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猫经济”来临,你感觉到了吗?

“猫经济”来临,你感觉到了吗?

“宠物经济”并非新鲜话题。

《2020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达到2065亿元,已经超越当年中国奢侈品行业的市场规模。

如果要说近年的变化,恐怕就是“宠物猫”的异军突起。报告显示,2020年猫消费市场规模比2019年增长13.3%,达884亿元。

“猫经济”,成为一个新崛起的千亿元级别市场蓝海。

采访时,在常德宠物行业经营了近30年的赵道贵表示,近些年人们的养宠选择变化大,“犬猫比”从5年前的8∶2左右,进化到如今的4∶6,“猫进狗退”现象十分明显。

猫为何受宠?近期,记者对本地市场进行广泛走访调查,探寻“猫经济”在本地的发生、发展以及未来趋势。

是谁在养猫?

“独自在外工作,一个人住,孤单。”谈及为什么养猫,“90后”的诺诺(化名)这样说。诺诺认为的“排遣孤独”,基本代表了中国养猫主力“80后”“90后”“00后”的主要诉求。

图片

萌萌的猫获得了人们的宠爱。

数据显示,我国宠物消费的主力军是年轻群体,而其中超过六成是女性。《2020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85%的宠物主是 “80”“90”“00” 后,71.3%的宠物主学历是本科或本科以上,61.2%的宠物主是女性。

“80后”“90后”“00后”作为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下成长的一代人,以独生子女为主。随着他们长大,又独自在外打拼,晚婚晚育成为趋势。据民政部门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独居成年人口超过7700万,预计2021年,独居成年人口将超过9200万,而这2亿多的单身、独居成年人都是宠物经济的精准用户。业内人士分析,这种社会现象加速催生了猫宠市场的兴起。

“90后”常德女孩小莉(化名)在2018年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只猫,今年,她又领养了一只小橘猫。用她自己的话说,拥有两个“宝宝”的她乐在其中。“一个人住,但每天下班回家时,会有两只猫到门口来接,感觉特别温暖。”从养猫开始的每个月,她要在猫身上花上500元左右,用来买猫粮、零食和玩具。当然这个花销的前提是猫不能生病 。“它们给我带来了轻松和快乐,觉得花些钱也值得。”

而在逐渐走入消费主场的“95后”“00后”眼中,人与猫的关系似乎已经不限于陪伴。在25岁的小文(化名)眼里,今天的猫已经成为一种活体“社交货币”。在这团毛茸茸生物的带领下,小文加入了无数个养猫社群,“除了分享养猫心得,也会有一些线下聚会,觉得生活有趣多了。”

对于更年轻的“00后”来说,猫甚至已经脱离了宠物的身份。“我们从小一起长大。”2007年的蒙蒙(化名)表示。蒙蒙的父母都是“80后”,身为中国第二代独生子女的蒙蒙,从小学开始就拥有的猫不是“好像家人”,而是“就是家人”。

没有人会苛待“家人”。“除了猫粮、猫罐头,猫窝、猫砂、猫爬架,疫苗和绝育,还会买零食、保健品、除虫剂、玩具、饮水机。”谈及养猫的花销,蒙蒙透露,还没有实现经济独立的她,也会经常省下零花钱给猫买礼物。据统计,蒙蒙一家的月均养猫花费超过1000元。

为什么是猫?

猫是何时开始介入人类生活?

《中国猫奴撸猫简史》一文中显示,早在南宋时期的杭州一带就已经出现了“宠物市场”,猫窝、猫粮、猫美容等猫相关产业链一应俱全。更夸张的是,这股舍得为猫砸钱的风气从宋代开始延续至民国。但无论中西,猫长久以来都只是精英阶层的掌中之物。猫,真正具备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属性,已经来到千禧年后。

在过去30年里,宠物经历了由“看家护院”的角色转变为“家庭成员”。业内人士将其总结为3个时期,一是启蒙期(1990—2000年),中国宠物产业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二是孕育期(2000—2010年),进入21世纪,中国的宠物数量开始快速增长 ,同时,养宠观念发生较大转变。三是发展期(2010年至今),2010年以来,我国宠物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情感经济”引发行业迅速扩张。

但同样是宠物,为什么近年来“猫进狗退”,猫成为养宠主流?记者经过走访发现,政策的引导与观念的变化是主要影响因素。

近些年,各地针对养犬不断出台管理条例,相对而言,养猫就没有这份顾虑。“现在的年轻人比较忙,没有时间遛狗,猫的性格温驯,又不粘人,适合宅家一族。”有十几年看诊经验的宠物医生唐琰观察到。从2009年开始从事兽医这份职业,唐琰见证了宠物市场的转变。“刚开店的时候,常常是狗刚到店里就会被买走,猫不好卖,2016年之后,养猫潮流慢慢兴起,一年比一年火,狗卖不动。”

“我开店10年后,常德才出现第二家宠物医院,现在市城区发展到了20多家。”武陵区动物医院院长赵道贵1993年开始涉足宠物市场,从一个畜牧站的小门店到如今的专业动物医院,他见证了常德宠物行业的萌芽和发展。“以前家猫家狗都是功能性的,开始10年基本是给土狗柴猫服务,店里进的狗粮根本卖不出去,全被老鼠偷吃了。人们开始把猫狗当宠物养,是10多年前才有的,最开始当然是养狗的多,近些年养猫的多起来,猫进狗退的趋势明显,‘犬猫比’从以前的8∶2 变化到现在的4∶6。”

“2018年左右,感觉到市内的宠物店明显增多。”经营着一家“宠物服务一条龙”的店主邱阳对记者说道。首次创业失败,不死心的他重启创业,目前,他在市内拥有两家宠物店,其中一家专营猫咪业务。

猫经济中,服务场景经济的实现,由线下猫咪医疗服务机构、洗护美容机构的快速发展得以助推。这其中,2018年似乎是个标志性的年份,“猫市场”积蓄了几年后进入井喷期。记者在美团定位常德,搜索关键词“猫”,弹出数十页商家信息,包括宠物医院、猫咪洗护、宠物摄影等各类服务,店家的注册信息显示,约八成在2018年至2021年才正式营业。

图片

琳琅满目的宠物用品。

吸睛还是吸金?

为了猫奴们无处安放的爱宠之心,围绕猫的消费产业也应运而生,这条产业链几乎涵盖了猫生老病死的每一个生命周期。

从传统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猫经济大致可以分为上中下游3个部分:

上游主要是猫的配种、养殖、交易;中游是猫的基础用品,包括食品、用品、玩具、服饰;而下游主要以服务为主,比如美容、寄养、写真、医疗、保险以及殡葬等。

伴随“Z世代(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的崛起,猫经济又在传统链条之外发散出更加精细化、多样化、趣味化的业态。“猫咖”便是其中之一。

“吸猫”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养猫的客观条件,猫咖应运而生。

坐落在湖南文理学院西院附近的“猫咪友人club” ,从2019年11月开业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个年头。目前,猫咖里有包括英短、布偶、暹罗等品种在内的30多只猫。这是一家由90后情侣运营的猫咖。“我们自己喜欢猫,养了八九年,家里的猫越来越多,就干脆开了这家店。”店主石磊说,为了支持女友的兴趣爱好,老家怀化的他来到常德创业。女友陈翊哲之前在宠物医院做宠物美容工作,有照顾宠物的经验,店子顺利地开了起来。

“猫咪友人club”主要向消费者提供“不限时撸猫”服务,同时出售猫咪用品、猫咪零食,也进行宠物出售。“顾客来这里撸猫的时候看上了猫咪,也可以买走。”“猫咪友人club”开在学校附近,消费者就以学生居多,“爱猫狂人”连洁就是其中一位,“每周都会来,每次消费在30元左右,这里的每一只猫我都认识。”问及运营情况,店主介绍,“每个月包括房租、人工、养猫等在内的运营成本需要二三万元,目前能够维持运营平衡。”

猫市场的增长,推动着创业者的涌入。今年9月,一家名叫“猫咪派对”的猫咖在市城区武陵阁步行城金钻广场正式开业。“我们主要采用的是撸猫加奶茶小吃的营业模式,周末人多,同时最多可以接待30人左右。”记者在这个商圈走访发现,类似业态的猫咖就有五六家。

邱阳对此则“持保留意见”,他2013年尝试创办宠物店,因经验不足,首次创业失败。宠物医生唐琰也觉得要“谨慎进入”,如果不了解或者没有专业的知识支撑,新开的店很容易倒闭。”宠物医院负责人赵道贵也观察到了这一现象:“开的多,死的也多,基本是开5家倒3家的状态。”他认为,现在的宠物经济基本以服务业为主,消费者越来越多的需求,促使整个行业向精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据统计,目前市城区为宠物提供相关服务的店铺多达80多家。记者从我市主管部门了解到,市城区备案的动物诊疗机构超过20家,其中武陵区就有16家。

资本来了

膨胀的猫经济“掏空”了“铲屎官”,却养活了老辣的资本。

2018年8月,高瓴资本宣布与瑞鹏宠物医疗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高瓴将向瑞鹏集团“注入巨资”,并将高瓴系的宠物医疗资产与瑞鹏整合。整合后,瑞鹏旗下的宠物医院约1400家,覆盖全国80多个城市,目前已经成为国内门店数量最多的宠物医疗集团。

采访中,本地多名业内人士坦言:“争抢蛋糕的人多了,压力越来越大。”今年来,瑞鹏旗下的宠物医院陆续在常德城区布局2家分院,资本的注入让常德的宠物诊疗以及配套市场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同时,来自资本对宠物市场的残酷追逐,也倒逼这个行业逐渐趋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记者发现,本地商家也纷纷在打造品牌上着力,在诊疗、洗护等市场布局连锁店。

“以前就一个门面用来看诊,打个针,吊个水,费用也就只有几元到十几元。现在的宠物主舍得花钱,疫苗和驱虫是常规消费项目,随着市场的需求,还有最常购买的体验项目,包括基础健康、传染病体验等。如果没有设备和技术的更新,很容易在竞争中淘汰。”赵道贵运营的动物医院目前也开有分院,在他看来,“除了不停地更新设备,还要不停地更新知识。”赵道贵的医院有10多名员工,其中专业畜医就有五六名,他自己则多年坚持参加全国的兽医师大会。“必须不断学习,才能够了解最新的进展,现在的宠物主要求高。”化验室、X光室、B超室、手术室、住院部,记者看到,宠物医院内部,各种高科技设备一应俱全。

图片

宠物医院内检查设备一应俱全。

常德元佑动物医院的宠物医生夏志能每个月要接诊上百只猫,费用根据猫的病症,从数百元到近万元不等。“这些年来养猫的人越来越多,舍得在猫身上花钱的人也越来越多。”

在某医院采访时,记者遇到夏夏(化名)带着自己的爱猫来做节育 洗牙套餐,“要住院几天消炎,整个花费将近2000元。现在宠物诊疗市场比以前透明多了,还可以货比三家。”夏夏介绍。其医生介绍,前几天还接诊了一只摔伤的猫,因为伤势较重,手术比较复杂,整个花费要超过5000元。而这只猫的市价,大概在3000元至5000元。

“猫经济的本质不是在做猫的生意,而是做人的生意。”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定义。伴随人的情感关系需求慢慢优于对物质的物理属性需求,资本的热情与行业的火爆相互印证,“猫经济”还能迎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经济漫谈】

“宠经济”的热度与温度

□ 谭明

犬经济还未褪色,猫经济又粉墨登场。

随着人们兴趣涉猎的愈发广泛,“宠经济”的分支也越来越庞大,真有点让人应接不暇。

不得不承认,“宠经济”的繁荣是人们生活显著提高的一个缩影。至少,如果人们还食不果腹,哪有“宠”的闲情逸致,无心问“宠”就更不会有心侍“宠”。“宠”能够从富裕阶层的个体行为,演化成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并衍生出一种经济现象,所映衬出的正是社会个体的经济实力增强以及社会财富的显著增加,生活质量型消费取代温饱型消费,成为社会的主流。

不仅如此,无论是犬还是猫,或者是其他宠物,当它们演变成伴侣型动物那刻起,便被赋予了陪伴的价值属性。随着熟人社会的解体,经济高速发展、人类活动日趋频繁,人口结构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家庭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2 2”或“2 1”型核心家庭成为社会普遍的家庭模式。空巢家庭、丁克家庭、单亲家庭等非传统家庭也日渐被社会所接受并广泛存在,人们的陪伴需求显著增加。面对陪伴“供给”的显著不足,伴侣型动物自然成为这个缺位的最佳“补充”。不是有人就说,宠物能够与人类产生类似于“亲子”关系的连接,促使大脑分泌让人感到良好的多巴胺。这么说来,“宠经济”实际上也是多巴胺经济的一种。

当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衍生经济,自然也少不了流行消费的影子,商家不断地开发更多、更快、更好、更新刺激人们快乐因子的“宠产品”,并不断赋予更具广泛传播价值的“宠文化”,营造更具烘托价值的“宠氛围”,引领社会消费风尚,从而带动“宠经济”新兴分支产业的发展,以刺激“宠经济”的磅礴生机。生产决定消费,“宠”自然也就你方唱罢我登场。

总之,无论是生活质量提高的缩影,还是多巴胺经济的反映,或是流行消费的刺激,“宠市场”逐步从小众走到了前台,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一支,成就了“宠经济”的热度。

毕竟是市场,自然就需要规范。这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天然追求。

并且,“宠经济”是以宠物为纽带,上、下游产品相贯通的经济链。在整个市场的经济链条中,宠物是核心。宠物毕竟是一种动物、一个生灵,而且其所具有的伴侣价值,与人、与人性之间又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纽带。于侍“宠”者来说,宠物是陪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既需要看到“宠经济”的热度,更需要关注“宠经济”的温度。即便“宠”会层出不穷,迭代频繁;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因势利导,通过建立和遵守必要的规章制度、规范市场行为,构建有序市场,确保“宠产品”“宠服务”安全、规范,以保障宠物的生存权和生存质量;于其商品属性,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于其生命价值,这是人性的必然选择;于侍“宠”者,这是对个体权利的尊重与保护。

热度唤起关注,温度唤起尊重。“宠经济”有热度,更应有温度。这既是创造财富的价值使然,也是人之善行的责任使然。

记者:姜美蓉 实习生 左慧娟 文/图 编辑:杨鑫

【声明: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尚一网公众微信号,经同意授权后,方可转载并请标明出处。】

相关知识

“猫经济”来临,你感觉到了吗?
宠物经济悄然来临,国内宠物市场将超2000亿
宅经济下的大热行业,宠物类目的选品你get到了吗?
益宠宠物:宠物经济悄然来临,国内宠物市场将超2000亿
宠物绝育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你做好准备了吗?
“五一”临近,各地密集发放消费券,你领了吗
原创 寒冬来临怎么给宠物进补?
质疑爆燃:中国的宠物消费支出预计激增,你养宠物花钱了吗?
人类在模仿猫狗叫声的时候,它们能感觉到不是同类吗?
宠物体重管理:你家宠物体重达标了吗?

网址: “猫经济”来临,你感觉到了吗?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78844.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宁波宠物猫市场在哪里【吧友互助吧
下一篇: 中国宠物猫狗自动喂食器市场现状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