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您好。欢迎阅读本指南。
此刻,您也许刚结束偏远矿星上的劳作回到轨道,抑或正坐在长途客舰的舱室中等待跃迁。星系广阔,无论您来自哪个悬臂、身处何方,一只猫都会是您在空间航行生活中的最好伴侣。
但是,猫是什么?在我们的飞船上会很难伺候吗?
别慌,带上您的毛巾和猫砂盆。
作为全银河系唯一一本星际养猫指南,关于饲养猫咪的任何问题,您都可以从本指南中得到答案。
养好猫咪,当然要从了解它们开始。
家猫是一种来自地球的多细胞生物,在分类学上属于哺乳动物纲的猫科。
这个科的物种无一例外都是典型的食肉动物,是地球表面最为成功的一群捕食者。
一千多万年以前的欧亚大陆南方,原始的猫科动物逐渐由更早期的哺乳动物祖先演化形成。
此后,经过漫长的迁徙和适应过程,猫科分化出了三十多个物种成员,分布在除了南极洲和大洋洲之外的每一块大陆上,在千万年演化的塑造下适应了各种环境:
从横行在亚寒带针叶林的欧亚猞猁,到高卧于赤道地区稀树草原的非洲狮;从敏捷如风的苗条猎豹到力胜牯牛的健硕猛虎;幽幽雨林里,有潜水捕鳄、利齿碎骨的美洲豹,茫茫沙漠中,有飞身猎蛇、耳听八方的沙猫;
更不用说从东三省一直分布到非洲之角的豹,和北踏落基山雪国、南涉亚马逊水乡的美洲狮,迥异的生存环境摆出了各种难题,而经历了严酷自然选择的它们,真正是冷热酸甜想吃就吃,成为了荒野中游刃有余的猎手和生存专家。
而这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家猫的祖先——野猫。
这里所说的野猫可不是被人类遗弃或者散养的流浪家猫,而是世世代代从来没有接触过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的野生物种。
地球上的野猫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地区都有分布,除了热带雨林和严格意义上的沙漠之外,野猫存在于各种不同的生境之中——森林、草甸、灌丛、湿地等等,捕食的猎物也是五花八门。
野猫和家猫的外表十分相似,体型略大一点,欧洲的野猫通常毛发长长、尾巴蓬松,显得像是五短身材;而亚洲和非洲的野猫则要苗条一些。
自然,作为猫科一员的野猫主要吃的是啮齿类,也就是各种鼠,以及兔子、鸟类等肉食。
如果您还在担心自己毛乎乎、尖牙利爪爱吃肉的宠物难以习惯星际交通工具或者是陌生星球上的生活,那您真应该好好了解一下家猫诞生的历史,看看这种凶猛而高冷的猎手,是如何完成从荒野到卧室这一旅程的。
这趟旅程的第一站,是谷仓。
人类文明的诞生很可能是起始于“食物生产者”这个新角色——有了富余的粮食,不必靠天吃饭,才有了交换、分配、分工的可能性,而上古时代的猫则很可能在其中扮演了“食物守卫者”。
遗传学和考古证据都表明,大约一万年前,最早的“人猫互动”就发生在人类农业的摇篮——新月沃地。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在中东这片沃土上选育、驯化了各种粮食作物,丰收的谷仓加上厨余垃圾却很容易成为啮齿类小偷们的天堂。
拥有繁殖天赋的鼠是粮食储存的一大危害,而在某个傍晚路过谷仓的野猫,则开启了一段互惠互利的合作:猫儿吃鼠,人吃粮食,各取所需。
这个阶段的猫仍然和人类若即若离,毕竟没有门窗的原始居所也禁锢不住野性的猫儿。正如《丛林之书》的作者鲁德亚德·吉卜林笔下所写:“猫儿也遵守了他的诺言:在家里时,他捕捉老鼠;他也对婴儿摆出一副好脾气,只要对方不使劲扯他的尾巴。
但除此之外,隔三差五,当月亮升起,黑夜来临,他仍是独行的猫,无远弗届。
他走入潮湿野性的森林,爬上潮湿野性的树木,高居潮湿野性的房檐,摇着野性的尾巴,野性地独行。”(《独行的猫》,本文作者译)
公元前15世纪的埃及陵墓壁画局部,“椅子下的猫”
地球历法的2004年,人类在地中海上的塞浦路斯小岛挖掘出了一只陪葬主人的猫,这团九千多年历史的小小枯骨是已知最早的实体宠物猫,因为塞浦路斯没有野猫。
到了三千多年前的古埃及新王国,墓穴壁画上的家长里短里,“椅子下的猫”已经是常见元素。猫不再仅仅是人类的合作伙伴,而逐渐成为了家庭一员,从谷仓走进了餐厅和卧室。
甚至连原本是母狮形象的女神芭丝特(Bastet),也逐渐变成了著名的猫首人身设定。
从那以后,家猫经历了罗马人和伊斯兰文明的宠爱,也在中世纪的欧洲遭受了来源于女巫迷信的黑化和敌视,直到文艺复兴后才重新得宠。
爱猫的风气一直持续到现代,“猫奴”群体中,不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美国总统林肯这样的风云人物。
像来自地球的另一种人气宠物——狗一样,近代的猫也在人类的选择性繁育下产生了各种形态发生变异的品种:
长毛的波斯猫,身材魁梧的挪威森林猫,大饼脸的异国短毛猫,烟蓝色的俄罗斯蓝猫,折耳的苏格兰猫,毛色深浅受局部体温控制的暹罗猫,甚至是光溜无毛的斯芬克斯猫等等。
一万年来,从荒野到谷仓再到卧室,“登堂入室”的旅程并未结束:
喜爱跃上键盘的可爱猫咪,又在如今的网络时代里用无数照片、动图和视频占领了人类的手机和电脑,成为了赛博空间(cyberspace)的霸主之一。
如今,它将陪您去往星辰大海,开始自己的星舰征途,继续延伸扩展自己的“领地”。
不必犹疑,已经陪人类征服了一颗行星的猫,在星际空间中也将如鱼得水,是陪伴您宇航生活的不二之选。
虽然在驯化过程中变化颇多,但绝大多数品种的猫仍然保留着野生祖先们矫健的体型。
一千万年的演化过程中,猫科动物的全身上下都为自己的捕猎方式而做出了“优化”——和那些试图拼耐力跑死猎物的犬科亲戚们不同,猫最拿手的是“潜行突袭”:先尽可能地隐蔽接近,然后突然暴起,争取在短时间内追上猎物并快速杀死对方。
为此,猫的脚上有着厚厚的肉垫,尖利的爪子能够缩回肉垫中,以便悄无声息地靠近猎物;而一旦猎物有所察觉,肌肉和富有弹性的骨架能把势能有效转化为自身的动能,长长的尾巴在辗转腾挪中维持平衡,完成电光石火的追击;然后,在强健咬肌的拉动下,双颌将压力集中于锐利的犬齿尖端,插入猎物的颈椎,破坏神经、阻断呼吸。
在人类驾驶着木质船舰探索海洋的时代,喜欢咬木头磨牙的鼠是航海家们的心腹大患,而猫也凭着这一手捕猎技巧从谷仓来到了甲板,守卫着船舱,跟随人类纵横四海、开拓世界。
现在,当我们面对广袤的宇宙之海,开拓人类新边疆的星舰上自然也少不了这些无远弗届的小冒险家的位置。
猫的骨架和肌肉适于灵活运动,用于咀嚼的咬肌也很发达
除了一系列本能的捕猎动作,猫还有着更多我们人类难以企及的运动和感觉天赋。
人的肩胛骨和锁骨通过关节相连,增强了上肢的稳定性;但锁骨退化导致猫的肩胛骨活动范围更大,能够挤过更加狭窄的洞隙。
配合上测量通道宽度的胡须、感光灵敏的大眼睛以及敏锐的嗅觉,曾横行山林的猫在星舰上也能无往不利。
在地球历法2017年,旨在鼓励有趣科学研究的“搞笑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用流体力学研究猫咪的法国科学家,表彰其对于“为什么呆在狭小空间里的猫会随着空间边界而改变自身形状”这一问题所构建的数学模型。
这个模型指出了猫具有一定的流体性质,如果被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里的主人公贾宝玉知道,恐怕又要说这是“水做的骨肉”了吧?
作为“幽闭空间恐惧症”患者,本手册作者对于星际飞船和着陆舱内部的狭窄空间设计一直持有保留意见;相比之下,您的猫咪可能会很满意于艰苦条件下您给它准备的任何足够大又足够小的容器,适应宇航生活不在话下。
飞檐走壁的猫也有着更好的平衡性。众所周知,它们能从离地三米的地方掉落而四脚着地不受损伤。
“落猫问题”得到了包括麦克斯韦和斯托克斯等众多人类物理学家和数学研究者的关注。
这个看似违反了刚体角动量守恒定律的事实在地球上曾一度引发了“捆绑在一起的猫和果酱三明治能否形成永动机”的疯狂猜想,然而早在当地历法1894年,法国的艾蒂安-朱尔·马雷先生就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延时摄影研究,提出应该把猫区分成上半身和下半身两部分,而不是一整个刚体。
在使用控制理论进行数学建模后,后世学者逐渐理解了猫如何将身体的两部分对折弯曲,然后分别转动,从而在整体角动量守恒的前提下自身反转。
当然,对于猫咪自己来说,这不过是编码于低级运动神经里面的一个“翻正反射”回路而已。
因此,在您的飞船进行紧急制动或者姿态调整,甚至是故障失重时,您大可放心自己的猫咪——它可是对非刚体力学手到擒来的运动大师。
马雷先生用自己发明的连续摄影枪拍摄了猫落下时的动作
所谓静若处子动如脱兔,动辄数天的航行和空间有限的舱室对大部分时间只想静静的猫咪来说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前面已经说过,犬科的不少物种在捕猎时都是以“追到猎物跑不动”为策略。
如果您的宠物是基因组中刻着奔跑二字的猎犬或者雪橇犬,那么经常能在开阔的星球表面撒撒欢是必需的。
然而无论是非洲狮、猎豹这种大家伙还是娇小的非洲野猫,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只喜欢懒洋洋地躺着——潜行突袭的捕食策略会在短时间内燃烧掉很多能量,这就决定了没有足够的把握时,大猫小猫们是难得全力出击的。
只要给猫咪提供足够的玩具、猫抓板和爬架,加以悉心的陪伴玩耍,就不必太担心它的能量无处释放。
“一个人,在广阔的银河系中漫游,在面对了许多可怕的困难并且成功地战而胜之以后,他如果仍然还弄得清楚自己的毛巾在哪儿,那么这显然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人。”
——《银河系漫游指南》
总体来说,猫是一种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的生物——它们甚至不怎么需要用水洗澡。且不说飞船上的水资源比较宝贵,哪怕有水,绝大部分的猫对洗澡也是恨之入骨的。
实际上,地球历法2018年,人类研究者已经发现了猫咪不洗澡还能保持风度的关键,那就是猫舌头。我们都知道猫的舌头上有倒刺,但是那可不仅仅是实心的倒刺:它们的尖尖实际上是一些U型沟槽,猫咪的唾液通过毛细作用存储在沟槽之中。
舔毛的时候,猫咪会伸展舌头竖起倒刺“梳理”毛发。随着舌头把毛压平,竖立的倒刺恰好可以接触到毛发下面的皮肤。
事实上,倒刺长度和毛发厚度的这种“巧合”关系,存在于从家猫到雪豹再到虎的各种猫科动物中。
唾液因此得以深及皮肤表面,其中含有各种酶,能够有效清除污垢,还能通过蒸发给身体降温——毕竟,猫只有裸露的脚爪上有汗腺。
另外,研究者用3D打印制作了一款仿生学的“猫舌头毛刷”,发现这种流线型的倒刺比普通的毛刷更好用,能够有效解开纠缠的毛发,而粘在倒刺上的猫毛,向着另一个方向一撸就能脱落——猫咪很可能就是这样靠着上颚的运动来清理自己的舌头。
所以,无论是在飞船里节省度日还是在异星上翻山越岭,请记住您的猫咪都自带深度清洁型“毛巾”,那可真是一种值得认真对待的生物呢!
综上所述,您的猫咪将会是一种体态优美、性格安静、自力更生的生物,正如一万年前它的祖先踏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谷仓时一样。
对于基因组的分析也表明,从新月沃地的最初驯化开始,家猫和野猫之间的遗传分化要小于狗和它们的灰狼祖先。
如此说来,猫咪们似乎更加野性高冷,但这绝不意味着您的猫咪会弃您于不顾。
地球科学界亦有研究指出,猫能减少其饲养者的负面情绪,舒缓血压,缓解抑郁和焦虑,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与猫咪作伴给您带来的健康益处,几乎与您的人类伴侣相当。
如果您孑孓一身,或不幸受到上述问题困扰,一只猫咪一定能在茫茫的黑暗宇宙中为您带来些许光明。
当然,请务必注意,您的猫仍然是一只地球物种,这意味着它需要同您一样消耗正常氧氮配比的空气,以及进食足量的动物性食物。
作为一只驯养的宠物,您的猫咪在饮食上还是有不少禁忌的:酒精、巧克力、咖啡因、葱蒜等等,还需留心。
另外,如果您得到的是一只长毛的波斯猫,请务必记住给它梳理毛发——波斯猫的毛发实在太长,“猫舌梳”够不到皮肤表面。
最后,请您严格遵守《银河系行星生态保护条例》,不要放养和遗弃您的猫咪。
野性的家猫们大多能毫无困难地在野外生存下来。作为如此适应环境的捕食性物种,流浪猫在宜居的地外行星上能造成巨大的生态灾难,导致本地生物物种的灭绝。
这一点,我们已经在地球上的许多地区有目共睹。而扩散入自然界的猫咪本身,也将经历自然选择的严酷考验。
无论如何,请确保您的宠物在您身边快乐生活,把广袤美丽的星际超级生物圈保留给未来的银河系公民。
菲力赛特乘坐的法国火箭
地球历1963年10月18日,法国发射了一枚“维洛妮可”探空火箭。乘坐这枚火箭的黑白花猫菲力赛特(Félicette)成为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只进入太空的猫。火箭在亚轨道高度飞行了13分钟后,菲力赛特乘坐返回舱降落地面,成功存活,这就是猫咪宇航史的开端。
我们相信,在人类开发银河系的新时代,从地球的荒野和谷仓一路走来的猫,也会在您的照料下走进星舰,走向千亿繁星,继续着它们对新维度的探索,以及与人类的相互陪伴。
再说一遍,不要慌张,带上毛巾和猫砂盆!
本文节选自《猫不存在》,作者卢平
相关知识
银河系养猫指南
如何正确饲养猫狗:全面指南
新手养猫指南攻略
新手养猫|各年龄段猫咪喂食指南 建议收藏
宠物健康喂养指南.pdf
猫狗饲养指南
宠物健康喂养指南.pptx
如何进行正确的猫狗饲养?一份完整的猫狗饲养指南
如果准备好这些东西,你就是养猫的成功人士了!
最全养猫指南丨新手养猫需要准备什么 养猫注意事项
网址: 银河系养猫指南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84.html
上一篇: 「宠物繁殖饲养招聘信息」 |
下一篇: 宠物整容指南之母宠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