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刺激支持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文|章鱼哥
编辑|比奇堡
外化问题行为是指包括撒谎、逃课、盗窃、以及故意损害他人身心健康在内的违规及攻击行为。
问题行为可以作为未成年人犯罪的前兆。数据显示,在多种未成年人问题行为中,逃学、打架斗殴、吸烟、玩暴力游戏等行为的比例均超过了65%。
留守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产生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支持在留守儿童外化问题行为影响因素占据重要的地位。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从社会关系中得到的实质或主观上的支持和帮助。
秦泽文关于留守儿童成长的研究中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留守儿童在成长中抵抗负面因素的影响。
魏昶等人关于留守儿童问题行为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中指出,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减少打架、逃学等外化问题行为中的违纪行为。
社会支持可以划分为认知支持、情感支持以及行为支持,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主要聚焦于认知支持和情感支持两个变量。
留守儿童外化问题行为频发,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社会支持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情感支持作为主要的研究领域和方向的同时,留守儿童认知支持也需要得到关注和重视。
综上所述,从支持体系的角度出发,研究认知支持对留守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对降低留守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发生率以及心理的健康成长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留守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相关研究
(1)留守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研究现状
学术界对于外化问题行为的概念界定尚未达成一致,但Achenbach等学者对于外化问题行为的界定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作为最早对外化问题行为进行研究的学者,Achenbach认为与悲伤、内疚等表达个人情绪的内化问题行为不同,外化问题行为是具有明显不符合社会基本准则的外部行为。
外化问题行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言语、精神、肢体攻击等故意损害他人身心健康的攻击行为;二是包括撒谎、逃课、盗窃等违反规则的非攻击行为。
二者相比,非攻击行为更加具有隐蔽性,同时因其具备较低的严重性,常常被忽略。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外化问题行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不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儿童都可能表现出外化问题行为。
其中,留守儿童是外化问题行为的高发人群之一。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和社会环境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其表现出外化问题行为。
经过长期追踪调查显示,多数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会一直持续到成年期。同时,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群体中发生外化问题行为的占比要高于其在非留守儿童群体中的比例。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父母关爱的缺失会使得他们更加容易产生孤独感,由此该群体会通过攻击和违纪等行为来吸引同伴注意,以寻求心理平衡。
同时,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无法及时监测并纠正儿童外化问题行为,导致其不断发展,甚至转化为犯罪行为。
留守儿童外化问题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常常会影响到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以及社会化的进程,更有甚者,会导致其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抑或是精神疾病的发生。
(2)留守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
留守儿童是指因为父母或监护人外出工作等原因,长期居住在城乡结合部或乡村地区的儿童。
留守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性、敌对性、挑衅行为等,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留守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因素:家庭是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对留守儿童的照顾、监管和教育都会对其行为产生影响。
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常不在身边,家庭环境的不稳定和缺乏监管会增加留守儿童产生外化问题行为的风险。
2.个体因素:留守儿童的性格、智力、情感等方面的特点也会影响其产生外化问题行为的风险。
由于长期缺乏与家长的交流和陪伴,留守儿童可能在社交能力方面存在缺陷,这也会影响其情感发展和行为控制。
3.学校因素:学校是留守儿童重要的社交场所,留守儿童在学校中的适应和表现也会影响外化问题行为的产生。
学校教育和支持的缺失、同伴关系问题等因素也会增加留守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发生率。
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留守儿童在学校可能面临更大的学业压力,这可能导致留守儿童情绪不稳定,进而产生外化问题行为。
4.社区因素:社区是留守儿童生活的重要环境之一,社区环境的优劣、社会支持的程度等因素也会影响留守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
社区治安问题、社会支持缺失等因素都会增加留守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发生率。
5.心理因素: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处于父母分离的状态下,可能会感受到孤独、失落、无助等负面情绪,这些情感困扰可能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外化问题行为。
同时,留守儿童可能面临更大的心理健康风险,如抑郁、焦虑、自卑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外化问题行为。
6.文化因素:留守儿童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和价值观念也会对其外化问题行为产生影响。
例如,社会上对男孩子“爷们儿”“打架斗殴”等行为的误解和歌颂,可能会让男性留守儿童产生外化问题行为的可能性高于女性留守儿童。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家庭、个体、学校和社区等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留守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发生与心理健康因素密切相关,需要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减少外化问题行为的发生。
二、认知刺激支持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认知刺激支持的研究日益增多,且涉及的领域也日益广泛。
在国外,认知刺激支持的研究较为深入,包括对认知刺激支持的概念、特点、作用机制、测量方法等进行系统研究。
而在国内,认知刺激支持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主要是在教育、临床、心理咨询等领域应用较为广泛。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整理归纳,目前认知刺激支持的研究主要从对学业成就、临床治疗、职业发展以及心理健康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认知刺激支持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情绪调节的影响:认知刺激支持能够通过提供积极的认知刺激,增强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研究发现,认知刺激支持与情绪调节能力呈正相关,认知刺激支持水平越高的个体情绪调节能力越强。
2.对应对能力的影响:认知刺激支持能够通过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增强个体的应对能力,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研究发现,认知刺激支持与应对能力呈正相关,认知刺激支持水平越高的个体应对能力越强。
3.对自尊心的影响:认知刺激支持能够通过提供积极的认知刺激,增强个体的自尊心,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研究发现,认知刺激支持与自尊心呈正相关,认知刺激支持水平越高的个体自尊心越强。
4.对应对焦虑的影响:认知刺激支持能够通过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降低个体的焦虑水平,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研究发现,认知刺激支持水平越高的个体焦虑水平越低。
三、认知刺激支持、积极心理品质、外化问题行为的中介效应分析
(1)三者相关显著
认知刺激支持、积极心理品质与外化问题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认知刺激支持与积极心理品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认知刺激支持与积极心理品质对留守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有着显著的负向预测功能,都可以有效地减少初一留守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的产生。
(2)积极心理品质的中介作用显著
在积极心理品质在认知刺激支持对留守儿童外化问题行为影响的中介作用的研究中,研究采用简单中介效应模型。
检验发现“认知刺激支持→积极心理品质→外化问题行为”路径显著,由此,研究证实了积极心理品质在其中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
可能原因是认知刺激支持可以通过促进留守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提升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和自我效能感,从而增强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如自尊、自信、乐观和适应性等。
而这些积极心理品质又能够作为一种资源,帮助留守儿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进而降低外化问题行为的发生。
此外,认知刺激支持还可以通过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认知水平,使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情绪状态。
并且学会更加有效地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因情感上的压抑和无法有效的情绪调节而导致的外化问题行为。
因此,认知刺激支持可以通过影响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和情绪调节能力来间接影响外化问题行为的发生。
根据结果所示,认知刺激支持对留守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是显著的,这表明,我们需要关注到来自社会支持中的认知刺激支持在留守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作用。
从相关分析以及中介效应检验的结果来看,认知刺激支持通过积极心理品质的中介作用,对留守儿童外化问题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可能原因是一方面,认知刺激支持会直接地影响留守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
原因可能是儿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认知刺激支持可以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以及帮助留守儿童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其与他人交往的信心和技巧,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从而减少外化问题行为的发生。
另一方面,认知刺激支持通过影响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帮助留守儿童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提升其情绪调节的能力和自我认知的能力。
使留守儿童能够更加自主、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减少因情绪失控和自我认知不足而导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发生。
四、结论
研究以初中低年级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以及中介效应分析,了解低年级留守儿童认知刺激支持对留守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
研究结论如下:
(1)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初中低年级留守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普遍存在且较为严重。同时,留守儿童的认知刺激支持较少且能够获取该支持的方式不多。
(2)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初中低年级留守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男生的外化问题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的得分。
这说明相较于女生,男生更容易产生外化问题行为。
(3)相关分析与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认知刺激支持与积极心理品质呈正相关;积极心理品质、认知刺激支持与外化问题行为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
认知刺激支持通过积极心理品质的简单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
“认知刺激支持→积极心理品质→外化问题行为”路径显著,即间接效应显著,间接效应占总效应88.1%。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认知刺激支持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心理咨询对压力管理与情绪调节的技巧有何帮助.pptx
宠物认知和情感研究.docx
孤独症寻找视觉刺激
青少年心理问题解决法:如何有效应对情绪困扰?
“来自星星的孩子”,渴望你多一些理解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含义
认知刺激疗法怎么做
监狱服刑人员认知能力训练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
宠物心理学:宠物驯导师如何理解宠物行为
网址: 认知刺激支持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78041.html
上一篇: 鱼病的认知问题!孔雀鱼鱼病治疗, |
下一篇: 哈佛研究:在宝宝3岁之前,多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