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当地话说,这次可是“正南齐北”,正经的,严肃的,认真的。
一则直辖市城商行诉头部券商的公告,再度揭开了主力金融机构踩坑知名房企、金主变老赖的悲伤故事。类似事件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并不罕见,但几位主角的身份,乃至刻意选定“平安夜”前两天的引爆点,多少又显得与众不同。
大家都没得平安撒!只是,若不这般行事啷个办嘛?
2023年12月22日,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重庆银行”)发布公告称,已向成渝金融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公司”)、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雷晓阳、简福庆、张剑峰、陈泯、程伟、王林强对重庆爱普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爱普地产”)在债券发行披露文件中虚假陈述导致的该行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共同赔偿重庆银行投资上述债券所导致的债券本金损失人民币500,000,000.00元以及债券利息及逾期利息损失人民币199,868,838.43元(截止本案起诉之日暂计)。
图源:重庆银行公告
本金加利息,相关诉讼标的高达近7亿元,这几乎是重庆银行2023年前三季度42.7亿元归母净利润的六分之一。
冤有头,债有主。但有意味的是,作为原告,重庆银行此次矛头对准的并非债券发行方重庆爱普地产,而是包括大名鼎鼎中金公司在内几方中介人。以截止2024年1月2日收盘时的最新总市值计,前者不过242.18亿元人民币(A股),即使迭加港股,也只有367.33亿元人民币,而同在两地上市的中金则是其6.23倍。
“堂吉诃德大战风车”式的要债思路看似清奇,背后却很可能是万般无奈之下以攻为守的计算。毕竟真正的债务人早已千疮百孔、有同于无。庙没了,大和尚跑了,当初引荐去烧香的那位知客总还能找到。
善哉!
雾都茫茫
孽缘,多发生在杏桃挂枝的春天。
2016年2月上旬,彼时重庆爱普地产的前身隆鑫地产发行了名为“16隆鑫01”(债券代码“118498”)的5亿元私募债,期限为“3+2”年,前3年票息率6.8%,后2年票息率7.2%,至2021年2月到期,且由重庆新城开发建设公司对该债券到期兑付无条件保证担保。
以八年前的情形来看,这貌似一笔万无一失的好生意。
自2014年国庆节之后,央行不断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一至三年贷款基准利率为4.75%,5年期以上则是4.9%。此后,市场利率持续下行。而这笔私募债却能帮助重庆银行在5年内锁定6.8%的固息及7.2%的收益率,实属可观。
除了较高的收益率,重庆银行敢于独家包揽上述私募债,恐怕还要出于对这家曾经的渝系百强房企,特别是那位声名显赫大老板涂建华之充分信任。
涂氏,1963年出生于当地一贫困家庭,曾在西南地区最大煤矿当工人,期间多次因事故受伤。上世纪八十年代,其先后开过金属拉丝厂、纸巾厂、预制构件厂、塑胶厂,但均告失败。至1994年,涂建华投入全部身家创办的隆鑫交通机械厂最终成功自主研制出摩托车发动机,当年销售7万台,盈利5000余万元,隆鑫至此与老牌的嘉陵、建设并称“重庆摩托车三巨头”。
2003年,隆鑫集团更名为隆鑫控股,着手进军地产业与金融业,隆鑫地产亦于第二年成立。2012年,主营摩托车业务的隆鑫通用成功于A股挂牌;次年,涂氏收购丰华股份;2014年,主打金融的瀚华金控登陆港交所,随后又取得渝商投资集团控制权,进而间接控制港股公司齐合环保,期间又成为重庆农商行第二大股东。巅峰时期,“隆鑫系”控参5家上市企业,个人财富逾120亿元,被誉为“重庆首富”。
事实上,在发行上述债券的两年前,涂建华荣获“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而一年后,他还将以全票通过方式,荣升重庆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席。哪怕至2021年9月,因战线过长、经营不善,整体逾期债务高达124.96亿的隆鑫系旗下13家公司向重庆破产法庭申请破产重组,但至少在2016年的早春,一度位列全中国房企百强中游,且排名山城同业TOP3的隆鑫地产发行5亿债券,仍是一桩不容旁人窥伺沾手的买卖。
当然,如果说有疑点,便是明明对于自家参股的重庆农商行拥有不小话语权,为何还要“肥水外流”?仅仅是出于规避“关联贷款”的自觉吗?
没有这么简单!事实上,2014年2月,隆鑫地产的法人已悄然由涂建华变成了高晓东——一位前重庆农商行高管,涂建华的老友记。而至次年7月,隆鑫集团更是从隆鑫地产退股。之后,先是这家地产公司引入新股东,急接着发债,而在成功通过重庆银行入账5亿整一年后,爱普地产横空出世。
这其中有几个谜团至今未解。比如,涂氏为何选择在2014年这个节点后撤?比如,隆鑫地产的新投资人为何三次变更?甚至其终极接盘侠“香港福佳国际”竟是一家在天眼查上无法穿透查询实控人任何信息的神秘企业。又比如,尽管明面上的老板已是他人,为何发债时依旧赫然标记着“隆鑫”二字,直至12个月才亮出真身?而2018年,业内排名不断下挫的爱普地产还“自愿”为隆鑫控股的15亿债务提供担保,仅仅是那位仍在爱普担任要职的高姓老友回报前东家?
但更为吊诡之处在于,2019年隆鑫系乍露败相之际,涂建华公开宣称出售地产公司对家连本带息欠自身近100亿,所以要“公开讨债”,而这比那笔5亿规模的私募债到期还早了2年,较重庆银行一身蚁后迁怒中金更提前了近5年光景。
曲径通幽处,商场算计深。
只有一点毋庸置疑:大概率上,七年前公司易手更名那天起,金丝雀就已在示警——前方有毒。
当地产业成就了无数昔日地方首富的辉煌之后,往往也是形形色色财富王国崩裂的第一块山石。英语世界中有句著名的谚语——the canary in the coal mine——煤矿里的金丝雀。由于金丝雀平日飞行高度很高,需要吸入足量氧气,而偏又极易受有毒气体伤害,故英国西南部威尔士的传统矿井中往往饲养不少金丝雀用于瓦斯泄漏的报警。
可惜,作为一个前煤矿工人,当下的跨界大亨,涂建华未必知晓近9000公里外关于那只小鸟的典故。
“16隆鑫01”于2021年2月到期,从隆鑫地产脱胎而来的重庆爱普地产不出所料发生违约未能清偿。而彼时,针对房企“三道红线”实施已有多半年,部分千亿营收房企开始连环爆雷。
2022年初,重庆银行向重庆一中院提请对重庆爱普地产及相关担保方的诉讼,并按要求将此被诉讼债权纳入不良并计提相应减值准备。当年7月,重庆银行一审胜诉。
遗憾的是,该判决书下发近两年,重庆爱普地产及相关担保人又被曝出“无可供执行财产”。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11月,重庆爱普地产曾向法院申请实施破产重整,至去年6月被大连银行重庆分行实施破产重整。同样命运的还有上述债券的担保人重庆市新城开发建设公司——去年8月,其也被大连银行重庆分行申请破产重整。
第三方渠道查询显示,重庆爱普地产目前累计涉诉140余件,且自2021年起以失信被执行人身份先后涉及38起诉讼案,且“全部未履行”。这,才导致重庆银行方面最终转换“要账”思路:于12月15日起诉中金公司等中介方,认为其“未如实足额披露发行人负债及对外担保情况,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及重大遗漏等行为”,要求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及诉讼相关费用等。7天后,银行方面正式刊出公告。
当初的觥筹交错欢天喜地休要再提,“格老子,还钱!”是眼下胸腔共鸣之后发出的最后吼声。自己人起诉自己人,这在业内实不多见。倒也可以理解:即使对于重庆银行这样已在内地、香港两地上市的城商行,占到自身三个季度净利润近六分之一的欠款,绝非一笔小数目。
搏一搏,损失能减少些许也未可知。
那些房地产的“天坑”
近两年来,虽然银行业房地产贷款规模已在整体下降,但贷款质量仍不容乐观。
先看重庆银行:一方面是房地产业不良贷款金额从2022年年末的5.97亿升至去年半年报中的7.13亿;另一方面,期内不良贷款率也从5.88%增长1.26个百分点至7.14%,成为该行排在金融业和采矿业之后,不良贷款率第三高的领域。
图源:重庆银行半年报
尚未跻身中国城商行头部阵营的重庆银行还不具备足够说服力,那就再来看全国股份行老大哥,A+H总市值35.5倍于前者的招商银行吧。
即便是2023年前三季度以0.94%的整体不良率在9家A股上市股份行中拿到了“最优”,但半年报中呈现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金额相较于前年年末仍在走高——上升1.44个百分点至5.52%,即仍保持着该行各行业板块不良贷款率第一高的水平。
图源:招商银行2023年中报
对于像招商银行这样规模庞大、家底雄厚的头部大佬,在房地产踩坑既难以避免也有转圜余地,至少不会影响到正常经营。然而对于第二、第三梯队那些中小型银行,有的就需要勒紧裤腰带才能扛过去;有的,说不定已经游走在存亡边缘。
同样是在2023年,厦门银行就披露了一起涉案金额2.85亿元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将昔日闽系百强房企三盛集团董事长林荣滨、福建三盛实业有限公司、福建三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福州三盛置业有限公司等相关方诉上法庭。
2021年3月,厦门银行福州分行分别向福建三盛实业有限公司发放两笔贷款,共计2.85亿元,展期后两笔贷款到期日均为2023年3月17日。结果,借款利息未如约支付,同时相关4人亦未履行担保责任。该分行遂按照协议约定宣布授信提前到期并依法提起诉讼。
和重庆银行一样,这位也是在家门口被当地知名房企“摆了一道”。根据厦门银行2023半年报,截至6月末,该行作为原告未执结的涉案金额高达32亿元。
图源:厦门银行2023年半年报
2022年,厦门银行归母净利润合计25.06亿元,而上述涉案金额,比其一年赚的都多。
还有更惨烈者。比如2022年11月正式启动上市但至今未有进展的湖北银行。2019年,其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4.52亿元,占比不良总额11.11%;2020年,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7.82亿元,占比16.06%;2021年是10.23亿元,占比不良总额28.41%;2022年是6.89 亿元,占不良总额比例虽有显著下降,但仍高达19.33%。连续经年受房地产贷款拖累,也成了该行股权屡遭拍卖、流拍的重要原因,对于其上市进程的不利影响更不容忽视。
银行跟着房地产吃香喝辣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三次“护盘”背后
1996年,由当地37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及市联社、10家地方财政局和39家企事业单位联手,共同发起设立了重庆银行;1998年3月,更名为重庆市商业银行;至2007年8月,再次改回重庆银行的名号。2013年11月,重庆银行成为首家在港交所上市的中国内地城商行;2021年2月,该行登陆A股,成为“A+H”股城商行。
回归A股即将满三年的重庆银行,股价走势着实难言“巴适”。东方财富数据显示,2021年2月上市之初,该行股价曾涨至14.64元/股的最高点,随后便“嘉陵江水向东流”。截至202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重庆银行股价为6.96元/股,较10.83元/股的发行价跌去35.7%,较上市以来最高价则蒸发52.5%。
而在2024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其股价再度下挫0.29%至6.94元/股。
图源:东方财富展示重庆银行K线图
股价的持续低迷,使得重庆银行曾三次触发稳定股价措施启动条件。
2021年8月,重庆银行首次发布关于稳定股价措施的公告。根据预案,拟采取由现任非独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第一大股东增持股份的措施稳定股价,增持金额合计不低于2659.76万元,其中第一大股东重庆渝富增持金额不低于2585.90万元。
半年后,该行于2022年2月再度发布稳定股价措施的公告,拟增持金额合计不低于2662.24万元,其中第一大股东重庆渝富增持金额不低于2585.90万元。
来到2023年,由于自2023年1月3日至2月6日,该行A股股票一度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经调整后为11.80元),第三次触发稳定股价条件。2月,重庆银行发布公告称拟增持金额合计不低于2898.27万元,并已在7月份实施完毕。
三次出手“护盘”共耗资约8220万元,只是效果不太明显。然而,梳理2023年第四季度17家A股上市城商行的股价情况来看,感到难受者大有人在。
以各家银行2023年第四季度的最高收盘价和2023年12月29日收盘价作比,股价降幅在10%以上的共有六家,其中宁波银行以25.88%的降幅高居第一——从2023年10月以来27.13元/股的最高点,降至20.11元/股——这也是唯一一家单季股价降超20%的城商行。
图源:根据东方财富股价数据整理
重庆银行和“邻居”成都银行也在此六家之列,股价降幅分别为15.74%和17.99%,排在第五和第二。
相较之下,同为直辖市城商行的上海银行和北京银行股价波动则是17家中最小的两家。前者12月29日收盘价5.97元/股,降幅4.17%;后者同期收盘价4.53元/股,降幅3%。而在2024年的首个交易日,当重庆银行继续下探时,上海银行与北京银行当日分别上涨0.5%与0.44%。
与同样来自山城并且都是“A+H”上市银行的重庆农商行比,重庆银行恐怕还要汗颜。以上述股价节点来算,渝农商行4.08元/股的收盘价,较之2023年第四季度的自身最高点降幅为5.55%,即远低于重庆银行的15.74%。同期,前者总市值为463.4亿元,后者则为241.8亿元,体量相差接近一倍。
依旧是新年首个交易日,渝农商行全日上涨2.21%。在港股那厢,重庆银行全天跌0.25%,而渝农商行则是升0.33%。
当投资者为传统国有四大行中农业银行与中国银行竟然在2023年录得24.27%和21.48%的股价增长拍案惊奇时,原本因股东小、股性活而易炒作的城商行,却未能交出理想的答卷。重庆银行显然就在此列,而更大尴尬其实还在后面。
一山二虎
同根生同藤长,除了市值、股价之外,一家城商行和一家农商行一旦进行多个维度的对比,往往会令“自以为是”的外界感到错愕。
2023年前三季度,重庆银行和重庆农商行总资产规模分别为7.4千亿元和1.4万亿元,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2亿元和219亿元、归母净利润42.7亿元和99.55亿元。和市值水平类似,在以上几项基本经营指标中,渝农商行几乎都是重庆银行的两倍水平。
从成长性来看,期内重庆银行8.29%的总资产增速(较年初)高于渝农商行的7.07%一个多百分点;营收指标二者均同比下降,但后者降幅相对较小;而在归母净利润增速方面,渝农商行7.72%的同比增速则是重庆银行十倍有余。
图源:根据三季度财报数据整理
此外,渝农商行1.2%的不良率和353.89%的拨备覆盖率也都略胜于其兄弟行,后者要想打翻身仗恐怕已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了。
从“人”的角度来看,这两家银行今年以来的联系可谓十分紧密,甚至上演副行长与行长互相对调的戏码。首先是2023年4月,重庆银行原副行长隋军因工作调动辞任,旋即被重庆农商行聘任为行长;接着在8月,重庆农商行公告称原副行长高嵩因工作调动原因辞任,随后重庆银行聘任其为该行行长。
重庆银行的上一任行长冉海陵自2003年3月加入该行以来,曾历任该行党委委员、副行长;2013年4月起担任该行行长。也就是说,其担任重庆银行行长一职已超10年,此次面临退休仍成就一桩人才互换的佳话,也算是“功成身退”。只不过,一位来自渝农商行的原副行长,能否也将前者的种种优势注入重庆银行,尚需时间的检验。
仅就目前而言,将重庆银行的相关指标放在17家A股城商行阵营来看,与其直辖市行的地位并不匹配。截至2023年9月末,有8家上市城商行资产规模超过1万亿元。其中,北京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超3万亿元;宁波银行、南京银行超2万亿元;杭州银行、成都银行、长沙银行超1万亿元。
与上年末相比,成都银行和长沙银行分别以1.06万亿元和1.02万亿元的资产规模,刚刚加入万亿城商行阵营。相形之下,离得不远的重庆银行7.4千亿虽然刚好在资产规模万亿以下的9家中排第一,但距离跻身上一梯队显然还需些时日。
图源:根据前三季度财报绘制
同时请别忘了,若单考虑GDP,去年前三季度重庆可是仅居沪京深后,以22243.88亿元位列全国第四,较排名第七的成都、第八的杭州、第十的南京以及排名第十二和十五的宁波与长沙,分别高出38%、54%、75%、88%、108%。也就是说,只计资产规模,重庆银行与所在城市的经济总量不对等。
图源: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再看营收和净利润,2023年前三季度,重庆银行102亿元的营收总额在同阵营内排名11,而同比变化则是六家负增长的银行之一;42.7亿元的净利润排在第9 名,0.68%的增长率则仅高于贵阳银行和郑州银行两家负增长的银行,位列倒数第三。
至于与两家同为直辖市上市行的大哥相比,无论是资产总额、营收还是净利润数据,重庆银行几乎都是其四成一、五成一左右的水平,相去更远。
图源:根据前三季度财报绘制,红色字体为负增长
作为一家“A+H”股城商行,重庆银行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展业依托,可以说区域环境优势极为明显。
偏偏经济基础优越,所属城商行却多处不及本市农商行以及临省城商行,刚刚经历高管层变动的重庆银行或许需要认真思量一番。
否则,就真的会被投资者吐槽“仙人板板”了。
就在2024年第一个工作日,重庆市“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动员部署会召开,市委书记袁家军出席并作重要讲话。会上重点提及要聚焦国企改革攻坚突破,“维护良好金融生态”,推进重点企业“止损治亏”,坚持“刀刃向内、敢字当头”。
纵观重庆银行股东架构,几家国有法人股东中重庆渝富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持总股本之14.17%、重庆市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8.5%、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92%、重庆市地产集团有限公司5.03%,合计占到该行34.62%的股份,往国资主导的“重点企业”里对号入座也理所应当。有分析家表示,在年关到来之前突然以一纸诉状向中金公司“讨债”,大概也算是提前部署 “止损治亏”之措了。
图源:重庆银行2023年三季报
此外,该次会议上还提出一个十分生动乃至生猛的要求——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虎口夺食”能力。按照最新热播的电视剧《繁花》的一句台词,就是——做天下生意,吊四方胃口。然而,就中国本土银行业而言,2023年的6月、9月、12月(仍在延续)连续三轮降息潮对于像重庆银行等城商行,其实颇有些“双刃剑”的意味。
去年9月1日以来,随着国有行及股份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城商行紧随其后。几日后,北京银行、上海银行、重庆银行、苏州银行等均开始执行下调后的存款利率。12月22日以来,继国有大行、12家股份行“官宣”调降人民币挂牌存款利率后,部分城商行再度跟进下调了定期存款挂牌利率。最先行动的有苏州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等,目前,重庆银行还未有萧规曹随的消息。
对于一家中型银行,由于品牌效应相较大行偏弱,原本普遍要靠比大行更高的利率方能吸引客户。如今,整体银行业息差仍面临较大的收窄压力,继续调降存款利率已成为趋势。在未来低存款利率将维持较长时期的背景下,揽储压力又有何解?
数据说话。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重庆银行客户存款一项较上年末增幅为6.77%,而2022年三季度末的这一数字则是12.69%,即存款增速下降了接近一半。
可以“不响”,可得想想。多少,有点“脑阔疼”!
相关知识
七年前“金丝雀”就报警了!这家银行现在脑阔疼
【后续】南宁某银行天降大蛇 它从哪来?
不知是被宠物鼠抓了还是咬了就疼了一下
金丝雀定位,金丝雀定位平台
金丝雀繁殖
我跑路后,把我当金丝雀养的小少爷疯了
宠物都有哪些不同的种类
【金丝雀】金丝雀好养吗 金丝雀饲养需要注意的事项
金丝雀怎么养
风衣+阔腿裤=200%的回头率!
网址: 七年前“金丝雀”就报警了!这家银行现在脑阔疼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88167.html
上一篇: 被自己束缚的金丝雀重生漫画在线观 |
下一篇: カナリ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