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居住着一群“林中仙子”——白鹇鸟它们长得特别出众翎毛华丽,体色洁白
形态特征
白鹇(学名:Lophura nycthemera):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于大型鸡类。雄鸟全长100-119厘米,雌鸟58-67厘米。头顶具冠。嘴粗短而强壮,上嘴先端微向下曲,但不具钩;鼻孔不为羽毛所掩盖着。翅稍短圆。尾长。跗蹠裸出,雄性具距,但有时雌雄均有;趾完全裸出,后趾位置较高于他趾。
雌雄异色;雄鸟上体白色而密布以黑纹,头上具长而厚密、状如发丝的蓝黑色羽冠披于头后;脸裸露,赤红色;尾长、白色,两翅亦为白色。下体蓝黑色,脚红色。雌鸟通体橄榄褐色,羽冠近黑色。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在中国云南高黎贡山地区,则主要栖于海拔1600-2700米的山地阔叶林。尤以森林茂密,林下植物稀疏的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较为常见,亦出现于针阔叶混交林和竹林内。
生活习性
白鹇成对或成3-6只的小群活动,冬季有时集群个体多达16-17只。由一只强壮的雄鸟和若干成年雌鸟、不太强壮或年龄不大的雄鸟以及幼鸟组成,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关系。每当春季繁殖期之前,总会有发生激烈的争斗。
白鹇为杂食性,主要以椎栗、悬钩子、百香果等植物的嫩叶、幼芽、花、茎、浆果、种子,以及根和苔藓等为食,其中最常吃的是南亚锥栗的坚果、崖豆 、蕨叶、芭蕉芋等植物。
繁殖方式
繁殖期4-5月。3月中下旬雄鸟即开始发情,一雄多雌制,雄鸟之间常为争夺配偶而争斗。雄鸟的求偶炫耀为侧面型,通常自雌鸟右后方向前左侧绕圈,当行至雌鸟一侧和雌鸟并行或接近并行时,雄鸟不断左右摆尾,动作缓慢而幅度大,然后再继续向前方走动,绕过雌鸟头前从右侧走开,每绕一圈后便在离雌鸟2-3米外站立不动,1-2分钟后再重复1次。
种群现状
白鹇尚有一定数量,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相关文化
白鹇翎毛华丽、体色洁白,因为啼声喑哑,所以称为“哑瑞”;在中国文化中自古即是名贵的观赏鸟。《禽经》记载“似山鸡而色白,行止闲暇”,因此宋代李昉所畜养的五种珍禽中,白鹇即被称为“闲客”。唐代李白曾作诗“赠黄山胡公求白鹇”;清朝更把白鹇作为为五品官服的图案。
相关知识
晋宁区林草局举办湿地鸟类科普培训
视频|2023年南京爱鸟周活动全面启动,观鸟大赛共记录155个鸟种
东滩湿地公园
原创 龙子湖湿地公园拍鸟记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冠长尾雉栖息白莲河湿地
守护“飞羽精灵”,广州动物园启动防鸟撞改造行动
街猫进驻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毛孩子”们有家了!
图集|守护“飞羽精灵”,广州动物园启动防鸟撞改造行动
认识池鹭、苍鹭、夜鹭 | 湿地精灵
1980年后首现广州野外!海珠湿地发现稀有鸟类红领绿鹦鹉
网址: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小课堂——白鹇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79008.html
上一篇: 白芨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
下一篇: 这届年轻人开始“云养鸟”,还给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