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如何科学预防动物应激反应?

如何科学预防动物应激反应?

发布时间: 2019-05-13 10:15    浏览次数:572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即可

一、应激反应的概念

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体内外各种强烈因素(即应激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交感神经兴奋和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种机能和代谢的改变。

二、应激反应对动物机体的危害

(一)精神危害:由如应激因素对动物机体的刺激,产生应激反应会使动物极度兴奋,狂躁不安,攻击性增加,或者精神沉郁,活动量减少,使动物的生理机能降低。

(二)心脏负担:应激反应会使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及血压升高,血液浓稠,低血氮、高血钾,给心脏带来严重的负担,特别是在捕捉、打斗、运输等运动强烈时会引起动物的猝死。

(三)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应激反应会使胃肠道持续性缺血,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多,胃肠的粘液分泌不足,肠道菌群紊乱,发生消化功能紊乱,严重时发生胃肠性溃疡,腹泻。表现为采食量减少,饮水增加,机体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减弱,出现负氨平衡,饲料转化率低,导致生长发育减缓或停滞。

(四)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应激反应使动物的代谢功能加快,需氧量增加,呼吸加快,呼吸负担加重,肺部缺氧、缺血,给病菌侵入可乘之机,动物的呼吸道、肺部容易受感染而发病。

(五)对免疫系统的危害:应激反应会使免疫器官严重萎缩,特异性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严重下降。单核巨噬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的能力受到抑制,干扰素的产生不足,抗炎因素的反应削弱,使非特异性免疫抗病能力大大降低,免疫功能的降低或机能紊乱会诱发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发生,甚至使动物死亡。

(六)机体代谢紊乱:应激反应会使动物机体严重消耗,体内有毒代谢产物成倍增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致使猪的生产性能下降。

总之,应激反应直接影响动物的生理机能,生产性能(.产肉.产蛋.产奶)及其危机生命。

三、应对应激反应的预防措施

(一)优化、净化种群

选育抗应激品种,通过临床观察,血型鉴定,淘汰对应激敏感种群,使应激基因频率下降,从而选育出抗应激的品种,从遗传基础上解决动物的应激敏感问题。

(二)合理利用现有的敏感种群

皮特兰、德国和比利时长白猪氟烷敏感基因频率高达70%~80%,但它们有瘦肉率高、生长快的优点,采用配套杂交,将皮特兰、长白猪用作杂交父本,选用应激低敏感的地方培育种或大白等品种为母本,生育出的育品代猪就可以大大降低应激的敏感性,又可发挥父本瘦肉率高、生长快的优点,从而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饲料营养调控,同时使用抗应激类药物

(四)为动物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养殖场的选址、设计、舍内设备等生物安全设施设计合理,在原则上要满足动物的生理需要,应避免外界因素过多的干扰。要依据动物的个体大小和用途确定饲养密度和圈舍空间。

(五)根据动物的生理特点,掌握关键阶段,避免应激发生。 在现代化的饲养生产过程中,管理方面要尽可能做到精细,一切以满足动物的生理特点为标准,减少和避免应激反应发生。在实际的饲养生产过程中,母畜的生产前后、仔畜的断奶前后、转群前后、运输前后、免疫前后、保育阶段、天气气候突变等,这些阶段都是应激反应的高发阶段,都要精心的饲养管理,避免应激发生。

(六)树立动物福利观念

树立动物福利观念就是呵护动物的生活习性,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需要饲养员温和对待动物,忌讳时常对动物进行粗暴恐吓和殴打。此外,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充分利用动物的习性和条件反射能力加以诱导训练,尽快让动物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变得有规律,提高训练和诱导的效果。尽量减少转群、并圈,减少环境和饲料的变化幅度,尽量不更换饲养员,给予动物良好的行为,让动物的身体及心理与环境相协调,使其健康快乐地生活。

(七)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做好疾病预防

疾病本身就是一种应激反应,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好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搞好预防接种免疫,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因为任何疾病都是应激因素,除引起特殊的组织器官损伤外,都会引起患病机体的严重应激反应。防疫措施搞好了,机体抗病能力增强了,疾病没有了,应激原消除了,当然就不会有应激反应。

总之,动物的应激反应存在于饲养生产的各个环节,需要时时观察,处处留意,把握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减少或避免应激反应的发生。

相关知识

如何科学预防动物应激反应?
宠物应激如何预防,降低应激反应!
什么是宠物应激,怎么预防应激反应?
狗狗常见的4个应激反应及预防办法
猫咪应激反应,怎么办?
狗狗应激反应缓解全攻略
如何安抚有应激反应的猫咪?
盖夫缓解宠物情绪,静心宝预防猫咪应激反应发作
小老虎因“应激反应”落水死亡,动物的应激反应也应被关注
你知道什么是宠物应激吗?宠物应激该如何预防?

网址: 如何科学预防动物应激反应?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59433.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小猫是否需要吃零食(探究小猫的饮
下一篇: 狗防治:狗有分离焦虑症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