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万名核医学工作者关注的微信公共平台
征 稿
同济大学核医学研究所所长余飞教授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宋少莉教授、瑞士伯尔尼大学施匡宇教授、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皓鋆助理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魏伟军副研究员作为客座主编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IF:8.786)杂志组织专刊,目前正围绕“电离辐射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征集相关原创性研究和综述类文章。
研究背景:
放射治疗包括内放射治疗(IRT)和外放射治疗(EBRT),它们发射电离辐射束,如x射线、β射线或α射线直接杀死癌细胞,并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重编程肿瘤免疫微环境。单独的放射治疗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但在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方面仍面临挑战。与此同时,免疫治疗可以激活免疫反应攻击肿瘤。然而,固有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ITM)、免疫逃逸、免疫沙漠使恶性肿瘤转变为具有低突变负荷、低抗原负荷和不充分浸润效应T细胞的冷肿瘤。因此,仅有少部分患者能从免疫疗法中获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放射治疗协同免疫治疗有望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重编程肿瘤免疫微环境、抑制肿瘤进展甚至消除肿瘤转移复发。
本研究课题旨在强调放射治疗如何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并探索创新的放射免疫治疗策略,以缓解免疫抑制的肿瘤免疫微环境,进一步消除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同济大学核医学研究所 余飞
征稿内容:
我们欢迎提交高质量的原创性研究和综述,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针对实体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的放射治疗协同免疫治疗策略。
2.电离辐射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如凋亡、坏死、自噬、铁死亡、焦亡、坏死的机制。
3.不同剂量的电离辐射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改善“冷肿瘤”状态,增强抗肿瘤免疫的潜在机制。
4.预测单独放射治疗或放射治疗协同免疫治疗反应的生物标志物的筛选。
5.放射治疗协同免疫治疗后与TME相关的遗传/表观遗传学变化。
此专刊当前投稿开放中,截稿时间:
Abstract: 2022年8月20日
Manu: 2022年10月19日
(如因实验进程影响,可先投稿摘要后与编辑联系延长收稿时间)
此前沿专刊联合发布在: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IF:8.786 | CiteScore:9.8)
Frontiers in Oncology
(IF:5.738 | CiteScore:4.5)
投稿方式及专刊详细信息,点击文末的“阅读全文”或复制以下链接至浏览器打开:
https://www.frontiersin.org/research-topics/42162/ionizing-radiation-reprograms-tumor-immune-microenvironment-by-inducing-immunogenic-cell-death
客座主编团队
余飞
教授、主任医师
同济大学核医学研究所 所长
余飞,医学博士、博士后指导教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核医学研究所所长。
从事阿尔法核素内照射靶向治疗生物学效应研究、电离辐射调控细胞命运重塑免疫微环境的机制研究、基于人工智能和影像组学的核心脏病学研究。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评审专家、《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编辑部(上海)副主任;同时兼任中国核学会核医学继续教育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青委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信息学组副组长、上海核学会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委会副主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等;入选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获华夏医学科技奖(第1完成人)等;副主编著作2部,主编著作2部。
下滑查看更多
宋少莉
教授、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宋少莉,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上海分子影像探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从事分子影像早期监测肿瘤治疗疗效的方法学及机制研究、新型多模态分子探针研发与多模态肿瘤诊疗研究。担任《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编委;兼任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医师分会第十届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委员、上海市核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抗癌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上海市核学会实验核医学与核药学主委;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发表SCI 论文70余篇;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高峰计划“研究型医师”等多项人才计划。
下滑查看更多
施匡宇
教授、高级研究员
瑞士伯尔尼大学
施匡宇,博士,瑞士伯尔尼大学核医学系人工智能和转化诊疗实验室主任及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计算机辅助医疗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擅长医学、计算机、物理和生物等多学科交叉。曾获美国核医学和分子影像学会(SNMMI)和国际肿瘤微环境研讨会的年轻研究者奖;担任欧洲核医学会物理委员会委员,同时兼任EJNMMI Physics、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EJNMMI Research、Nukearmedizin和J Med AI的副主编或编委;在Molecular Psychiatry、Neuro Image、IEEE Trans Med、J Nucl Med、Phys Med Biol、MICCAI等杂志和会议上发表了SCI论文60余篇。
下滑查看更多
陈皓鋆
博士、副主任医师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皓鋆,医学博士、助理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
从事肿瘤分子影像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构建新型肿瘤诊疗一体化放射性分子探针用于解决临床诊疗中的实际问题。担任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淋巴瘤PET/CT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血液肿瘤学组青年委员;荣获“福建省青年岗位能手”、厦门大学“科研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青年项目各1项;入选福建省卫生系统中青年骨干人才计划;曾获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希望之星”奖、美国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会(SNMMI)“青年科学家”奖、“国际最佳摘要奖”、美国核医学杂志“Alavi Mandell”等奖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14篇发表在影像医学顶刊JNM、EJNMMI、Radiology;2020年入选“临床核医学”领域“全球最活跃学者”,排名第二。参编人卫出版社专著《PET/CT诊断学》
下滑查看更多
魏伟军
博士、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魏伟军,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核医学科。
长期致力于新型分子影像诊疗探针的基础研发与临床转化并致力于肿瘤的多模态诊断与鉴别。曾获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等荣誉奖励;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项目1项、以科研骨干身份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在Chemical Reviews、Advanced Science、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EJNMMI、Theranostics、Trends in Cancer、Trends in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Endocrine-Related Cancer等国际主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累计IF>200,引用>1000次;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作口头报告,并荣获2018年美国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会年会Travel Award。
下滑查看更多
zhang
中华核医学分会微信公共平台
主办: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信息传媒学组
目前 4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2022年第55期 | 总第939期
编 辑 :刘寒辉
责 编 :张 涵
主 审 :丁 虹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信息传媒学组
组 长:丁 虹
副组长:李春林、杨国仁、桑士标、谢文晖、余 飞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征稿】JCR 1区(IF=8.7)| 同济大学核医学研究所
U宠定位器使用全攻略:让爱宠时刻在您的视线中!宠物家长们,有
2021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行为功能与进化研究组助理研究员招聘1人公告
动物科学杂志杂志
给上海同济大学在职研究生们开启宠物行为学和治疗犬课程
【有奖征稿丨宠物系统...
【征稿延期】CAC2024征稿延期至7月31日,欢迎投稿!
《Frontiers in nutrition》(IF=6.590)专刊征稿
研究所文化
新浪宠物与《宠物世界》杂志联合征稿
网址: 【征稿】JCR 1区(IF=8.7)| 同济大学核医学研究所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66677.html
上一篇: 我国宠物用药品市场发展研讨会在泰 |
下一篇: 第六届宁波宠物行业协会学术研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