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养动物:放弃宠物代价低,动物福利立法仅为堵截弃养之始
捕犬杆粗暴地勒在颈项的那一刻起,狗只拼命地用力挣扎,摇动身体,被死拖活扯到本来已有两只狗的笼子,闸门狠狠地关上,那是末日倒数的开始。
公立收容所的笼子,一排又一排整齐地置好,铁闸冷冰冰地关上。绝望的狗吠声伴随着哀鸣,奏出杂乱的乐章。这只在笼子里露出空洞的眼神,无止境地等待;那只来了数天却和同伴建立了友谊,互相依偎;对面那只一直在笼子里打转,几乎没有停下来;当一天只有一盘食物送到来时,这两只就打起来,想要先吃到;那只狗妈妈来了数天后诞下了几只狗宝宝,为它们舔干净身体……它们可能没想到,度过12天后,若它们没有人领养,就会走到生命的终结。
在收容所内的动物,等待着离开的一天
这些画面也是台湾纪录片《十二夜》中的镜头。在2017年实行“零安乐死”政策前,流浪及被弃养动物遭送到公立收容所,默默地等候死神到来,有些甚至在12天的期限前,因为得了重病、不愿进食、被其他狗只欺负,而提前离开人世。在收容所恍如地狱的经历,未因为废除了人道毁灭政策而真正画上句号,当中更衍生收容所超出承载的问题。台湾民众正思考如何从源头减少流浪动物,而不是把照顾责任外判到收容所。
回到香港,没有晶片的流浪及被弃养动物会在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动物管理中心暂住最少四天,等待主人认领,比台湾实行“零安乐死”政策前的12天更短暂,而遭评估为不适合被领养的动物都难逃安乐死的命运。记者曾联络渔护署,查询署方可否安排参观动物管理中心,以了解中心的运作,惟遭署方拒绝。立法会议员邝俊宇指出,渔护署不安排公众参观,令人觉得动物管理中心是「黑盒」,公众难以知悉发生什么事、如何对待动物。
“这是一个循环,养一只狗的代价太小,得来容易,就很容易放弃,受害的就是那些动物。”民间组织「香港动物福利法(民间草拟)」的代表林进文(German)说。近年出现的虐待动物事件,少有案件被检控起诉。设立一套真正重视动物福祉法规的诉求日增,民间建议的《动物福利法》早于2016年末开始筹备,2018年1月正式发布第一份草拟文件,并得到坊间34个关注团体联署。
说到弃养问题,组织成员指出原因林林总总。身为犬只训练员的麦淑贞(Gabee)说,较普遍的原因是主人觉得养不来及难以应付。二元则指出,若再细分箇中原因,包括情侣分手、结婚、生小孩、搬屋、移民等,主人感到麻烦或家庭状况改变就选择放弃。
全职投入照顾弃养动物的「阿棍屋」创办人谢婉仪亦听过很多弃养的理由,当中有迫不得已的选择,但也有些只因主人不重视家中的宠物。她忆述其中一个不能接受的弃养个案,狗狗跟随主人两、三年,主人本与太太分开,后来夫妇复合,而且怀了孩子,太太表示唯一条件是不要家中的宠物。当时阿棍屋已经没有什么空间,对方却要求她“帮帮手”,更表示只要他把狗抛弃就可以回家,她无可奈何地接收了。
“重要的问题是,香港人不太重视动物,认为动物可有可无,轻易选择弃养。动物是家人的观念很薄弱,政府未有带头推动。”麦淑贞说道。
麦淑贞
虽然渔护署一直积极采取执法行动,但成功检控遗弃动物的个案不多,主因是难以搜集足够证据。即使找到主人,他们也会辩称动物走失。在缺乏证人及证据的情况下,渔护署难以通过「合理怀疑」此门槛作出检控,故法例形同虚设。此外,有关动物权益的法例散落于不同法规条文下,实难以保障动物权益。
麦淑贞斥责政府没有带头的意识,若饲主决定不要宠物,只要联系渔护署「签纸弃养」,基本上就豁免了法律责任。署方早前承认,目前的《防止残酷对待动物条例》对动物福利保障不足,建议订立《动物福利法》取代。新例拟纳入「饲主谨慎责任」,规定必须为动物提供合适环境及饲料、保护动物免受伤害、动物生病须提供治疗,弃养动物同样被视为违反照顾者责任,亦会触犯法例。
林进文
林进文说,此做法比没有纳入规定好,但难以确保找到弃养动物的主人。现时狗只五个月大时,需要植入晶片及注射疯狗症疫苗,并要取得狗只牌照,狗只每三年需要打预防疯狗症疫苗的加强剂,而且要续领狗牌,惟很多狗主违规,未有履行责任。政府本可按照晶片取得狗主资料,然而,当局并没有真正「强制」狗只必须植入晶片。他说,即使订立法例,欠缺有效的执法单位也是徒然。“主人仍可弃养他的狗,可以随时脱离关系。”
谢婉仪指出,养狗的门槛低,要减少弃养,应该从繁殖的源头开始。“你在源头不去管制,在分枝就很难管了。人们有钱就买,几千元一只,想买就买。”
不少繁殖场会抛弃有问题或无法继续繁殖的狗,这也是遗弃狗只的一大源头。在非法繁殖场里,狗只被虐待、生活环境恶劣的新闻时有听闻。过往没有规管的自家繁殖亦需取得牌照,牌照按母犬的数目分为甲类及乙类,动物的活动空间亦有所规限。立法原意是要求繁殖者为动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及减少非法繁殖场的弃狗情况。
渔护署指出,截至今年1月10日,香港共有11个甲类及21个乙类繁育狗只牌照。条例刚生效时,坊间曾忧虑会引起不法繁殖场的「弃狗潮」。条例阻吓成效如何仍有待检视,但据立法会文件显示,2017年成功对违反发牌规定检控的数字为「零」。
自《规例》实施至今约两年,署方只在调查行动中检视了四个怀疑繁育狗只并出售的处所,提出相关检控后,当中五名涉案人士已被判罪名成立。署方亦就另外37宗无牌出售狗只的案件提出检控,违例者已被定罪。
香港爱护动物协会教育部经理赵明明指出,条例生效至今仍是「过场期」,要提升业界对照顾宠物的知识和能力需要一些时间,故仍有很多非法的繁殖场。公众人士养宠物要有责任了解宠物的来源,否则间接支持这些繁殖场继续大量繁殖。“我们会提醒市民,饲养宠物是毕生的责任。若去宠物店买,我们会提议即时做检查,因为来自非法繁殖场的狗,一生都被关在那里,只做配种,狗妈妈在那么高压的环境下过日子,它们的后代未必健康。”
林进文说,当狗慢慢长大,就会保护自己的家人,开始吠叫。有些主人就会嫌弃狗只太吵而弃养,这是因为主人缺乏行为管理意识。二元说:“有些人甚至会在Facebook问,有没有狗不会怎么吠?”
麦淑贞分享,有次收到求助个案,一对平日有喂狗的义工夫妇领养了一只狗BB,起初看到它,就觉得它很惨,并认为自己有能力饲养,后来却觉得小狗入侵自己的生活圈子,影响到日常生活运作,觉得养狗有压力,希望学到如何能令小狗更乖巧。
“那些行为是小狗的行为,是正常的。要令小狗融入你的生活,是需要像教小孩般教导。经过一星期的练习后,丈夫知道了该如何做,太太却接受不了,说太麻烦,不要狗了。主人和狗狗都要上堂这概念,在香港较少人认识。教狗不是要令它们不吠,而是要主人明白它们的身体语言是什么,什么是正常的行为,为何狗只要吠。”
麦淑贞指出,狗像人类性格不一,要多了解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养狗。“有些人见到狗很可爱就买回家,但未经教导的狗是不懂得在哪里拉和撒的。有些人会觉得人家的狗那么懂性,而嫌弃自己的狗。”她说, “那些人后悔当初为何要买狗,他们弃养动物好像没有成本。”
组织的三位成员都认为,养狗前应该修读课程,了解狗的行为特性,减少日后的潜在伤害,例如从教育方面令主人有「饲主谨慎责任」,而不是只从立法层面阻吓。
考牌养狗可行吗?在外国实行的成效如何?除此以外,又如何从源头可以减少被遗弃动物的出现?
相关知识
弃养动物:放弃宠物代价低,动物福利立法仅为堵截弃养之始
弃养宠物不是一件私事
应加大对弃养宠物行为的处罚力度
北京应加大对弃养宠物行为的处罚力度
澳大利亚宠物弃养数量增加 动物救援组织面临压力
如何弃养宠物?
我国宠物动物福利立法研究
治理弃养宠物是城市管理者的一道“新考题”
如何避免弃养宠物?
动物福利的各国立法
网址: 弃养动物:放弃宠物代价低,动物福利立法仅为堵截弃养之始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49620.html
上一篇: 东北宠物医师基础教育课程-输液学 |
下一篇: 长春宠颐生动物诊疗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