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鹭有很强的生存智慧,它们昼伏夜出、观察敏锐,得以让种群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中稳定地延续下来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在一些城市公园或者绿地里,常常会见到一种很有特点的鸟儿:墨蓝与白色相间的羽毛、圆圆的身体和尖长的嘴巴,走起路来慢吞吞的,不捕食的时候喜欢缩着脖子——无论是外貌还是神态,都很像一只企鹅。但与企鹅不同的是,它的头顶有时还有两条“辫子”。这两条“辫子”叫作饰羽,是雄鸟在繁殖期为了“扮靓”自己而长出来的羽毛,好吸引雌鸟的关注。
这种鸟儿叫夜鹭,入选国家林草局发布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从名字就能看出,它们是在晨昏或夜间活动的鹭类。
冬日里,栖息在屋顶的夜鹭。人民日报记者 伊霄 摄
为什么会昼伏夜出呢?这就要说到夜鹭的另一个特点:聪明。别看夜鹭外形呆萌,其实,它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在鹭鸟中,夜鹭个头不算大,在捕食或者面临竞争时,都不是白鹭等体积较大鸟类的对手,所以它们白天休憩、夜间行动。这样“错位竞争”的生存智慧,让鹭群之间的群居而生、抵御风险成为可能,也得以让夜鹭的种群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中稳定地延续下来。
夜鹭在夜间捕食,也与它们敏锐的观察能力有关。夜鹭喜食湖泊、池塘中的鱼类。夏季的白天烈日炎炎,湖水表面温度升高,湖底温度则相对凉爽,鱼类喜欢潜在水底活动,等到夜晚温度稍低的时候再出来透气。为了多弄点吃的,它们将自己的“生物钟”拨到和鱼类的活动同频,并在漫长的时间里,进化出了夜视能力。
冬日里,栖息在屋顶的夜鹭。人民日报记者 伊霄 摄
作为捕鱼高手,夜鹭的本领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它们不仅积极向其他鹭类学习稳准狠的抓鱼本领,还懂得模仿人类的一些做法。比如,在有湖泊的城市公园,人们用面包屑投喂鱼类。夜鹭也会用尖嘴巴啄起地上的面包屑扔向水里——湖面上泛起一圈圈涟漪,鱼儿竞相争抢,夜鹭便趁机捕鱼。
因为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夜鹭不仅能在野外湿地,也能在城市公园或者绿地中生存下来。它们也是一种长途迁徙的鸟儿,一般在北方繁殖、到南方越冬。但因为适应能力很强,夜鹭比较灵活机动,它们会随遇而安——飞到哪里发现有吃有喝,就随时停下来就地取食、筑巢安家,越冬地范围也从南方越来越往北移,这就是我们能在不少地方的城市公园或者绿地中见到它们的原因。
但是,并不是所有鸟类都有夜鹭这样的生存能力。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各地正在行动:在北京,各环路之间布设了绿化带,一个个城市公园将自然湿地向城市中心延伸;在江苏的海滨,一些渔场在收获季适度留些小鱼小虾供鸟儿吃,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环境……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作者为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副教授,人民日报记者姚雪青采访整理)
夜鹭。胡鹏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4.2.6 第14版
作者:贾亦飞
[责任编辑:王焕君]
相关知识
“长辫子”的夜鹭为何有超强夜视能力?
捕鱼高手——夜鹭
鸟界中的“杀手”夜鹭到底有多厉害?
捡到一受伤的鸟 原是保护动物夜鹭
【西湖物种周历】 夜鹭
生态美,夜鹭飞
莱西滨河新村救助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夜鹭
稀奇!宜宾发现国家保护的野生飞禽动物:夜鹭!
『畅游海淀』蓝衣白羽镶 敢向碧空翔 看翠湖里的夜鹭精灵
夜鹭(鹭科夜鹭属鸟类)
网址: “长辫子”的夜鹭为何有超强夜视能力?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69572.html
上一篇: 大山包观鸟记 |
下一篇: 夜鹭:暗夜的守护者与捕食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