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域外美术 | 平衡:从审美经验到理性的无序 现当代艺术中的“平衡”概念

域外美术 | 平衡:从审美经验到理性的无序 现当代艺术中的“平衡”概念

《中国美术报》第41期 域外美术

亚历山大·考尔德 红色的凯旋 雕塑 1963年 图片:提姆·迪特里希

平衡:从审美经验到理性的无序

现当代艺术中的“平衡”概念

□ 伊莱·安娜珀(Eli Anapur)/文 晓渝/译

平衡,是艺术和设计创作的基本组织原则之一。运用线条、肌理、色彩等基本的视觉元素,来实现比例和谐、明暗得体和具有韵律感的节奏。一般而言,人类视觉上的平衡是不同元素形成均势的结果。这并不一定要有一个平衡的中心,而是通过对各种对立“势力”的调节,形成一种能够唤起观众平衡感的形式安排。对于艺术来说,我们常见的平衡种类包括对称的、非对称的和径向的。这些术语在艺术、建筑和设计的历史中早已得到了完整的诠释,而在现当代艺术中,这种平衡,也从未被打破。

人眼很容易发现三维物体的不平衡,然而若在平面上去判断二维形象的平衡,就需要我们自己在空间感和平衡感上的经验。因为三维的物体和人类共享同一空间,我们自然可以更容易地去评估三维空间中的平衡。在现当代艺术、特别是二维平面上的艺术之中,平衡感来自于线条、颜色和形状的组合。物理上重量分布的平衡同样可以应用在艺术中——当然是以视觉分布的均衡。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创作的每一步,都细致地为画面中的每一个或一组元素赋予“重量”,让观众对画面中的主角和配角产生不同的关注,实现视觉上的和谐。

蒙德里安 红蓝黄的构图 布面油画 1930年

对称的平衡:秩序、理性与不朽

对称的概念在艺术的世界里是最为常见的。艺术家或设计师们要做的事就是在画面的中心划出一条假想的线,并确保线的两边是均衡的。对称的平衡意味着没有一个元素是脱颖而出的,因此,它常常在宗教建筑或绘画中出现,以表达秩序、理性或不朽。当然,平衡中的对称的概念不仅仅是绝对的镜面对称或是轴对称。当西方的艺术家们创立了透视法之后,透视的平衡开始扮演了艺术史上最为重要的一幕。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便是利用透视法达到完美平衡的例子,透视的消失点正是耶稣基督的形象,而他的门徒们则对称地排列在身旁。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图片:wikipedia

非对称的平衡:表现力之美

相对于对称平衡的平淡、公式化甚至死板,不对称的平衡意味着艺术更强的表现力和想象力。对诸如大小、体积感、明暗或是空间布局的对比处理让绘画或是设计在非对称的情况下达到了精妙的平衡。日本浮世绘画家歌川广重(原名安藤广重)的作品正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和另一位狂放的日本画家葛饰北斋不同,歌川广重的作品充满了日本风格,内敛、优雅,还带有茕茕独行的寂寥。在他的《木曾海道六十九次——长久保宿》之中,一棵巨大的树占据了画面的一边,余下的只是桥影和山影。但作为一个整体,这幅画动态地实现了优美的平衡。值得一提的,几乎同时期的梵高,把这种来自东方的平衡,又以自己的语言重新诠释,深深地影响了整个西方现代艺术的走向。而同属东方的中国传统水墨画,更是早已把这种非对称的平衡演绎得出神入化。同样,风格派的创始人蒙德里安,以简单的颜色制造出不对称的画面,但仍然给观众以强烈的平衡感、和谐感和节奏感。他的抽象艺术,正是试图以纯几何的图案达到作品内在的平衡与和谐。

歌川广重 木曾海道六十九次——长久保宿 版画 图片:wikimedia

无序中的平衡:20世纪后的诠释

西方绘画在20世纪中期以后,在美学意义上的创造已然日渐式微,然而艺术家们对平衡的追寻却没有因为艺术媒介的改变而停止。美国雕塑家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在他的动态雕塑(mobile sculpture)中承继了蒙德里安式的形式和色彩,进一步拓展了平衡对于理解艺术的重要性。他的那些可以移动的雕塑作品,虽然完全不对称甚至不稳定,但却以积极的姿态在空间中寻求着平衡。平衡不再被简单固定的审美经验所框定,而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观众的触摸甚至空中的微风都会影响雕塑的形态,这让平衡由一个静止的状态升华成为一个运动的概念。同样作为雕塑家,因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火炬而名声大噪的安东尼·豪(Anthony howe,本报曾于第24期介绍),则更是把数学之美融入了动态雕塑作品之中,让平衡的概念,又有了新的诠释。

亚历山大·考尔德 无题 雕塑 1969年 图片:维因斯坦画廊

当代艺术家马特·考尔德伍德(Matt Calderwood)和欧文·沃姆(Erwin Wurm,本报曾于第35期介绍)则认为平衡不仅仅是艺术作品中的一个原则,而更是形成他们雕塑作品的一个有机的元件。可以说,平衡是他们作品的主角。马特·考尔德伍德的雕塑创作利用了日常生活物品,小心翼翼地把它们组合成一件屹立的作品。而作品中所有的物件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会破坏整件雕塑的平衡。欧文·沃姆所做的则更加夸张:在他《一分钟雕塑》作品中,观众的身体成为了维持平衡的主角,充分体现出“危险”的即视感。考尔德伍德和沃姆在他们的雕塑中,利用观众把物理上的平衡推到了极致,这样直接甚至荒谬的诠释,正是当代艺术中各种极端存在的证明。

欧文·沃姆 一分钟雕塑 2005-2014年

纵观艺术的历史,在不同的时期或不同的艺术运动之下,平衡的概念表现出了不同的形式。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通常具有类似对称的平衡,而巴洛克美学下的平衡则通过极尽的奢华,组成了非对称的动态平衡。而在现代和当代艺术中,平衡的概念不断被刷新,而平衡的边界也不断被探索。艺术家们常常通过偶然来定义自己作品的平衡,甚至通过和观众的交互来实现平衡。作为艺术和设计中最基本的准则之一,平衡直接地把艺术家、设计师和观众联系在了一起。视觉艺术发展到今天,各种流派、语言、风格层出不穷,而平衡的概念,始终“不离不弃”。■

马特·考尔德伍德 无题 雕塑 2016年 图片:艺术家

◆弘扬中国美术精神 彰显中国美术气派

◆关注美术前沿热点 报道中外美术新闻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画院

国内统一刊号:CN11-0292

国内邮发代号:1-171

海外发行代号:C9257 官方微信:izgmsb

►联系我们:zgmsbvip@163.com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域外美术 | 平衡:从审美经验到理性的无序 现当代艺术中的“平衡”概念
现当代绘画中猫的隐喻性研究
审美与感知,什么是视觉艺术?
从野味到宠物:人与自然关系如何“再平衡”?
动物营养学中营养素平衡理解 .pdf
走进画学:构图的艺术,构建画面平衡与和谐的关键技巧
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辨析
命理说:阴阳平衡相处之道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米罗爷爷的礼物
艺术家与美术史中的“猫文化”!

网址: 域外美术 | 平衡:从审美经验到理性的无序 现当代艺术中的“平衡”概念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90124.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探寻宠物的MBTI性格,你了解你
下一篇: 动物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