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6月26日,微博用户Timi多发微博称,家里超可爱的布偶猫小浣熊在使用小佩猫窝的过程中,因猫窝倒扣而被闷死。而这,是使用小佩猫窝致死的第4只猫。
意外发生令人痛心,但发生后,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反思的呢?我们身为毛孩子的铲屎官,是不是做好承担各种“风险”的意识了呢?
这期「一心」想要说的就是,身为铲屎官,我们应该怎样应对风险,又如何才能未雨绸缪。
作者:马鹿 / 心理咨询师
编辑:扬羽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家喵最近惆怅的事就是吃不饱,作为一只具有狸花基因的美短,体格大是它的特点,但它的超重却成了我们全家的心病。
猫咪肥胖会提高糖尿病、心脏病和骨关节疾病的发病率。所以我们考虑再三,还是带它走上了管住嘴迈开腿的减肥之旅。
很多铲屎官都会发现,养宠之后各类要操心的事会越来越多——饮食、保健、疾病、受伤、伤人、防走失等等问题,都与宠物和人的健康安全息息相关。
▲ 小佩猫窝相关事件
小佩猫窝自上线至今发生多起闷死猫咪的事故,引发广大爱猫人士的强烈不满,数次将话题冲上热搜,小佩品牌于6月28日发布产品召回通知。
由此可见,生活中处处可能存在风险。为了铲屎官和萌宠们的安全与健康,只有提早准备,方能化被动为主动。
而抵御风险的前提是先了解,究竟什么是风险?
什么是风险?
远古时期的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向神灵祈祷,保佑出海时能够风平浪静、满载而归。
“风”带来了无法预测、无法确定的危险,对渔民来说即意味着“险”,因此有了“风险”一词的由来。
经过长期演变,“风险”已经超越了“遇到危险”的狭义含义,而是“遇到破坏或损失的机会和危险”,被广泛运用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等众多领域中,也越来越常见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 最初的“风”险,确实与风有关
不论是“风险”一词的源起、发展还是各专业领域的深入研究,都围绕着“风险”的核心:
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和损失性。
未来的不确定性是难预测的,而损失是大家都想极力避免的。要想真正做到防控风险,第一步是要准确了解风险、了解你自己。
你对风险的认知
风险是事件本身的性质,但如何认知风险才是决定人们能否正确应对风险的关键。
在养宠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人们不愿见到的损失,这种损失是风险事件本身的性质。但面对同一风险事件,不同的人却会有不同的反应——
这是为什么呢?人们认知风险的偏差是否有共性的原因?你认为的风险程度是真实的程度吗?
▲ 面对悬崖峭壁,人们对风险的认知各不相同
如果能解释这些问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调整我们不合理的认知,更客观、准确、全面地评估风险,以便更好地采取应对措施,对风险真正地做到可防可控。
心理学家Slovic(1987)认为:
“风险认知”是个体对各种客观风险的感受和认识,由直观判断和主观感受获得的个人经验对风险认知具有重要影响。影响人们认知风险的因素纷繁复杂,其中有部分因素可以帮助解释以上问题。
知识水平
知识水平对风险认知的影响存在不同的表现。
一方面,人们如果对风险事件的相关知识了解得比较全面,就能更客观辩证地认知风险,能够接受多方面的信息而不是只看到单方面的信息。
比如,关于孕妇家里不能养猫的说法一直存在,尤其是长辈们坚信不疑,他们认为弓形虫会导致流产或胎儿畸形,而猫是弓形虫的宿主。
但他们却忽略了想要感染弓形虫的条件极为苛刻:
家猫恰好在你怀孕期间首次感染弓形虫;感染后排出一生只有一次的虫卵;在2-4小时后虫卵带有传染性,而你正好接触到粪便;直接食用有虫卵的粪便,或者间接性地通过口腔接触到。
总结来说,大家只记住了弓形虫的危害,却拒绝了解弓形虫感染的苛刻条件,造成了对此事的过度恐慌。
另一方面,自认为对风险情境有更多知识的人,更有可能低估情境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知识水平仅是人们对自己知识水平的主观认知,并不是客观评估的知识水平。
动物训导员所处的工作环境会接触大量的具有攻击性的动物,受伤几率更大,他们具备相对完善的专业知识,容易在心理上放松警惕,长期与动物一起的工作环境也使他们习以为常,反而容易忽略受伤后的治疗与防护。
这些研究结果告诉我们,要尽可能拥有更全面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客观、准确地认识风险,并且在具备一定知识水平之后,也不能因此放松对风险的警惕。
同辈压力
来自同龄人的压力会导致人们低估风险程度,并从事更多的冒险行为。
心理学家对国外的交通情况研究发现:
年轻司机习惯性驾车绕过铁路道口的障碍物,尽管他们个人认为这种行为是危险的,却仅仅因为同辈们习以为常,就能使他们做出这样的冒险行为。
有的青少年长期接触家人和朋友的不安全驾驶习惯,更有可能认为低估这些习惯的风险。
▲ 你开车时,是不是会受到同龄人的影响呢?
如今云养宠物产业日益兴盛,大量宠物博主涌入市场,其中不乏逼迫宠物进行危险动作或刺激宠物来博取关注的行为。
例如以花洒直喷猫咪、惊吓式的逗猫方式、固定宠物身体摆拍等,都会损害宠物身心健康。
但这种视频的传播,可能会使部分观众因“同辈压力”而习以为常,认为这些行为不是高风险的,甚至去模仿,从而就有可能造成“悲剧”。
广泛的社会、文化和环境因素
最后,广泛的社会、文化和环境因素,对风险认知也存在影响。
《遛狗要拴绳,异烟肼倒逼中国养狗文明进步》一文中详细论述了中国人犬关系的一个特殊事件。
随着养狗家庭越来越多,公共场所经常能看到遛狗的人,但有的人不以牵引绳约束,放任自由奔跑的狗狗们成为一大安全隐患,甚至有人口出恶言激化矛盾,造成群众强烈不满,网络上的口诛笔伐也不曾中断。
2018年7月长春长生的狂犬疫苗造假事件将国人的恐慌情绪全面引爆,随之而来的是大家对遛狗不拴绳的恐慌直达顶峰。
▲ 然而狗狗又做错了什么呢?
此时俄罗斯使用异烟肼(一种易得的处方药,对人无害、对狗剧毒)灭杀流浪犬的事情被发布到网上,引起了网络大量关注,经过半个月的快速发酵,直接改变了中国宠物狗的生存状态。
中国的首例异烟肼毒杀狗狗案发生在北京,第一例出现后,迅速在京城蔓延,其他城市也纷纷出现效仿案例。
由于灭杀对象是不栓绳的狗,网络一片叫好之声。而事件的另一面却是铲屎官们人人自危,即使拴绳遛狗的人,也时刻担心狗狗会误食毒药,不敢出门遛狗,为了保护狗狗的安全,出门要给它们上口罩、口笼。
这一做法从另一角度看确实使行人安全更有保障,因此才有异烟肼倒逼中国养狗文明进步的说法。
对于这一事件,由于涉及多方立场[1],我们暂且不论是非曲直,但它却是社会、文化环境变化影响人们对风险评估,也就是出门遛狗是否要栓绳戴口罩这一“风险”的一个典型案例。
只有认识到人类判断风险可能不准确的这一事实,才能端正面对风险的态度。而知晓影响认知风险的因素之后,大家离防控风险也更近了一步。
我们该如何预判风险?
在我们了解了什么是风险,以及影响我们认知的因素之后,如何应对风险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当你能够准确认知到风险的存在,见招拆招即可。
关于如何预判风险,这里提供两个思路,大家也可以在生活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总结更多规律。
预判风险时,思考方式先发散后集中。先以发散思维[2]预判各种可能性问题,再以辐合思维[3]提取核心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解决。
比如要对养宠物的风险进行预判,思考时以宠物的一生时间为线索,包含宠物生老病死各个阶段的风险事件;以宠物活动事件为线索,包含饮食、卫生保健、走失、受伤、伤害等;以人为线索,可包含伤人、纠纷、弃养、虐待等。
从一条核心主线出发,发散思考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再客观评估自己应对风险事件的能力,提前做好准备,未雨绸缪,甚至可以将危险扼杀在萌芽之中。
我们相信,如果大家在决定养宠之前都能够仔细思考相关风险问题和自身能力,还可以有效减少弃养宠物的情况。
同时,我们对自己要有理智的自识。每个人拥有的智识不同、技能不同、所处状态不同,使得同一事件的风险对每个人来说都完全不同,而面对同一风险事件,每个人的抗风险能力也不同。
因此准确拿捏自己所面对的风险尺度也至关重要,这取决于对自己是否有理智、客观的自我认识。
2019年5月,张某贷款60万养300只流浪狗,父母再就业帮还贷一事引发网友热议。
有爱心肯奉献本是很好的事情,只是当事人缺乏了对自身能力和风险的理智判断,全家疲于还款,原本一桩好事却变成了坏事。
在决定养宠之前,对自身能力和风险的理智判断也是必要的,无论是养多只萌宠,还是做云爹妈,只要切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就是最好的。
风险无处不在,作为铲屎官的大家如果忽略风险,可能就会对毛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近期的金毛被打死事件[4],公安机关以涉嫌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依法对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
同时,公安机关呼吁:遇事应冷静克制,依法文明处置,切勿一时冲动,以身试法。
当然,面对风险我们也不是无能为力,只要能够理智地认知风险,做好应对,风险也是可防可控的。
所以用此文,来祝各位铲屎官和毛孩子,平安健康。
・・・・・
最后:
养毛孩子时,遇过哪些你预料外的事?
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若觉得文章有用的话,请点个在看呀~
注:
[1] 此事涉及多方立场,此处仅作案例以解释相关概念,无意引战,不予评论。
[2] 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
[3] 辐合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与“发散思维”相对,指要求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其特征是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解答。
[4] 据佛山市顺德区公安局官方微博7月1日的案情通报,未发现殴打老人情节,未发现其他人员参与殴打,相关证据正在进一步收集、整理中。公安机关会协调双方当事人就赔偿问题进行协商等,依法公平、公正办案。
References:
1. “风险”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风险/2833020?fr=aladdin
2. “风险”是不可战胜的吗?不。https://zhuanlan.zhihu.com/p/25039146
app=zhihulite&utm_campaign=lite_share&invite_code=69E6DP&sign=MTU2MTI1ODY2MjAyNw%3D%3D
3. 林晶. 多重心理距离与解释水平对风险认知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8.
4. 狗要栓绳,异烟肼倒逼中国养狗文明进步https://zhuanlan.zhihu.com/p/41645036
・・・・・
推 荐 阅 读
▼
・・・・・
「 一 心 」
专业心理学栏目
探索养宠人的内心
帮助开拓养宠人的视野
寻找养宠背后更深刻的意义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新手养宠的4大难点,你做好准备了吗!
留学生养宠指南——你真的做好养宠物的准备了吗?
留学生养宠指南——你做好养宠物的准备了吗?
发情期真的不能给猫咪绝育吗?关于猫咪绝育,你做好准备了吗
宠物绝育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你做好准备了吗?
原创 发情期真的不能给猫咪绝育吗?关于猫咪绝育,你做好准备了吗
宠物保险的重要性,狗狗健康的保障伞你准备了吗
准备养宠物的你一定要知道这几点!
「最后的事」,关于如何面对宠物离世,你需要知道的事。
养宠物不容易,请做好这几项准备,再开始你的饲养之路
网址: 一心 | 关于养宠物,你做好面对各种风险的准备了吗?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78005.html
上一篇: 蝙蝠是上帝的宠物?它有百毒不侵的 |
下一篇: 菲尔顿宠物官网 猫咪感官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