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生长周期?
小溪趣谈电子数码
高粉答主
2019-09-16 · 专注解答各类电子数码疑问
关注
大闸蟹生长分为8个时期:
1、受精卵期
大闸蟹产卵时间一般都在12月至次年3月。由于冬季温度很低,受精卵发育很慢,通常要到开春气温回暖的时候,蚤状幼体才破壳而出。现代大闸蟹以人工养殖培育为主,在人工环境下,这一过程可以缩短。在母体中破壳的蚤状幼体会从母蟹腹部脱离,开始独立的生活。
2、蚤状幼体期
刚孵化出来的蚤状幼体,外形很像是水蚤。在这个阶段它要经历五次蜕皮,通常时间在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发育成蟹苗。蚤状幼体对光特别敏感,因而喜欢在早晚时候出来觅食活动。它一般前期以单细胞藻类为食,后期变成杂食性动物,以轮虫和无节浮游生物为食。
3、蟹苗期
蟹苗阶段,大闸蟹的复眼开始显露出来,身体的刺和尾叉都以消失,而取而代之的是5对胸足和腹肢。由于蟹苗的身体样貌开始像大闸蟹成蟹发展,其腮部也发育完全,是以蟹苗开始像淡水区域洄游。有了螯足之后,蟹苗开始捕捉比水生动物,身体成长也进入了一个快速时期。
4、豆蟹期
蟹苗蜕皮后一次后,就进入豆蟹阶段。在这个阶段每隔5-7天蜕一次壳,体型也越来越像成蟹。因其个小,像颗黄豆,俗称“豆蟹”。豆蟹对水质很是敏感,一旦水质不好,就会逃之夭夭。它喜欢吃水生管状植物和新鲜的鱼虾。
5、扣蟹期
这个阶段的大闸蟹体重已经达到了25克左右,外形已经与成蟹没什么区别。扣蟹会洄游到食物丰富的湖泊和江中定居下来。蟹农们养殖的时候也喜欢买这种扣蟹进行投放,这样养殖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6、黄蟹期
当幼蟹成长到50克以上时,因其背部呈现黄色,俗称“黄蟹”。这个阶段的大闸蟹身性好斗,成长速度也很快,需要大量食物,在同类蜕壳时间也会以同类为食。蟹农们应该要注意多投放螺丝、小鱼等食物,养殖密度也要有所控制。
7、成蟹期
通常时间是在农历八月后,这个阶段的大闸蟹已经完成最后一次蜕壳。体重也达到了150克以上,性腺也开始成熟。个头不再增大,仅有肌肉和内脏器官会增重。生殖洄游也发生在这一阶段,为了保持正常的生长与发育开始大量进食。其养分开始大量储存到肝脏,使得大闸蟹变得肥美,所以吃蟹最好的季节就在秋季。
8、亲蟹期
就是成蟹洄游进大海,经过海水刺激,性腺迅速发育长大,开始有了生殖欲望。大闸蟹在完成生殖使命后,会很快的衰老,直至死亡。长江口的雄蟹通常在4-5月份进入死亡期,雌蟹要抱卵会到6-7月才死亡。
扩展资料:
大闸蟹的营养价值:
螃蟹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高于其它陆生及水生动物,维生素B2是肉类的5-6倍,比鱼类高出6-10倍,比蛋类高出2-3倍。
维生素B1及磷的含量比一般鱼类高出6-10倍。每100g螃蟹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7.5克,脂肪2.8g,磷182毫克,钙126毫克,铁2.8毫克。螃蟹壳除含丰富的钙外,还含有蟹红素、蟹黄素等。现代研究发现,蟹壳含有一种物质ACOS-6的物质,它具有低毒性免疫激活性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阳澄湖大闸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螃蟹
生长周期为幼体期、黄蟹期和绿蟹期,寿命2-3年。
河蟹一生分为幼体期、黄蟹期和绿蟹期三个生长阶段。
蜕壳是河蟹生长发育的标志,在幼蟹及黄蟹阶段,蜕壳次数多,生长就快,躯体也较大。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特别是饵料较为丰富时,每次蜕壳后体形的增长幅度就大。
每年10月中旬左右完成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蜕壳,就进入绿蟹期。一旦黄蟹蜕壳变成绿蟹后,即进入性成熟阶段,其后不再蜕壳、个体也就不再增大了。
生殖一结束,蟹的生命即终止。当年成熟的河蟹,第二年受精卵孵化后即死去,多数河蟹寿命只有2-3年。
扩展资料:
1、繁殖习性:
河蟹一般两年达到性成熟,每年秋天开始生殖洄游,在咸淡水处交配产卵、孵化发育,河蟹在发育过程中,幼体期分为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和幼蟹三个阶段。蚤状幼体经过5次蜕皮才能变成大眼幼体。河蟹在幼蟹阶段时蜕壳次数较多,随着蜕壳而生长较快,个体不断增大,成为成蟹。
2、生活习性:
河蟹栖居随各个发育阶段不同而异。蚤状幼体阶段需生活在半咸水或海水的环境里,进入蟹苗阶段,便能离开海水环境,在淡水水域中生活。其主要生活方式为底栖和穴居,一般生活在石砾、水草丛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闸蟹
人民网节日临近大闸蟹热销 闰六月生长周期长更肥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小乐学姐
2019-07-02 · 世界很大,我带你去看看
关注
大闸蟹的生长周期是一年。大闸蟹又称河蟹、毛蟹、清水蟹、大闸蟹或螃蟹。是一种经济蟹类。
因其两只大螯上有绒如毛,故崇明人称之为“老毛蟹”。它的出身地就在崇明岛的长江口水域。世界上各大江湖中,共有300多种螃蟹,其中可供食用的大约20来种,而最负盛名的要数中国的中华绒螯蟹。
大闸蟹体近圆形,头胸甲背面为草绿色或墨绿色,腹面灰白,头胸甲额缘具4尖齿突,前侧缘亦具4齿突,第4齿小而明显。腹部平扁,雌体呈卵圆形至圆形,雄体呈细长钟状,但幼蟹期雌雄个体腹部均为三角形。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常穴居江、河、湖荡泥岸,昼匿夜出,以动物尸体或谷物为食。到每年秋季,长得比较丰满,常回游到近海繁殖,母体所带的卵在翌年3至5月间孵化;
幼体经过多次变态,发育成为幼蟹,再溯江、河而上,在淡水中继续生长。每届秋季,当此蟹在繁殖回游期中,渔民常在河湖中筑簖,到晚上用灯光诱捕之。
每年6至7月间新生幼蟹溯河进入淡水后,栖于江河、湖荡的岸边。喜掘穴而居,或隐藏在石砾、水草丛中。掘穴时主要靠1对螯足,步足只起辅助作用。以水生植物、底栖动物、有机碎屑及动物尸体为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ZHJIHON
推荐于2017-09-27 · 知道合伙人宠物行家
ZHJIHON
知道合伙人宠物行家
采纳数:24454 获赞数:184938
本人从样毕业从事花圃工作近2年,最近4年从事营林工作,负责营林绿化工作。
向TA提问 私信TA
关注
大闸蟹的中文学名叫:中华绒螯蟹。
中华绒螯蟹一般在江河湖泊生长至2龄,自9月下旬(秋分前后)蜕壳为绿蟹起性腺开始迅速发育,30至40天内雌蟹生殖指数由蜕壳前的0.36%骤增至10至15%左右。至10月中下旬(寒露、霜降时节),大部分性腺已发育进入第Ⅳ期,遂离开江河、湖泊向河口浅海作生殖洄游。11月上旬(立冬)后群集于河口浅海交汇处的半咸水域,开始交配繁殖。
在长江流域,中华绒螯蟹繁殖区的盐度为18-26/1000,水温为5至10℃,时间在当年12月至翌年3月。交配时雄蟹以螯足钳住雌蟹步足,并将交接器的末端对准雌孔,将精液输入雌蟹的纳精囊内。整个交配过程历时数分钟至1小时。雌蟹一般在交配后7至16小时内产卵。受精卵附着在雌蟹腹肢的刚毛上。在水温10至17℃情况下,受精卵经30至60天后孵化出溞状幼体。
在河口浅海浮游35天以上,经5次蜕皮,然后进入大眼幼体期。此时兼营浮游及底栖生活,并能逆流上溯至湖沼。大眼幼体经6至10天后蜕壳而成幼蟹,开始营底栖爬行生活。
雌蟹在所抱卵全部孵化后,蛰伏在河口浅滩的沙丘上,其头胸甲及四肢有苔藓虫、薮枝虫等附着,腹部常有蟹奴寄生。产后的雌蟹至6月底7月初相继死亡。从溞状幼体起,雌蟹的寿命为2足龄,雄蟹则交配后即死亡,寿命比雌蟹短2个月。当年成熟的中华绒螯蟹寿命仅1年,且雌性占绝对优势。性腺成熟缓慢的个体,寿命较长,有的可达3至4年。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