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小心!别误用了“自然后果法”!

小心!别误用了“自然后果法”!

孩子需要从后果中体验和学习,但稍不留意,父母就会陷入误区,让自然后果法失效或者变味了。到底自然后果法该如何正确运用?

文 | 李文英 编辑 | 柳佳 制作 | 张海燕

随着父母教育理念的提升,很多父母都会在生活中运用让孩子自己承担行为结果的自然后果法。但却常常会遇到问题:我的自然后果法怎么不管用了?这可能是因为在不自觉中,你已经踩了自然后果法的坑。

盘点现象

自然后果法,最容易踩的坑

01

借题发挥

有的父母在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的时候,会带着情绪,借题发挥:“我早就告诉过你了,你非不听,现在冻感冒了吧!”“让你吃饭你不吃,现在饿了吧?”

展开剩余88%

需要强调的是,自然后果法是指自然而然发生的事。其意义在于,孩子的行为本身产生了不愉快的体验,孩子从事情发展的结果中体验后果,总结因果关系,从而自发修正自己的不恰当行为。这个过程不需要大人的强调和干预。比如,孩子不吃饭会饿,不穿外套出门可能会冻感冒。这里应该没有任何附加的条件,就是“以事论事”,成人不必说教和借题发挥。

父母有意无意地借题发挥会阻断孩子体验自然后果的过程以及之后的自我修正。借题发挥实际上把责难、羞辱或痛苦的情绪附加到孩子原本能够自然而然地获得的体验上,让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应对父母的情绪上。

02

中途放弃

孩子总是因为吃零食而不好好吃正餐,有的父母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和孩子约定:“如果中午不吃饭,中间没有任何零食吃,必须要等到晚饭。”但是,当孩子饿得大哭,开始闹情绪的时候,很多父母会因为受不了孩子的哭,或者担心孩子会饿坏,中途放弃约定,给孩子加餐。孩子当然无法养成按时吃饭的好习惯。

这种父母不在少数。父母的不遵守约定,放弃原则,让孩子无法体验到自然后果,自然也无法去了解自己行为是否得当。甚至,许多父母受不了孩子哭泣,无法拒绝孩子的乞求,并时常会因为孩子承担后果而产生愧疚感。但实际上,如果父母不能坚持自己的计划,孩子就学不会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也养不成良好的习惯。相反,他会学到每到事情解决不了时就使劲磨大人。

行动步骤

正确实施自然后果法的6个步骤

自然后果法的实质是“体验成长”,以后果来引导孩子自觉地朝正向发展。

Step1:让宝宝参与作决策,给宝宝选择的机会

告诉宝宝“你有选择的权利”。自己拥有权利,可以让宝宝更愿意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而且通常,因为是自己的决定,宝宝会更容易接受。场景示例如下:

眼看奇奇要上幼儿园了,妈妈想从现在起给他养成按时定点习惯。于是,妈妈很认真地和奇奇商量:“午饭可以选择吃或者不吃,但是午饭后没有零食,必须要等到吃晚饭才有东西吃。”奇奇选择了吃午饭。

Step2:清楚地告知界限(或规则,经常提醒宝宝)

妈妈必须清楚自己的规则和期望是什么,同时也必须让宝宝明确地了解。只有这样,当违反规则时,才能坚定地执行。场景示例如下:

中午,妈妈做好了饭,奇奇正在玩积木,妈妈叫他:“还有5分钟就要吃饭了,你可以去洗手了!”奇奇头都没抬:“我还不太饿,我要把高楼搭完。”妈妈说:“好吧,5分钟以后我们就吃饭了。我们约好了的,现在不吃饭就要等到晚上哦。你没忘吧?”“知道!”5分钟后,妈妈再次提醒奇奇。

Step3:让宝宝体验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自然结果

通过让宝宝选择,让他自由地犯错,然后亲身体验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可以有效地帮助宝宝发展自控能力和责任感。场景示例如下:

40分钟后,奇奇玩够了,才发觉肚子饿得咕咕叫,他去零食柜找饼干,可是零食柜空空的,饼干已经被妈妈收走了。他又去厨房,厨房里也没有吃的。“妈妈,我饿了,我要吃饼干。”“哦,宝贝,没有饼干,我们约好的。现在什么吃的都没有。”妈妈说。

Step4:保持界限的一致性

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情境中,父母对宝宝的要求,以及对同一种行为的反应应该是一致的,这样才能强化适宜的行为,抑制不适宜的行为,宝宝才能逐渐接受规则,形成自觉的、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场景示例如下:

奇奇“哇”地一下哭了,“我饿,我饿,我要吃……”奇奇知道妈妈把零食放在高柜子上了,他爬上椅子,想上去拿,妈妈把他抱下来,他又上。两个人就这样对峙着。妈妈看着哭得满脸都是泪的奇奇,心都要软了。但她知道,如果放弃,奇奇很难养成按时吃饭的习惯。

Step5:设限,但不撤回爱

要求宝宝遵守规则,不能以撤回爱来作为要胁或惩罚。父母可以通过倾听,对他的感受和需要表示理解;宽容地接纳他愤怒和不满的情绪;耐心地陪伴,给他情感的支持;帮助宝宝一起善后等,来表现对宝宝的爱。场景示例如下:

最后奇奇闹累了,妈妈抱着他,“妈妈知道饿肚子的滋味不好受,妈妈爱你,妈妈也不想你饿肚子,但是我们已经约定好了。你是想让妈妈陪你睡一会儿,还是想玩游戏呢?”“我要睡觉,睡着了就不饿了。”“好!”妈妈给奇奇读完一个故事,奇奇安静地睡着了。

Step6: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问一些向前看的问题,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弥补过失和解决问题上,是教会宝宝承担责任的最好方式。场景示例如下:

晚上,妈妈比平时早1个小时做了晚饭,奇奇早就等不及,自己洗了手,坐在餐桌旁等着。饭菜上桌,奇奇美美地吃起来,说:“妈妈做的饭真好吃,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吃饭。”

当然,奇奇有时还是会试探妈妈,企图不吃饭吃零食,但是妈妈每次都坚持住了。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奇奇上了幼儿园不按时吃饭好好吃饭饿肚子了。

适用范围

使用自然后果法也有范围,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可以用自然后果法来规范。

可以使用自然后果法的情形

YES

当孩子粗心大意而把东西弄丢、毁坏时

比如,去公园玩孩子非要带一个心爱的玩具,妈妈约定要自己保管,丢失也不会再买。如果孩子在玩的过程中确实发生把玩具忘在公园的事,那就要让孩子自己体验这个后果,不再给孩子买新玩具。

YES

当孩子经常丢三落四时

比如,刚上学的孩子,收拾书包时可能会忘记带学具,要和孩子约定,妈妈不会把忘带的东西送到学校,自己承担被老师批评或者无法完成课堂任务的后果。

YES

当孩子故意磨磨蹭蹭拖延时间时

比如,约定晚上8点半之前上床才可以讲故事,但如果因为洗漱动作慢,拖延,在约定的时间没有上床,就直接睡觉,取消故事时间。

YES

当孩子完不成自己的任务时

比如,孩子没有完成作业,要自己承担相应老师的惩罚。

不能使用自然后果法的情形

NO

当孩子处于危险中的时候

比如,孩子在大街上玩耍,在河边追逐打闹时,就要加以制止,杜绝危险。

NO

当自然后果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权利时

比如,孩子朝别人扔石头,扬沙子,推打别的小朋友等,要立刻制止。

NO

当孩子行为的结果,在孩子看来不是什么问题时

比如,不洗澡、不刷牙,或者吃垃圾食品,这在孩子看来都不是什么问题,也没办法体验不好的后果,所以不适用自然后果法。

文章内容来源 |《父母必读》杂志2018年2、3月合刊

投稿、转载、合作请联系:

相关知识

宠物鸡误吞钻石耳环 英国饲主愿等8年再取出
宠物鸡误吞钻石耳环 饲主愿等8年再取出
宠物鸡误吞钻石耳环,主人愿等8年再取出
宠物鸡误吞钻石耳环 英国饲主愿等8年取出
在饲养宠物雪貂之前您需要了解的 7 件事
狗狗感到孤独的几种方式,宠主别忽视,不然后果更严重
桃花源记神兽鸳鸯打造心得:物法皆不错
原创 狗狗感到孤独的几种方式,宠主别忽视,不然后果更严重
鹦鹉驱虫喷雾知名品牌法威尔好用看得见!
【以案释法】私养画眉鸟,后果很严重!

网址: 小心!别误用了“自然后果法”!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73801.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在家教育范文
下一篇: 自然后果教育法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