鸬鹚是中到大型的海鸟。形体最小的是侏鸬鹚,体长45厘米,体重340克;最大的是弱翅鸬鹚,体长100厘米,体重5千克。在1850年灭绝的眼镜鸬鹚(Phalacrocorax perspicillatus)体型也相当大,体重平均达6.3千克。多数鸬鹚,包括几乎所有的北半球物种,主要有深色的羽毛,但一些南半球的物种是黑色和白色,少数(生活在新西兰的如点斑鸬鹚)羽行相当丰富多彩。许多物种在脸上的肌肤有颜色(在眼线与喉部的皮肤),可以是明亮的蓝色、橙色、红色或黄色。通常在繁殖季节变得更鲜艳。该物种的鸟喙长而薄,常大声呼叫。它们的脚有四个脚趾,之间有蹼。这些大型的食鱼游禽,善于潜水,潜水后羽毛湿透,需张开双翅在阳光下晒干后才能飞翔。嘴强而长,锥状,先端具锐钩,适于啄鱼,下喉有小囊。脚后位,趾扁,后趾较长,具全蹼。 [1]
鸬鹚
代表物种普通鸬鹚,夏羽头、颈和羽冠黑色,具紫绿色金属光泽,并杂有白色丝状细羽;上体黑色;两肩、背和翅覆羽铜褐色并具金属光泽;羽缘暗铜蓝色;尾圆形、尾羽14枚,灰黑色,羽干基部灰白色;初级飞羽黑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灰褐色,缀绿色金属光泽;颊、颏和上喉白色,形成一半环状,后缘沾棕褐色;其余下体蓝黑色、缀金属光泽、下胁有一白色块斑。冬羽似夏羽,但头颈无白色丝状羽,两胁无白斑。虹膜翠绿色,眼线橄榄绿色,眼周和喉侧裸露皮肤黄色,上嘴黑色,嘴缘和下嘴灰白色,喉囊橙黄色,脚黑色。 [2]
栖息于沿海海滨、岛屿、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河口及其沼泽地带。 [1]
鸬鹚的种类也很丰富。它们是沿海生活的而不是海洋鸟类,在内陆水域有生活区域。鸬鹚的原始祖先,似乎一直是淡水鸟,从最古老的家族的栖息地判断。它们的范围在世界各地,除太平洋中部岛屿。 [1]
常成小群活动。善游泳和潜水,游泳时颈向上伸得很直、头微向上倾斜,潜水时首先半跃出水面、再翻身潜入水下。飞行时头颈向前伸直,脚伸向后,两翅扇动缓慢,飞行较低,掠水面而过。休息时站在水边岩石上或树上,呈垂直坐立姿势,并不时扇动两翅。尽管这些鸟花费太多的时间在水中,但它们不具备其他海鸟的防水油,所以必须花很多时间晒自己的翅膀。 [1]
鸬鹚善于潜水,能在水中以长而钩的嘴捕鱼。也常低飞,掠过水面。飞时颈和脚均伸直。夏季在近水的岩崖或高树上,或沼泽低地的矮树上营巢。性不甚畏人。常在海边、湖滨、淡水中间活动。栖止时,在石头或树桩上久立不动。飞行力很强。除迁徙时期外,一般不离开水域。主要以鱼类和甲壳类动物为食。鸬鹚在捕猎的时候,脑袋扎在水里追踪猎物。鸬鹚的翅膀已经进化到可以帮助划水。 [3]
鸬鹚在海草丛生的水域主要用脚蹼游水,在清澈的水域或是沙底的的水域,鸬鹚就脚蹼和翅膀并用。在能见度低的水里,鸬鹚往往采用偷偷靠近猎物的方式到达猎物身边时,突然伸长脖子用嘴发出致命一击。这样,无论多么灵活的猎物也绝难逃脱。在昏暗的水下,鸬鹚一般看不清猎物。因此,它只有借助敏锐的听觉才能百发百中。 鸬鹚捕到猎物后一定要浮出水面吞咽。 [3]
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澳洲和北美。从北美东北海岸和格陵兰岛西部到冰岛、法罗群岛、英伦三岛、北欧,往东到萨哈林岛、日本,往南到中欧、非洲、东欧、土耳其、伊朗、印度、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繁殖在北半球北部,越冬在繁殖地南部。
鸬鹚(39种)中文名称
学 名
英文名称
命名者及年代
1.
长尾鸬鹚
Phalacrocorax africanus
Reed Cormorant
J. F. Gmelin, 1789
2.
欧鸬鹚
Phalacrocorax aristotelis
European Shag
Linnaeus, 1761
3.
蓝眼鸬鹚
Phalacrocorax atriceps
Imperial Shag
King, 1828
4.
双冠鸬鹚
Phalacrocorax auritus
Double-crested Cormorant
Lesson, 1831
5.
南美鸬鹚
Phalacrocorax bougainvillii
Guanay Cormorant
Lesson, 1837
6.
南极鸬鹚
Phalacrocorax bransfieldensis
Antarctic Shag
Murphy, 1936
7.
美洲鸬鹚
Phalacrocorax brasilianus
Neotropic Cormorant
J. F. Gmelin, 1789
8.
坎岛鸬鹚
Phalacrocorax campbelli
Campbell Island Shag
Filhol, 1878
9.
南非鸬鹚
Phalacrocorax capensis
Cape Cormorant
Sparrman, 1788
10.
暗绿背鸬鹚
Phalacrocorax capillatus
Japanese Cormorant
Temminck & Schlegel, 1850
11.
普通鸬鹚
Phalacrocorax carbo
Cormorant
Linnaeus, 1758
12.
毛脸鸬鹚
Phalacrocorax carunculatus
Rough-faced Shag
J. F. Gmelin, 1789
13.
铜鸬鹚
Phalacrocorax chalconotus
Bronzed Shag
Gray, 1845
14.
奥岛鸬鹚
Phalacrocorax colensoi
Auckland Islands Shag
Buller, 1888
15.
冠鸬鹚
Phalacrocorax coronatus
Crowned Cormorant
Wahlberg, 1855
16.
皮岛鸬鹚
Phalacrocorax featherstoni
Pitt Island Shag
Buller, 1873
17.
黑脸鸬鹚
Phalacrocorax fuscescens
Black-faced Cormorant
Vieillot, 1817
18.
印度鸬鹚
Phalacrocorax fuscicollis
Indian Cormorant
Stephens, 1826
19.
红腿鸬鹚
Phalacrocorax gaimardi
Red-legged Cormorant
Lesson & Garnot, 1828
20.
南乔治亚鸬鹚
Phalacrocorax georgianus
South Georgia Shag
Lonnberg, 1906
21.
弱翅鸬鹚
Phalacrocorax harrisi
Flightless Cormorant
Rothschild, 1898
22.
岩鸬鹚
Phalacrocorax magellanicus
Rock Shag
J. F. Gmelin, 1789
23.
科岛鸬鹚
Phalacrocorax melanogenis
Crozet Shag
Blyth, 1860
24.
小斑鸬鹚
Phalacrocorax melanoleucos
Little Pied Cormorant
Vieillot, 1817
25.
岸鸬鹚
Phalacrocorax neglectus
Bank Cormorant
Wahlberg, 1855
26.
黑颈鸬鹚
Phalacrocorax niger
Little Cormorant
Vieillot, 1817
27.
黑喉鸬鹚
Phalacrocorax nigrogularis
Socotra Cormorant
Ogilvie-Grant & Forbes, 1899
28.
哈岛鸬鹚
Phalacrocorax nivalis
Heard Shag
Falla, 1937
29.
查岛鸬鹚
Phalacrocorax onslowi
Chatham Islands Shag
Forbes, 1893
30.
海鸬鹚
Phalacrocorax pelagicus
Pelagic Cormorant
Pallas, 1811
31.
加州鸬鹚
Phalacrocorax penicillatus
Brandt's Cormorant
Brandt, 1837
32.
点斑鸬鹚
Phalacrocorax punctatus
Spotted Shag
Sparrman, 1786
33.
麦岛鸬鹚
Phalacrocorax purpurascens
Macquarie Shag
Brandt, 1837
34.
侏鸬鹚
Phalacrocorax pygmaeus
Pygmy Cormorant
Pallas, 1773
35.
邦岛鸬鹚
Phalacrocorax ranfurlyi
Bounty Islands Shag
Ogilvie-Grant, 1901
36.
小黑鸬鹚
Phalacrocorax sulcirostris
Little Black Cormorant
Brandt, 1837
37.
红脸鸬鹚
Phalacrocorax urile
Red-faced Cormorant
J. F. Gmelin, 1789
38.
斑鸬鹚
Phalacrocorax varius
Pied Cormorant
J. F. Gmelin, 1789
39.
凯岛鸬鹚
Phalacrocorax verrucosus
Kerguelen Shag
Cabanis, 1875
[4-5]
繁殖期4-6月。通常以对为单位成群在一起营巢,到达繁殖地时对已基本形成。营巢于人迹罕至的悬崖上、离岸的小岛或码头、湖边、河岸或沼泽地中的树上,有时一棵树上有近10个巢,也有在湖边或河边岩石地上或湖心小岛上营巢的。巢由枯枝和水草构成,亦喜欢利用旧巢,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开始修理旧巢和建筑新巢。每窝产卵3-5枚,白色、淡蓝色或淡绿色,呈卵圆形、钝卵圆形或尖卵圆形,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8-30天。雏鸟晚成性,刚孵出时全身赤裸无羽,大约在孵出2周左右,身上才被满绒羽,同时飞羽和尾羽开始长出。雌雄亲鸟共同育雏,雏鸟将嘴伸入亲鸟咽部取食半消化的食物,经过亲鸟约60天的喂养,幼鸟才能飞翔和离巢,3年左右性成熟。 [1] [3]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 [6]
在中国很多地方,人们称鸬鹚为乌鬼,以形容这种鸟不像鲣鸟那样傻,而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在中国,很早就有人开始驯养鸬鹚,并用它们捕鱼。
鸬鹚
在南方水乡,渔民外出捕鱼时常带上驯化好的鸬鹚。鸬鹚整齐地站在船头,各自脖子上都被戴上一个脖套。当渔民发现鱼时,他们一声哨响,鸬鹚便纷纷跃入水中捕鱼。由于带着脖套,鸬鹚捕到鱼却无法吞咽下去,它们只好叼着鱼返回船边。主人把鱼夺下后,鸬鹚又再次下潜去捕鱼。在遇到大鱼时,几只鸬鹚会合力捕捉。它们有的啄鱼眼,有的咬鱼尾、有的叼鱼鳍,配合得非常默契。待捕鱼结束后,主人摘下鸬鹚的脖套,把准备好的小鱼赏给它们吃。这种捕鱼方式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效。
鸬鹚不仅是捕鱼的能手,古代还常常把它作为美满婚姻的象征。结伴的鸬鹚,从营巢孵卵到哺育幼雏,它们共同进行,和睦相处,相互体贴。大家熟悉的《诗经》中第一首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有的学者认为诗中的“雎鸠”就是鸬鹚。当然不管雎鸠是不是鸬鹚,鸬鹚之间的亲密友好关系就可以代表美好的婚姻。
鸬鹚涎,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鸬鹚涎具有化痰镇咳的作用。而在《中国医学大辞典》 中更是专门有鸬鹚涎丸一方,主治小儿百日咳,其主材便是鸬鹚涎。
2023年10月28日消息: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丹河湿地公园,是一座以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为主的多样性生态公园。这两天,在水波荡漾的湖面上,大批鸬鹚时而觅食嬉戏,时而展翅盘旋,构成了一幅和谐优美的生态画卷。
每年的10月初到11月底,大批鸬鹚都会在这里停留,随后它们中的大部分会继续南下,剩下的会选择在丹河湿地公园过冬。 [14]
相关知识
鸬鹚这一种南方渔民常用的宠物你知道怎么驯养的吗?了解下
顾村公园东方鸟世界门票/在线购票/门票优惠
十大喜欢粘人的鸟类,什么鸟爱亲近人
天涯明月刀宠物繁殖表 宠物捕捉坐标
天涯明月刀手游宠物怎么繁殖?宠物繁殖公式大全
天涯明月刀手游宠物繁殖公式一览表
天涯明月刀手游宠物怎么繁殖 宠物繁殖公式介绍
天涯明月刀手游宠物繁殖是什么 宠物繁殖公式大全
十大喜欢粘人的鸟类
天涯明月刀手游宠物怎么繁殖 天涯明月刀手游宠物繁殖公式介绍
网址: 鸬鹚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72064.html
上一篇: 森林鸟叫 音效素材 免费下载 |
下一篇: 田园鸟叫 音效素材 免费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