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适应不适应

适应不适应

小夏的不适应

“我感到很迷茫,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小夏(化名)在诊室对医生哀叹道。

小夏今年升入高一,因家人工作变动,离开生活多年的老家,转到外地的一所高中就读。这所高中,在当地算是不错的学校,每年高考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小夏父母很高兴,指望孩子在高中努力一把,考个好的大学。小夏对未来也充满了向往。

但到了新学校,小夏很快发现这里和以前许多事儿都很不一样。没有了长年的亲朋挚友陪伴,新的学校、新的环境、新的饮食习惯及气候等都让他感到很不适应。以前午饭时,一群同学围在一起吃饭、打趣;课余,大家三五成群围在一起讨论;放学后,同学们邀约打球、玩游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老家里,爷爷奶奶照顾周到,比较宽容,所以小夏无论学习或生活都比较顺心,成绩也不错。

现在来到新学校,没有相识的同学和朋友,当地的语言又不太懂,很难与新同学建立比较好的关系,甚至感到一些同学故意疏远自己,还给自己起了不好听的绰号,感觉非常孤独和苦恼,每天都小心翼翼的。小夏父母工作繁忙,不能经常陪伴小夏,又担心小夏学习不自觉,在家中安装了“监控”,好几次小夏学习累了,玩了把游戏,妈妈的电话马上就到,指责小夏学习不刻苦。

小夏变得郁郁寡欢,晚上经常睡不好,白天没有精神,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老师授课的进度,成绩慢慢地掉下来,游戏成为他能喘口气的地方。

看到小夏的月考、季考、中考成绩直线下滑,并沉迷网络游戏,小夏父母很着急,赶紧到医院找医生。“我也知道不能继续这样,但我实在没办法。”小夏诉说着。

小夏的经历和目前的状态,已有从适应不良演变成严重适应障碍的“苗头”。这种情况尤其多发生在初一、高一阶段的青少年身上,尽早干预非常重要。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下适应障碍的相关知识。

适应障碍病情严重程度与患者的个性及应对方式有密切关系,国外有报道适应障碍的患者占精神科门诊的5%-20%。适应障碍在综合医院患者中的联络会诊约占12%,在精神科门诊中占10%-30%;在精神卫生机构中,有约70%的青少年住院患者符合适应障碍的诊断。

1、以抑郁心境为主的适应障碍:轻度的情绪低落、无望沮丧、悲伤、哭泣等。

2、以焦虑症状为主的适应障碍:焦虑紧张、不知所措、担心害怕、神经过敏、心悸气短、胃肠不适等躯体症状。儿童可以表现为对分离的恐惧,害怕离家上学,可出现不愿与人交往、不讲究卫生等适应不良行为,影响日常生活。

3、混合型情绪表现的适应障碍:表现为抑郁和焦虑心境及其他情绪异常的混合综合症状,从症状的严重程度来看,比重度抑郁和焦虑症为轻。如有些患儿因转换学校或求学离开家庭离开父母后,出现抑郁、矛盾、发怒等。

对于青少年行为问题,除对患者进行治疗外,还要进行家庭治疗,定期进行心理咨询是必要的。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鼓励、保证等心理支持手段,同时结合适当的环境调整有助于症状的消除和功能恢复。

适应障碍现在比较推崇的治疗方法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帮助患者提高处理应激事情的能力。针对患者环境适应问题,我们采取心理—环境治疗,尽可能转移或消除应激源。通过疏泄、解释、支持、鼓励、指导等,帮助其摆脱痛苦,认识疾病,面对现实,配合治疗,提高适应能力;针对适应障碍引起的内化情绪问题,可以采取认知行为治疗矫正患者的思维、信念和态度,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如果治疗期间患者出现持续失眠、情绪明显异常,或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可使用短程的药物治疗。

小贴士

处理要抓三环节,1.消除或减少潜在的应激源,减轻症状;2.培养应对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增强适应能力;3.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

儿少心理科介绍

儿少心理科成立于2018年8月,是东莞市首家儿童、青少年心理专科。以李思特博士担任该学科带头人,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医疗队伍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化心理护理队伍,始终贯彻“呵护心灵拥抱健康”的服务宗旨,对患者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儿少心理科门诊位于门诊二楼。住院病区位于3号楼一楼,采用半开放式管理,现有床位40张,分普通病房和特需病房。病房设置富有特色,完全按照家的理念设计,特需病房更是突显了个性化的特点,清新、文艺、民族、休闲、运动风格各异,独居雅室悠然自怡。住院期间,患者无需穿病号服,家属陪同并参与全程治疗。

诊治范围:18岁及以下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包括:各种儿童青少年发育障碍、行为障碍和精神障碍:神经发育障碍如智力障碍、交流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抽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特发于童年少年的情绪行为障碍如适应障碍、对立违抗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青少年神经性厌食症等进食障碍,常见的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惊恐障碍、特异性恐惧症、强迫障碍、创伤应激及相关障碍、儿童心身疾病、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儿童期青春期睡眠障碍;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双相障碍等。

医生介绍

李思特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先后就读于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曾工作于湖南医科大学湘雅二院、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自参加工作以来,发表和参与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参编著作十余部。历任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病分会常委,广东省医院协会精神科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常会,深圳市医学会精神病分会副主委等职。

擅长于各类心理问题的解决,如抑郁状态,焦虑状态,强迫,恐惧,以及性心理障碍等。尤其对儿童青少年期心理问题的判断和处理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出诊时间:具体出诊时间以微信预约挂号信息为准

袁丁

主任医师

从事精神卫生工作30余年。有过硬的专业技术,以生物-心理-社会式医学模式理念,融入各种精神和心理问题的诊疗,诊断概念清晰,思路广泛,有综合与差异化的治疗方法,能较准确掌握药物剂量与疗程,诊治的病人治愈率高,病残率低。是药物-心理治疗兼能的医生。现任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与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心理健康委员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精神卫生分会常务副主委员,广东东莞市医学会医疗保险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副会长,东莞市医学会副会长等职。

擅长各年龄段各类精神疾病的诊治,尤其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和睡眠障碍的诊治有独到见解。

出诊时间:周二全天、周三全天

刘真文

主任医师

工作30余年,在青少年情绪障碍的药物诊治及心理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擅长认知-行为、精神分析等心理治疗运用于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的诊疗。

出诊时间:周四全天

陆奕彬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现任住院部儿少心理科副主任。曾参加广东省精神科医师培训班,东莞“认知行为治疗”基本技能培训班,北京师范大学郭召良《标准认知行为治疗高级班》、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班,熟练掌握临床心理学及相关知识,曾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进修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

擅长儿童青少年常见疾病(如青少年情绪障碍、多动症、孤独症等)的诊治,熟练掌握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的咨询和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五全天

欧海燕

副主任医师

一直从事精神医学临床工作,期间系统进修培训过MECT治疗、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等专科技术。对失眠、焦虑症、躁郁症、精神分裂症的诊疗以及认知行为心理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青少年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诊疗及咨询。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下午

蔡业清

副主任医师

曾经在北京大学附属医院、香港心理卫生会、广州脑科医院进修,对青少年学习障碍、各个年龄段的情绪障碍的诊治经验丰富,对各种难治性疾病,也有较深入的见解。

擅长青少年学习障碍、各个年龄段的情绪障碍的诊治。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二下午、周三上午

唐瑞强

主治医师

自2016年儿少心理科开科后一直从事青少年心理相关诊疗工作,曾到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研究中心进修儿童心理卫生。曾参加东莞“认知行为治疗”基本技能培训班、北京师范大学郭召良《标准认知行为治疗高级班》、湘雅二院吴文建《青少年情绪障碍CBT策略与技巧课程》等心理治疗课程。

擅长青少年情绪障碍、儿童多动症、孤独症、焦虑障碍、抑郁障、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的相关诊疗及心理治疗工作。

出诊时间:具体出诊时间以微信预约挂号信息为准

熊灿标

主治医师

一直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相关诊疗工作。对各类精神、心理障碍的诊疗及咨询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擅长青少年情绪问题、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障碍、睡眠障碍、精神分裂症、物质依赖等。

出诊时间:具体出诊时间以微信预约挂号信息为准

罗可

主治医师

系统学习儿童青少年常见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技能。对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儿童青少年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

出诊时间:具体出诊时间以微信预约挂号信息为准

来源: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狗狗不适应新环境表现
猫咪到新家不适应?这样做让它快速适应环境
小猫新来怎么适应
如何让哈士奇适应新环境?(从宠物角度出发,让你的狗狗快速适应新家)宠物屋
【心灵驿站】大学生活的心理适应
猫咪进新环境的应激反应(从适应期到行为改变,如何让猫咪适应新环境?)
探寻猫咪适应新家的心理与行为表现
新生心理适应攻略①
孩子适应障碍怎么办?四种心理疏导法有效帮你解决!
心理辅导:高一新生如何顺利度过适应期

网址: 适应不适应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67252.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分享:大一新生如何适应障碍如何缓
下一篇: 东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