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不特指某一种疾病,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 内分泌系统发生功能异常或病理改变 自身免疫紊乱、肿瘤、营养元素失衡等可致 内分泌疾病的治疗需要对因处理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内分泌组织和内分泌细胞所组成的体液调节系统,主要在神经系统支配和物质代谢反馈基础上调节激素分泌,进而调节人体的各种活动,保持人体健康。人体内分泌系统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等多个腺体,以及分布在其他器官的内分泌组织和细胞。
内分泌失调(endocrine disorders)字面意义上可理解为人体内分泌系统功能出现异常,他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是指各种内分泌疾病所引起的激素作用异常,进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不同症状背后可能对应的是不同的内分泌疾病,如内分泌腺瘤可造成激素产生过多,自身免疫损伤可造成激素产生过少,还有些内分泌疾病可导致激素无法顺利发挥作用,这些疾病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被统称为内分泌失调、内分泌紊乱。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患病高峰年龄集中在中青年,且有年轻化趋势。
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
患者最常见的问题
内分泌失调是什么意思?
内分泌失调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是指内分泌疾病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这些症状背后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内分泌疾病。
人体内分泌系统通过各种激素与神经系统的调配来调节人体生理活动,正常情况下,各种激素水平是保持动态平衡的,但在某些因素下,这种平衡可能被打破,导致激素作用异常,进而引起相应的症状。
比如情绪异常有时会被认为是内分泌失调导致的,一些内分泌疾病造成的激素异常确实会影响人的情绪,但一些心理疾病、外伤疾病或脑血管疾病等都可能影响情绪。
再比如月经紊乱也常被认为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一些内分泌疾病确实会影响月经,但一些妇科疾病也可能影响月经,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因此,出现异常症状时,不应简单猜测为内分泌失调,而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才能针对性治疗。
内分泌失调长痘痘怎么治疗?
内分泌失调导致长痘痘,这个说法并不确切,因为内分泌失调本就是个模糊泛指的概念,泛指内分泌疾病可能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痘痘可能是某种具体的内分泌疾病导致的,也可能是身体其他系统疾病导致的,亦可能是人体正常的激素水平变化而已。
因此,痘痘严重时,首先要及时就医,判断具体病因,再进一步针对性治疗。
如果不清楚痘痘的具体成因,是无法给出“调理内分泌”的治疗建议的,内分泌失调背后的疾病有很多种,每种疾病都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只是声称“调理内分泌”,却没有进一步说明针对性疾病及用药原理的药物,建议持谨慎的态度,避免盲目治疗、盲目用药,以免造成肝肾功能损伤等其他副作用。
内分泌失调为什么会长痘痘?
痘痘的形成和性激素、皮肤油脂和细菌等密切相关。
一些内分泌疾病可引起性激素分泌异常,进而加重痘痘的产生,如多囊卵巢综合征,需要及时治疗。
还有一些只是人体正常的激素水平变化,如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雄激素分泌会增加,这时痘痘可能会较重,但这种青春痘会在青春期结束后自行消退,无需过分担心。
再比如孕期的女性,因体内性激素变化,也可能会引起痘痘,这些都是激素的生理变化,同样无需太过担心。
此外,如果使用了某些含有激素类的药物或化妆品等,也可加重痘痘,因此当痘痘较严重时,不要盲目猜测,应先咨询医生,再针对性处理。
内分泌失调的症状有哪些?
内分泌失调是一种泛指,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内分泌系统相关疾病,归根结底是由于体内激素的量和激素功能的改变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症状。
激素作用人体的范围很广泛,所以当出现内分泌疾病时,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可引起皮肤分泌过多油脂,出现皮肤问题;还会使患者出现情绪异常,比如甲亢患者,很难控制自己情绪;还可能出现脱发、肥胖、睡眠质量差等问题。
病因
内分泌失调是因内分泌系统疾病引起的。相关的内分泌疾病主要包括激素产生过多、激素产生过少和激素在靶组织抵抗这三大类。
内分泌系统疾病主要由激素产生过多、激素产生过少和激素在靶组织抵抗这三大类原因导致。
主要由内分泌腺肿瘤、多内分泌腺肿瘤病、伴瘤内分泌综合征、自身抗体产生、基因异常、外源性激素摄入过量等原因导致。
主要由内分泌腺破坏、内分泌腺激素合成缺陷、内分泌腺以外的疾病等导致,其中内分泌腺破坏可能是由自身免疫损伤、肿瘤压迫、感染、放射损伤、手术切除或缺血坏死等原因所引起。
指激素的产生虽是正常的,但激素在该发挥作用的器官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如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突变造成的侏儒症;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突变引起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
处于青春期的青年由于体内的内分泌平衡被打破,激素分泌水平失衡就会出现内分泌紊乱,部分女性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来源于遗传。
当饮食没有节制、劳倦过度、偏食挑食等,会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营养状态变差、代谢能力变差等,进而引起内分泌系统疾病。
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是引发人体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又一大因素。
内分泌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尤其是女性表现得更明显,比如情绪焦虑、暴躁、心悸、紧张等都会导致人们的内分泌功能下降,可能会引起女性的月经不调、痛经,严重者还可能出现不孕不育,除此之外还会导致面部皮肤分泌油脂过多,出现痘痘等问题。
症状
内分泌失调只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通常可有一系列症状,其背后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每种内分泌疾病都有其特异的临床症状,如垂体侏儒症的患者身材矮小、甲状腺功能亢进可有眼球突出表现,库欣综合征患者有满月脸和皮肤紫纹的表现等。
内分泌失调可能会伴有肌肤粗糙、脾气暴躁、白发早衰等。
垂体激素缺乏导致的复合症候群(多种有关联的症状),可以是单个激素减少或多种激素同时缺乏。垂体机能减退的体征和症状因人而异,具体取决于受影响的垂体激素及其影响程度。可以出现疲劳、肌肉无力、体内脂肪成分的变化、缺乏野心以及社会隔离等症状。
简称“甲亢”,常伴有甲状腺肿大、眼球外凸、基础代谢增加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还可以出现体重减轻、心律不齐、焦虑烦躁、震颤、出汗、疲劳、肌肉无力等症状。
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甲减较轻者症状表现不明显,但重度者会出现特征性非凹陷性水肿,如小腿出现水肿,手指压下去但皮肤没有凹陷。
此外,常见症状还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粗糙、面色苍白、眼睑、脸面浮肿,眼裂狭窄、睁眼费力、唇厚舌大、毛发稀疏、干枯脱落、眉毛外1/3脱落、声音嘶哑、单调如蛙声、听力下降、畏寒肢冷、智力减退、嗜睡或失眠、眩晕、动作迟缓、失调、食欲减退、大便秘结、气短乏力、指甲脆而增厚、体重增加、跟腱反射迟缓、性欲减退、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或闭经、不孕等代谢降低的症状。
肾上腺皮质激素亢进所导致,主要症状为满月脸、多血质、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痤疮、糖尿病倾向、高血压和骨质疏松等。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主要症状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全身不适、无精打采、乏力、倦怠、食欲减退、恶心、体重减轻、头晕和体位性低血压、皮肤黏膜色素沉着等表现。
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洛组织,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主要症状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头痛、多汗、心悸及代谢紊乱症群。
雄激素过多导致皮肤多毛、痤疮,无排卵、不孕、卵巢多囊样改变。
当人体患某一种内分泌疾病时,可能会牵连内分泌系统,进而导致其他内分泌功能异常表现,通常来说内分泌失调患者常可伴随着肌肤粗糙,出现色斑,脾气暴躁,情绪变化快,且有少数人表现为出汗、烦躁等。
女性患者还伴随有肥胖、妇科疾病、乳房疾病、不孕等;男性患者伴随有脸上长痘、肾上腺疾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病变等。
就医
如果出现长痘痘、月经紊乱、失眠、情绪异常烦躁或低落、过度肥胖等症状,提示可能有内分泌系统疾病,应根据主要的症状前往相应的科室及时就诊,查明病因。
医生主要根据患者描述的疾病症状及必要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
内分泌科、妇科、皮肤科。
医生查体主要是检查内分泌失调后引起的身体外在变化,如血压、身高、体重、毛发、皮肤、突眼、甲状腺肿大和结节、男性乳房发育、水肿、骨软化、骨质疏松等。
由于内分泌失调的背后可能是多种内分泌疾病,因此主要需要鉴别导致内分泌失调的具体病因,由于相关疾病种类繁多,需经医生的专业判断后进行诊断。
治疗
对于内分泌功能减退,最常见的办法是用外源激素的替代治疗或补充治疗,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不多不少,通常需要长期用药,多为终身用药。
对于导致内分泌功能亢进的肿瘤或增生组织,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
对于导致内分泌功能亢进的疾病,可通过药物来抑制激素的合成,如用咪唑类或磺脲类药物治疗甲亢;也可通过药物来阻断激素受体,如用米非司酮治疗库欣综合征;还可通过药物来维持机体中的激素平衡,如用安体舒通治疗醛固酮增多症。
对于导致内分泌功能低下的疾病,可通过药物补充体内的激素含量,从而维持体内的激素平衡,如用氢化可的松治疗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可补充暂时性的激素不足。
对于导致内分泌功能亢进的内分泌肿瘤或腺体增生,可通过放射线照射或内服同位素来进行治疗,如患有甲亢的病患可以通过口服同位素碘来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
对于导致内分泌功能亢进的疾病,可通过手术切除病变肿瘤或增生组织来治疗。
对于导致内分泌功能低下的疾病,有时可考虑用器官移植术来治疗,如通过垂体移植治疗垂体功能低下症,移植手术确实能够起到作用,但要注意可能存在一定的排异反应。
严格来说,中医并没有内分泌失调这种诊断。
医生会根据具体症状和病因来处理,比如患者以脸部痤疮为主症就诊时,医生会考虑患者的饮食、睡眠、年龄层等因素,分析病因,可能同痰饮、脾虚等有关,给予对症治疗;患者以肥胖就诊,可能伴有头晕乏力、少动气短等症状,中医认为可能同气虚阳衰、痰湿郁滞有关。
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目前暂无确切的应用于临床的前沿治疗方法及药物。
预后
内分泌系统疾病通过针对性治疗手段一般是可以治愈的,较为轻微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可以在短期内得到治愈,严重的疾病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或手术来治疗,且术后到康复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由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在治疗后也存在复发的风险,因此,正常的生理规律对维持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内分泌失调的并发症取决于其背后代表的具体疾病。
日常
日常注重饮食均衡、勤加锻炼、劳逸结合、保持平和心态和乐观情绪等有助于维持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健康。
要注重对身心的调理。
要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不要自暴自弃,克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调节代谢方面,要保持畅通的饮食与饮水,保证消化代谢正常。
照顾患者是有一定的心理负担的,因此,要保持平和心态,耐心对待患者,并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此外,在患者的饮食、运动、情绪等方面都需要给予一定的帮助,使其尽快恢复到健康状态。
因为内分泌失调概念宽泛,其背后可能是各种不同的内分泌疾病,建议根据具体的疾病要求调整饮食,如果没有特殊的饮食、活动禁忌,可参考下面的日常生活建议。
少油盐,少用高盐调料,少吃腌制食品,注重荤素搭配,多吃水果和蔬菜,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戒除不良生活习惯,戒烟,不要久坐,适当进行户外锻炼,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少熬夜,保持健康的作息规律。
根据具体的内分泌疾病诊断,遵医嘱定期复查。
由于内分泌失调本身并非一种特定疾病,对于市面上声称可以治疗内分泌失调的药物或保健品,需持有审慎的态度,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医生后再行使用。
对于大多数可导致内分泌失调的疾病来说,健康的饮食习惯、合理的运动习惯及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的关键。
参考资料
[1] 刘超,刘德铭.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症状鉴别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张树,罗明绮,内科症状鉴别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陈家伦.临床内分泌学(精)[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4] 薛耀明,肖海鹏.内分泌与代谢病学[M].广东科技出版社.2018. [5] 廖二元,袁凌霄.内分泌代谢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6] 葛均波.内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642-646. [7] 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440.以上内容由薛耀明教授参与编审
相关知识
动物内分泌失调怎么办
猫咪内分泌失调怎么办?
猫咪内分泌失调症状
猫咪为什么会内分泌失调?
肥胖与内分泌失调有关系?肥胖=内分泌失调?教你自检内分泌情况
女人内分泌失调的原因
小狗内分泌失调的表现
狗狗内分泌失调怎么办啊?
犬内分泌失调的治疗方法(宠物犬内分泌失调的症状及治疗方案)
猫咪也会内分泌失调吗?猫咪内分泌失调的3种情况及治疗方式
网址: 内分泌失调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91506.html
上一篇: 内分泌失调的秘密:生活中这4个改 |
下一篇: 干货满满 详细讲解内分泌失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