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宠物题材综艺节目创作,探讨“问号”背后人与动物、人与人的关系才更有意义。
文 | 黎河
兔子为什么撞狗?
在一段视频中,一只棕白色的兔子在屋里蹦来蹦去,突然撞上了面前一只体型不小的狗。带着问题,观察室里的UP主们议论纷纷起来,有的认为地板的颜色导致兔子没有分辨出来,有的认为兔子就是想找狗互动。答案揭晓——“兔子的眼睛分别在头的两边,视线没有重合的地方,无法确定远近距离,也就没有立体感。所以当它快速奔跑的时候,就很容易撞到前方的物体。”
除此之外,乖巧温顺的羊驼为什么突然朝主人连吐口水?活泼可爱的狗狗为什么突然郁郁寡欢?以吃播走红的山羊为什么见到食物突然扭头就跑?在不同动物的诡异行为与人类观察团嘉宾的推理之间,B站原创动物观察类综艺《动物圈的问号脸》正一步步在回答“问号”,带来启示。
“动物题材”还能怎么玩?
UP主组团来观察
近年来,综艺节目中的“宠物题材”创作渐成一股潮流。
众所周知,动物难拍,要么像纪录片一样去长时间记录下一段故事,但又会缺少互动性;要么像探访体验类节目一样让嘉宾与动物相处,但又会流于表面的记录。大多数节目更多是对某一固定场景或者固定物种的记录观察,还是局限在“宠物”本身。
如何更好地呈现动物,并引出想要探讨的议题呢?《动物圈的问号脸》对宠物题材本身的洞察创新在于,它关注到了目前养宠物的人和想要宠物的人的痛点在哪,通过每一期节目的故事讲述,游戏设计等,去回应他们的知识或情感诉求。
节目中的提问官大左、问号观察员啊吗粽、中国BOY、冻秋梨,与每一期的见习观察员一起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拷问”和“观察”。这些百万级粉丝“UP主”组建的人类观察团,相较于其他观察类节目倾向于选择演艺明星,节目用UP主们的视角去解读更多宠物行为、传递与宠物有关的知识理念会让观众更有亲切感和信任度。每期节目都有适合探讨的主题,比如他们童年养宠物的记忆、最害怕的养宠体验等都有着极强的现实关照。
引入了近年来逐渐成熟的“观察”概念,《动物圈的问号脸》把这种更适合社会现实主题的呈现方式对焦到“人与动物”的关系上,既增加了趣味度,又提升了深刻性。
节目中一些常规环节便是各位UP主们需要听声音或者观看视频中的某些元素,来辨别是哪种动物。由此,观众知道了梅花鹿的叫声原来是这么温柔可爱的,也清楚了袋熊的粪便为什么呈现立方体形状,更了解到患有先天性短脊椎综合征的动物们所遇到的挑战,主持人也借此呼吁:“希望大家遇到了残疾的狗狗,千万不要抛弃它们,它们同样是动物星球上非常美丽的一个存在。”
更重要的是,对于B站这样一个靠众多UP主生产原创内容而兴起的平台,节目与UP主们共同形成了一个相互赋能的状态。因为这些UP主们在为节目提供知识和综艺效果支持的同时,原创综艺节目也让UP主们具有了更高的大众影响力。
逐步跳脱传统表达方式,尝试采用更加综艺化、故事化的手法,片中不仅有各种宠物们与人类打交道的传奇故事,也有他们亲密接触、互相陪伴的感人瞬间。正因为这些更具人情味的表达和对动物的感性认识,拉近了他们的距离。
打破不理解
呈现多元“养宠人”群像
据最新的《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19年全国城镇宠物犬猫数量达9915万只,再加上其它物种,宠物数量超过了1亿只。对很多人来说,宠物是孤独或平淡生活的调剂,他们有的暂时单身,宠物成了他们不会说话的生活伴侣,有的决定不要小孩,宠物因此成了“孩子”。他们在养宠上倾注财力与精力,享受着宠物对自己情感的吸收和回馈。
巨大的宠物数量背后,是庞大的“养宠人”群体。但他们是什么样?在巨额的数字背后是否有着更为清晰的样貌?
《动物圈的问号脸》搭建起一个可以共同交流的养宠人社区,勾勒出“养宠人”群像。节目中不仅有这些知名萌宠UP主,还有各个有故事的养宠家庭,甚至是偶尔出镜的宠物医院医生、动物行为心理学家等都让观众更加了解这一个链条。每当大左提出一个问题考验现场的人类观察团时,弹幕中不仅会出现满屏的ABCD,还有更多来自群众的科普,实现了真正的“一呼百应”。
当第四期节目中的狗狗得了肿瘤,却始终找不到它真正的“父亲”,宠物训练师提醒到,“百分之一的基因区别可以造就数百种不一样的狗狗,而这种基因的融合会带来许多未知的后果。基因是太奇妙的东西,对待这些小生命,我们能做的只有努力预防未知,好好对待它们。”
能够看到,节目让这些多元有趣的“养宠人”群像与更广意义上的大众形成了直接对话。节目把现实中的不同感动、矛盾、焦虑等复杂情绪揭示出来,不仅让跨物种圈层之间的养宠人们有了直接交流的机会,激发情感共振,也有机会让那些日常中“不被理解”的事情重新得以表达。
不管是第一期节目中始终粘着男主人的羊驼,还是最新一期节目中的小矮马,它们独特的脾性都得以呈现在观众面前。正因如此,我们才知道宠物本身也是需要陪伴的,才知道我们应该用更科学的方式去与宠物相处。
从弹幕中的互动可以看到,宠物与人类共通的情感段落,更消解了人与人之间的不理解,更加强化了“陪伴”的内涵,拉近观众与动物们的心理距离,让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也逐渐去学会怎么与孩子相处。正如大左说,“成年人对于宠物的陪伴的精神,其实可以感染到一个孩子的责任感。”
探讨“人与动物”新关系
价值引领可以更有趣
在讲完小矮马的故事后,大左问大家:“你们觉得养宠物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呢?”观察嘉宾们也积极表达自己观点:“她在小区里成为‘孩子王’了,对人际沟通很有帮助”;“养宠物也会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从各种行为的“问号”开始,节目逐渐转向生活的问号,试图探讨人与动物的关系。
以宠物的视点和需求出发,展现人与动物、人与人、甚至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最新一期节目中,发情期的小矮马不仅在家情绪低落,在马场也脾气暴躁起来,在悉心照料、单独生活一个月时间后,它又重回孩子的生活,成为整个小区的“团宠”。人与自然是一个永恒又庞大的话题,但它离普通人太过遥远。我们常说综艺节目需要“以小见大”,用更加有趣的方式表达更加有意义的思考,《动物圈的问号脸》恰恰为观众理解这个话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知乎上有网友称更愿意把《动物圈的问号脸》当做一档科普类节目,“很多人养宠物,都是为了陪伴自己。但实际上,宠物和主人,永远是相互依存、相互陪伴的关系。在这样的陪伴和依存里,我们才能够不断成长。”
节目聚焦“人与动物该如何自然和谐相处”,唤醒大众对于如何“爱宠与伴宠”的立意与社会现实结合。从经验主义到理性主义,《动物圈的问号脸》本身讲述的可能是一个个故事、完成的是一段段游戏,但倡导的却是一种更科学、现代的人与宠物生活模式。
B站对垂直领域的探索与关注更加成熟,平台曾经作为偏安一隅的“二次元后花园”,也逐渐在各个圈层领域不断开拓,光是在宠物领域就推出了《动物圈的问号脸》《宠物医院》等作品,在戳中泪点和笑点的同时也进行了更多科普知识的传播。而更进一步的是,B站在综艺布局上更加注重价值引领,积极融入人文思考,推动综艺的创新表达与日常生活同频共振,一系列优秀的作品不断与用户见面。
总的来说,以《动物圈的问号脸》为代表的这一系列综艺节目正在为行业创作带来更多的启示:我们能从最日常的生活和场景中创新题材,也能通过精准洞察、饱含人文关怀的方式传递更多关爱与社会正能量。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家庭观察日记:记录我们家的宠物动物生活点滴
UAN观察 | 宠物医生,没你想象中那么光鲜
宠物消费升级,“她经济”与小众潮流持续破圈
动物的情感世界
明星与宠物,谁为谁站台?
饲养动物你真的会吗?宠物营养学分享,让你更懂它
研究发现更多的动物存在意识 科学家呼吁重新思考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观察日记动物小仓鼠(精选22篇)
猫猫以为人类偷吃猫罐头
书单|动物,我们看待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网址: 原创 换位思考“观察”,才能更懂动物 | 《动物圈的问号脸》的破与立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77363.html
上一篇: 手机如何拍独特视角?26张示例照 |
下一篇: 再见,小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