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残疾人安装义肢,在人类社会已不是新鲜事,但如果动物在残疾后也要求安装义肢,那不少人可能会发问:什么?动物有残疾了也能安装义肢?
其实,给动物安装义肢这件事真没必要大惊小怪,因为无论是动物义肢还是人类义肢,它们在严格意义上都属于康复治疗学范畴,这一学科在我国已有40多年的发展史。只不过,相较人类义肢在社会中广泛的应用,动物义肢因为在推广和技术应用上都存在不足,所以知者甚少,深入研究者更少。
2021年9月27日,土耳其伊兹密尔。兽医为残疾小猫pika安装了假肢。/图·视觉中国
但这并不意味着动物义肢市场无人问津,和人类义肢一样,它在帮助动物恢复正常生活、融入群体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不过,在义肢正式成为动物身上被填补的那一部分之前,动物和义肢之间总要经历磨合。
被废弃的义肢与安装的意义
不久前,宠物领域创作者“和猫住”刚刚发布了一条为残疾猫一耳安装义肢的内容,在该推文里,缺少一只耳朵和两只前掌的一耳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小心翼翼地将两只断掉的前肢放进制作好的义肢里。
义肢是“和猫住”的工作人员联系3D打印机构线下制作的。制作前,“和猫住”的工作人员几乎将具备制作条件且能线下测量的机构都联系了过来。
虽然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但一耳在试戴时对自己的“新肢”似乎并不满意,它几乎是在前肢伸进义肢的一瞬间,就表现出了极度的抵抗。视频中,一耳将橘白相间的身子拼命地往回缩,仅剩半截的前肢在工作人员的手里来回晃动,口中还发出了“呜呜”的喊声。
“和猫住”为小猫ear制作的义肢。/微博@和猫住
面对一耳对义肢的抵抗,“和猫住”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尝试,包括修剪义肢大小、调整义肢绑带的松紧等,但却始终都没能取得一耳的配合,最终他们也只能选择放弃。这也意味着,为一耳安装义肢的初次尝试以失败告终。
一耳的反抗并非个例,几乎所有安装义肢的动物在接触义肢时的第一反应都是逃离,有些动物甚至会在安装义肢后出现撕咬义肢、疯狂吠叫等行为,这是因为动物并不能像人类一样,深入理解安装义肢的意义。
2019年,致力于收留流浪动物的辉哥曾在狗肉市场救下过一只右前肢残疾的金毛犬,并在救助后为该金毛犬定制了义肢。辉哥回忆,金毛犬第一次接触义肢时也表现出了抵触情绪,它甚至在佩戴义肢一段时间后仍不能有效地利用义肢行走,而是将义肢高高抬起。
一耳和金毛犬对义肢表现出抵触,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它们的肢体不能适应突然加入的异物。对有些残疾动物而言,要想接受义肢并能利用义肢正常生活,通常需要约15天的时间,这一时间段也是检验义肢是否合格,以及义肢是否与动物匹配的重要节点。
ear不适应假肢,为一耳安装义肢的初次尝试以失败告终。/微博@和猫住
以人类的标准来看,动物义肢是否合格有太多标准可供参考,比如材料、实用性、适用性等。但对动物来说,它们最关心的可能只有义肢的舒适度,即义肢和断裂的伤口应尽量实现契合——这需要义肢制作团队精准地测量伤残动物的残端、肢体长度等各项数据,绘制出标准的义肢模型,并根据模型生产出能被动物接受的义肢。
义肢是目前动物市场上流传较广的行走辅助器,除此之外还有狗狗代步轮椅车、前后肢辅助支架等,种类繁多的行走辅助器可以帮助动物行走、生活等,最重要的是,还能帮助动物分担自身重量,保持身体健康。
针对部分动物所有者“动物伤残程度不高,不需使用辅助器具”的说法,在兽医领域有8年从业经历的陈静仪称,动物行走辅助器在伤残动物救治中所具有的意义不仅在于美观,更在于帮助动物重新体验生活的美好,避免它们未来可能因为伤残而出现某些更严重的身体疾病。
2020年8月,和猫住工作室发现了受伤的流浪猫并将他它带到了医院救治。/微博@和猫住
陈静仪表示:“当动物肢体出现残疾时,最正确的办法是及时为动物提供辅助工具,避免动物过度使用其他肢体。如果某只狗狗在一条腿残缺后一直使用三条腿生活,它会更早出现关节炎和肌肉劳损的问题,还有可能会过早患上脊椎疾病。”
3D打印与义肢制作
“和猫住”此次为一耳配置的义肢为穿戴式义肢,这种义肢在使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比如穿脱方便、利于清理等。但在制作初期,也曾有机构提议在一耳前肢残端处打入骨钉,利用骨钉的支撑力帮助一耳正常生活。
与穿戴式义肢相比,打骨钉最明显的劣势在于它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动物的痛苦,且骨钉后续的维护、修理等问题很难得到有效解决。
陈静仪称,打骨钉这一医疗手段目前主要在欧洲国家流行,它主要适用于极度抵触穿戴式义肢且身体残疾属于低位缺失的动物。
和猫住工作室正在讨论ear的救治方案。/微博@和猫住
考虑到骨钉植入需要穿过一耳的前肢残端皮肉、进入骨髓腔内,存在术后感染等风险,“和猫住”的工作人员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放弃了骨钉植入的方案。
在为一耳继续筛选优质的义肢制作方案时,“和猫住”此前发布的与一耳有关的视频也在网上引起了小范围传播,一耳在身体残缺的状况下仍孕育5只小猫崽的故事更是引起了众多3D打印爱好者的关注,不少3D打印师均表示要为一耳量身定制一副义肢。
在今日头条上,一位名为“机甲师K”的3D打印博主在个人短视频账号内分享了给一耳做义肢的视频。他先根据网上一耳的样貌,制作了一个3D模型,并在模型上加入了缓冲接头,这可有效减少一耳行动时产生的震动,提高身体平衡性。
3D打印在当今社会并不罕见,它在医疗领域的运用也已相对成熟,与传统手工制作的假体相比,它不仅能1∶1复原断肢,提高假体与残肢的契合度,还能有效缩短制作假体所需的周期。
ear的义肢成品模型。/微博@和猫住
陈静仪所在的广州安旺思康复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旺思”)在2019年正式加入动物义肢制造业,并预计在2022年年底引入3D打印技术。在决定引入3D打印技术之前,陈静仪和公司过去曾尝试利用3D打印技术生产过一批制作义肢所需的零部件。在陈静仪看来,3D打印技术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快速满足义肢制造商对某些零部件的需求。
但这并不是安旺思引入3D打印技术的最根本目的。陈静仪介绍,公司决定引入3D打印技术是为了取得更深层次的成果,即将动物义肢生产从低位义肢扩展到高位义肢,在义肢生产领域获得新的突破。
安旺思目前涉及的动物义肢生产业务主要集中在低位义肢生产上,这要求动物的伤残位置不能超过肘关节和跗关节。陈静仪称,这是因为低位义肢对动物接受腔的形态和材料的要求较为灵活,对技术手段的要求也更为宽松,用传统的手工义肢制作方法即能完成。
在传统的手工义肢制作程序中,给残肢塑造模型是义肢完成的关键,义肢生产商或动物所有者需先借助高分子塑形绷带制作出残肢外壳,然后再由生产商根据外壳倒模制作义肢。
目前3D打印技术已经应用到动物救助上。/图·pexels
但如果要针对高位截肢动物生产义肢,且保证义肢的接受腔能与动物的胸腔轮廓实现最高程度契合,最好的方法便是借助3D打印。陈静仪介绍:“这是由动物的解剖结构决定的,高位截肢病例,残肢短小无法承担义肢受力,所以需要借助胸腔骨架受力。每只动物的残疾状态以及胸腔部分的状况都不尽相同,比如胸腔大小、厚度、比例等。以狗为例,因为狗狗的高位义肢要一直固定在它的胸腔上,这就要求数据必须准确,只有这样,才能给狗狗提供更高的舒适感。”
但可惜的是,目前我国专门从事动物义肢3D打印生产的商家并不多,具备线上生产条件的更是少之又少。
义肢,不仅是安与不安的问题
安旺思的义肢生产业务主要来源于线下和宠物医院合作以及接受私人定制等,陈静仪介绍,他们线上、线下的店铺每日的综合接单量稳定在5单左右。
每日5单的接单量看上去并不多,甚至有点寒酸,但放在残疾动物这个特殊群体上,便又让人觉得“合理”。
在辉哥的帮助下安装了义肢的金毛犬在不久前被上海一位女士领养,这意味着养育金毛犬所需的费用将不再由他承担,但在辉哥的流浪动物收容站,仍有20多只残疾动物。它们有的是肢体残疾、行动不便,有的是眼睛残疾、无法视物。因为身体残疾,它们很少被人领养,有些已经在收容站生活了很久。
日本东京,某宠物护理机构为一只后腿瘫痪的母狗装上辅助轮,以帮助他进行进一步步行训练。/图·视觉中国
在现实生活中,动物残疾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先天残疾或后天意外等,但不论它们因何种原因患残,不难想象的是身患残疾的动物的数量并不在少数。
陈静仪在从医生涯中见过太多动物因为各种原因而变残疾的案例,它们的主人在来到医院后都表现出了惊慌和心疼,但有些人在抵达医院后可能都没有意识到,某些外部伤害可能会给动物留下难以治愈的伤痛。
“车祸、肿瘤、肢体严重感染导致的截肢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其中,由于感染严重导致需要截肢的病例是令人惋惜的。多数动物都拥有浓密的毛发,这就阻碍了养宠人在动物受到伤害后的第一时间做出有效判断,经常有人抱着宠物来到医院才发现,动物的伤口感染已经深入到肌肉里面,有些甚至侵入骨髓腔内。”陈静仪称,因为没有及时处理伤口,有些宠物在来到宠物医院后就只能被迫变成残疾,而有的养宠人在宠物变残后则直接选择了遗弃。
小猫眼睛受伤。/微博@和猫住
当然也有好的例子,有些养宠人辗转找到陈静仪,虽然知道自己的宠物的情况不适合安装义肢,但仍然会抱有希望地说道:“如果未来有可用的方案,一定要联系我。”
除此之外,陈静仪还见过有初中女生为了帮助残疾狗狗重新获得高品质生活,而疯狂攒零花钱;她也曾见过患肿瘤导致截肢的老年犬,其养宠人为能让爱犬在生命最后几年重获行动乐趣,在多个平台辗转寻求帮助,以求找到一家正规的动物义肢制作机构。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残疾动物能不能过上有品质甚至高品质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养宠人对给宠物安装义肢这件事的了解和支持程度。
但令人叹息的是,与人类义肢在人类社会发展良好的态势不同,动物义肢在救治动物中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尚未被正视,甚至有些宠物医院的医生还会在养宠人提出为宠物安装义肢的要求时劝阻对方,称动物只要能正常行走便没有安装义肢的必要。
在陈静仪看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鲜少有人主修宠物受益课程,这就造成了具备专业动物康复学知识背景的医生的缺乏,而这一维度的缺乏,则直接导致了普通大众接受动物康复学知识的途径的缺失。
我们应该给动物多一点关爱。/图·pexels
但最根本的还是,人们给予动物的人文关怀远不如对人类本身的多。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人在肢体遭受残疾后能快速得到专业医生给予的专业治疗,而动物在遭受残疾后,却很少得到专业治疗。
“目前宠物康复医学普及率低不能单纯归罪于某一方,只有等到有关信息普及度越来越高,有关技术越来越先进,且被运用到宠物康复中来,才能帮助宠物去提高它们的生活品质和质量。”陈静仪说。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动物义肢:先进的医疗设备,不应仅是人类的专属福祉
动物/宠物医院处理设备详细介绍
佛罗伦萨男装展上的“宠物时尚”:用材料提升动物福祉,以人类时尚的方式做宠物服装
宠物医疗设备推荐
科技让宠物医疗设备更智慧!(下)
日本国際福祉機器展2022開催概要
学者评论|高利红:动物保护与人权的关系不应被混淆
2022日本初の福祉機器の国際展示会
动物的基本权利可以分为
山东硕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网址: 原创 动物义肢:先进的医疗设备,不应仅是人类的专属福祉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49629.html
上一篇: 城市共生:流浪动物关怀与社会责任 |
下一篇: 专家呼吁加快关注动物福利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