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对动物福利的定义进行了澄清。动物福利仅仅是满足一个物种生存,健康的最基本要求,远远不是人们所想的给他们建豪宅,买养老金。
动物福利是介于动物虐待和动物权利两个极端的一种形式。
动物虐待包括主动和被动两种形式。主动的动物虐待包括殴打流浪狗或使用不人道的方式宰杀农场动物。被动的动物虐待包括忽视,比如不给被自己照顾的动物喝水或喂食。动物权力是反对一切利用动物的行为,比如反对动物养殖,反对使用或食用动物制品等。动物福利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它认可人类对动物的利用(比如用于养殖,实验)但是反对动物虐待行为。
动物福利介于动物虐待和动物权利之间
我们作为一个高速发展中的国家,为什么要注重动物福利?
第一,善待动物的思想在古代中国就存在,作为千年文化古国,我们不可以忘记这一点。元朝的一位诗人就写下过 “积水养鱼终不钓,深山放鹿愿长生。扫地恐伤蝼蚁命,为惜飞蛾纱罩灯”。后两句更被西游记作者也引用过。第二,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社会在发展,和科普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意识到动物也是和人一样能感受到痛苦的,也逐渐开始认为人对自己使用的动物是该尽责任和义务的,不应该虐待它们。因此消费者的需求和道德意识的提升也推动了动物福利在中国的发展。那如何才能制定好的动物福利规章呢?
意识到动物福利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之后,就不得不提到动物福利科学了。
动物福利科学是研究被人类管理的动物(比如宠物,农场动物,实验动物,动物园动物等)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一门科学。目的在于从动物的角度,客观地鉴定哪些方法可以提高动物的生存质量。
这里需要划重点的是,动物福利科学是从动物自身的需求出发的研究,而不是从人类的角度出发。比如“拟人化”是在动物福利科学中须被避免的,因为拟人化的“动物福利”不是真的动物福利,那只是做给人看的,并不一定是动物真正需要的,这样啼笑皆非的例子包括“给猪放音乐就是高福利”。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动物福利研究中心 (CCSAW) 也是我硕士毕业的地方
那怎么才能做到客观的,从动物需求出发的动物福利科学研究呢?
这里主要可以从两点出发:
生理学角度:采集的数据包括心跳,血压,皮质类固醇浓度(越害怕焦虑,血液中的浓度也会越)等。行为学角度:分析的指标包括刻板行为 (无目的性的重复行为,比如动物园的棕熊在笼子前来回踱步),玩耍行为(以此推断动物是否疼痛,或有伤残等),逃避行为等。其中很重要的一点还有动机测试:比如为了测试即将下蛋的母鸡到底有多想只用巢箱,科学家们设计出了逐渐加重的铁门,母鸡必须努力推开铁门才可以使用巢箱。通过加大的难度,科学家得以定量地测试母鸡使用巢箱的动机 (事实证明她们哪怕费尽周折也是非常想用到巢箱的)。蛋鸡使用巢箱的动机测试 (Follensbee et al., 1992)
国际应用动物园行为学组织 (ISAE)
动物福利科学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为篇幅有限,没法把所有东西在一期讲完,下一期我会带大家走入农场动物的世界,了解一下它们遭受的动物福利问题及科学家们所作的研究。
参考文献及图片来源
Follensbee M.E., Duncan I.J., Widowski T.M. Quantifying nesting motivation of domestic hens
J. Anim. Sci., 70 (1992), p. 164
Animal Welfare, 3rd Edition by M.C. Appleby, I.A.S. Olsson, F. Galindo
https://ruptly.tv/en/events/201911161300-LIVE1852
https://www.sohu.com/a/310359291_100103081
https://www.uoguelph.ca/ccsaw/
https://www.applied-ethology.org/
#科学大V养成计划# #动物福利# #动物##动物科学##动物权益## #动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