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内分泌代谢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与管理 ——访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魏军平教授

内分泌代谢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与管理 ——访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魏军平教授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追求的日益增长,疾病预防和慢性疾病的管理逐渐成为医疗发展的重点。近年来,国家提倡中西医并重,传统中医的思维、方法和药物独特的优势逐渐为大众所认可,并引起国内外医学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中医药的国际地位也有了很大提升。本报记者有幸采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魏军平教授,请他分享中西医结合在内分泌代谢病防治领域的特色和进展。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

魏军平教授

Q1

传统医学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国际方面的重视,中西医治疗内分泌代谢病具有怎样的特色和优势?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中国特有的医学模式, 得到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国家政策层面对祖国医学的支持促进了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和地位的提升,中西医结合医学已经成为我国主要医疗保健力量,而如何为中西医结合医学提供良好的政策及技术发展环境, 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以促进我国传统医学和结合医学的发展, 在医学领域实现更有深度的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关乎人们身体健康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大问题。

对于代谢性疾病,西医大多集中于某个关键指标给予具体化治疗,如针对高血糖症状研发降糖药物,甲状腺指标异常对应性调节甲状腺功能等; 中医则更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将人体的血脂、血压、血糖、尿酸等一系列代谢性指标异常看作一个整体处理,强调对多成分、多靶点的整体干预。中医辨证与临床检验指标相结合促进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而如何结合中西医治疗优势,促进大众的健康,已成为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首要任务。

中西医结合领域需要博采众长,集合两种医疗体系的优势,借助现代循证医学思路和方法开展传统医学的研究,不断弘扬传统医学的精粹。这也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重要特色和优势,即在使用西医诊断方法, 使疾病得到明确诊断的同时, 又应用中医的整体观念指导诊疗,对症状、证候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干预,从而实现对患者“病”“症”“证”三位一体的全程综合管理。中西医结合的循证医学评价比单纯西医更难,需要制定符合现代医学的评价标准,还需考虑中医药特点,体现中医特色。但中西医结合也在为医疗同质化努力,讨论制定指南/共识、诊疗规范及临床路径等应用于临床,最终促进学科和国际间的交流,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Q2

中西医结合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代谢病的治疗和科研方面取得了怎样的突破,具有哪些特点?

很多慢性疾病都与患者机体的代谢紊乱有关, 中西医结合对于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关注范围较广,如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合并症,甲状腺疾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痛风、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症以及妇科月经病、不孕症等。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西医结合对于不同阶段的肾脏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对于早期糖尿病肾脏病变,可以逆转病情、保护患者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研究证实,中药对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具有延缓作用,对已经出现氮质血症、尿毒症的患者同样有效。诚然,对于具有一定经济条件,病情达到一定程度的患者还是建议接受透析治疗,以挽救和维持患者生命。还有一些患者尤其是基层患者,一方面受设备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另一方面也不具备相应的经济条件,无法进行透析治疗。然而, 中药作为一种重要治疗手段的补充,可以延缓病情进展,降低肌酐水平,以及改善尿毒症的临床症状,给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对于肾脏疾病后期出现的尿毒症、贫血、难治性高血压、恶性水肿(胸水、腹水、心包积液等), 采用传统中药治疗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有助于改善患者贫血,恶心呕吐、胃肠不适等消化道症状,提高生命质量。中医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因病机也有独特的认识,针对脾虚湿滞、痰浊血瘀、肝肾不足等病症,中西医结合在疾病诊疗方面综合了西医对于疾病分期和中医证候的判定。对于不同病情的患者,除了对应采用西医指南/共识推荐的处理措施之外,也可采取中医药干预措施,对机体状态进行整体调理,从而延缓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日渐增加,临床接诊病例大约占据内分泌系统疾病的1/3。而中西医结合利用现代的检测手段,可通过血液、核素或甲状腺穿刺的检查,观察患者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抗体、摄碘率及甲状腺病理的微观表现,明确中医不同瘿病与不同类型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有助于把握治疗和预后的判断。如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西医主要采用药物、放疗、手术等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则通常2~3周即可起效,缓解症状快,同时少见肝功能损伤、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甚至骨髓严重抑制等问题,具有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等优势。而对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甲状腺自身免疫损伤和甲状腺功能减退是其发生发展的两个核心缺陷,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滴度升高是桥本甲状腺炎(HT)自然病程的早期阶段, 可为研究HT或亚临床甲减的疾病转归、干预效果等提供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基于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中西医结合医学可在甲状腺自身抗体升高的初期阶段给予干预,可能对早期的甲状腺免疫紊乱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为进一步预防亚临床向临床甲减的进展提供了新思路。

此外,非药物疗法也是中西医结合医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内分泌代谢病很多都与情志有关,患者的情绪、行为习性、环境因素等都会对机体的内分泌代谢产生影响。中西医结合更多地从整体上关注这些影响因素, 进行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如运动、饮食等方面)等,对内分泌代谢病的治疗和预防也有积极的影响。

Q3

中医药在慢性疾病的防治和管理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中西医结合医学在代谢性疾病的管理方面进行了哪些尝试,取得了怎样的进展?

慢性疾病的治疗和管理强调患者的依从性和医药的可及性,高端的诊疗设施和治疗药物在基层难以获得,民众受益范围有限。而中西医结合综合各家之长,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优化的方案供其选择。中医“治未病”,实际上强调预防理念,既是指未病时的预防,也指疾病早期的干预和治疗。内分泌代谢病多是慢性疾病, 其致病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而对于疾病的管理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对此,我们开展了代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包括证候特征、体质特点,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关注预防、治疗、康复全过程,并对干预后的变化开展机制研究。如中西医结合对糖尿病的预测、预防、筛查、诊断、评估、控制并发症与合并症等的全程管理。

目前开展分级诊疗,政府实施“治未病工程”“健康乡村/ 社区建设工程”等,在基层社区开展中西医结合代谢疾病干预研究,实施网格化、精细化、个性化、信息化、专业化的“五化” 健康服务举措,构建以运动、环境、饮食、行为、管理、教育六大健康促进体系,促进健康服务专业化,糖尿病分级管理精细化,又通过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促进人们健康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和技能掌握率的提升,推动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范用药等个性化健康服务,有力促进居民健康素养的提高,助力慢性疾病的防治。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8年第18期】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国医大师:打造以病人为中心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体系
新书推荐丨冯兴中主编《内分泌疾病中医病例解析》
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在附属三院举办
广州市东升医院(广州市老年病康复医院)中西医结合3
【科技日报】给猫狗把脉、针灸,这所医院用中医守护宠物健康
【科室简介】内分泌代谢科 糖尿病治疗中心简介
校企共建的犬猫营养与代谢疾病研究中心在豫揭牌!
宠物皮肤病与营养代谢病
“首届宠物中医交流会”在广州召开 学会动态 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
第四届北部宠物医师大会首日,“冠能”助力中国小动物康复与营养学专科化进程

网址: 内分泌代谢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与管理 ——访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魏军平教授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63305.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AAHA发布2023犬猫内分泌疾
下一篇: 干细胞能治疗哪些棘手的内分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