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搜寻一线摄影人的问题
丨思考前沿摄影人的困惑
丨反映基层摄影人的声音
成功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理事、理论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艺术类)获得者、广东省第三届“十大摄影家”(纪实类)称号获得者、全国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员
01
「什么是视觉冲击力?」
视觉冲击力,一个常挂影友嘴边的词汇。
什么是视觉冲击力?要准确回答还有点难度。通常讲的图片视觉冲击力,就是运用视觉元素的结构组合形成视觉牵引、引导、甚至幻象等所制造出的,使你视觉感官受到深刻影响并产生难忘印象的表现能力。其中还包括影像反映的事件背后的内容信息所关联和辐射出的心理震撼和共鸣。简而言之,就是“与众不同”且“抢眼球”的视觉效果和吸引阅读的视觉呈现。
视觉冲击力不仅有影像元素构成“形式视觉”效果构成,也有由文字、符号等信息元素形成的“事实内容”因素的辅佐。如摄影师黄功吾1972年8月6日拍摄的《火从天降》,据说影响了越战的提前结束。若不是因为有美军投下汽油弹燃烧的背景内容注解,照片视觉冲击力的社会影响力大不相同。又如我国摄影家解海龙用一张《大眼睛》贫困学生的照片影响并改变了几百万孩子的命运。所以真正具有震撼力量的视觉冲击力是由形式和内容共同达成的。从形式上讲,同心圆构成、放射状线条汇聚与发散、三角形构图的对冲、方向性动感、视觉元素的强弱对比、框式前景构图运用、透视夸张像场的变形、韵律节奏的巧妙控制、平静空旷孤寂的经营、异型构图的叛逆主张等都可能产生出视觉上的冲击力;就内容而言,悬念、意外、险峻、冲突和强弱信息对比与文化元素的对抗并置等也都是最能形成视觉冲击力的常见因素。国内较多的是“形式”上的视觉冲击追求。
视觉冲击力,是一个相对和由环境比较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和阅读心理反映,不属于图片的本质属性。此时有“视觉冲击力”彼时可能就没有了;在这一堆片中“此图”有“视觉冲击力”,在另一堆片中“此图”就可能不那么具有“视觉冲击力”了。在众多形式张力四射的一堆图片中,有可能是一幅反其道而为之的“安静平实”的照片更具视觉冲击力。此外,“视觉冲击力”的感知还因人而异。同一幅图,有的人感觉强烈的视觉冲击,有的人却非常麻木;有的人敏感于形式的“眼前一亮”,获得“视觉效果”的“赏心悦目”的快感体验;有的人却敏感于内容的“深度内涵”,引发“认识层面”的“强烈共鸣”和“刻骨铭心”的思想触动……在这里,视觉冲击力既是一种表面的影像形式阅读的情绪反映,又可能是影像所载视觉信息所引发的思想共鸣。
02
「视觉冲击力,有意义吗?」
视觉冲击力,是读图时代的“宠物”。常听有人说媒体和影赛喜欢“视觉冲击力”,那些获大奖的片子都是强调“视觉冲击力”的。然而,近几年,也不断有专家对“视觉冲击力”的滥用提出质疑和批评。
需要承认的是,在海量阅读和快速阅读的读图时代,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趋向于视觉愉悦和快感体验的时候,“视觉冲击力”的存在和需要是有其合理性的。一方面, “视觉冲击力”实现了作者强调主观表达时的“视觉突显”需要,也可能有助于主题的表达并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视觉冲击力”也迎合了大众层面“信息传播”时的“抢眼球”阅读需要,推动了信息的广泛传播和加深了阅读印象。
而专家学者们对于“视觉冲击力”的质疑和担忧主要集中在:一是认为过于强调“视觉冲击力”,可能一定程度对事实本身的呈现会融入太多的‘主观’表达,有对事实反映的失真倾向或故意;二是认为所谓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片子,初看震撼,再看一般,甚至会疲劳和产生厌烦,经不起“细品慢嚼”,很难沉淀成为佳作;三是认为追求“视觉冲击力”有“捡芝麻,丢西瓜”得不偿失的问题。为形式而形式,忽略了内容的深度探究和准确表达;四是认为过于追求“视觉冲击力”显示出摄影人的浮躁和功利心;五是认为这是影像文化大众化、通俗化的结果。追求大众品味,其实就是品味的通俗化,它的媚俗趋向在所难免,作品也就无法“屹立”于“艺术发现美、创造美”的高雅层面,作品的艺术性可能大打折扣。这也如米兰·昆德拉所言:“……大众传播媒介的美学意识到必须讨人高兴和赢得最大多数人的注意,它不可避免地变成媚俗的美学。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对我们整个生活的包围与渗入,媚俗成为我们日常的美学观与道德”。
03
「我们该如何对待视觉冲击力?」
从信息传播来说,适当运用画面的形式表达和内容呈现去构成有视觉冲击力的影像使其获得更广泛的传播机会,这是好事。但作为艺术作品,过度强调视觉冲击力有可能产生形式削弱内容的问题和引发视觉疲劳的困惑。笔者认为,只要不片面追求“言之无物”和“雷声大雨点小”的所谓虚张声势的“视觉冲击力”,适度地运用视觉规律和视觉趣味服务于我们的表达和适应当代影像作品传播的现实和规律是明智的。但作为纪实类影像,要特别注意和谨慎凭借镜头透视变形来改变 “客观真实”像场所形成的“视觉冲击力”的应用。
所以,视觉冲击力没问题,有问题的是片面和滥用“视觉冲击力”的现象。不妨从以下几个思考点对“视觉冲击力”把控掌握和运用:
一是立足社会现实问题方向,在内容选材上寻找“视觉冲击力”。内容为王、主题为上一直是影像作为语言表达的主流方向。
一方面,找大题材。用心感知社会生活进程、敏感生活变迁的节点细节,梳理文化脉线的路径走向,窥视人与社会发展的微妙关系,放眼全球文化的融合与区域观念的冲撞,关注灾难、战争、病痛、饥饿与死亡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讴歌人性的光辉和社会的正能量,疾恶如仇揭露和批判社会恶行和问题……从中善于发现和提炼新的拍摄题材,是获得选题方向和表达内容的“视觉冲击力”的首选策略;
另一方面,找小题材。发现身边常被忽略和熟视无睹的生活细微事项中所蕴含的规律性问题,寻求“管中窥豹”和“一滴水见太阳”的道理解读;
再一方面,从社会积极意义出发寻找具有“炸弹引信”意义的敏感、热点、趣味点、幽默点等社会广泛关注和有兴趣的题材做文章,表达正能量的声音。这类题材的发现和把握难度也都很大,需要量力而为和谨慎掌握;
第四方面,寻找发现、揭示潜在隐现规律性的东西。以学者的研究和发现去披露某种事态的趋势和走向,给人们以新的知识认知和观看界面引领。
二是瞄准问题阐释解答疑惑,在观点呈现中发出“独到性见解”。
在内容呈现上讲究“视觉冲击力”,必须以“言简意赅”的影像语言一目了然地将事情说清楚道明白。这就需要,一方面通过深入观察和调查研究,巧妙地运用影像呈现在内容表述中的逻辑分析和问题解构、解读上表达出新观点和新看法,从而获得“独辟蹊径”、“层层削笋”、“耳目一新”的视觉解读和观点陈述。塞巴斯提奥·萨尔加多的《创世纪》、罗伯特·弗兰克《美国人》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另一方面,呈现更深层次的发现和思考。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深层探知,以“刨根问底”的力度去获得“探源求解”的新呈现,去揭示、揭秘、揭露;再一方面,质疑和批判的立场是重要的“震撼性见解”的出发点。只有坚持独立性的观看和思考才能有社会意义地审视我们眼前的一切,这是社会文明发展的结果和要求。王久良的《垃圾围城》系列摄影作品也是很好的例子,作品极具批判意义的表达,促进了北京市周边垃圾场一定程度的整治。
三是善于经营形式表达张力,在影像结构上呈现“新颖性观看”。
观看情绪有规律,视觉阅读兴致有规律,表达呈现的影像结构形式常常影响阅读兴趣和观看的持续时间。
人们总是对富有某种构成张力和冲突的东西产生关注,对新颖的东西有好奇心和产生观看阅读欲望。所以,寻求观看表达的新构成和新角度是我们理智的选择,例如要在表达切入的角度上有出新的考虑,大胆开辟新的观看视角和阅读体验;要在视觉呈现的影像构成上出新并营造表达张力,积极发挥传统的几何构图、色彩组合、明暗对比、景深和速度等技术以及运用宏观、微观视野,结构陌生新颖的画面,以牵引阅读兴趣和观看欲望;影像拍摄时要结合题材内容,选择性地融入地域审美偏好、文化情趣、传统习俗的区域信息和理念,捕捉具有智慧显现的“巧趣构成”和“幽默组合”,增强作品的亲和力、接受度和共鸣点,提升可读性。
但,这都要精准把握分寸,不要出现形式抢过内容的“虚张声势”和“本末倒置”的影像表达。
四是疏离传统理性常态表达,在视觉形式上引发“情绪性共鸣”。
一些有视觉冲击力的片子,在震撼之余带来的是视觉疲劳,不耐看不经品,特别是依附于镜头透视特点形成的形式上的视觉冲击力更是“好景不长”。这就要求我们找准表达与受众的阅读契合点和共鸣点来提高接受度。
结合图片的传播需要和功能要求,妥当产生和适度应用、选择、构建富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是可以的,但一味追求空洞的形式是不可取的。学习初期,可多运用视觉冲击力的表达强化表达语言的运用体验,但走过这一阶段后,还是谨慎运用视觉冲击力的效果去构成作品。因为,此时的摄影人不再是凭术来彰显作品的感召力,而是靠内涵的呈现来树立作品的高度。
实践中,一方面,拍摄角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和内容新颖度所形成的视觉冲击力都较能给人长久的震撼,这是我们要下力气去钻研和思考的;另一方面明暗色彩点线面结构组合的结构性且具有抽象表达的视觉冲击力,因呈现出神秘、探就、悬念、不解的心理牵扯和想象空域而能维持长久的视觉冲击,也是我们需要去努力发掘的;再一方面,一目了然的平实具象影像,指向确定的内容解析、解构、解读,但由于第一时间容易被忽略而可能会在再读中才引起细致观看,这是提升作品耐看度的重要内容。所以有“细节决定成败”的经验观点;第四方面,需要提醒的是,片面过多追求视觉冲击力会导致作品俗气,并体现个人表达能力的欠缺。网络影像评论人胡涂言曾说“当越来越多的摄影师都以‘构图决定一切’来拍摄时,它们往往失去了反思:摄影究竟是为了拍摄视觉上具有美感或者冲击力的照片,还是通过这个媒介表达照片背后的东西?”
艺术创作最忌讳的是“标准化”和趋同性,当大众都能欣赏和喜欢视觉冲击力时,艺术家可能要选择绕道或尽力避免与之雷同!
读图时代,视觉冲击力招人爱来又惹人嫌!
今日编辑|王华
如有任何感想
可在下方留言分享
欢迎转发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宠物咖啡馆视觉设计案例图集
构图是成功的保障
自由落体对地面的冲击力公式F=(M√2gh)/t作用时间t怎样计 爱问知识人
橘猫为什么招人“稀罕”?这7个原因,让人越养越上瘾
不文明饲养宠物行为招人烦
摄影干货:非常规构图 创意给人焕然一新之感(下)
5个月婴儿发育标准表
“萌宠营销”,为什么总能成功?
打造宠爱空间:设计一家舒适又有趣的宠物用品店铺
宠物兔子爱咬名牌物品 令主人又爱又恨
网址: 成功有说道(5)|视觉冲击力招人爱来又惹人嫌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62850.html
上一篇: 原创 《 |
下一篇: DNF像素小福龙宠物外观震撼来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