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健康报 健康报
//
当下,养宠物已成为很多人的“情绪良药”,可以减少孤独感,改善社交生活。那么,精神疾病患者可以养宠物吗?如果真的想养宠物,要注意什么?
带来陪伴和抚慰
一般情况下,精神疾病患者是可以养宠物的,甚至有不少专门的宠物辅助治疗机构。有研究显示,养宠物虽然不能直接代替药物治疗,但作为一种社会支持,可以促进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有许多精神疾病患者,尤其是年纪较小、亲子关系不好的患者,会将宠物当成重要的精神寄托,甚至是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当患者感到悲伤、愤怒或担忧时,宠物能给他们带来安慰。
和宠物一起互动,患者会分泌催产素,降低皮质醇,缓解紧张、焦虑、抑郁情绪。在照顾宠物的过程中,患者还能体会到被需要的感觉,获得价值感。
养宠物,通常需要带它去室外运动,这不仅对宠物的健康有好处,也有利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比如控制体重、改善睡眠等。此外,许多患者也可以通过带宠物出门运动的机会促进交流,结识拥有相同爱好的人,分享日常生活,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有些精神疾病患者在状态好转的情况下,会主动照顾家里的宠物,因此家属或者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对宠物的态度,进而了解患者近期的心理状态。
根据病情综合考量
虽然养宠物好处很多,但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综合考量。如果患者没有自理能力,或者急性发作期有虐待动物的倾向,建议暂缓考虑养宠物。此外,宠物的种类多种多样,挑选宠物也需因人而异,对于患者来说,只要不伤人伤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喜欢的宠物。
在养宠物前,患者需要充分认识到宠物的寿命是有期限的,和宠物建立较深的感情后,一旦失去,可能会对自身造成二次创伤。特别是那些早期有丧失经历,或者得不到家人理解关怀的患者,会更加耿耿于怀,如果无法自我调节,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换个角度来看,宠物去世也是患者重新处理创伤体验的机会,家属应和患者一起面对,给予理解和陪伴,重视和接纳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重新找到内心的坚强与平和。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宠物身上会携带寄生虫,可能诱发哮喘、过敏等。患者打算养宠物前,一定要提前了解宠物相关知识,比如宠物生病的征兆有哪些、怎么防止宠物走失、如何处理突发事件等。
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心理病房 霍平欣
原标题:《养宠物有利于精神疾病康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