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我们,他/她/它们,谁是谁的宠物

我们,他/她/它们,谁是谁的宠物

在一个游戏的世界里,幻想轻易成为现实。——段义孚《制造宠物》

阅读段义孚的著作的感受是,十分享受。因为他用文字营造了浪漫的氛围。但他这本《制造宠物》(DOMINANCE and AFFECTION: The Making of Pets)讲述的并非是什么美好之事。仅以题目而言,“制造宠物”四字显然与人类社会的权力相关。确实,他观察到我们所忽略的现象:我们有意无意地滥用权力,以支配资源或创造审美为目的,不断伤害着自然、动物与人类。讽刺的是,滥用权力伤害TA(他/她/它)者之人与“受害者”之间,往往不存在利益冲突或者恶性情感关系。

一切竟因爱美而起。某些人类群体为了把自身的审美趣味变成现实,取自然资源为素材,打造成满足自己口味的对象,比如精美可游乐的花园,仿造自然的园林,甚至驯化动物为宠物。说到底,是为了取悦自己与他人而制造了眼前的一切景观。

段义孚所指的“宠物”,并非仅仅只是指代我们日常豢养的生物。有意思的是——按照宠物一词之意,其带有经济性和精神性——那些被我们以某种目的制造出来的对象,可以是活物,也会变成死物,都可以被视作是我们的宠物。例如我们修葺成特定形状的绿植,我们设计建造的玩具,皇帝与贵族为娱乐而开凿的湖与池,甚至……被当作商品贩卖的人口,或领养回来的孩子。与其说是“宠物”,不如说是“玩物”。

这有点危言耸听。它无疑在说,我们的善意其实是一把抹了蜜糖,却刺向他者的残暴的刀刃。但细想之下,一切合乎情理。人类创造或制造某些产物,改良或改造某些空间或环境,都以利己性为基础。为无序之物制定秩序,即是将其控制在自己能掌握、可支配的范围。很多时候,我们常说,顺从自然、顺应天性来改造某物,而最终这些“物”终究不是自然的、最真实的原始的状态。段义孚列举了人类通过水利工程控制自然之水来证明这一点,或许仍不够贴切,不过他也注意到,中国古人十分喜爱建造园林,而欧洲贵族对花园的沉迷更甚。园林所用材料是石与树木,这些并非都自然生长在园林建造地点上。园林设计师或工匠为呈现自然环境的状态,结合主人的审美趣味,对假山水与林木进行修葺、剪裁,制造出自然般的景观,然而这样的景观不就是人为制造而成的吗?换言之,人类为了美与愉悦,建造了园林,在这样的过程中,作为自然资源的石头、水以及林木,都被人类所支配、改造,它们就是取悦园林主人的“宠物”。

那么作为宠物的动物呢?段义孚列举了更残忍的例子。如今越来越多人有了“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观念,然而在过去,马戏团、带动物表演的游乐场、动物园(现在还有),等等,不难理解,人类为何把各种类的动物关闭在固定的一个个固定的牢笼里?尽管这些牢笼越来越精致、模仿它们习惯的居所,模仿自然,但它们仍是牢笼。动物们住在里面,正是为人类的精神服务。不仅如此,人类为了获得理想的品种,对动物们的繁殖加以干预,自认为别有心裁的配种,“创造”高级的、特别的品种,但最终仍是满足人类趣味的需要,促进人类的消费行为。在《制造宠物》第六章最后,段义孚引用了一段康拉德·洛伦茨的《人犬相逢》的文,其重点是揭示人类情感的局限:在人的情感定义中,独立的人是不可取替的,他/她若离开,其位置无法被填补,但狗(宠物)可以。狗去世后,人类可以再去领养极为相似的,进而填补之前失去的情感。

但人类世界,尤其父权社会,并不就此满足。若父权社会中存在一条“食物链”——由段义孚所揭示的,以拥有支配权力强弱为序——男人——>女人——>儿童(不分性别),人类生命的初始状态是婴儿,由此刻起,母亲或其他大人会以培育、训练为由,支配毫无自理自控能力的孩子的一切,这一过程实质与跟宠物互动无异。段义孚在其中还谈到母亲对于孩子强控制力的背后根源,是她们无法反抗父权社会中支配她们的男性,以至于她们只能把被支配的负面情绪发泄在她们可支配的对象身上。更有意思的是,他还指出,尽管男性在父权社会占领主导地位,但他们内心对女性的恐惧从未消除——在父权社会形成之前,女性才是主导人类社会的重要力量。女性对于男性而言,始终是威胁性的存在。因此,男人更愿意将女人放置于“宠物”或“玩物”一类,保持自己不再被女人支配的状态。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在段义孚看来,似乎是一个有力的论证。

上述这种观点在今天看来,其实不算新的观点。在乐意看到更多男性主动提出这类观点的同时,更看出人类社会男女性别之间的博弈,甚至可以说是战争自有史以来,从未结束。不管哪一方占据主导地位,只要有权力的参与,关系中存在不平等,那必然不可能和平。

“制造宠物”的概念亦是如此。其无非是说,人类在自己的社会自定了阶级性,利用甚至刻意制造不平等关系,自定秩序来选择、控制他/她/它者,满足自己情感上的需求。而这样的举动来自权力意识。更关键的是,段义孚认为,权力意识来自Play—— play在书中被翻译为“游戏”,全书实际上还提到“娱乐”,也就是说,儿童通过游戏接收权力意识的教育,大人们或者说支配者通过种种娱乐性的仪式来展现权力,强化被支配者依附和服从意识。如此,权力支配与教化就披着一层不带恶意性的外衣,真正的目的难为人所知。

阅读这本书过程中,让人不禁想到父母或长辈常言“为了你/妳好”,听者(子女/后辈)进而被迫接受种种安排和设计,但这一过程,听者的真实感受和需要从未被注意和重视。它似乎也在佐证段义孚提到的“制造宠物”的概念,子女或者后辈在父母和长辈面前,常常处于不对等的被支配的位置,时常不得不被他们“控制”。而这种“控制”多附带善意的伦理——如今我们终于认识到,它实质是道德捆绑——子女或者后辈,某种程度上看,也是“宠物”。

PUA,同样能在这本书里找到更深刻的理解。男女亲密关系中的不平等因素似乎与PUA同在,权力支配者以情感需求为由对被支配者施加控制,被支配一方又基于情感需要而不断妥协、服从、依赖,却忽略了对方真实意图,从而沦为对方的“宠物”。

消费社会如是。我们不断被告知我们的需要是什么,进而引导我们消费,但这些需要往往不是我们真正的需要。精美的包装,丰富的内容,精致生活的格调,假装揭示社会真相的知识,而大部分人,可能只是需要合理的作息,健康的身体,简单的生活——讽刺的是,我们总是不断上当。每次消费过后意识到自己“受骗”,但下一次的消费信号再起,我们依然忘了过去的教训,继续自愿“受骗”。

段义孚既然提出了“制造宠物”,颠覆我们的认知,那么他提出解决方案了吗?有是有,但密码藏在书的字里行间中,颇为意味深长——“权力是战胜反抗的能力。”

一切又回到权力争夺上了。

相关知识

狗狗谁喂他就是主人吗
第一个养宠物的人是谁?
两个人养一只狗谁是主人
家里两个人喂狗谁是他主人
家庭内人员众多,狗子的排位却不会错,谁是主人它自会明断,请看
谁是你最喜欢的宠物博主?之国民老岳父公
猫和狗谁更能认清主人,谁更忠诚,家有两宠更清楚
【#谁是最强铲屎官#...
美国首座宠物公墓,伴随八万宠物魂灵的神秘女子是谁?
别人怎么养宠物?看詹妮弗·克兰克,她创造了狗敏捷度纪录

网址: 我们,他/她/它们,谁是谁的宠物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82697.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年度资料片“阵营战”首波详细讲解
下一篇: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