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中国宠物医疗产业经历了从起步到变革的漫长发展历程,从上世纪80年代的初期探索,到90年代的初步发展,再到21世纪初的规范化与快速发展,这一过程充满曲折与机遇。随着宠物行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宠物医疗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然而,宠物医疗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设备依赖进口、人才短缺、高成本问题等。为解决这些问题,行业内部进行了多次变革,例如引入外部资本、采用“1+M+N”模式布局医院网络、推动线上线下业务融合等。尽管面临困境,但通过技术创新、规范管理和市场扩张,宠物医疗行业仍然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宠物医疗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与突破。其起点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80 年代,当时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开设了一个小动物门诊部,为宠物医疗拉开了序幕。到了 90 年代,农大兽医专业的老师们在北京开设了宠物医院,随后,上海、深圳等地也陆续出现了宠物医院的身影。
然而,1994 年前后,由于犬类咬人、狂犬病等问题,北京、深圳等地出台了限制养犬的规定。这使得当时在北京养犬的成本大幅上升,一年管理费高达 5000 元。宠物医院因此遭受重创,门庭冷落。
随着相关规定的调整以及经济的不断进步,城市养宠逐渐成为一种潮流。2008 年以后,一系列与执业兽医、动物诊疗机构、兽用药物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始施行,行业逐渐走向规范化。
宠物医疗的进步与宠物行业的整体发展紧密相连。尤其是 2010 年以后,宠物行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 年中国宠物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2020 年,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接近 3000 亿元,到 2023 年,规模达到 4456 亿元,三年复合增速预计为 14.2%。养宠人群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宠物以猫、狗为主。
近年来,中国的宠物产业链持续拓展,不仅涵盖了宠物零食和美容,还出现了宠物殡葬这一新兴领域。工商信息表明,目前国内约有近 9000 家公司从事宠物殡葬业务。仅去年一年,新增的相关企业就超过 2000 家。
宠物殡葬提供一条龙服务。以上海的一家动物殡葬公司为例,宠物火化项目按宠物体重收费:5 斤以内 800 元;90 - 100 斤收费 2500 元。有的殡葬公司还提供定制告别仪式、宠物骨灰及基因寄存、寺庙往生排位等一系列服务,整套服务价格接近 4500 元。有从业者透露:“在部分二线城市,利润率可达 80%。”
宠物看病费用高昂,诸如 “给狗看病花了 2 万多元”“看病比人贵” 这样的新闻标题屡见不鲜。小动物住院时,进行 B 超、CT、血常规、全身体检等项目,往往花费巨大。
其中,宠物看病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由于小宠物无法表达自身的不适,兽医需要借助仪器设备进行诊断。像生化检测仪、X 光 机、彩超等设备,许多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单件设备价格通常几十万元,有的甚至高达上百万元。考虑到设备的使用寿命,折旧摊销成本便分摊到了每个病例上。
但归根结底,中国的宠物医疗走的是市场化道路。宠物医疗机构几乎都是民营性质,医疗药品和医疗器材均由院方自主采购。医院既无法享受补贴,也没有繁琐严格的管控,医疗费用由市场自主调节,由供需关系决定收费标准。因此,当出现宠物医疗事故时,消费者常常投诉无门。
随着主人们对宠物的宠爱不断升级,中国的宠物医疗行业也蓬勃发展。在经历了漫长的启蒙期和孕育期后,2016 年,宠物医疗行业迎来了重大变革。
在这一变革中,有一个人物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那就是王建国。
王建国出生于 1972 年,大学主修兽医专业。他在河北的一家养殖场当了 3 年兽医后,又在当地的一所农业职业学校当了 3 年讲师。1999 年,他来到上海,在上海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当了一年多兽医。2000 年,他在上海创办了爱宠宠物医院,这也是国内较早的宠物医院之一。
爱宠在上海经营了 12 年后,才在杭州开设了首家分院。2015 年,公司进驻南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扩张。两年后,公司在上海、杭州等城市拥有 60 家直营连锁宠物医院。据中国兽医协会宠物诊疗分会的行业调研数据,当时它已成为中国分院数量较多、规模较大的宠物连锁医院之一。
2016 年,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成为中国宠物医疗领域的知名企业(后于三年后摘牌)。从这一年起,爱宠开始积极引入外部资本,医院数量迅速增长,一年之内新增至 180 多家。
从爱宠挂牌新三板公开的财务数据来看,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宠物医疗保健、宠物美容、宠物食品、设备销售等。其中宠物医疗保健占据主导地位,占比 60%,宠物美容占比 15%,宠物食品销售占比 23%。
爱宠将美容、食品零售纳入业务范畴,旨在以医疗为切入点,实现规模效应。
2017 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 2.5 亿元,同比增长 4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 1800 万元,同比下降 8%。快速扩张保持了营收的增长,但设备采购、新设分院、门店租金和人力费用等营业成本占营收的 68%。这导致公司的利润率水平有所下滑,从 2015 年的 35% 降至 2017 年的 27%。
爱宠的扩张以一线城市为基础,逐渐向二线城市拓展。招股书显示,爱宠的开店策略是 “1+M+N” 模式,即 “核心医院+特色医院+社区医院” 的布局方式。
某证券机构去年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目前有 15000 多家宠物诊所,前两名玩家的医院门店总数,最多时占中国宠物医院总数的 8%。中国宠物医疗市场较为分散,更多的是类似 “夫妻店” 的小型诊疗机构。对于头部企业来说,通过外延扩张和兼并,借助统一的规范经营,能够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不过,爱宠最近的一轮融资停留在 2020 年,资本方包括某互联网巨头、某地产巨头以及国外一家兽药企业,企业当时估值 250 亿元。另外一家头部公司宠悦宠物,最新的融资消息停留在 2019 年的 B 轮,当时估值是 60 亿元。
2020 年,有媒体传出新爱宠 IPO 的消息,但之后便没有了后续进展。两年前,王建国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说:“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时候,我们线下有近 300 家分院受影响暂停营业。” 受疫情影响,公司的线上问诊、电商等互联网业务加速推进。
国内宠物医院的医疗设备和兽药很多依赖欧美进口。北京小动物诊疗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华经营宠物医院近二十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的宠物药品供应严重不足,目前进口宠物药品占据了全部市场的 65%。这与中国兽药审批流程较慢有一定关系。
设备、药品可以进口,但人才始终是个难题。
一份报告显示,我国宠物医院的宠物医生以专科生及以下学历居多,占比达到 58%。2018 年,国家农业农村部兽医局副局长表示,按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规定,每 350 个大动物需要 1 个执业兽医,据此推算,中国的兽医缺口还差 25 多万。
中国的兽医收入相对较低。某证券机构在报告中称,从薪酬来看,美国宠物医生的工资中位数比全体居民工资中位数高 130%,而中国的宠物医生工资中位数比全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位数高出 58%。
新爱宠的一位高管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与高校对宠物医疗的重视程度不足密切相关。全国 2000 多所高校中仅有不足 80 所农业院校开设动物医学相关专业。而且整个行业的混乱现状和兽医地位不高,也导致了人员的流失。”
宠物医院口碑的建立,不仅需要医疗设备的投入,更依赖医疗专家的高接诊率和治愈率。所以在当前阶段,宠物医疗面临的另一个挑战,便是如何发现、培养以及留住人才。
相关知识
宠物医疗怎样打破困局?丨从起步到变革,宠物医疗发展史
宠物医疗新体验:从动物门诊装修效果图看变革
诱导消费、过度医疗……宠物医疗市场乱象几时休?
宠物看病比人贵?揭秘中国宠物医疗发展史
深耕宠物医疗,市宠云加速行业变革
宠物医疗知识 宠物医疗知识培训内容)
AI宠物医疗:技术创新引领消费者需求变革与诊疗升级
新瑞鹏加速行业变革,深耕宠物医疗!
深耕宠物医疗,新瑞鹏加速行业变革
东软医疗宠物远程医疗平台将给宠物机构带来怎样的惊喜?
网址: 宠物医疗怎样打破困局?丨从起步到变革,宠物医疗发展史 https://m.mcbbbk.com/newsview194224.html
上一篇: 这部聚焦宠物医生的纪录片,讲述了 |
下一篇: 2024年中国宠物医疗行业发展策 |