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2017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草→兔→鹰→细菌可构成一条食物链
C.在草场上适度放牧,草场基本维持原状,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几种生物的捕食关系中,植物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考点]58: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54: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57: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65:生物圈的范围.
[分析]1、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和它生存的环境包括空气、水和温度等,二者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越弱.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据此解答.
[解答]解:A、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A错误.
B、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起始点只能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没有分解者,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达到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C正确.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植物→蝉→螳螂→黄雀”这样一条食物链,黄雀的营养级最高,则它的体内有害物质的含量最多.D错误.
故选:C
2.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正确的是( )
A.用洁净的纱布擦拭目镜和物镜
B.对光成功的标志是要看到明亮的圆形光圈
C.绘生物图时,对图中较暗的部分用横线条涂黑
D.物象在视野的左下方,若将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考点]17: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完成此类题目.
[解答]解:A、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A错误;
B、对光的要求是,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光就对好了.B正确;
C、根据生物图的画法和要注意的事项知:图中的阴影部分不能涂黑,要点细点来表示.C错误;
D、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把视野中偏左下方的物像移动正中央的话,玻片标本应往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向右上方移动,到达视野中央.D错误.
故选:B.
3.下列农作物的栽培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
A.合理密植,使作物叶片充分接受光照
B.树苗移栽常被剪去大量枝叶,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C.温室栽培时夜间适当降温,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果农为提高核桃的坐果率,将核桃树干进行环制,以减少水分和无机盐向下运输
[考点]89: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8C:蒸腾作用的意义;99:合理密植;9D:植物的呼吸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分析](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3)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
[解答]解:A、合理密植是充分利用光能,能够提高光合效率,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A正确
B、树苗移栽常被剪去大量枝叶,以减少水分的散失,B正确.
C、温室栽培时夜间适当降温,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C正确.
D、果农为提高核桃的坐果率,将核桃树干进行环制,以减少有机物向下运输,D错误;
故选:D
4.许多农作物在春天播种,而不是冬天,提示我们温度、光照会影响种子的萌发,某同学为检验这一假设,用大豆做了如下的实验:
组别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所加水分越多越好
B.①②组为实验组,③为对照组
C.由实验结果可知温度影响大豆种子的萌发而光照不影响
D.所用种子除数量相同以外,其余如大小、饱满度可以不作要求
[考点]W3: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分析]分析表中的实验设计可知: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该实验方案设计了三组对照实验,①与②以温度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①与③以光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光照.
[解答]解:(1)若实验中加水过多,将会导致缺氧,影响种子萌发,A错误;
B、①与②以温度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①与③以光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②③是实验组,①是对照组,B错误;
C、实验结论:温度影响大豆种子的萌发而光照不影响,C正确;
D、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以试验中所用种子除数量、大小、饱满度都应该相同,D错误.
故选:C
5.如图所示的四种生物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四种生物都只由一个细胞独立地完成各种复杂的生理功能
B.图中四种生物共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成形的细胞核
C.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变形虫和衣藻为分裂生殖
D.图中四种生物只有衣藻为生产者,其余都为消费者
[考点]39: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分析]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
[解答]解:A、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大肠杆菌属于细菌,也是单细胞生物,A正确;
B、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大肠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错误;
C、酵母菌是真菌,能够进行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大肠杆菌是细菌进行分裂生殖,C错误;
D、图中生物,衣藻为生产者,变形虫为消费者,细菌真菌为分解者,D错误.
故选:A.
6.下列有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植物的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D.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考点]9C: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因为活细胞任何时候都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所以呼吸作用在任何时候都要进行.
[解答]解:A、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呼吸作用的实质都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A正确.
B、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必须是含有叶绿体的活细胞在光下才能进行,而不是每个细胞就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根细胞,B错误;
C、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能量转化是指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的过程,C正确.
D、植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包括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B
7.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错误的是( )
A.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B.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小肠对食物的消化
C.心室与动脉之间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开,有利于防止血液倒流
D.植物根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有利于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
[考点]B5:胃和肠的结构特点;83:根尖结构以及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C6:心脏的结构.
[分析]生物与环境相适应,每一种生物都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
[解答]解:A、毛细血管的特点有: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血管内径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毛细血管的结构是适于人体内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故A正确.
B、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小肠对食物的吸收.故B错误;
C、在心室和动脉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故C正确;
D、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增加了根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故D正确.
故选:B
8.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现象,合理的是( )
A.“望梅止渴”是一种简单反射
B.某同学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先感觉烫后迅速松手
C.某怀孕妇女患“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则她所生孩子易患“侏儒症”
D.某人在观看足球时面红耳赤,情绪激动,此时他大脑皮层特别兴奋,肾上腺素增加
[考点]E6: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EB: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EC:肾上腺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分析](1)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解:A、“望梅止渴”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而不是一种简单反射,错误;
B、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感觉烫的神经中枢在大脑,因此某同学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先迅速松手后感觉烫,而不是先感觉烫后迅速松手,错误;
C、某怀孕妇女患“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则她所生孩子易患呆小症而不是“侏儒症”,错误;
D、某人在观看足球时面红耳赤,情绪激动,此时他大脑皮层特别兴奋,肾上腺素增加,正确.
故选:D
9.细菌和真菌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既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的“敌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都可长出菌落,菌落的形态、大小等可作为初步鉴别细菌和真菌的依据
B.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C.某些真菌产生的抗生素可以杀死和抑制某些致病细菌
D.豆科植物根瘤中的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是共生关系
[考点]RA: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46: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LF: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分析](1)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
真菌落特征: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呈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
(2)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3)有的真菌能引起多种疾病,有的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
(4)共生是指有些生物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就是共生.
[解答]解:通过分析可知:
A、细菌和真菌都可长出菌落,菌落的形态、大小等可作为初步鉴别细菌和真菌的依据,A正确;
B、体液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
C、某些真菌产生的抗生素可以杀死和抑制某些致病细菌,如青霉产生的青霉素,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C正确.
D、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为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被植物利用;而根瘤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有机物.所以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关系是共生关系,D正确;
故选:A.
10.流程图常被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统生理过程以及各结构层次间的关系.下列流程图正确的是( )
A.昆虫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B.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C.反射弧的结构模式:感受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效应器
D.空气中的氧进入血液的途径:空气→喉→咽→鼻→气管→支气管→肺→血液
[考点]J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31: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CH:呼吸系统的组成;E5: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4)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解答]解:A、昆虫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正确;
B、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而不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错误;
C、反射弧的结构模式: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而不是感受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效应器,错误;
D、空气中的氧进入血液的途径:空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血液,而不是空气→喉→咽→鼻→气管→支气管→肺→血液,错误.
故选:A
11.下列与动物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蜜蜂采蜜可帮助植物传粉
B.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一种学习行为
C.昆虫有社会行为,而哺乳动物没有
D.蜘蛛结网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考点]H3:社会行为的特征;H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解答]解:A、蜜蜂采蜜可帮助植物传粉,正确.
B、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正确.
C、昆虫有社会行为,而有的哺乳动物也有社会行为,如狒狒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狒狒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有首领,因此狒狒是具有社会行为,错误.
D、蜘蛛结网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血液先天性行为,正确.
故选:C
12.前不久,眉山一孕妇被自家喂养的宠物狗咬伤,最后感染狂犬病而死,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下列相关狂犬病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为寄生,它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
B.狂犬病病毒有细胞结构线粒体
C.注射狂犬病疫苗预防感染的免疫方式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
D.发生狂犬病事件后,政府组织捕杀了当地的所有犬只,其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
[考点]LA: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R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RA: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解答]解:A、狂犬病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A正确;
B、狂犬病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具有细胞结构.B错误.
C、狂犬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到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对狂犬病毒起到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这种免疫属特异性免疫.C错误;
D、发生狂犬病事件后,政府组织捕杀了当地的所有犬只,其目的是控制传染源,D错误.
故选:A
13.大千世界,多姿多彩,这主要与生物的多样性有关.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就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唯一有效的措施
C.为了增加我国生物的多样性,应大力引起一些外来物种
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稳定,越不容易遭受破坏
[考点]L1: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L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错误.
B、建立自然保护区,将生物连同其生活的环境一起加以保护,这样不但是为了保护珍稀动植物,也包括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而不是唯一有效的措施,B错误.
C、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错误.
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稳定,越不容易遭受破坏,正确.
故选:D
14.下列有关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B.在地质年代较近的地层中不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C.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含X的精子与含Y的精子数量相等
D.普通甜椒经太空漫游后培育成的太空椒,其产量提高20%,品质得到很大改善,是一种不遗传变异
[考点]K7:人的性别遗传;KA:生物的变异.
[分析](1)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2)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3)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4)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种变异叫做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下一代,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解答]解:A、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A错误.
B、在地质年代较近的地层中高等动物的化石多,但是也有低等生物的化石,B错误.
C、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
男人在一次生殖活动中会排出上亿精子,但这些精子含有的性染色体只有两种,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含X的精子与含Y的精子数量相等,C正确;
D、普通甜椒种子经卫星搭载后,由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培育成的太空椒可以遗传给下一代,是遗传的变异,D错误.
故选:C
15.豚鼠的毛色黑色和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基因A、a控制),如图表示一对黑色雌雄豚鼠交配产下后代遗传图,据图判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从豚鼠的毛色性状看棕色为显性
B.子代黑色豚鼠的基因组成一定与亲代雄鼠相同
C.亲本黑色豚鼠的基因组成雌鼠为AA,雄鼠为Aa
D.这对黑色的雌雄鼠如果再次交配,产下后代为棕色的概率是25%
[考点]K8: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答]解:A、图中亲代都是黑色,子代出现了棕色,表明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因此从豚鼠的毛色性状看棕色为隐性而不是显性,错误;
B、豚鼠的毛色黑色和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基因A、a控制),则黑色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棕色的基因组成是aa,亲代豚鼠遗传给子代棕色(aa)豚鼠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亲代黑色豚鼠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
,
从遗传图解看出,子代黑色豚鼠的基因组成不一定与亲代雄鼠相同,错误;
C、从遗传图解看出,亲本黑色豚鼠的基因组成雄鼠为Aa,雌鼠也为Aa而不是AA,错误;
D、从遗传图解看出,这对黑色的雌雄鼠如果再次交配,产下后代为棕色的概率是25%,正确.
故选:D
相关知识
前不久,眉山一孕妇被自家喂养的宠物狗咬伤,最后感染狂犬病而死,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下列相关狂犬病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为寄生,它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 B.狂犬病病毒有细胞结构线粒体 C.注射狂犬病疫苗预防感染的免疫方式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 D.发生狂犬病事件后,政府组织捕杀了当地的所有犬只,其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
为预防狂犬病发生,国家规定要为宠物狗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狗体...
兰兰双眼眼睑长了囊肿.医生建议动手术将囊肿摘除.手术后检查发现囊肿中有4条白色线虫.都在蠕动.据分析.兰兰家养着一条宠物狗.她很有可能是被小狗传染了.据统计.宠物可能带给人类的传染病有几十种.比如狂犬病.皮癣等.与国外相比.我国宠物传染病的防治形势严峻.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兰兰囊肿中取出的线虫在动物的类群中属于线形动物.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狂犬病预防那些事儿
被抓伤或咬伤后,如何预防狂犬病发生?
犬只狂犬病免疫注射须知
狂犬病
东莞市犬猫狂犬病免疫注射点汇总(2024年8月)
被家养宠物抓伤是否会得狂犬病
网址: 前不久,眉山一孕妇被自家喂养的宠物狗咬伤,最后感染狂犬病而死,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下列相关狂犬病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为寄生,它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 B.狂犬病病毒有细胞结构线粒体 C.注射狂犬病疫苗预防感染的免疫方式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 D.发生狂犬病事件后,政府组织捕杀了当地的所有犬只,其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9232.html
上一篇: 苏州拟规定犬只伤人超两次将没收 |
下一篇: 狗狗配种多配几次好吗(狗狗配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