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满足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源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后就会产生高层次精神需求,即产生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随着社会生活和个体心理的发展,人们必然会增长新的精神和物质需要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生活行为方式。“丁克”家庭的婚育观反映出他们对高层次精神需要的追求。
(一)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满足自我成就的心理需求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丁克”家庭作为当下多元社会必然的社会现象,背后反映的是现代人价值观的变迁。选择“丁克”的人大多是大中城市中知识和教育水平较高的白领阶层,他们一般文化素质较高,事业心很强,崇尚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有强烈的成就动机和独特的人生观、婚育观。在他们的人生规划中,婚姻和家庭应该是一个人成长和完善的重要手段,他们期望有一个温馨、有寄托的伴侣,共同拥有一个相对安全的“家庭基地”,并由此出发去开拓更广阔的人生空间,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在对“丁克”人群的调查中,有27.5%的人是为了自己的学业和事业而选择放弃生育的。在他们看来,人生的主要任务在于自我实现和发展,把养育孩子作为人生的寄托,或把自己的理想寄托于孩子,不重视自身的发展,转向对下一代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结果会形成多层次、低质量的恶性生命循环。他们崇尚自我,普遍认为人生苦短、精力有限,鱼与熊掌不能兼得,而生育及抚养子女则意味着他们不得不为之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等高昂代价,从而影响他们自身事业的发展和预期人生目标的实现。为了让自己的才华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得到最大、最有效地发挥,获得最大的人生成就,他们希望摆脱各种外在的束缚和羁绊。选择不育就是这种需求的反映。
(二)崇尚新的生活方式,追求轻松、自由生命状态的心理需求
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从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勾画了现代人格的特征,其中一点就是:现代人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正是因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丁克”家庭,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社会才有了立足的心理根基。年轻人是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他们极易接受新生事物,在他们看来,生育和道义、责任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婚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他们更看重的是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状态,不希望传统的生活方式束缚自己的手脚,倾向于过有质量的、自由自在的两人世界生活。因而,“丁克”代表了轻松、自由、叛逆、胆识以及勇气,是一种前卫的家庭模式,展现出现代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和现代人对生命本质上的“自我”和“自由”的追求。
传统社会里婚姻向来是把生活的享受除外,把感情的满足撇开,夫妻双方结合到一起只为履行家庭义务和责任,含辛茹苦也毫无怨言,这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人类的自然本性。而“丁克”们对生育的叛逆实际上是对婚姻质量的重估,他们以重视生活享受及欲望满足为主要旨意,是现代人对生活方式的自主选择,体现现代社会生活质量和婚姻质量的提高。的确,“丁克”家庭经济宽裕、家务少,有更多的自由生活空间,可以更好地支配自己的生活,更好地享受高质量、高品位的人生。没有孩子牵绊的轻松自由的生活方式,让“丁克”们尝到了甜头,有了适应,更有了对比,让他们坚定地“自我”、“自在”下去。他们或许会被指责为“个人享乐主义者”,但不得不承认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
(三)夫妻情感彼此相互依托,享受二人世界亲密爱情的心理需求
家庭社会学认为,所谓家庭关系,是指在家庭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最为重要的两种关系是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在“丁克”家庭中,他们价值观念的取向在自身而非子女,夫妻关系被提高到了相对核心的地位,夫妻双方更加注重二人世界的婚姻生活质量,不再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下一代,也不再把子女视为维系夫妻感情和家庭稳固的一个必要条件,呈现出家庭轴心由重视纵向亲子关系转移到重视横向夫妻关系。
早期婚姻的基本目的是性和血脉延续,而“丁克”们摆脱了传统婚姻的观念,他们走进婚姻、组建家庭,更多的是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需要陪伴、亲密和浪漫的恋爱关系,以共享人生之乐和获得幸福。很多“丁克”家庭属浪漫型,他们选择“丁克”是出于对浪漫的爱情追求,他们认为真正有爱的家庭并不需要孩子作“纽带”或“黏合剂”。出于对爱的专注,他们不愿让子女横插在夫妻之间,要把所有的时间、精力、热情都用在自己所爱的人身上。他们把自己建构的二人世界视为爱情的伊甸园,无拖累,无羁绊,真心实意地享受着“我的心里只有你”的爱情甜蜜。一些丁克家庭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不希望自己的二人世界被孩子打扰,他们看重爱情和婚姻的质量,担心有了孩子后会分散和淡化夫妻之间的爱情,影响其婚姻的美满和幸福。
人们通常认为孩子是夫妻感情的纽带,三点连线支撑稳固的家庭。两个人的世界少了一个点,婚姻状况会怎样呢?事实上,大多数的“丁克”家庭夫妻关系都比较和睦,感情专一,两个人的世界并不缺少情趣或缺乏稳定。他们选择不要孩子,全凭着自己对爱的理解,对对方的信任,携手相伴人生。表现为婚姻双方心理上的相互依赖和精神上的相互寄托,灵魂上的默契和情感上的交融。可见“丁克”家庭以重视夫妻间感情交流与享受两人情爱为主要旨意,在其家庭中,爱情是主旋律,而不特别强调责任和义务,体现现代人婚姻质量的提高。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丁克”人群满足其自身心理需求的心理动因
怀孕初期如何满足心理需求
女性和谐满足的5大心理需求
宠物心理健康重视宠物心理需求的满足
消费者心理需求论文通用12篇
生理需要没有男人怎么办?女性如何健康满足自身需求
两个月宝贝的心理需求...
了解孩子的内心:满足孩子心理需求的全面指南
孩子四大心理需求
博美犬有五个心理需求,你知道吗?
网址: “丁克”人群满足其自身心理需求的心理动因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60587.html
上一篇: 族之鬼 |
下一篇: 已知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