年前演化过程就让人类与鼠类的脑部有了完全歧异的发展。我的头脑重量比住在我地下室档案柜后方的小伙伴们重了1500倍。不过,虽说我们拥有不同的染色体数目(它有40个,我则有46个),但是我们拥有几乎相同数目的基因一约22000个。更重要的是,约有99%的老鼠基因都与人类有着相似之处。 (查看原文) 考古学家靠铲子、牙医镊子以及沾满尘土的靴子吃饭,而分子生物学家则穿着实验室长袍,企图通过DNA聆听生命所发出来的讳莫如深的隐约信号,解释犬类进化的秘密。对后者而言,已成为化石的牙齿或下巴碎片并非他们的研究材料,通过母亲而传递干万个世代的线粒体基因才是。线粒体基因和细胞核基因不同,后者在卵子遇上精子时,即将基因特质传给下一代。线粒体基因漂浮在细胞质膜液体中,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能量。对进化生物学家而言,最重要的是,所有的线粒体基因都来自母亲。线粒体基因和普通DNA不同,不会在卵子与精子结合时随机交换,除了特殊的突变(mutation)状况以外,世世代代都会拥有相同的线粒体基因。 (查看原文) 情况一 电车刹车失灵并沿轨道冲向五个人。你可以拉下转辙器,将电车导引至另一轨道,如此可以拯救五个人的生命,但要栖牲站在另一轨道上的一个人。让电车改道,牺牲一人生命换取五人活命,道德上是可允许的吗? 情况二 故障电车冲向五个人,此时你正巧经过轨道上方的天桥。你的右方是一名魁梧的男人。若将此男人推向轨道,可以因此拯救五个人的性命。此举于道德上是可允许的吗? 情况三 故障的电车冲向全世界仅存的五只大猩猩,你可以选择拉动转辙器使电车转向一位25岁的男子,你应该这么做吗? 情况四 故障的电车冲向你不认识的男子,你可以拉下开关让电车转向你的宠物狗开去。你应该这么做吗? 情况五 再一次,你走上天桥,看见电车在轨道上飞驰,冲向五只黑猩猩。你身边正好是一只壮硕的黑猩猩(请记住,这是假设性问题)。你唯一能拯救那五只黑猩猩的方法就是将这只黑猩猩从天桥上推下去。你应该这么做吗? (查看原文) 根据主要的心理学道德发展理论判断,我们估计受访者会以逻辑作为思考原则。然而,我们却发现孩子们任凭情绪断夺。这结果显然和当代道德・海(Jon Haidt)所,海德道德议题上,情感往往胜过理智。同多数心理学者一样,海德特认为人类认知牵涉两种过程。首先是本能式的、快速的、潜意识的、不费力而情绪化的,接着则是深思熟虑的、有意识的、逻辑式的并且十足缓慢的。通常,唯有在我们直觉式的判断后,才能拨开认知迷雾,重新审视原先以情绪做主导的判断是否得宜。 海德特认为,人类多半以上述两种系统进行道德判断,然而非逻辑的直觉系统通常占有主导地位。 (查看原文) 人类一动物互动学者詹姆斯·史尔贝尔以非常简明易懂的方法说明为什么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们会对动物有不同的看法。他相信,人类对待动物的态度基本上可归结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牵涉到我们对此动物的“感觉”(如喜爱感),正面感受包括爱、同理心,负面感受则有恐惧与厌恶。第二层面则牵涉到“实用”,此动物对人类是否有其他用处(如食用、运输),又或者此动物会为人类带来损失(举例来说,此动物会吃人或是吃掉花园里的番茄)。 (查看原文) 书中对很多问题给出了令人惊异的答案。比如,狼是怎样变成狗的?我们通常的理解是,人驯化了狼。不过这本书告诉我们,狼是不可能被人驯化的,更大的可能是,狼主动把自己演化成了与人共生的狗。 纳西族神话中专门有一则讲马的来历,神话中说,不是人驯服了野马,而是马主动来找人,与人达成了协议,才与人共同生活的。所以纳西族认为,他们与马之间有契约关系,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从这个角度看,狼自己演化成了狗,主动来与人合作,在神话中是能够得到确认的。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神话,这导致在人与动物的关系上,表现了非常充分的多样性。美洲人以牛为食物,印度教以牛为神物 (查看原文)
相关知识
为什么狗是宠物猪是食物?【全本
《为什么狗是宠物猪是食物?》【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为什么狗是宠物,猪是食物》
猫是理想的宠物 原文
宠物猪的智商有多高?
为什么狗是宠物猪是食物?02|因为可爱在线免费阅读
宠物猪好养吗?它们适合吃哪些食物呢?
宠物猪吃什么
宠物猪好养吗?
为什么狗是宠物,猪是食物?人类对动物的态度从不理性
网址: 为什么狗是宠物猪是食物? 原文摘录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49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